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億賣給外資,2年後花2億收回來,這個河南富豪打了一手好牌

2020-12-06 灰鴿觀察室

國牌被外資收購,賺的不一定都是外國人,也有被「坑」慘了的。

2011年,瑞士食品巨頭雀巢公司高高興興地把國牌銀鷺收入囊中,而9年過去,如今卻要還回來了。

根據雀巢發布的官方消息:

「雀巢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銀鷺花生奶和銀鷺罐裝八寶粥在華業務,該交易包括銀鷺食品集團位於福建、安徽、湖北、山東和四川的五家企業的全部股權。」

耐人尋味的是,FoodWise的實控人正是當年把銀鷺賣給雀巢的銀鷺創始人陳清水家族。

對於國牌回歸,我們大力支持,但大家最關注的是,雀巢準備賣多少錢?

回看雀巢買銀鷺的歷史,2011年花15億獲得了60%股權,2017、2018年又相繼完成了剩餘股份的收購,如果不考慮剩餘股權的溢價,總共可能花了25億。

然而,如今的銀鷺,品牌度和市場地位已不復當年,陳清水是否還願意出同樣的價錢,就難說了。

不過,這倒讓筆者想起了另一個國牌金絲猴奶糖的回歸史,金絲猴也曾賣給了外資,之後才又重新回到國人手中。

而這筆交易,卻可能是外資被「坑」得最慘的一次。

2014年-2016年,金絲猴奶糖的創始人趙啟三把金絲猴26億賣給了美國食品巨頭好時公司,但剛過了兩年,好時公司又把金絲猴奶糖還了回來。

前後只是兩年的時間,然而,價格卻大打折扣。

據媒體報導,2018年好時公司出售金絲猴時僅報價2.6億,只是買入價的1/10,而最終的實際成交價據說只有2億。

26億賣出去,2億買回來,外資血虧24億,美國好時公司自然有苦難言。

而有趣的是,趙啟三正是金絲猴回歸交易的中間介紹人,而「接盤俠」也是趙啟三的河南老鄉—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當然,美國好時公司的慘敗主要原因在於自己對市場預判的失誤,但另一方面,也是它遇上了趙啟三這位生意場的「老炮」。

趙啟三是河南周口沈丘縣人,改革開放的第一年就進入了當地一家瀕臨倒閉的農機廠當廠長。

那一年趙啟三31歲,面對廠子100多萬的外債,以及拖欠了許久的幾十個工人工資,他卻一點都不慌。

當廠長之前的他就曾去過上海,他發現河南還很流行的東西,在上海卻早都不時興了,而上海的新玩意,過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河南的搶手貨。

於是,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海,他告訴廠裡員工:

「我去給大家找出路,等我回來的時候,大家就能看到希望了。」

果不其然,上海考察回來,趙啟三立刻給縣裡打了一個報告,申請把農機廠改為食品廠,由生產農機器具轉為生產食品。

小麥、麵粉是河南的強項,就從最簡單的月餅和糕點入手,也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技術,很快就實現了轉產,於是沈丘食品總廠成立。

怎麼賣呢,發動所有員工,拉著板車走街串巷、走村串戶服務上門,辛苦是辛苦了點,但年底一算帳,不僅解決了工人工資,還有盈餘了。

一年就扭虧為盈,這讓大家對趙啟三刮目相看,此後趙啟三隻要說做什麼,工人們都士氣高漲地跟著幹。

而趙啟三則經常跑上海,每去一趟回來,工廠就新增一樣食品,反正上海流行什麼他就做什麼,即使有做得不像的,但趁著新鮮勁總能賣掉。

就這麼靠「山寨」上海折騰了10來年,廠子的規模越來越大,到90年代初產值已經突破了千萬級別。

不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地域信息差逐漸縮小,人們也開始追求有品牌知名度的東西,趙啟三感覺到照搬這招不靈了,於是決定要找一個能長久幹的方向。

1991年,趙啟三再次到了上海,而這次考察,他鎖定了目標對象:上海食品研究所,在研究所裡他對一個新型奶糖技術成果產生了興趣,當即拿定了做糖果的主意,並買下了奶糖技術。

1992年,糖果生產線開始上馬,趙啟三召集廠裡幹部開會商討,給糖果取一個什麼名字做品牌,討論中提到了猴年,趙啟三一拍桌子:

「就叫金絲猴吧。」

於是,金絲猴奶糖就此誕生了。

彼時,中國最為人熟知的自然是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如何進軍市場,趙啟三提出了學習的策略,於是大白兔、金絲猴的糖果在市場上雞犬相聞,看著都差不多。

1993年,趙啟三乾脆收購了一家上海食品廠,直接在上海註冊了上海金絲猴食品有限公司,到1996年又成立了金絲猴集團,銷售額突破2個億。

實際上,除了產品上的模仿,連廣告也有借鑑之嫌,2003年趙啟三在央視投入了連環播放廣告:

「三顆金絲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

而沒過多久,就被同行給告了,大白兔奶糖早在1959年就有「七粒大白兔奶糖等於一杯牛奶」的廣告語,不過,這並沒能阻止金絲猴在市場上一路高歌猛進。

到2008年,金絲猴系列產品年銷售額已經突破20億,而這一年,60歲的趙啟三把公司交到了兒子手中。

兒子的野心比他更大,一接手,就提出了上市計劃,但沒走出「山寨」之路的金絲猴卻始終難登大雅之堂,到2012年上市計劃徹底宣告失敗,趙啟三重新出山。

不過,他再度出山,不是為了重振雄風,而是尋找接盤俠,趙啟三已經意識到金絲猴難有出路了。

經過幾番周折,2014年,好時公司以24億的價格收購了金絲猴80%的股權,2016年又以2億的價格拿下了剩餘的20%股權。

為何原本應該值6億的20%股權被趙啟三2億就賤賣了,其實金絲猴已經變臉了,之後的兩年裡,好時公司使盡了渾身解數也沒能挽回敗局,只能再次找到趙啟三,於是出現了前面提到的2億割讓金絲猴的場景。

現在來說這場交易中的孰是孰非已經沒有意義,但趙啟三確實是打了一手好牌,而之後的他一度放言要進軍鹽業。

2018年的兩會上,趙啟三還強烈建議打破鹽業的地方保護藩籬,儘快制定鹽業發展細則,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拿出了一瓶只有25克的進口鹽:

「這瓶進口食鹽售價185元人民幣,我們未來就是要做高端食用鹽。」

不過,近兩年已經好久沒看到趙啟三的消息了,不知道老趙的鹽業江湖怎麼樣了。

相關焦點

  • 最令人「惋惜」的國產品牌,曾比肩美的,最後70億賣給了外資
    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途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企業都還在「摸索」階段,本可以隨著近幾年的經濟帶動,更上一層樓,但許多企業,卻在發展中期選擇了退場,並且把公司賣給了外資「套現」離場,顯而易見,這些被外資收購過去的品牌有不少知名度非常高,而且發展的也越來越好。
  • 貴州「打了一手好牌」,一耗資13億小鎮走紅,門票免費卻收入翻倍
    貴州「打了一手好牌」,一耗資13億小鎮走紅,門票免費卻收入翻倍!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豐富的省,這裡的旅遊資源分為三部分,幾乎是龍宮,戰袍舊城市的名勝古蹟,一部分,丹,靈山梵淨山、黃果樹在內的自然,部分千戶苗寨,仡佬古寨,坡州市沙苗寨在內的特色民俗景區;然而,在旅遊業多元化發展的今天,貴州省也建成了許多現代化的網紅小鎮。
  • 窮到只剩美女,一手好牌稀爛,「歐洲糧倉」是怎樣淪落的?
    窮到只剩美女,  一手好牌稀爛  這個現象很好說明了烏克蘭經濟機構的畸形。  烏克蘭人不是不想調整結構,經濟轉型,可很遺憾,他們到目前都沒有成功。而轉型失敗最關鍵的因素,就是烏克蘭沒能在獨立後構建一個高效、廉潔的政府,以至於廟堂之上,都是想著如何搜刮民財,殿陛之間,都是寡頭們的權錢交易。
  • 東森電視老闆張高祥 味全三重廠土地變更後 31億變120億
    (圖/林昱均攝) 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茂德集團總裁張高祥2018年自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手中買下東森電視後,同年又砸下130億(約人民幣31.23億元)取得「味全三重廠」所有權,近日該案通過「工業區變住商區」變更申請,茂德可望分回近萬坪住商用地,開發完成後價值至少500億(約人民幣120.1億元)起跳。
  • 增幅高於全國26.3個百分點!山東前10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30.2%
    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增幅高於全國26.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持續增長全省新設高技術產業企業484家,同比增長46.2%;實際使用外資22.3億美元,增長60.8%。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6.8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其中醫藥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5億美元,增長146%,拉高全省高技術製造業增幅35.6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5.6億美元,增長95.1%,其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信息服務、專業技術服務分別實際使用外資為8.1億美元、4.4億美元、8844萬美元,增長159%、187%、328.3%。
  • 河南10大富豪登上最新全球富豪榜丨名單
    2020年2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全球共2816位十億美金企業家登上今年的富豪榜,亞馬遜傑夫貝佐斯再次成為全球首富,馬雲家族以3150億元財富位列中國第一。河南共10位富豪上榜。據悉,這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九年發布「全球富豪榜」,上榜企業家財富計算截止日期為2020年1月31日。
  • 從「最牛」到「曇花一現」GoPro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個稀爛?
    美東時間10月2日,GoPro CEO尼克·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在電話會議上宣布,將推遲部分新款相機的發貨,並調低了下半年的財務目標。消息一出,GoPro股價盤後一度暴跌逾20%,為4.28美元,最終下跌16.57%,總市值從2014年130億美元的巔峰跌到如今僅為7.906億美元。
  • 中國最牛夫妻:賣掉北京房產出國旅遊,8年後回來發現賺了2個億!
    原來這裡進口了北京第一臺即食豆腐機一臺的造價要十七八萬張昕宇借買豆腐之機仔細研究了豆腐機的構造回來後畫了一張圖紙一個月後,他也炮製了一臺,只花了4萬塊錢!大多數千萬富豪的目標是變成億萬富豪可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張昕宇在富豪的道路上跑偏了地震發生後張昕宇和梁紅帶著一支「北京希望救援隊」
  • 外貿創新高、外資正增長 河南開放 勢頭正勁-駐馬店網——駐馬店...
    「客貨運」雙雙前進一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我省推出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在保市場主體、保市場份額、保出口訂單、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精準施策,助企紓困,政府、行業、企業形成強大合力,外資投資和外貿進出口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充分展現了河南開放的優勢、潛力和強勁勢頭,以及開放河南的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
  • 「拜金女」章小蕙:「買」垮2個億萬富豪,負債2.5億反轉人生
    章小蕙,1963年6月10日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章建國一手創辦了第一個「加拿大中文電視臺」,在當地極負盛名;母親是頂級名媛,隨時隨地散發著女性的荷爾蒙。(當然了,這個數字和胡靜的婚禮比起來,差的意思還不是一丁半點兒。詳閱富江往期作品:《3年之約、7年之癢,29歲嫁豪門,胡靜憑什麼獲婆婆認可?》)為此,鍾鎮濤還不惜賣了自己心愛的跑車。
  • 那個花10億買車,800億買塔樓的「鈔」能力男人回來了
    大家好,我是動漫小星在今天凌晨富豪刑警復播了,等了真的好久了。在四月中有這麼一部番在A站橫空出世,它就是富豪刑警,講述了一位餘額「無限」的超有錢公子哥神戶大助利用「鈔能力」破案的故事。花10億買下阿拉伯王子的車,並說不用找零了。別人不說情報怎麼辦?用錢砸。犯罪團夥在塔樓中開Patty怕誤傷怎麼辦?把整個塔樓買下來。
  • 三國袁術:一手好牌,打成稀爛
    東漢未年,群雄割據,而袁術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人,可以說擁有一手好牌。首先,袁術出生於北方著名的世族,所謂四世三公的袁家,父親袁逢是司空,哥哥袁基是太僕,袁紹是冀州牧。在當時,當官看家世,而袁術擁有顯赫的身世,無形之中擁有大量的政治資本。
  • 曾經是中國第一的火鍋,年銷售額達43億,被外資收購後卻銷聲匿跡
    當時雖然成功的研究出了火鍋秘方,但是萬事俱備之際,店名卻讓張鋼犯起了愁,思前想後也沒個準,這天,張鋼隨便說了一句「小肥羊」,卻被他的媳婦揪住了,平常都在打下手的媳婦,對這個名字出乎意料的執著,表示」這個名字既和羊肉有關,又好記,吃完了肯定忘不了。「2001年年中,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
  • 看看這個商家用評價打出一手好牌
    看看這個商家用評價打出一手好牌。1關於美團點評的運營細節我也說了很多,不講廢話,今天直接說在點評環節,怎樣的評論更高質量,更容易被標為優質點評。之前我介紹過服務的美睫商家如何用點評打出一手好牌的例子,具體參考可以點擊查看。
  • 兩年後,中國錦鯉「信小呆」身陷1元騙局:一手好牌,是怎麼打得稀爛的?
    2018年10月至今,不到2年她經歷了:——普通女孩——拿到價值1億大獎的錦鯉女孩——微博漲粉百萬——辭職環球旅行——旅途奔波,精神崩潰,多次住院2掉的餡餅也可能是人性的陷阱信小呆的微博下,有一條熱門留言:你一把好牌打得稀爛。沒打好手中好牌的人,遠遠不止信小呆一個。
  • 一波三折,這些離國出走的品牌又回來了!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分得清哪些是國貨,哪些是洋牌嗎?看過上周五天眼妹文章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其實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像大寶、中華牙膏、哈爾濱啤酒、美即...這些曾經的民族企業早就已經被外資收購了真是沒想到,在兜兜轉轉多年後銀鷺竟然又再次回到了創始人的懷抱。曾被外資30億收購,如今重回民族品牌?其實像銀鷺這樣「出走」一圈又再次回來的品牌還有很多,「國貨經典品牌」金絲猴也是其中之一。
  • 全球富豪的黑暗一夜:七成富豪身家縮水,河南首富養豬意外漲59億
    受股市衝擊,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中,超70%的富豪資產縮水。其中,路易威登集團CEO貝爾納·阿爾諾資產蒸發60億美元,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和印度信誠工業集團主席穆克什·安巴尼分別損失56億美元,沃倫·巴菲特損失54億美元,墨西哥電信大股東卡洛斯·斯利姆·埃盧損失48億。僅上述列舉富豪,蒸發資產合計已經抵過柬埔寨的GDP。
  • 富豪劉鑾雄花2億買藍鑽 送呂麗君母女
    日前一名神秘富豪,在短短5日內豪擲逾2億元,投得兩顆稀世鑽石,並以女兒「Zoe」之名,為兩顆鑽石命名為「The Zoe Diamond」及「Zoe Red」,記者收到消息,買下這兩枚巨鑽的,正是無人不知的香港超級富豪劉鑾雄(大劉)。
  • 北大宣傳片看哭:沒有抓到一手好牌的人,只能努力打好手裡的爛牌
    1沒有抓到一手好牌努力打好手裡的爛牌故事裡的主人公,名叫何曉冬,對於自己的評價,他只有一句話:我家裡很困難,我長得很困難,我的夢想很讓人為難片中除了關於現實和夢想的抉擇,還告訴了我們,普通人如何才能實現逆襲:「像我這種沒有抓到一手好牌的人,只能努力打好手裡的爛牌。」「夢想,才是最真實的現實。不是現實支撐著你的夢想,而是夢想支撐著你的現實。」
  • 2020年1-10月增城區實際使用外資8.55億美元
    1-10月,增城區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61家,實際使用外資達到8.55億美元,金額總量居廣州市各區第二,創改革開放以來新高,同比增長132.3%,增速居廣州各區首位。其中,先進位造業使用外資超過5.54億美元,規模佔全區總量的64.83%,外資質量進一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