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各樣的「生成器」被網友們玩得不亦樂乎,也攻佔了科技君的視線。
作為一個勤奮碼字的小編,每天科技君幾乎都是圍著文字轉圈圈,看到這些生成器心裡自然免不了一陣好奇。
待了解體驗一番之後,科技君拍了拍腦門:我乾脆下崗算了!
一
什麼是生成器?「生成器」的邏輯到底又是什麼?
用科技君的話來說,大部分所謂生成器,就是「一個模板套萬物」。
你只要按照生成器引導輸入幾個關鍵字,生成器便會將它們融合進自己的模板中,為你生成一段既冗長又毫無營養的文字。
科技君用之前大名鼎鼎的「營銷號生成器」舉個例子:
洋洋灑灑幾百字,翻來覆去卻什麼關鍵信息都沒有。
與之類似的還有「文章生成器」:
令人遺憾的是,科技君相信大家以前肯定讀過類似畫風的文章,它們通常都有一個駭人聽聞的標題,一張令人浮想聯翩的配圖,其最終目的不是想傳遞什麼觀點,只是為了騙取你的點擊量。
這種「文字垃圾」背後站著的,正是無良營銷號。
另一類生成器,諸如「彩虹屁生成器」「朋友圈文案生成器」則更直接了當,它們收集、截取名人的書抄、紅人的語錄以及網絡的段子,在首頁隨機生成一句話:
這種生成器倒是無傷大雅,畢竟它僅屬於自娛自樂的範疇,用戶大多將這些話放在自己的微博、朋友圈中,有些也顯得可愛生動,有助於提升自己在社交媒體中的人設形象。
科技君感到無奈的是,是不是現在營銷號生成器所產生的無用文章過於泛濫,大家「有感而發」的時刻越來越匱乏,現在連這種文字也需要專門「摘抄」了?
那這真是一個可笑可悲的惡循環。
二
好玩歸好玩,這些生成器組成的字字句句都是如此的沒有靈魂,哪裡有半分科技君辛苦打磨出來的魅力!
這些生成器的出現,真是對垃圾營銷號一記絕妙的諷刺,後者所生成的垃圾文章,確實「危害不小」。
對於這些營銷號來說,只要準確地踩到熱點,符合平臺推薦機制,那文章哐哐往外發就是了,不管邏輯、不管三觀,甚至錯別字都懶得檢查一下。
他們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知乎有位匿名網友為大家答疑解惑: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其他平臺上。
平臺通常是機器審核與推薦,機器分不出文章的好壞與深度,無良營銷號就是看準了平臺審核機制的漏洞,為了獲得流量與收入,讓垃圾文章橫行網絡。這樣的文章,他們一天可以搬運、生成十幾篇。
其中,利益受損的肯定是平臺,他們為了支持原創而發出補貼大多落到了無良營銷號手中,真正苦心孤詣做內容的帳號遇冷,劣幣驅逐良幣,致「標題黨」「騙補貼黨」橫行。
再有就是對讀者的傷害,不僅被一篇篇垃圾文章荼毒心靈,還變相為他們賺了錢。
好在,今天這些生成器的出現,已經算是敲響了一記警鐘。它們看似用技術給了文字生成一個便捷的通道,其實是在讓思想走向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