1.一年期國開債與irs利差已經處於歷史最低水平,與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利差也已經到0,這表明金融機構的資金配置壓力非常巨大,而貨幣市場資金成本還有小幅上漲。這表明債券資產相對資金成本的估值已經達到歷史最高。資金無處可去,不到房地產市場還會到另外的市場,這不是說央行流動性太鬆了,而是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擴張太快了,不縮表,遲早還會冒出另外一個泡沫。
2.今年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投資額創下2013年一季度以來新低,並較去年同期大降43%。舊能源價格持續低位以及各國政府對新能源項目補貼的削減以及項目成本的下滑是大型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廠獲得投資驟降的原因。
3.10月10日國務院對外公布《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企業兼併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開展市場化銀行債權轉股權、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發展股權融資等7條途徑,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評: 08年之後中國非金融企業負債率提升和信用擴張的速度,不僅是全球最快的,也是人類史無前例的,衡量信貸增速的Credit-to-GDP gaps指標超過30,位列全球第一,國家認識到槓桿率的提升絕對是不可持續的,這個意見稿也是意料之中的。
4、人口結構所揭示的中國經濟未來
5、《科學》旗下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關注了中國新藥物臨床試驗數據的造假情況。據官媒《經濟參考報》報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對待批生產的1622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數據真實性、規範性進行核查,發現其中81%存在數據造假情況。業內人士透露,國內絕大部分仿製藥都無法達到原研藥標準。為了通過審評,在臨床實驗中隱瞞棄用數據、選擇性使用數據的現象非常普遍。
6、三個月美元Libor已從年初的0.61%漲至目前的0.87%,漲幅超過42%。
7、標準普爾本周二發布報告預計,負債持續增加將導致今年中國200大企業信貸狀況惡化。其估算,去年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已達5.6%,若未能減慢信貸增長,不良貸款率將增至11%-17%。在不良貸款率增至17%的情形下,到2020年,中國銀行業將不得不增資11.3萬億元人民幣用於資本重組,增資規模合1.7萬億美元,約為去年中國名義GDP的16%。標普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的估算和中國官方數據有明顯差距。
7、海關總署10月13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9月出口按美元計同比-10%,前值-2.8%,按人民幣計同比-5.6%,預期2.5%,前值5.9%;9月進口按美元計同比-1.9%,前值1.5%,按人民幣計同比2.2%,預期5.5%,前值10.8%。貿易順差2783.5億元,前值3460億元。數據遠低於預期,隨後港股大幅跳水,人民幣繼續貶值。
8、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3萬輛,銷售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5.7%和43.8%。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4萬輛和3.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1.6%和63.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0.8萬輛和0.9萬輛,產量同比增長6.3%,銷量下降2.1%。1-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30.2萬輛,銷售28.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3.0%和100.6%。相比較8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萬輛,銷售3.8萬輛,9月新能源車銷量環比增速低於預期,市場此前把今年的目標從70萬輛下調至50萬輛,看來仍是太過樂觀了。
9、【環渤海動力煤價格創出年內新高】12日,秦皇島海運煤炭交易市場發布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於570元/噸,比前一報告期上漲了9元/噸。
這和發改委計劃調控有關,市場供需關係不平衡導致煤炭價格大起大落,結合其他商品(原油、鐵礦石等)不難看出,商品在四季度大幅抬升,這必然導致PPI會大幅提升,特別是中國的PPI(中國過去幾年是全球通縮的根源,歷史數據上上看,中國PPI領先US core CPI 9個月), 中國乃至全球的CPI都會跟著上來(特別是發達國家的CPI一直在0左右徘徊,上升幅度會更大)。
中國9月CPI同比上漲1.9%,預期1.6%,前值為1.3%;PPI同比上漲0.1%,預期-0.3%,前值-0.8%。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動PPI,CPI果然遠超預期。這一點不僅中國,對於全球都是一樣的,目前全球如美國市場對通脹的預期依然less priced,相信未來通脹預期會很快上行,債市最先開始承壓,然後才會到其他風險資產。很明顯看到,發達國家長債收益率這兩周進一步拉升(日本10年國債因BoJ新政債市穩定在0附近),見下圖:
注意到,中國10年期國債與全球背離(貨幣、信貸周期完全不同)。
10、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市場認為12月加息的概率為66%,較一個月前的52%明顯上升。
11、【控股股東甩賣股份全身而退:多家上市公司遭清倉式減持】一財網報導,壹橋海參10月10日公告稱,其實際控制人劉德群及其一致行動人在一個月內已累計減持1.37億股,其中一致行動人趙長松將其所持2100萬股減持到只剩18萬股。今年以來,類似的例子在上市公司並不鮮見。與壹橋海參一樣,吉艾科技、宏磊股份、海立美達等多家上市公司,都遭到了控股股東或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將所持股份全部清空。
12、金融危機後發展中國家加槓桿排名:
中國位列第一,遙遙領先於第二,第二開始都是一些小國小經濟體。高盛報告稱:歷史上加槓桿速度比中國這幾年猛的國家是有,但基本都是很小的經濟體,而歷史上經濟規模如此大加槓桿速度這麼猛的國家還沒出現過。
13、央行本周逆回購淨回籠4150億元, 在節後大幅降低符合預期。
14、美國勞工部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在截至10月8日的一周,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24.6萬,好於市場預期的25.4萬,為1973年11月以來最低水平。美國充分就業較為明顯了。
15、國慶期間消費增速進一步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