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全國影院重啟的時刻終於要來臨了。
根據國家電影局發布的通知,7月20日起,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有序恢復開放營業。這意味著在180天的停擺之後,電影院的銀幕將再次鮮活起來。
「好久不見,我要在電影院裡搭帳篷」「終於可以進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了,馬上約起來」……通知發布後,「電影院復工」立刻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的熱門話題。包括《小婦人》《急先鋒》《一直遊到海水變藍》等十幾部影片第一時間發布劇照、海報慶祝回歸,多部電影確定上映時間。
據了解,電影《第一次的離別》正式定檔於7月20日,成為復工後首部登陸影院的作品。該片由青年導演王麗娜執導,以新疆男孩艾薩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了他與青梅竹馬的好友凱麗之間的童年故事,以及他和母親之間感人至深的親情。《第一次的離別》曾獲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兒童單元「最佳影片」、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等多項國際大獎,導演王麗娜也獲得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經歷過這場疫情,不管在視覺上還是心靈深處,我們都無比需要一場純真美好的光影治癒之旅。」《第一次的離別》出品方大象夥伴影業創始人吳飛躍表示,「我們決定把歷時三年精心打磨的心血之作《第一次的離別》拿出來公映,以表達對影院的拳拳力挺之心,也希望重新喚起觀眾對電影的熱情。」
電影院打開大門的哨聲已經吹響,如何確保影迷安心觀影是各方重點關注的問題。根據國家電影局復工通知要求,影院將全部採取網絡實名預約、無接觸方式售票;實行交叉隔座售票;電影放映場所原則上不售賣零食和飲料,影廳內原則上禁止飲食。
此外,影院的排片場次也將縮減,日排片減至正常時期的一半,每場不超過兩個小時,延長場間休息時間,對影廳充分清潔與消毒;不同影廳錯時排場,避免進出場觀眾聚集。
雖然「影廳爆滿」「吃著爆米花」等觀眾記憶中的場面無法再現,但多數業內人士依然對影院復工持積極態度。幕光(廈門)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青年導演沈少河告訴記者:「觀賞電影不僅是精神享受,也是生活方式,我們已經離不開電影。中國電影人有好故事可拍,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相信只要疫情防控穩定,影院正常運行,電影行業必將恢復元氣。」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佳山看來,影院復工之所以能引發熱烈討論,不僅是因為社會大眾喜愛影視作品,更是因為影院重啟象徵信心的恢復。「正如許多影迷感嘆的『我的生活終於回來了』。」
重逢的不只是影院,還有影視節。據上海國際電影節官方消息,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於7月25日至8月2日舉辦,第二十六屆上海電視節於8月3日至8月7日舉辦。這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舉辦的首場重大國際性影視節慶活動。據了解,本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將以線下、線上並舉的方式,盡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辦節帶來的影響,滿足人民群眾的觀影、觀劇需求,促進影視行業復工復業。
「儘管今年電影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但我對未來有信心,隨著暑期放假和大片定檔,影院市場會在暑期檔回暖。」蘇寧影城市場總監肖囡說。
今年初,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春節假期的節奏。備受關注的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餐飲、旅遊、慶祝活動緊急暫停,公共娛樂場所紛紛關閉,人民群眾響應國家號召閉門不出,堪稱「史上最冷清」的春節。人們發現,逛街、聚餐、看電影等習以為常的娛樂和平穩的生活,竟如此來之不易。
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經濟活動恢復,越來越多的文化娛樂活動開始回歸。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全國經濟增速為3.2%,由負轉正,意味著中國經濟正穩步復甦、前景看好。在夜間經濟掀起熱潮、跨省團隊旅遊恢復後,影院按下重啟鍵,正是在常態化防控中加快推進生產生活全面恢復的又一個重要信號,折射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和底氣。
撥開雲霧,重見光影。當放映機又一次向銀幕投射出光線,熟悉的片頭音樂響起,我們知道,那些我們熱愛的生活終將回歸,越來越好。
電影院恢復觀影注意事項
↓↓↓
【來源:廉潔上海】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