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明專欄】
英雄讚歌——師生原創抗疫歌曲《都是英雄》出爐記原創作者|劉文明(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
科學家是英雄,醫護人員是英雄,解放軍是英雄,隔離的患者是英雄,武漢的人民是英雄,為收治感染患者騰出宿舍的大學生是英雄,火速建設醫院的民工是英雄,社區民警、小區保安是英雄,志願者是英雄,全國對武漢的支援者是英雄,我校的師生也是英雄……
在這場抗疫的偉大鬥爭中,不論你在哪,不論你是誰,每個人都是英雄,都是堅強的民族脊梁……
經過21天精心打磨,3月2日,我校師生原創原唱歌曲《都是英雄》終於完成了第十稿,在校黨委林洽生書記說了一個「好」字之後,立即呈送易班全國總站和中國教育電視臺;3月3日,由學校官微首發推出,隨即有關媒體進行轉載;3月7日,這首原創歌曲登上了「學習強國」……
想法不謀而合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逆行而上,斷定不明原因的肺炎肯定人傳人,隨之武漢封城。
這個消息讓我當時潸然落淚,武漢人民舍小我保大家,這個付出太大了,可謂感天動地……
2月6日,在《中國青年報》職教版主編梁國勝先生主持的「高職宣傳部長群」裡,突然談及武漢幾所高校的學生宿舍被徵用為臨時隔離醫院的消息,讓我再次潸然落淚,我對識大體顧大局明大義的武漢大學生深表敬佩,深受感動……
看過了太多令我感動的人和事,一種為「戰疫」寫點什麼的衝動,在我腦海裡翻騰跳躍。
真正點燃了我寫作之燈的,是易班發展中心謝豔霜老師發布的那條徵集抗疫歌曲的通知。
我記得那天是2月10日的18:10,豔霜把這條消息發進了我們學生工作大群。
寫一首歌的衝動,讓我坐不住了。
立即,我在朋友圈發起了一份【防範肺炎英雄帖】:
番職才子才女們,會作曲的,會唱歌的,會做MV創意視頻的,各位都請注意!
為響應上級要求,文明老師試圖作詞,我們一起合作,原創一首抗疫戰歌,為武漢、為英雄、為祖國和人民加油,可否?
期待各位留言,期待各位報名!也請各位向我推薦高手!我在這頭焦急等你!
6分鐘之後,財經學院輔導員滕海峰老師就私信留言:「劉老師,我報名。」
海峰老師是華南理工大學音樂專業的高材研究生。這位科班出身的老師主動留言,讓我非常欣喜。他進而告訴我,他正在創作一首「抗疫」的歌,剛好還沒有填詞,碰巧在我朋友圈看到「英雄帖」,所以,趕緊前來掛號報名。
躬身入局,投身抗疫,為抗疫偉大鬥爭發聲的想法不謀而合,簡直是英雄所見略同。
此刻,對於那首歌,心中已經充滿期待。
歌詞新鮮出爐
寫這首歌之前,一些畫面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裡。
鍾南山院士的逆行,高鐵上老人家仰天閉目的思考;
解放軍不舍晝夜的奮戰,雷神山、火神山醫院的火速建成;
醫護人員的精心救治,他們臉上深深的口罩勒痕;
感染人員的積極配合,他們在醫院裡的安然堅強……
除了這些動態的畫面,還有另外的一組畫面,讓我記憶深刻:
馬路上空空蕩蕩,一隻小鳥,居然大膽地飛到路中央;
公園裡兒童樂園的各種遊樂設施,已經被拉上警戒線,一個蜘蛛開始在織網;
一處小區的門旁的一排紫荊花,雖然已經綻放,可是無人前去欣賞……
這些景象,這些畫面,很快就被我寫在草稿紙上,幾乎是一氣呵成,2月11日10:04,第一稿出爐。
清晨的馬路上 一隻小鳥
飛到路的中央 四處張望
公園的遊樂場 蜘蛛繁忙
吐出細線銀絲 正在織網
小區大門兩旁 兩棵紫荊
掀開一身紅裝 安靜綻放
廣場的旗桿頭 一面國旗
劃破陰冷天際 輕輕飄揚
那天的高鐵上 一位老人
仰天閉目思量 逆行北上
二神山的燈光 十夜不舍
喚醒火紅朝陽 軍歌嘹亮
白衣天使臉龐 一副口罩
深深幾道痕傷 印在鼻梁
隔離區的姑娘 消失恐慌
露出堅毅笑容 滿臉坦蕩
對視的每一個目光
看見的每一處景象
傳遞的每一份力量
並行的每一肩擔當
不管你在哪
不管我是誰
你我都是英雄
都是堅強兒郎
春天 大地張開翅膀
不屈 中國待發整裝
復興 偉大夢想花開
明天 更加絢爛輝煌
出爐之後,我立即發給海峰老師,請他提出意見。我知道,他正在醞釀的旋律,需要跟我的歌詞磨合,他對詞句的表達一定是心有預設的。
我跟海峰老師分享了我的寫詞思路:第一段寫物,突出因為疫情帶來的靜;第二段寫人,突出因為戰疫引起的動。動靜交替處,用國旗作為銜接過渡,以此形成對比強烈的畫面感,讓人感受到「國」的溫暖可依。
他很快發來修改意見。他告訴我,雖然沒有事先溝通過,但是,歌詞意境和歌曲旋律很搭。根據旋律發音點的要求和他譜好的歌曲旋律,他希望我把歌詞的第二段改為10+10+10+10的句式。
中午的飯可以對付,中午的覺可以不睡。精雕細琢歌詞這件事耽誤不得。
下午15:27,經過大約5個來回的字斟句酌,我和海峰老師基本把歌詞定了稿:
清晨的馬路上 一隻小鳥
飛到路的中央 四處張望
公園的遊樂場 蜘蛛繁忙
吐出細線銀絲 正在織網
小區門旁 兩棵紫荊
穿上盛裝 安靜綻放
廣場旗杆 一面國旗
劃破陰冷 天際飄揚
一位老人 逆行高鐵北上
神山燈光 軍歌喚醒朝陽
白衣天使 疲憊印刻臉龐
隔離姑娘 笑容堅毅坦蕩
對視每個目光
看見每處景象
傳遞每份力量
並行每肩擔當
無論你在哪
無論我是誰
你我都是英雄
都是堅強兒郎
春天 張開翅膀
中國 整裝再發
復興 夢想花開
更加 絢爛輝煌
詞曲配合成譜
遺憾的是,我對曲譜一竅不通,所以對於我的搭檔海峰老師來說,我心裡充滿了愧疚,因為我不能像他幫我改歌詞一樣,我對他譜曲創作一點也幫不上忙。
不過,我相信海峰老師,他的作品必定就是我想要的樣子。
當我把歌詞的定稿交給海峰老師之時,就是我對這首歌旋律的期盼開始之時。
海峰老師速度之快,讓我佩服有加。他似乎能感受到我沒有說出來卻藏在心裡的熱切期盼。2月11日17:20,他把歌譜合成稿用PDF格式發給了我。
雖然我看不懂歌譜,但看著那些長短的線條和飛揚的音符,我仿佛已經聽見了一曲「番職製造」的動聽的抗疫歌聲在耳畔飄揚。
文章是改出來的。面對眼前曲譜初稿,我和海峰繼續逐字逐句推敲,我們必須力求用最合適的表達,最貼切的字句。不知不覺中,歌詞又被我們改了兩遍。18:56分,海峰把改後的歌詞填入曲譜,再生成PDF格式發給我。
心裡惦記著歌。一有空,就想找海峰老師聊聊。到了晚上差不多十點鐘,突然之間,我的好奇心來了。我對海峰老師說,能不能把這歌稍微輕唱一下,好讓我這個樂盲提先感覺一下這首作品——說老實話,我太想一聽為快了!
手機裡很快傳來海峰老師渾厚而熱烈的兩段歌聲。或許因為海峰老師唱得深情,或許因為我是詞作者而敝帚自珍吧,反正,自從海峰老師的第一遍試唱起,我就已經深深地喜歡上這首歌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要論這首歌的首唱,我看非海峰老師莫屬。雖然,海峰老師在微信裡謙虛地對我說,自己唱得不好,大概就是這個旋律。專業一點的歌唱才能唱出漂亮的音色和款款的深情,才能唱出這首歌要表達的堅毅和鏗鏘。
海峰老師這麼一說,就我對這首歌更加充滿期待了。
求援校友阿細
歌譜合成之前,我就開始琢磨,由誰來演唱完成這首歌。
按照我們的設想,唱歌者須是我們的師生。我們學校有教工和學生兩個合唱團,據我所知,其中臥虎藏龍,有些老師、有些學生的音色音質音準還是很專業的。
我們的師生,我是打算通過微信朋友圈進行招募的。我想,我的龐大的朋友圈可以發揮作用,招募信息發出去,就會有人前來應徵。
要麼不做,要麼就努力做到最好。要想把這首歌打造成精品,須有比較著名的歌手演繹,為歌曲提升人氣。於是,我大膽地想到了另一位我們的學生,畢業多年的校友阿細。
她是我校外語學院2015屆畢業生,目前已經是廣州粵語歌壇流行原創型歌手,在青年人中,屬於偶像派。我家孩子年齡的高中生以及我校在校大學生都喜歡聽阿細的歌。
2018年9月,我校迎新生慶國慶文藝晚會上,我們就把她請回來,為全校師生唱過幾首她的原唱原創歌曲,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位專業的偶像派歌手,加上我們校友的獨特身份,一定會成為這首歌的亮點,會為這首歌增色很多。而且,借著此歌,我們可以在校內以及全省、全國繼續推介、宣傳優秀校友歌手阿細。我想,這應該是一個雙贏之舉。
2月11日下午17:12,我找到了阿細的鐵桿老師、曾經的輔導員馬慧敏老師,請她出面幫我聯繫阿細校友,邀請她領銜演唱這首母校師生原創抗疫歌曲。
學工線走出來的老師,對我們學工線的事情,都很上心,這就是學工情結。
慧敏老師說她很樂意幫我們聯繫。10分鐘過後,慧敏老師發來了阿細的微信回復截圖:因為她前幾天才唱過一首抗疫歌曲,因此,很抱歉,這一次可能出演不了了。
我能理解阿細校友。帶著不小的遺憾,我謝過慧敏老師,並把這個情況告訴海峰老師。我跟他說,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你去幹啦。憑著你的專業素養,一定可以把這首歌打磨好。對於歌唱的這個環節的所有策劃、安排,就拜託你全權負責了。
海峰老師說,一定保證全力以赴完成,請放心。
報唱者很踴躍
交給了海峰老師,我還是想幫他出出點子。2月11日18:09,我把《都是英雄》的詞曲歌譜放進了我的微信朋友圈,我的目標還是希望可以招募到優秀歌手,為歌曲增色。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位師生的快速反應引起了我的關注。
一位是藝術學院的張雯老師。2月11日,幾乎就在我發出信息的同時,張老師就給我留言說,她想試試。
有老師回應我,這是好事。我很高興,立即鼓勵、感謝她,並表示歡迎她的加入。
番職的每個老師都是那麼可愛、那麼認真。2月12日凌晨1:38,她發給我一段試唱語音。她告訴我,是她學音樂的同學,先用鋼琴彈奏出曲,然後錄出來發給她,自己跟著旋律學會的。
美妙嗓音,令人歡喜。但她還是告訴我,她還在繼續加緊練習,力爭唱得更好。
說實話,張老師認真的樣子,很美。追求完美卓越,就是番職人的性格。張老師就是番職人的縮影。2月13日1:28,她又把一段名為「都是英雄—wenwen」的音頻文件發給我。這是整首歌完整的演繹。她告訴我,專心練了一整天,終於可以流暢地唱下來了。
打開一聽,怎一個「好」字了得,唱得有模有樣。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我立即把這條信息告訴海峰老師:有人開始試唱、傳唱歌曲了,並同時把張雯老師的歌唱音頻推薦給了他。
發給海峰老師還遠遠不夠。那天早上9點,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條題為「防範肺炎有人開始傳唱《都是英雄》」的信息:
春節期間發大疫,眾志成城來抗擊。
你我不吝伸把手,哪怕力量只點滴。
番職藏龍臥虎地,才華滿滿直橫溢。
前天詞譜一出爐,昨日張雯唱成曲。
除了張老師之外,表達了想參與唱這首歌意願的,還有李子浩同學。子浩同學是學校大學生合唱團的男高部部長,他歌唱得好,我自己親耳聽過,他的指導老師、我的同事趙潔老師也多次在我面前表揚過他。
那天是2月11日晚上18:23,他發信息告訴我,他想嘗試一下。各界高手主動報名,踴躍參與創作這首歌,為抗疫發聲,我當然表示歡迎。我讓子浩同學對照曲譜,先唱一遍。
小夥子立即在微信上哼出一句曲子。因為之前聽海峰老師唱過,所以,一聽,我覺得不錯。
因為海峰老師是合唱團的指導老師之一,我想他一定認識海峰老師。所以,表達了我的謝意之後,我請他立即跟海峰老師聯繫,備案報名參加演唱。
只是因為後來,疫情形勢日趨嚴重,考慮到確保絕對安全的需要,為避免流動,我反覆叮囑海峰老師:儘量減少現場人員參與,全力做好安全防護。我記得每次叮囑,我跟海峰老師說的每一句話,我都會連續使用三個感嘆號,加以特別強調。此時此刻,確保安全是第一等大事!
海峰老師後來告訴我,為了安全,他忍痛割愛,捨棄了包括張雯老師、子浩同學在內的很多優秀嗓音的現場演唱,只邀請了家住在錄音棚附近的財經學院2019級胡炫希同學、校團委易竹春、財經學院諶丹老師進行了現場錄製。後期中,他請財經學院「天空合唱團」的數十位同學以雲合唱方式進行歌曲錄製合成。
請桂榮做視頻
或許是因為同學們心知肚明,這個抗疫歌曲視頻製作工作任務時間緊,要求高,有點像燙手的山芋,不太敢接。所以我的朋友圈發出之後,沒人主動前來揭貼。
我心裡是有人選的。這個人選就是2017級大三學生、校級創業工作室「夢影傳媒」的負責人鄧桂榮同學。桂榮同學在大一的時候,就拍攝過2018屆畢業視頻和番職版《春風十裡》畢業歌。那兩個視頻製作的質量和精美程度,我當時給出的評價是,在所有我校以往同系列學生作品裡,前無古人。
他不來找我,我就去找他。2月11日12:25 ,我就跟桂榮同學留言:
請桂榮同學趕緊回應我!我們要做一個抗疫公益原創MV的視頻。現在正在填寫歌詞和作曲。配樂、演唱之後,就要依據歌曲畫面做成MV。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給你啦,交給「夢影傳媒」啦。
請立即查看我朋友圈,上面已經公布歌詞了。請對照這些歌詞,儘快籌劃和設計畫面,儘快準備素材。速度要快啊。因為歌曲小樣一出來,你把歌曲放進去,就可出半成品了。我理想的結果是,你的視頻初稿和歌曲小樣初稿幾乎同時出爐。
辛苦你了!暫時,你的工作是沒有報酬的。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好!我儘快完成資料收集!」桂榮同學立即回復我。
我時常驕傲地說,我們番職的學生是非常優秀的。這種優秀,體現在諸如此類的每一個細節。
那天晚上19:22,桂榮同學問我音頻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出來。我告訴他,我們正在抓緊。從詞曲打磨到配樂到唱出來、合成出來,在這個疫情期間,估計需要一周到十天時間。
桂榮同學就是這樣讓我覺得放心。其實,他在等歌曲小樣,我更在等。
終於在2月20日,海峰老師把帶旋律的配樂小樣MP3發給了我。
聽著音樂,就可感受到的款款深情、鏗鏘氣勢,感受到這首歌帶來的滿滿正能量。
在此期間,海峰總在第一時間把歌曲配樂的進展情況即時告訴我——我知道,我們在等,海峰老師也在焦急地等。
晚上20:47,我把歌曲小樣發給桂榮同學。同時,我也把我收集的北京、平頂山、淮南等地某三所高校製作的抗疫原創歌曲視頻發給桂榮同學,供他參考借鑑。我明確跟他要求,我們的視頻畫面,要大氣恢弘。
日子一轉眼就到了2月25日,我知道,歌曲音頻成品應該差不多呼之欲出了。
下午14:42,我提醒桂榮同學,畫面準備的同時,請把字母、片頭、片尾都提前做好,以便節約時間。
桂榮同學在21:50回復我,正在抓緊進行。請文明老師放心。
26日一大早的8:10,我又給桂榮同學留言:辛苦了,桂榮!我們對這個視頻充滿期待。我們要是可以做得好的話,應該都可以上「學習強國」平臺的。所以,請你珍惜這個機會,仔細打磨策劃,力爭出精品。謝謝你啦!
桂榮同學的回覆簡明而有力:「老師放心。我會盡力。」
視頻初稿出爐
第一稿是在2月28日3:37出爐的。桂榮同學發給我的時候,我已經進入夢鄉。
7:20,我起床一看到桂榮同學的視頻,忍住了看視頻的衝動,我先寫了一段致謝的話,發給桂榮同學:
「辛苦了,夢影的同學們!謝謝你,桂榮同學!做得很棒!文明老師愛你們!看你們幹到凌晨3:37,老師心疼你們!毫無疑問,你們也是一名不在一線的抗疫英雄!這首歌也是寫給你們的!謝謝你們!
請做好心理準備,我們會提很多修改意見的!
再一次謝謝你!」
之後,迫不及待地打開視頻,一邊看,一邊記錄,一口氣提出11個問題:
1.「一位老人逆行高鐵而上」那句歌詞前,要找一段鍾南山院士說「武漢一定能過關的!武漢從來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的視頻,突出英雄主題,突出南山老人。
2.「春天,張開翅膀」是要表達冬天一定會過去,春天一定會到來的期盼,建議用一些萬物復甦的鏡頭表達。
3.「復興,夢想花開」要加上一列復興號列車奔馳的鏡頭,藉以表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氣神。
4.「白衣天使 疲倦印刻臉龐」這句想表達的是醫護人員的勇敢和辛勞,想突出他們臉上被口罩勒出的深痕。網上有好多照片,可以挑幾個鏡頭。
5.凡出現我校畫面的時候,加上具體方位或者建築物名稱來突出我們學校。
6.向符方進老師索要幾張我校防疫工作照片,放入視頻並進行字幕標註: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防疫工作。因為在防疫鬥爭中,我們番職人也是英雄。
7.整個視頻,到後半段時,畫面要絢麗一些。因為這是我們充滿期待的。具體從南山老人逆行而上之後,後面畫面可亮色一些。
8.片頭標題不突出。改成兩行字: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抗「疫」原創歌曲(字號要小,宋體字)
都是英雄(字號大,方正標宋字體,顯得莊重大氣)
9.你的英文是怎麼來的?如果不是專業翻譯,我請專業老師翻譯。
10.「神山燈火軍歌喚醒朝陽」那一段,是表達解放軍夜以繼日修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一定要加上解放軍、夜晚建設、這兩個醫院的元素鏡頭並標註。
11.片尾字體也用方正標宋字。滾動速度慢一些。片尾的內容,以我最後給你為準。
在我提出意見後,海峰也把他的修改意見發給了我。其中,不少所見略同。他的主要包括:
1.「公園的遊樂場,蜘蛛繁忙」這裡開始,用歌手唱歌的畫面。(有兩個人都唱了這一句,前半句男生,後半句女生)
2.「小區門旁 兩棵木棉」,這一句用男生的畫面,不要重疊兩個畫面,他單獨唱的即可。「穿上盛裝安靜綻放」這裡可以重疊兩個畫面,但是人物要清晰一些。
3.3分54這裡,畫面裡出現含著眼淚的目光,音樂推到這裡配合畫面很感人,可以多一些這種情緒。
4「對視每個目光,每個目光」這裡用女生易竹春老師歌唱現場畫面;「看見每處景象,每處景象」用女生諶丹老師的鏡頭(格子襯衣那位);「傳遞每份力量,每份力量「用男生我歌唱的鏡頭;「並行每肩擔當,每肩擔當」用二位女生一起合唱的。這四句歌詞不需要疊加畫面,展現在錄音棚錄製即可。
5.易班兩位老師 「武漢加油」畫面,各2秒左右。放在2分30-2分36處。
6.雲合唱的學生自拍鏡頭要加上去。
7.40-48秒這裡放一些我校的清晨畫面,馬路或者湖邊的,冷清一些的感覺。
日出也行,但這個感覺一定是孤獨的、清冷的、蕭條的、人少的。
可以說,我們兩個的第一次意見集合,為全部視頻定下了框架。這一遍修改之後,就是細節上的推敲琢磨了。
十遍打磨視頻
2月28日那天上午,碰巧我在看電子版《人民日報》。突然想起我們的片頭有電視新聞,是不是可以截幾張大報版面放在片頭,來凸顯紙質媒體對疫情的報導。於是,我截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的圖,發給桂榮同學,請他一併放在片頭裡。
晚上18:14,視頻第二稿出爐。我和海峰又提了一些意見,加了一些素材,把片頭字體進行對比調整。
時間過得飛快,6個小時轉眼即逝。此時已經到了2月29日0:42,第三稿就是在這個夜深人靜時分出爐的。我鼓勵桂榮說,辛苦了,幹得非常漂亮,一部激動人心、令人期待的好作品已經看到雛形了。
還沒等我提意見,桂榮同學自己說,他發現了有點小問題,馬上再改一下。
當我看到第四稿的時候,是在5:21。
我注意到,這一稿,他把字幕作了更加藝術化的處理。但我還是覺得此視頻莊重一些為好。除此之外,我和海峰又對幾處細節提出修改意見。
差不多4個小時又過去了,9:00,我收到了第五稿。此時,我已經覺得差不多了,我們倆再也難以提出更多意見了。於是,我把此稿發進了學校防疫工作群。這裡頭,黨委宣傳部和學校各位領導都在,我想一併徵求各位領導的寶貴意見。發的時候,我簡要寫了幾句,作為背景介紹:
應全國易班總站號召,由我校易班中心策劃,黨委宣傳部、學生處、校團委指導,師生(包括校友)共同參與的原創原唱抗疫歌曲《都是英雄》,經過5輪打磨,基本出爐。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如有修改意見,敬請直接告訴我。
我還特別跟領導們提醒,因為此稿是送審片,暫請各位先不要轉發!待審定後,我們會通過推文發布並報送全國易班總站展播。
校黨委李銘輝副書記和黨委宣傳部陳祉璇部長,很快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李書記的主要意見有:我校防疫的鏡頭不要太多,只要突出兩位主要領導即可;視頻中的鏡頭要聚焦,只建議出現廣州、廣東鏡頭和湖北、武漢鏡頭。
陳部長的意見主要是:可否加主要領導現場指揮、講話的鏡頭,可否使用南方都市報一篇推文中的一些鏡頭,比如廣州最美護士等。
上午11:36,經向有關領導進一步徵求意見,我整理出7條意見,發給桂榮同學,請他修改。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說一條意見,桂榮同學可能都要花半天時間去找素材、去修改。我每次把修改意見發給桂榮同學的時候,自己心裡都覺得不好意思,都覺得心疼他。因為,這個視頻的製作,我們沒有給他一分錢報酬,全是義務勞動。可是不論多晚,桂榮同學每次跟我說話時,語氣都很平靜,沒有一絲著急、怕煩的感覺。
這份職業精神,讓我特別敬佩和喜歡。這也是在用實際行動表達我們師生對英雄的致敬。
下午13:01,第六稿到了我手上。拿到了這稿時,我知道了桂榮同學的工作狀態:自從初稿出爐之後,桂榮同學知道我們會反覆修改。因此他是不敢睡覺的,困了就躺在電腦前,隨時等待老師來電話。接到老師的電話後立即爬起來,討論、消化修改意見,去找資料,再修改、再生成、再輸出,再發送給老師提意見。
拿到第六稿的同時,我碰巧看到了管理學院學生做的一期推文,裡面有學生手持各種標語祝福湖北和武漢的鏡頭。我把這條推文發給桂榮同學,請他定奪是否可以採集一些素材,放進視頻。同時,我還把一些領導和老師的十多條意見發給桂榮同學。
8個小時又過去了。晚上21:16,第七稿出爐。拿到這一稿。我心裡基本有譜了。因為宣傳部和分管領導都已經提了修改意見。這一稿就要送給校黨委主要領導審定了。我樂觀地對桂榮同學說,勝利在望,你的苦差快要結束了,我們這一戰快要勝利了,你今晚上可以放心睡一覺了。
校黨委林書記是位特別細緻、特別人性化的領導。他對這部視頻非常重視。當我把視頻發給他請他審定的時候,他回復我六個字:「明天詳細再談。」我理解,他之所以沒有當即提意見,是因為他非常心疼下屬,他不希望下屬在這個已經很晚的時間接到任務再去加班熬夜幹活。
3月1日下午下班時,書記約我到他辦公室,就歌曲和視頻進行了探討,並提出了很多建議,主要有:
1.刪除視頻中與主題不搭的兩組學校延時畫面。
2.視頻最後以字幕「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結尾,落實中央精神。
3.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對中國抗疫偉大鬥爭的評價:「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中國採取的很多防控措施遠遠超出應對突發事件的相關要求,為各國防疫工作設立了新標杆。」
4.在抗疫的群體中,全國一盤棋、各地醫護人員逆行馳援湖北令人特別感動。
要加上「截至目前,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人數42000人。」
5.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我們要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因此,視頻中加入全國復工復產畫面,並以相關數據表示。
對於書記的意見,我和海峰、桂榮同學逐一研究領會,並把這些意見分別落實到每一組鏡頭、每一份數字以及每一處版式表達上。
3月1日晚上23:59,第八稿出爐。出爐之後,我突然發現一處歌詞唱的與字幕顯示的不一致。在我們的水平範圍內,不容任何瑕疵出現,力爭最完美呈現。這份衝動催促我趕緊再讓桂榮同學修改。桂榮同學說,老師真細緻,一個字居然能被你聽出來。
第九稿出來之後,我和海峰又分別認真地帶著挑剔的眼光,再看一遍。
我們總有這個情結,要麼不做,要麼就做成精品。
3月2日8:18,我把改出來第九稿再次發給書記,連同修改說明,一併請他審定。9:16,書記發來信息「好!」這一聲「好」,很快就傳到了易班中心謝豔霜老師、曲作者滕海峰老師、視頻製作者桂榮同學的手機裡頭。
後來,海峰告訴我,就在他準備把視頻和介紹發給全國易班總站的時候,桂榮同學突然又發現,有一處出現了「跳」幀,他便立即動手對這一處進行了修改處理。海峰告訴我,其實,我們外行根本聽不出來,察覺不到。
第十稿,十全十美。桂榮同學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感動了我,感動了海峰老師。
歌詞翻譯
想起把歌詞翻譯成英文,是在我看了桂榮同學的第一稿視頻之後冒出的想法。
桂榮是和出人意料的學生。即使並沒交代他這樣做,他也會給你驚喜。我注意到,第一版的視頻裡,他把歌詞加了英文翻譯。我大致看了一眼,翻譯得還算可以。但我也注意到有一句,我覺得值得商榷。
我問桂榮同學的時候,他告訴我是通過翻譯軟體翻譯的。
學校學工線臥虎藏龍。什麼人才都有。光是外語專業的研究生就有好幾位。
這時候,正需要學工線的各位老師出來展示自己十八般武藝。
我想到了管理學院程鈺淇老師。她是暨南大學的高材生,之前我們寫《番職版南山南》歌曲的時候,我也是請她來翻譯的。四年之後,再請她翻譯歌詞,也算一份美好紀念。
2月28日上午9;46,我把歌詞發給了程鈺淇老師,請她以最快的速度翻譯出來。
我的設想是,中午收「貨」。
鈺淇老師是優秀的。她說,盡力而為。她還謙虛地說,她先翻,之後再請大咖把關。
「精雕細琢固然最好。但因為時間很趕,就以你的為準了。你的水平,我敢打包票。」我鼓勵鈺淇老師說。
還沒有等她把歌詞翻好發給我,11點的時候,我又把片尾字幕發給了她。這個片尾字幕裡,我把對這個視頻有幫助的所有人都放了進去。在這部片子裡,每個人都有功勞,都應該被銘記。
我想,鈺淇老師應該沒吃午飯,沒睡午覺。中午12:53,她來信說,字幕中涉及的黨委宣傳部、學生處、團委是專有名詞,必須準確。又是一個嚴謹的團隊成員!我表揚鈺淇老師說。
找了一些權威的證據,我把這幾個部門的翻譯發給了鈺淇老師。在我的盼望中,下午13:35,鈺淇老師把成稿發給了我。
認真看了一遍,我提了幾處與鈺淇老師商討並請她修改。下午14:11,她把2.0版的翻譯稿發給我。
雖然我的英語基本都還給老師了,但是鈺淇老師幾乎完美的翻譯,我還是可以看得出來。
收貨之後,我趕緊給鈺淇點了大讚。
點讚的還不止是我。3月10日那天早上,我碰巧跟國際學院的宋梅梅院長在一起。偶然間,我們談到了師生原創的那首歌。宋院長告訴我,她特別認真地看了一下英文翻譯,覺得翻譯得很好,做到了信、達、雅。
宋院長說好,那才是真的好,因為我知道,宋院長也是完美主義者、直言主義者。我把宋院長的話,原封不動傳給了鈺淇老師。她聽到後,開心得很。
上了「學習強國」
那天是3月7日,周六。19:01、19:04,幾乎是在同時,謝豔霜老師和廣東省易班發展中心的關秀明主任發信告訴我,原創作品《都是英雄》上了「學習強國」了。
字少,但是信息量不少。一個團隊這麼多天辛勤勞動的成果,終於以登上這個全國人民天天都在認真學習的平臺。這個獎賞,足以讓我們這個團隊興奮和驕傲。我在第一時間把這條消息告知了海峰老師。他也很高興,立即在他的朋友圈發了這條「學習強國」的連結。
往「學習強國」投稿,早先是宣傳部的策劃。3月5日11:57,宣傳部陳部長給我留言,要我把視頻最後一稿發給她,她要向「學習強國」廣州平臺推送。
如果可以上「學習強國」,那將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致謝之後,我立即向她索要QQ以便發送大文件視頻。同時,我也告訴她,宣傳部李東生老師手上有視頻成稿。
3月5晚上,我打電話問東生老師,諮詢投稿進展如何。東生老師告知,他已經把內容推送給廣州平臺的編輯,但是一直沒有回信。3月6日,我再次催問。東生說,依然沒有回應。東生還說了一個情況,他們一般審核的速度都會很快。
投稿,是我們的事情。用不用是別人事情。我們不去追問也罷。畢竟,這樣的稿子太多了,人家也要精選。
也巧了,3月6日下午,易班發展中心豔霜老師告訴我,全國易班網站已經在頭條推薦發布了我們的視頻。她在向廣東易班發展中心關秀明主任推薦我們的歌曲時,獲得大加讚揚。關主任表示省易班中心是「學習強國」廣東平臺的重要供稿基地,她會立即安排向學習強國投稿。
這是一位事業心強、有擔當、有情懷、極其願意推人助人的好伯樂。
16:38,關主任告訴豔霜老師,她的同事幫我們從後臺看到了我們的稿子。之所以沒有採用,他們分析可能的原因是我們的視頻裡歌詞是中英文對照,而學習強國投稿指南裡明確要求,視頻裡不得出英文。為了確認,她還把學習強國投稿須知截圖發給了豔霜老師和我。關主任隨即問我,是不是可以立即修改一下,然後再推送投稿。
當然太可以了。謝過關處之後,我立即聯繫桂榮同學,請他停下手裡的活兒,立即把視頻中的所有英文除去,把視頻開頭華南海鮮城的鏡頭除去,把片頭字幕中的翻譯相關內容除去。
當即,我和豔霜老師在電腦前,一個字一個字琢磨,對照要求編出了推給「學習強國」的視頻簡介: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的心,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13000名師生心系武漢、心繫祖國,滿懷激情地創作了歌曲《都是英雄》,通過師生現場錄音和學生雲合唱的方式完成錄製,謳歌中華民族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偉大精神;致敬奮戰在各個崗位上的抗疫英雄;鼓舞人民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士氣;祝福武漢和祖國早日取得抗疫勝利。
我再一次見識了桂榮同學超級強的執行力。晚上21:21,他把改好的第11稿視頻發給我。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居然發現畫面滯後。趕緊告訴桂榮同學,請他檢查。他告訴我,可能是因為微信版壓縮的原因導致。等他確認電視輸出版沒有問題後,我便請他同時把第11稿發到我、豔霜老師和海峰老師的QQ郵箱裡。
隨後,我聯繫豔霜老師,請她第一時間查收、第一時間投稿、第一時間跟省易班中心確認收稿。晚上22:14,豔霜老師確認稿子已經成功發給省易班中心。
盡人事,聽天命,我們努力就好。雖然這樣說,我們還是希望能夠上「學習強國」。
3月7日是周末。19時許,關主任和豔霜老師信息就來了:上學習強國啦!
好事多磨,精品也需要多磨。磨得越多,質量越高,才會被人認可,才能越有感染力。
校友不吝鼓勵
原創歌曲《都是英雄》經過3月4日學校官微、3月7日的「學習強國」以及此間廣東學工、德育圈、廣東建設教育協會、南方日報網、全國易班總站、廣東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網等轉載發布之後,吸引了番禺日報融媒體記者陳浩賢的關注。
這位浩賢記者,碰巧也是我校校友。
他聯繫採訪我的時候,我推薦他去採訪主創海峰老師。海峰老師那裡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創作故事,特別是在編曲和錄音歌唱環節——其實,我也特別想知道這段感人的幕後故事。
果然,海峰老師在採訪中分享了雲合唱+現場錄製的故事,講到了挑選一些有歌唱天分的遠在全國各地的學生,通過跟著曲譜和音頻學唱、進行線上訓練演唱、進行自拍演唱,最終剪輯合成錄入視頻中的故事;講到了那些在廣州且居家隔離過14天以上的同學和老師,分批進入錄音棚實錄演唱的故事。
採訪中,現場演唱的財經學院大二學生胡炫希暢談了他的出演感受:「對於有幸參與這首歌曲的演唱,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大家都齊心協力去完成這首歌曲,自己能感受到那份團結、那份責任擔當,團隊每個人都在為抗疫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正感受到在抗疫中,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每個人都是英雄。」
最有效果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讓同學有被帶入感,有切身感受。鼓勵學生參與抗疫,在抗疫中接受教育,看來,這個目的我們實現了。
3月7日,陳浩賢把採訪稿子發給我。我順便就在稿中加了一大段的感謝。其中,我提到視頻製作者桂榮同學和我們的校友孫成。
感謝孫成,是因為在視頻素材收集時,我突然看到了孫成拍攝的木棉花照片,就是因為這些照片,我靈機一動,把歌詞裡原來寫的紫荊花,改成了木棉。
因為木棉樹是英雄樹,所以孫成校友的照片來得正是時候。
在幫桂榮收集視頻素材的時候,我直接問孫成校友索要了幾張木棉花照片。
後來桂榮選用了一張。
推文出來以後,孫成校友在留言區寫道:
看完推文,滿滿的感動,當我的名字出現的那一刻,其實我是有點愧疚的,劉老師找我要照片,我就提供了幾張近期拍的木棉花,母校有需要,作為學生自當義不容辭嘛,而老師卻多處提到鳴謝我的話。
其實最當感謝的是他,他雖不教授我們課程,卻無時無刻不在教育我們、引導我們每一個番職學子,給予我們正確的價值觀,在校期間有幸跟他做過一些事情,從中我學到了認真與擔當,這是終生受用的。
回到這首歌曲,這體現了一所學校的社會擔當和人文價值,學生應該學習什麼?不僅僅是課本知識,更要有社會責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而劉文明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並且一直用他的行動影響著番職人!在老師身上,我們學到了責任與擔當,這很重要。真心覺得有文明老師這樣的老師是件很幸運的事情,每個重大事件或者節點,他都能積極響應,在這些事情上能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而這是書本上學不到的,確是學生們進入社會所需要擁有的。
這段長長的表白,讓我特別欣慰。我們做這些工作,不是領導指示我們做的「必修課」,而是我們自找的「自願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潛意識裡樸素地認為,這事兒值得做。
說不完的感謝
做任何事,都不容易。
只要努力,總可以做成,
原創歌曲在「學習強國」發布之後,海峰老師曾在他微信朋友圈上透露過整個作品創作歷程:
2月10日,創作歌詞出爐;
2月11日,詞曲第一稿出爐;
2月13日,歌曲第一次和聲編配;
2月17日,編曲小樣出爐;
2月23日,正式錄製;
2月25日,視頻開工製作;
2月27日,進入易班拍攝畫面;
2月27日,師生進棚錄製;
2月28日,翻譯第一稿出爐;
2月28日,音頻混音,母帶處理;
2月29-3月3日,視頻10次修改打磨。
海峰老師線條式的記錄背後,有多少辛勞和甜蜜。我們這些參與者最為清楚。
那天,我回翻了我和幾位主創人員的聊天記錄時,細數時,才發現,短短20天之內,我們之間的對話記錄居然那麼多:與曲作者滕海峰老師約980條,與視頻製作者桂榮同學約860條,與謝豔霜老師約200條。
一切辛勞,終有成果。3月4日,《中國青年報》職教版主編梁國勝先生在看完我們的歌曲視頻後,在他的大群上留言:你們學校的原唱歌曲視頻不錯哦!
詞也好,開頭的細節很好,……,堪稱佳作。
我知道,他表揚的不是我,而是全體番職團隊。
對這個團隊,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感謝。所以,在後來推送番禺日報那篇推文時,我動情地寫道:
我們學校、我們學工線從來都是一支才華橫溢、臥虎藏龍的隊伍,從來就是一支敢打仗、敢打硬仗、敢打勝仗的隊伍!感謝策劃團隊,感謝視頻製作團隊,感謝作曲編曲團隊,感謝現場演唱和雲合唱團隊,感謝審核提煉加工團隊,感謝所有關注這首歌曲的師生和校友!
我輩躬身入局,大家同舟共濟,幹了一件值得銘記的工作,展示了我校素質教育、美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易班建設的成果,展示了我校學生、老師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原創原唱這首歌,讓番職師生在抗疫偉大鬥爭的歷史上,留下一份動聽的底稿,留下了國家雙高學校——番職人應有的聲音,傳播了正能量,這可能就是這首原創歌的意義所在。
(本文為劉文明老師原創投稿)
作者簡介:
作者劉文明系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處負責老師。被學生譽為「學生之友」。「校長傳媒」公眾號專欄作者。偶有相關教育心得和觀點散見於中國高等教育、中國青年報及中國教育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