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大早,同濟醫院財務處醫療結算科的李丹去了醫院急診內科,要與急診內科溝通醫保按病種收費的政策導向問題。這是學財會專業的她,在掛號室做了11年掛號員後,轉型從事的新工作——以財務人員身份參與臨床工作。
12日,長江日報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了解到,這個具有百年歷史的醫院(本部)28名掛號員全部實現了轉型。
大部分在網上預約掛號的病人直接去了各診室,只有極少數沒有預約的病人在自助掛號機上掛號。長江日報記者田
1月23日,李丹在掛號室掛號窗口工作了一天,她也沒有想到,這是她以掛號員身份工作的最後一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同濟醫院非新冠肺炎的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停診,直到3月,才從內科開始逐步恢復非新冠肺炎病人的正常診療工作。為了減少病人在醫院內聚集,醫院取消了人工掛號,一律實行網上分時段預約和自助機自助掛號。
同濟醫院院本部像李丹這樣在門診掛號室工作的財務人員共有28名。人工掛號取消後,全部轉型,從過去簡單、機械、重複的掛號工作,向提升患者就診體驗和為臨床提供財務服務轉變。
李丹在掛號室的同事餘海宏轉型後的工作,是為病人在網上掛號提供及時服務。
7月9日,同濟醫院院本部的門診病人超過9000人。記者當天上午在醫院門診大廳看到,只有不到1/3的窗口在為病人辦理補卡、退卡餘額等業務。同時,輔助人們線下使用自助機掛號的工作由醫院的導醫人員承擔了起來。
過去掛號的窗口,服務內容變了。窗口少了,人更少。 長江日報記者田巧萍 攝
同濟醫院門診部主任李剛介紹:「網上預約掛號,就診時間可以精確到某一時間段,病人只需提前15分鐘到院,醫院門診再也沒有黑壓壓排隊掛號的人群,就醫秩序好了。」
同濟醫院財務處醫療結算科副科長羅毅的感受更為深刻:原來常年在掛號室的員工,現在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就診病人的指引和其他服務之中。同時,也將過去無暇顧及的臨床科室財務服務需求承擔起來,如為臨床提供報銷政策諮詢、個稅管理、科室精細化運營等方面提供財務專業化服務。
「做了11年的掛號員,現在的我更像一個學財會的專業人員了。」李丹笑稱,藉助網際網路和信息化技術建立起來的預約掛號系統,不僅給病人提供了隨地都能掛號的便利,也把她解放出來,去從事與財會專業相關的工作。
來源:長江日報
編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