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同樣拍攝校園題材的動漫作品,湯淺政明也總能表現出自己的風格,這在日本的動漫監督中不得不說是一大奇葩(褒義)。
在2004年的《心理遊戲》和2010年的《》兩部佳作後,湯淺政明把目光投向了青春系列作品,這讓幾乎所有他的粉絲簇擁大跌眼鏡。一個想像力以天馬行空著稱的,向來不在意細節和邏輯的人,怎樣把一個最居生活氣息,且在大眾眼裡,細節上需要精雕細刻的題材拍的入木三分呢?
結果2017年的《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給了大家一個雖然爭論不休,卻堪稱完美的回答。
故事的劇情依然不重要,反正湯淺自始至終也沒把邏輯性放在眼裡,雖然這次比《心理遊戲》稍稍收斂。"既然是戀愛故事,那就拿一個天翻地覆",本著這種宗旨,湯淺把原著森見登美彥發生於春夏秋冬的四個故事乾脆合併為一夜,而這也剛好暗合了劇名"春宵苦短",這種奇特而令人會心一笑的巧合毫無疑問讓電影更具備可看性。
青春到底是什麼?大概只有正在經歷青春的人才能知道,它的珍貴性就在於一旦逝去絕對無法找回。而本片中的少女正是如此,她所經歷的青春有華麗而詭奇的想像:漫天的蘋果雨、在知識之海中變成魚、吃超辣的火鍋出現幻覺、幻覺中的辯論賽……這種現實眼光裡荒誕不經的景象,在想像中卻變成了無比充實的畫卷。這或許也正是湯淺政明自己對待青春的態度:何必要問對錯是非,去做去想就是。比起那些刻意的宣傳和催淚,這種直白顯得更為彌足珍貴。
當然,關於青春,最為重要,也是這個近乎於奔放而不合邏輯的劇情裡唯一的主旨,還是愛情。但是本劇中的愛情處理顯然是明確而迥異的,作為青春片,《春宵苦短》一反常態的沒有迴避那些涉及到情慾和性的因素:老色棍東堂先生,援交者李白先生等等盡皆如是。但是湯淺點到即止,並沒有著力去刻畫很多成人的細節,這始終是一部青春作品。而在少女眼中,情慾作為一種未曾嘗試過的體驗,對於它們就好像酒精一般,好奇地想要去品味,但是淺嘗輒止,用一種藝術化的視角去處理,而不是過度渲染。不同於普通青春作品的故作單純後反而顯得虛假,湯淺顯然對這種設計掌握的得心應手,恰到好處。
藉由以上的表現,少女與學長的感情,反而被烘託的更加真實。愛是什麼?並非是努力接受的過程,而是你情我願的結果。也就說愛從開始就不同於某一方無悔的執著而能夠獲得的美好結局,而是"無論結果如何,我這樣做都不後悔"的單純。整部電影我們能夠看到,學長對於少女的愛,沒有一廂情願的刻意暗示,令少女了解到我所有的行動因為你而存在。這種處理讓許多愛情片中常見的目的性和因為接受一方而來的遷就感蕩然無存。可仔細想來,這也最符合青春的本意:那是一生中唯一一次能夠自由選擇,遵從內心的機會。少女最終也正是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跟早已經產生好感的學長成為戀人。湯淺對於青春本質的拿捏,是無可挑剔的準確。
《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作為一部非主流卻異彩紛呈的青春片,似乎打開了一個新的格局,不再拘泥於環境或者人物,抓住故事的核心去肆意展示才華,或許這才是動漫電影的真實,亦或者說,動漫的本源也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