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 創始人曾為全球首富

2021-01-07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近年來,服裝類行業的形勢本就江河日下,隨著新冠疫情的衝擊,這些服裝企業更是備受煎熬,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國際大牌,比如快時尚時裝巨頭Zara的母公司Inditex。

近日,全球時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同時,Inditex集團也加入關店潮,其在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

由於業績不佳,加上疫情衝擊影響,Inditex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跌去近27%,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40億元)。曾在2015年登頂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集團創始人,其財富也大幅縮水,目前位列榜單第十位。

疫情衝擊,半年淨虧15億

根據Inditex集團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集團錄得淨虧損1.95億歐(約合人民幣15億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5.5億歐元。

從銷售額數據來看,Inditex上半年的淨銷售額從128.2億歐元下滑至80.3億歐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儘管財報數據不佳,但Inditex也表示,目前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於一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公司巨虧4.09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淨利潤7.34億歐元。第二季度(5月1日至7月31日)淨利潤達到2.14億歐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9600萬歐元。同時,到9月中旬,Inditex的98%門店已經重新開業,且在線銷售出現大幅增長。

資料顯示,Inditex旗下擁有的服飾品牌包括ZARA、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Massimo Dutti、Oysho、Uterque、ZARA HOME等,疫情發生之前,一共擁有近7500家門店。

報告期內,核心品牌Zara和Zara Home的銷售額大跌37.8%至55.32億歐元,Pull&Bear下滑33.79%至5.78億歐元,Massimo Dutti幾乎腰斬至4.9億歐元,Bershka下跌35.9%至6.92億歐元,Stradivarius減少35.3%至5.02億歐元,主打家居服飾的Oysho受打擊最小,錄得30.8%的跌幅至2.08億歐元,Uterque則大跌40.3%至3100萬歐元。

計劃關店1200家

Inditex集團在其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2020年及2021年在全球範圍內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將關閉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地區。該公司表示,計劃關閉的門店將影響到旗下Zara、Massimo Dutti、Pull &Bear等多個品牌,主要是規模較小的門店。

不過,據楚天都市報,Inditex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Inditex計劃全球總門店數保持在6700至6900家面積更大、更高品質的店鋪,其中包括450家新店,這些新店配備了最先進的整合技術。「例如我們將在中國開設新的ZARA北京王府井旗艦店,不僅是亞洲最大的ZARA門店,也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門店。」該負責人稱,這些將被關停的小型店鋪,大都比較老。

「與此同時,我們將吸收1000至1200家小型門店,這些門店的銷售佔總銷售額的5%到6%,且由於位置不夠理想,無法提供顧客新的購物體驗。」

今年以來市值已蒸發2000億

今年以來,Inditex集團股價已經跌去近27%,尤其是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期間,其股價一度跌超30%,隨後便處於低位震蕩走勢。儘管隨後經歷幾次反彈,但終未回到前期高點,距離2019年末的32歐元的股價仍有不小差距。

目前最新股價為23.29歐元/股,市值為725.4億歐元,即今年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40億元。

隨著股價下滑,Inditex集團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身家也隨之縮水。在最新的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奧特加以649億美元位列第十。

而在2015年10月23日,奧特加曾以79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總值,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

關閉門店是為轉型線上?

業績不佳的情況下,Inditex集團也開始謀劃轉型,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發力線上業務。

據紅星新聞報導,在宣布關停至少千餘家門店的計劃後,Inditex集團大力開展線上業務。在2020財年半年度報告中,Inditex集團強調,上半年電商收入達到74%的強勁增長,庫存同比減少了19%。

據時尚媒體LADY MAX報導,Inditex集團將開發專有的數字運營系統,旨在確保其商業模式所要求的準確性和即時性,同時加強個性化互動,完善在線查詢門店庫存、線上購買到店取貨、零售店中可使用App直接付款購買、試衣間預訂等功能。

前述Inditex中國公關部負責人表示,「我們預計在線銷售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14%上升到2022年的25%,在完全整合的線上線下店鋪網絡的支持下,我們的業務模式將更靈活、更具可持續性、也更智能。」

延伸閱讀:

優衣庫擴張ZARA虧損!外資快時尚企業現兩級分化

提前定好鬧鐘,鬧鈴一響就迅速打開電腦進入官網,花2分鐘把挑選的商品放進購物車,發售時間一到就立即付款,然後等著快遞把商品送到家門口。

王桐(化名)在優衣庫官網搶IP聯名款T恤的動作一氣呵成。「優衣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出一些IP聯名款T恤,很多圖案的設計都是爆款,非常難搶。」王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比如電影、動漫、遊戲等IP的聯名款,很受年輕人的歡迎,我作為這些IP的愛好者,肯定要第一時間搶到的。」

一邊是優衣庫在中國18個城市新開了19家線下門店,加速下沉跑入二三四線城市;另一邊是Zara在中國關閉核心商圈門店,GAP集團下的OldNavy,以及Forever21退出中國;外資快時尚在中國市場兩極分化趨勢漸顯。

外資快時尚在中國市場「破功」

「疫情之前,外資快時尚品牌就已經體現出了這種兩極分化的局勢,只是疫情加速了局勢的快速變化。」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像Zara等品牌在中國只做一二線城市,雖然市場非常龐大,但與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間的激烈競爭,成本壓力進一步凸顯。如果品牌不能進一步去做增量,必然會被邊緣化,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一組財報數據再次印證了部分外資快時尚品牌的市場頹勢。

截至四月底的第一財季淨虧損4.0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Zara母公司西班牙服裝巨頭Inditex發布的財報數據並不好看。

Inditex稱,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1200家門店,相當於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3%-16%。

而擁有GAP、OldNavy等品牌的蓋普公司在2020年第一財季(2020年2月1日-5月2日)淨利潤虧損9.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其中,蓋普公司旗下三大主力品牌,OldNavy、GAP和BananaRepublic銷售額跌幅分別為42%、50%和47%。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將關閉170家GAP品牌門店。

「為什麼優衣庫能逆勢上揚,而其他的外資快時尚品牌卻虧損?」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優衣庫推出的很多產品都是設計簡單、精耕細作的,應用場景多,復用率高,價格還便宜,整體的性價比就提了上來;另一方面,優衣庫的品類也全,有內衣、內褲、襪子等等,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另外,在設計上,如Zara、H&M包括Forever21等外資時尚品牌偏年輕時尚,受眾比較窄。」程偉雄坦言「而在版型研究上,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比如說很多服裝的設計都是歐洲的版型,袖子都特別長,更適合身高在175cm以上的西方人穿。而發源於日本的優衣庫在文化和體型上與中國人相似,設計出的衣服也更貼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所以當價格做不過中國品牌,品質也做不過優衣庫的時候,就唯有撤離中國市場了。」

同樣,購買商品的便捷度也成為衡量消費者是否會為此買單的關鍵因素。作為優衣庫的資深「粉絲」,王桐對記者說道,「優衣庫的品牌店鋪分布的比較廣,一般大型購物中心都能看到,像其他的品牌比如Zara,店鋪數量相對較少,你得去特定的地方找才會有。」

以北京為例,《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大眾點評APP」搜索,發現以「優衣庫」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約有69個,而以「Zara」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僅約有24個。

「推陳出新」迎合消費者需求

「現在家裡的這種IP聯名款的T恤摞起來能有半米高了,雖然很多都沒怎麼穿過,但我也很喜歡收集。」王桐告訴記者。

「瘋」搶聯名款的背後,是年輕人對文化情懷、彰顯個性的需求。

「其實,優衣庫一早就在通過IP聯名的手段在做了,它運營的精細化、渠道的標準化,不僅值得外資快時尚品牌學習,也值得我們很多中國品牌去學習。」程偉雄解釋稱。

縱觀國內市場,王鵬認為,在轉型上做的比較好的案例就是李寧。

「在2008年以後,李寧遇到了非常大的危機。首先,店鋪擴張太快導致現金流跟不上,而庫存又積壓過多;其次,品牌老化,目標客戶年齡在增加;最後則是大量國外運動品牌入華,競爭激烈。」王鵬分析稱。

經歷了巨額虧損和長期陣痛以後,李寧斷臂求生,通過新興的時尚品牌「中國李寧」,成功轉型。王鵬稱,「中國李寧更有設計感、本土範、個性化,包括從設計裝修到宣傳文案,包括它的LOGO也跟運動品牌的李寧做了一個很明顯的切割。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個案例,相當於這個品牌分化。」

疫情衝擊之下,外資時尚品牌想要繼續逐鹿中國市場,就需要做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推陳出新」。

在程偉雄看來,未來要朝著兩個路徑進行轉型。「一方面,可以做品牌溢價,突出商品的差異化、個性化;另一方面,疫情之下消費受到了壓縮,品牌可以去做大眾化價格的商品。」程偉雄表示,無論什麼品牌,在疫情面前的起步都是一樣的,未來在整個消費重構、用戶迭代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這種迎合消費需求的改變。

王鵬則認為,快時尚品牌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品牌定位和開店策略,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定價進行系統性的審視。「其實面對所謂的經濟寒冬或者是經濟下行壓力,更應該儲存彈藥,而不是撒錢。」他建議,快時尚品牌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數位化轉型。「隨著科技的發達和個性化需求的增加,是否能夠實現個性化、智能化衣服穿搭的推薦。我覺得這可能都是數位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簡單地去做電商。」

雖然「洋品牌」光環耀眼,但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在市場中永遠存續,停滯不前就沒有未來。

近年來,服裝類行業的形勢本就江河日下,隨著新冠疫情的衝擊,這些服裝企業更是備受煎熬,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國際大牌,比如快時尚時裝巨頭Zara的母公司Inditex。

近日,全球時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同時,Inditex集團也加入關店潮,其在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

由於業績不佳,加上疫情衝擊影響,Inditex集團股價今年以來已跌去近27%,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40億元)。曾在2015年登頂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集團創始人,其財富也大幅縮水,目前位列榜單第十位。

疫情衝擊,半年淨虧15億

根據Inditex集團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該集團錄得淨虧損1.95億歐(約合人民幣15億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5.5億歐元。

從銷售額數據來看,Inditex上半年的淨銷售額從128.2億歐元下滑至80.3億歐元,同比下降三分之一。

儘管財報數據不佳,但Inditex也表示,目前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上半年的虧損主要來自於一季度,由於疫情影響,公司巨虧4.09億歐元,而去年同期為淨利潤7.34億歐元。第二季度(5月1日至7月31日)淨利潤達到2.14億歐元,超出分析師預期的9600萬歐元。同時,到9月中旬,Inditex的98%門店已經重新開業,且在線銷售出現大幅增長。

資料顯示,Inditex旗下擁有的服飾品牌包括ZARA、PULL&BEAR、Bershka、Stradivarius、Massimo Dutti、Oysho、Uterque、ZARA HOME等,疫情發生之前,一共擁有近7500家門店。

報告期內,核心品牌Zara和Zara Home的銷售額大跌37.8%至55.32億歐元,Pull&Bear下滑33.79%至5.78億歐元,Massimo Dutti幾乎腰斬至4.9億歐元,Bershka下跌35.9%至6.92億歐元,Stradivarius減少35.3%至5.02億歐元,主打家居服飾的Oysho受打擊最小,錄得30.8%的跌幅至2.08億歐元,Uterque則大跌40.3%至3100萬歐元。

計劃關店1200家

Inditex集團在其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計劃2020年及2021年在全球範圍內關閉1000至1200家門店,將關閉的門店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地區。該公司表示,計劃關閉的門店將影響到旗下Zara、Massimo Dutti、Pull &Bear等多個品牌,主要是規模較小的門店。

不過,據楚天都市報,Inditex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Inditex計劃全球總門店數保持在6700至6900家面積更大、更高品質的店鋪,其中包括450家新店,這些新店配備了最先進的整合技術。「例如我們將在中國開設新的ZARA北京王府井旗艦店,不僅是亞洲最大的ZARA門店,也是全球技術最先進的門店。」該負責人稱,這些將被關停的小型店鋪,大都比較老。

「與此同時,我們將吸收1000至1200家小型門店,這些門店的銷售佔總銷售額的5%到6%,且由於位置不夠理想,無法提供顧客新的購物體驗。」

今年以來市值已蒸發2000億

今年以來,Inditex集團股價已經跌去近27%,尤其是2月下旬至3月中旬期間,其股價一度跌超30%,隨後便處於低位震蕩走勢。儘管隨後經歷幾次反彈,但終未回到前期高點,距離2019年末的32歐元的股價仍有不小差距。

目前最新股價為23.29歐元/股,市值為725.4億歐元,即今年市值蒸發近27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140億元。

隨著股價下滑,Inditex集團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身家也隨之縮水。在最新的福布斯實時富豪榜上,奧特加以649億美元位列第十。

而在2015年10月23日,奧特加曾以79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總值,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

關閉門店是為轉型線上?

業績不佳的情況下,Inditex集團也開始謀劃轉型,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發力線上業務。

據紅星新聞報導,在宣布關停至少千餘家門店的計劃後,Inditex集團大力開展線上業務。在2020財年半年度報告中,Inditex集團強調,上半年電商收入達到74%的強勁增長,庫存同比減少了19%。

據時尚媒體LADY MAX報導,Inditex集團將開發專有的數字運營系統,旨在確保其商業模式所要求的準確性和即時性,同時加強個性化互動,完善在線查詢門店庫存、線上購買到店取貨、零售店中可使用App直接付款購買、試衣間預訂等功能。

前述Inditex中國公關部負責人表示,「我們預計在線銷售的佔比,將從2019年的14%上升到2022年的25%,在完全整合的線上線下店鋪網絡的支持下,我們的業務模式將更靈活、更具可持續性、也更智能。」

延伸閱讀:

優衣庫擴張ZARA虧損!外資快時尚企業現兩級分化

提前定好鬧鐘,鬧鈴一響就迅速打開電腦進入官網,花2分鐘把挑選的商品放進購物車,發售時間一到就立即付款,然後等著快遞把商品送到家門口。

王桐(化名)在優衣庫官網搶IP聯名款T恤的動作一氣呵成。「優衣庫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推出一些IP聯名款T恤,很多圖案的設計都是爆款,非常難搶。」王桐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比如電影、動漫、遊戲等IP的聯名款,很受年輕人的歡迎,我作為這些IP的愛好者,肯定要第一時間搶到的。」

一邊是優衣庫在中國18個城市新開了19家線下門店,加速下沉跑入二三四線城市;另一邊是Zara在中國關閉核心商圈門店,GAP集團下的OldNavy,以及Forever21退出中國;外資快時尚在中國市場兩極分化趨勢漸顯。

外資快時尚在中國市場「破功」

「疫情之前,外資快時尚品牌就已經體現出了這種兩極分化的局勢,只是疫情加速了局勢的快速變化。」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像Zara等品牌在中國只做一二線城市,雖然市場非常龐大,但與本土品牌和國際品牌間的激烈競爭,成本壓力進一步凸顯。如果品牌不能進一步去做增量,必然會被邊緣化,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一組財報數據再次印證了部分外資快時尚品牌的市場頹勢。

截至四月底的第一財季淨虧損4.0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Zara母公司西班牙服裝巨頭Inditex發布的財報數據並不好看。

Inditex稱,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1200家門店,相當於其全球門店總數的13%-16%。

而擁有GAP、OldNavy等品牌的蓋普公司在2020年第一財季(2020年2月1日-5月2日)淨利潤虧損9.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其中,蓋普公司旗下三大主力品牌,OldNavy、GAP和BananaRepublic銷售額跌幅分別為42%、50%和47%。同時,在全球範圍內將關閉170家GAP品牌門店。

「為什麼優衣庫能逆勢上揚,而其他的外資快時尚品牌卻虧損?」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方面,優衣庫推出的很多產品都是設計簡單、精耕細作的,應用場景多,復用率高,價格還便宜,整體的性價比就提了上來;另一方面,優衣庫的品類也全,有內衣、內褲、襪子等等,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

「另外,在設計上,如Zara、H&M包括Forever21等外資時尚品牌偏年輕時尚,受眾比較窄。」程偉雄坦言「而在版型研究上,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也不夠。比如說很多服裝的設計都是歐洲的版型,袖子都特別長,更適合身高在175cm以上的西方人穿。而發源於日本的優衣庫在文化和體型上與中國人相似,設計出的衣服也更貼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所以當價格做不過中國品牌,品質也做不過優衣庫的時候,就唯有撤離中國市場了。」

同樣,購買商品的便捷度也成為衡量消費者是否會為此買單的關鍵因素。作為優衣庫的資深「粉絲」,王桐對記者說道,「優衣庫的品牌店鋪分布的比較廣,一般大型購物中心都能看到,像其他的品牌比如Zara,店鋪數量相對較少,你得去特定的地方找才會有。」

以北京為例,《證券日報》記者通過「大眾點評APP」搜索,發現以「優衣庫」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約有69個,而以「Zara」為關鍵詞的搜索結果僅約有24個。

「推陳出新」迎合消費者需求

「現在家裡的這種IP聯名款的T恤摞起來能有半米高了,雖然很多都沒怎麼穿過,但我也很喜歡收集。」王桐告訴記者。

「瘋」搶聯名款的背後,是年輕人對文化情懷、彰顯個性的需求。

「其實,優衣庫一早就在通過IP聯名的手段在做了,它運營的精細化、渠道的標準化,不僅值得外資快時尚品牌學習,也值得我們很多中國品牌去學習。」程偉雄解釋稱。

縱觀國內市場,王鵬認為,在轉型上做的比較好的案例就是李寧。

「在2008年以後,李寧遇到了非常大的危機。首先,店鋪擴張太快導致現金流跟不上,而庫存又積壓過多;其次,品牌老化,目標客戶年齡在增加;最後則是大量國外運動品牌入華,競爭激烈。」王鵬分析稱。

經歷了巨額虧損和長期陣痛以後,李寧斷臂求生,通過新興的時尚品牌「中國李寧」,成功轉型。王鵬稱,「中國李寧更有設計感、本土範、個性化,包括從設計裝修到宣傳文案,包括它的LOGO也跟運動品牌的李寧做了一個很明顯的切割。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一個案例,相當於這個品牌分化。」

疫情衝擊之下,外資時尚品牌想要繼續逐鹿中國市場,就需要做迎合消費者需求的「推陳出新」。

在程偉雄看來,未來要朝著兩個路徑進行轉型。「一方面,可以做品牌溢價,突出商品的差異化、個性化;另一方面,疫情之下消費受到了壓縮,品牌可以去做大眾化價格的商品。」程偉雄表示,無論什麼品牌,在疫情面前的起步都是一樣的,未來在整個消費重構、用戶迭代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好這種迎合消費需求的改變。

王鵬則認為,快時尚品牌一定要找準自己的品牌定位和開店策略,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定價進行系統性的審視。「其實面對所謂的經濟寒冬或者是經濟下行壓力,更應該儲存彈藥,而不是撒錢。」他建議,快時尚品牌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數位化轉型。「隨著科技的發達和個性化需求的增加,是否能夠實現個性化、智能化衣服穿搭的推薦。我覺得這可能都是數位化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簡單地去做電商。」

雖然「洋品牌」光環耀眼,但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在市場中永遠存續,停滯不前就沒有未來。

相關焦點

  • 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
    近年來,服裝類行業的形勢本就江河日下,隨著新冠疫情的衝擊,這些服裝企業更是備受煎熬,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國際大牌,比如快時尚時裝巨頭Zara的母公司Inditex。近日,全球時裝巨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
  • 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 公司股票行情如何
    但有消息稱,ZARA母公司半年虧損15億,甚至還關閉近千家線下的門店,這究竟怎麼回事?一起來了解一下。Inditex集團股價跌 其實,在今年上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給不少公司企業業績帶來很大的打擊,造成虧損的狀況。
  • zara母公司股票代碼是多少?zara母公司股票現狀如何?
    zara這個牌子對於一些人來說,應該是很熟悉的了。不過zara近年來並不好過,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zara關閉了好幾千家店鋪,對於zara母公司來說,肯定會讓股價出現變化zara母公司股票代碼是多少?zara母公司股票現狀如何?
  • 半年虧損15億的zara是什麼牌子?逆境下的zara還有沒可能翻身?
    最近只要在搜尋引擎上搜zara,就會看到「上半年虧損15億」、「計劃關閉1200家門店」等新聞。曾經風光一時無兩的快時尚品牌,就連優衣庫、H&M、GAP都要叫它一聲大佬,沒想到小弟們在今年的疫情裡都挺過來了,反而老大沒挺過來。
  • 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
    撤店、倒閉、虧損15億……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了?今天硬核看板6分鐘,帶你深扒Zara、優衣庫的時尚秘密! 它,制霸辦公室的時尚單品各路穿搭博主口中的「搭配神器」憑藉超高性價比和極簡設計,成為真正全中國男人女人的衣櫃。它就是——優衣庫優衣庫優衣庫優衣庫優衣庫。
  • Zara全球閉店1200家?母公司回應:主要為Zara以外品牌
    每周都有新品上市,每隔3周店內服裝款式全部換新,設計、生產、交付在15天內完成,一年推出1.2萬餘種時裝款式,這在業內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少量、多品種,讓Zara佔據了「快時尚」界的領先地位的同時,低廉的價格更使得Zara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 淨利跌74%,虧損近100億日元,又一首富被疫情暴擊
    7月9日,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發布財報:截至5月底的第三財季,公司營收為3364.1億日元,同比下降36%,營業利潤暴跌74%,淨虧損98.2億日元。單季利潤暴跌74%,這才優衣庫的歷史中是相當罕見的,噩夢般的新冠疫情又擊垮了一個經營神話.....
  • 巨虧100億!日本首富遭受重擊,優衣庫也扛不住了!
    近日,優衣庫母公司日本迅銷集團發布財報:截至5月底的第三財季,實現營業收入為3364.1億日元,同比下降36%,營業利潤暴跌74%,淨虧損98.2億日元。利潤暴跌74%、虧損近100億日元,這在優衣庫的歷史中是相當罕見的,關於巨虧100億的原因,其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受到新冠疫情等影響,2020上半年大部分門店被迫歇業,以致集團各事業分部均錄得營收及利潤大幅下滑。
  • ...Zara母公司季度虧損逾4億歐元;Guess將關閉100家店;DarryRing擺...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Zara母公司第一財季虧損逾4億歐元在截至4月底的三個月內,西班牙快時尚Zara母公司Inditex銷售額同比大跌44%至33億歐元,毛利率降至58.4%,營業利潤僅錄得4.84億歐元,去年同期為17億歐元,更錄得史上首次淨虧損4.09億歐元,上年同期的淨利潤為7.34億歐元。
  • 中國首富、亞洲首富、全球首富都換人了
    例如,從2013年開始,胡潤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首富頭銜,就一直輪流戴在王健林、許家印和馬雲頭上。不過,這次,情況起了變化:新晉中國首富和亞洲首富,變成了靠賣水起家的企業家、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他現在的身價,相當於馬化騰、王健林和劉強東三人之和。
  • 字節跳動商業化調整;阿里開線下「1元店」;Zara母公司上半年虧損15億
    5、B站被曝回港二次上市後市值一夜大漲75億 昨日,路透社旗下媒體IFR爆出,B站委任摩根史坦利、高盛、摩根大通、瑞銀集團四家銀行安排其回港二次上市,可能尋求募資8億至15億美元。此消息影響, B站股價大漲6.81%,最新市值達到167.4億美元。一夜之間,B站市值猛增了約74.7億元人民幣。
  • 快時尚品牌遇「寒流」,連前世界首富都頂不住,ZARA拿啥賭明天?
    2015年10月,當ZARA創始人奧特加超越蓋茨,成為全球首富的時候,或許怎麼也想不到,快時尚品牌會遭遇如此凜冽的寒冬。近來,面對突發的疫情,優衣庫、H&M、Guess、GAP、ZARA等快時尚品牌陸續在全球範圍內關閉分店,以應對突如其來的情況。問題是,對快時尚品牌來說,除了關店,還有哪些自救大招?前世界首富也頂不住了!
  • 財報速遞|Zara母公司上半年虧16億,電商錄得74%增長
    第二財季Zara母公司淨利潤大跌74%至2.14億歐元,但較第一財季的虧損4億歐元明顯好轉作者 | 周惠寧傳統快時尚行業的未來充滿迷霧。據時尚商業快訊,在截至7月底的上半年內,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收入同比大跌37.3%至80.33億歐元,毛利率下滑至56.2%,淨虧損錄得1.98億歐元,約合16億人民幣,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15.53億歐元。
  • 母公司年度淨利潤暴跌44%
    優衣庫母公司公布業績年度淨利潤大跌44%10月15日晚間,迅銷集團公布業績顯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20088.46億日元(約1279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12.3%;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903.57億日元(約57.54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44.4%;每股盈利885.15
  • 2020年全球首富貝佐斯1400億,中國首富馬雲450億
    根據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全球億萬富翁人數增加了346人,達到創紀錄的2816人,財富總額達到11.2萬億美元,較五年前激增66%。中國有799位億萬富翁,比美國多173位,兩國億萬富翁人數佔全球一半以上。
  • 早報|LV皮具總監跳槽;Michael Kors母公司虧損5.5億美元;Vogue時裝...
    時尚產業高管每日必讀的早報及輿情01Michael Kors母公司第四財季淨虧損達5.51億美元在截至3月28日的第四財季內,Michael Kors母公司Capri集團銷售額下滑11.3%至11.9億美元,虧損則高達5.51億美元。
  • 巨虧100億,優衣庫遭遇業績「滑鐵盧」,日本首富也扛不住了
    在中國優衣庫人氣相當高,擁有著一批忠實的粉絲,它是亞洲地區最大零售商之一僅次於Zara,可以說前景廣闊,隨著近幾年的高速發展,優衣庫也取得了不少成績,其創始人柳井正還憑藉優衣庫出色表現,財富成功超越阿里巴巴的投資人孫正義,成為日本首富。
  • %;Louis Vuitton成全球最具價值奢侈品牌;優衣庫老闆蟬聯日本首富
    ,毛利率為57.4%,淨虧損達6.77億美元,上年同期的淨利潤為1.174億美元。26.4%至4.59億美元,淨虧損錄得9930萬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為2270萬美元。12優衣庫老闆蟬聯日本首富福布斯日前發布日本50強富豪榜,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老闆柳井正以223億美元的身家連續第二年成為日本首富,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以身家205億美元排名第二。
  • 狂砸158億!LV母公司完成收購蒂凡尼 全球最大奢侈品收購案落定!
    原標題:狂砸158億!LV母公司宣布完成收購蒂凡尼,全球最大奢侈品收購案落定!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張雪這場耗時一年多、歷經數次波折的百億收購,還是完成了!據Tiffany此前公布的業績報告來看,截至4月30日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中,Tiffany淨銷售額同比下降45%至5.56億美元,淨虧損6460萬美元;在截至7月31日的3個月內的二季度中,Tiffany淨銷售額比上年同期下降29%至7.47億美元,淨利潤為3200萬美元。
  • 「墜落」的中國首富:借5萬創業成中國首富,20分鐘虧損千億!
    不過,作為前中國首富的他,也確實曾在世人不看好的領域大放異彩: 他曾經創建了全球最大的私有的民營水電站——金安橋水電站;他曾經在光伏產業處於低迷時期,成立了漢能薄膜發電公司,成為全球薄膜發電的領頭羊。 從這點來看,李河君確實做到了他所說的,只要拼盡全力做了,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