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部分的家長,所談的思維教育,根本不是思維教育。
中國大部分家長,做的所謂「思維教育」,都是「學科能力教育」。
學科能力教育 ≠ 思維教育
在這個方面,我一直推崇的「教育家」,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理察·費曼的爸爸。
鼎鼎大名的科學家理察·費曼:24歲就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24歲加入「曼哈頓計劃」,是天才小組成員之一第一個提出「納米」概念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人
關鍵是,還長得這麼帥。
在上個世紀,即使紐約也依舊是「男主外,女主內」模式,更多是媽媽照顧孩子。但是費曼父親經常帶著費曼玩。有一次,大人們都去上班了,費曼和小朋友一起在草地上玩,其中一個孩子問費曼:「看看那隻鳥,那是什麼鳥?」
費曼說:「不知道。」
小男孩立刻表情有些輕蔑:「那是只棕色畫眉鳥,你爸爸怎麼什麼都不教你。」
但事實恰好相反,父親教過費曼。
父親看著鳥說:「它是brown throated thrush,中國叫棕色畫眉鳥,葡萄牙語叫tordo,義大利叫mughetto marrone,日本叫ブラウンツグミ,現在你知道這隻鳥叫什麼了。」
「但是你現在對這隻鳥依舊一無所知,你只是知道了不同地方的人如何稱呼它而已。現在,讓我們來好好看看這隻鳥,觀察它在做什麼。」
「知道」並不代表「懂得」,「知道它叫什麼」和「懂得它是什麼」是兩碼事。在父親的引導下,費曼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道理。
但是,別說孩子了,可能很多家長一直以來都從未想過「知道」和「懂得」之前的距離有多大。
所以他們會讓還沒上小學的孩子就開始背乘法口訣,背下來了就以為孩子是個天才,超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了。可事實上,孩子只是把口訣背下來而已,根本就沒有理解乘法的意義。這和單純背幾個毫無意義的電話號碼,並沒有什麼區別。
引導孩子深度思考,不止說「多想想」三個字
很多父母都知道深度思考的能力很重要,但在「如何引導孩子深度思考」上,並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
比如,孩子遇到一個問題,父母就會說:「你多想想!你再想想!」看似是鼓勵孩子發散思維,可事實上卻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無能和懶惰——讓一個沒有多少知識儲備的小孩再多想想,他又能想到什麼呢?
這時候,家長最好的角色其實是引導者,通過一些小細節、小提示,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款兒童心理研究專家白雪權威審定的《瘋狂大腦思維訓練營》針對幼小銜接全腦開發,給孩子搭建12大能力體系,層層交融,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讓孩子在故事和主題情景中開展思維訓練,玩的比遊戲還瘋狂,選取了10個孩子喜歡的故事場景,讓孩子參與其中,保護好奇心,探索欲,激發成就感。
400道經典練習題,20餘種題型,讓孩子腦子瘋狂升級,左右腦同時開發,12大能力一個都不少【專注力,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數學力,邏輯力,生活力,判斷力,記憶力,語言力,表達力,社交力】讓孩子在情景思維訓練中,越玩越開心,越來越聰明。
原價200元,現有優惠活動只需要99.9元,共10冊,算一下每本書都不到10元,你還在猶豫什麼,趕快點擊下方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