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看到鄭強教授的名字,我還以為是那個網紅教授,不以為然。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位如此有血性的教授,還是位副書記。這完全出乎我的認知範疇了。
能夠為學生的利益,衝冠一怒,也算是真正的老師了。按照報導,說是在今年9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們,為了能夠「一個班學生住在一起」,找學校的後勤集團反映,無果。後遇到鄭強教授,鄭教授怒掀後勤集團經理的桌子。
為此,鄭強教授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給了一個處分。不過,並不屈服的鄭強教授又寫了公開信,對此事件進行了闡述。
到此,10月26日,有媒體記者採訪。鄭強教授說,此事系公事,以學校的回覆為準。而該校後勤集團領導回應,教授的公開信是斷章取義的,公開不太合適。而學校的回應是,「一個班住一起」的問題已經解決;對處分,鄭強教授沒有意見;此事校方將會發布通報的。
當然了,該校方的通報肯定會全面與準確的。只是,這樣的事件曝光之後,讓人非常擔憂。不僅僅是擔憂鄭強教授的「命運」,更擔憂的是,雙一流的華中科技大學都有如此現實,我國的高校會有未來嗎?
先說鄭強教授怒掀桌子的原因吧。該校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希望能夠住宿在一起,起碼宿舍相對集中一些,理由是非常充足的。就如鄭強教授公開信所說的,既是學校的一貫要求,也有利於學生管理,更有利於形成學院的集體氛圍和文化。如此集中宿舍,合理合情的事情。
但是,該校後勤集團卻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遲遲沒有解決。至於理由嗎?沒有看到相關表述。而該校在回復媒體時,指出給學生按班級分宿舍看起來事小,其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也受制於客觀條件。不過,當該校的黨委宣傳部人士說,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時,我不由得樂了。
如此「複雜」的事情,咋就能很快的解決了呢?要不是鄭強教授怒掀桌子,並且發布公開信的話,會如此迅速的解決嗎?同時,這也充分說明,學校所謂的「牽一髮而動全身」、客觀條件之類的理由,都是套話或者官話而已。
按道理說,高校的後勤集團應該是為學生和老師服務的。之所以成立後勤集團,圖的是後勤服務的企業化管理,效率高,成本小。但是,高校的學生和老師對這樣的服務,卻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好,或者壞,收費高或者低,似乎都只能接受。就如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生提出宿舍相對集中,五年時間裡,卻解決不了,真的如學校所說的,有那麼多理由嗎?
完全能夠理解鄭強教授的憤怒。後勤集團本來就是為師生服務的,可是,起碼這家高校的後勤集團在宿舍問題上,是非常的官僚。不管該後勤集團的領導如何指責鄭強教授的公開信斷章取義,可是,長達5年時間裡,沒有解決師生提出的問題,這是事實。說實話,好在鄭強教授怒掀桌子了,好在鄭強教授寧願處分也要發公開信,否則的話,如按照該後勤集團的領導說的「不要公開」的話,這事咋可能如此迅速的得到解決呢?
再者說了,一個宿舍相對集中的問題,解決起來如此艱難,這讓我懷疑,在國內高校之中,到底誰才應該是重點對象呢?早就知道,如今的高校依然是行政化泛濫。就是說,行政職務,或者說,行政才是主導一切的關鍵。教授啦?學生啦?都只是被管理的對象。常常是一個處長崗位,就會吸引很多教授「折腰」。而且,科研教學等都是行政部門來決定的。
問題是,這樣的現實中,又如何發揮教授的聰明才智?又如何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呢?教授不想著如何追趕最新科研,不想著如何進行科學研究,不想著如何培養學生,而是琢磨職稱、崗位、申請獎勵、管理學生,諸如此類,咋可能會有「大師」呢?沒有「大師」的高校,哪怕再多高樓大廈,哪怕決定研究任命都不會是真正的一流大學的。同樣的,當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下,當學生們遭遇到的是扯皮推脫,當學生們被行政化折磨時,誰還會安心學習或以教授為榜樣呢?
師生應該是高校的核心財富,高校的所有資源都應該為師生服務,這應該是高校的常識。可惜的是,如華中科技大學樣的國內高校,一個宿舍問題,都需要5年時間來解決,都需要教授怒掀桌子,都需要教授發公開信,誰相信這樣的高校會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呢?恐怕,也只能關起門來,自我評選,自我研究決定了。
近年來,我國已經深感被科技「卡脖子」的窘境。尤其是,代表國際科研最高水平的諾貝爾獎,70多年來,我國屈指可數時,此時需要的不是我國自我認定的世界一流高校,也不是關起門來自我評選的雙一流,而是要真正完善高等教育,讓師生成為高校的核心,讓高校的師生們真正投身於科研學習中來。比如說,讓華中科技大學的師生們不為宿舍操心,讓鄭強教授的精力聚集在科研教學上。如此,高校才會是我國科技強盛的希望所在。
作品信息
本文來自凱迪社區原創作者:閒言毛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