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研學進入2.0時代,研學如何不再是看一下、玩一下的變相旅遊?12月20日,探索基地課程化研學座談會在長沙園林生態園舉行。來自湖南省內中小學校校長、研學基地負責人、旅行社代表、長沙市政協委員等各方代表共近二十人參加了此次座談。大家對目前的中小學生研學政策進行了解讀,提出了各自在研學中的實際難題與思考探索,並對接下來如何讓研學課程化、讓研學發揮更大的育人作用進行了探討。
作為中小學校代表,長沙市開福區長郡開福校長葉法彬認為研學課程化非常有必要,因為只有研學活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有促進與幫助,活動本身才能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效補充更為持久地進行下去。
開福區清水塘第三小學校長謝益林也表示,研學是為德育和智育做服務的,要想研學真正讓學生從中有所學、有所獲,可能還要打破一些壁壘,給學校更多的自主選擇,讓學校根據辦學特色建立適合學生的研學課程與體系。特別是目前小學生的春秋遊研學一般限制在一天時間內,這讓很多活動難以深入開展,對學生來說,體驗與學習效果就會有所「打折」。
座談會上,不僅有公辦學校校長,還有來自民辦學校的代表。湘郡長德實驗學校校長肖節長對研學提出了三點發展思路:「直接、融合、研學。」他表示要想研學活動開展得更有實效,學校要直接與研學基地對接活動策劃和課程設置等。除了帶領學生走進研學基地,他也歡迎基地的專家和老師走進校園開展公益課程,這樣能將教育功能發揮得更好。最後,學校與研學基地要像設計學科教學一樣來設計研學活動,真正在活動中起到開發思維、啟迪學生的作用。
座談會上,來自省內的各研學基地代表也談了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長沙蓮花現代農業基地負責人胡勇坦言,對主打勞動教育的研學基地來說,如果一次活動中來的學生人數太多,那教育內容只能「走過場」。對於目前中小學生研學存在的研學季集中、時間短等現實,胡勇表示他們可以向學校推出租農田活動,學校可以分批次安排學生到農田裡真實勞動,這其中包括生產勞動,也包括部分科技勞動,有助於將研學變成常態化的活動與課程。
長沙園林生態園目前也是長沙研學旅行基地之一,該基地負責人蕭志科表示,目前長沙有不少研學基地,各基地應該設計與辦出自己的特色。他介紹,長沙園林生態園依託自然資源優勢主打自然教育,推出了「海綿城市」課程等,受到了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普遍歡迎。
此外,稻花鄉裡、伍壹教育等來自全省各地的研學基地負責人也分享了各自的特色,以及對接下來打造研學活動的計劃。
作為旅行社代表,湖南海外國際教育負責人趙妮對在研學2.0時代,旅行社的角色與定位進行了解讀。各位中小學校校長和研學基地負責人均認為,安全是研學活動的基石和重中之重,旅遊社在安全保障、協調溝通方面確實起著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湖南省教科院博士張博文致力於研究實踐育人課題,他直言目前研學活動處於「又亂又熱」狀態,要想讓研學真正開展得卓有成效又有序可循,需要做到五個統一,包括教育治理、教育管理和學生自理的統一,學校、旅行社和研學基地三方主體關係的統一,實現學校、家庭與社會勞動的統一,學科拓展、生涯教育和職業體驗的統一。此外,研學活動還應從線上研學、現場研學、創新勞動的統一層面多做探索,從而讓學校與家長放心,讓學生有勞動體悟的統一。
長沙市政協委員、臺聯副會長兼秘書長戴正江,長沙市政協委員、山貓傳媒董事長劉建紅,長沙市政協委員、瀟湘晨報教育工作室主任殷建軍共同出席了本次座談會。
瀟湘晨報記者 李楠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