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自然資源部舉行首場例行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劉國洪向媒體通報了今年第二季度涉嫌違法用海用島案件以及國土「三調」初始調查覆核中督察發現的83個弄虛作假、調查不實重大典型問題。
5起涉嫌違法用海用島案件
劉國洪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2020年第二季度,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繼續堅持「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及時發現制止違法填海的苗頭傾向,通報、移交涉嫌違法用海案件,堅決將違法填海消除在萌芽狀態。
據介紹,第二季度全國範圍內未出現大規模違法填海現象,發現並制止涉嫌違法填海行為5起,涉及海域面積約0.78公頃,目前均已移交有關執法機關依法進行查處。其中,1處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涉及海域面積約0.20公頃,涉嫌違法填海主體為個人;1處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涉及海域面積約0.17公頃,涉嫌違法填海主體為個人;1處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涉及海域面積約0.29公頃,涉嫌違法填海主體為溫州市路源建材有限公司;2處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涉及海域面積分別約0.05公頃、0.07公頃,涉嫌違法填海主體均為霞浦縣新陸交通投資有限公司。
同時,在違法填海得到有效遏制的基礎上,自然資源部立足「兩統一」職責,持續加強非填海用海和無居民海島監管。第二季度全國範圍內發現並制止橋梁、施工便道、堤壩等涉嫌違法構築物用海29處,涉及海域面積約11.19公頃,目前均已移交有關執法機關依法進行查處;發現並制止涉嫌違法用島3處,涉及無居民海島3個,面積約1.09公頃,目前均已移交有關執法機關依法進行查處。
83個弄虛作假、調查不實重大典型問題
據劉國洪介紹,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一項事關重大國策制定的基礎性工作,國土『三調』數據的真實性事關國家信用,是未來一個時期一系列重大決策的依據。為確保國土「三調」成果數據真實、準確、可靠,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去年已經開展了兩輪督察。
據介紹,今年,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對三調工作繼續開展兩輪督察。6月至7月中旬,完成了第一輪督察工作,主要督察「三調」初始調查覆核成果真實性,督察核查圖斑421.58萬個,發現問題圖斑1.43萬個,佔核查圖斑總數的0.34%,較上一輪督察發現問題圖斑0.7%的比例進一步降低。
從總體情況看,地方各級自然資源部門和三調辦積極履行職責,多措並舉推動工作。但督察發現,一些地方人民政府及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主觀故意弄虛作假,一些調查作業隊伍不認真,一些監理單位不盡職,一些縣級三調辦自查不到位,一些市級、省級三調辦核查把關不嚴,督促整改不到位等問題。他透露,督察指出問題後,一些地方已進行了整改。
為切實發揮警示教育作用,自然資源部決定公開通報此次督察發現的83個弄虛作假、調查不實的重大典型問題。其中,包括2個弄虛作假問題和81個調查不實問題。2個弄虛作假問題是,貴州省黔東南州施秉縣在三調工作中有組織主導弄虛作假問題,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三調辦虛假承諾整改到位問題。81個調查不實問題,涉及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同時,督察機構持續跟蹤整改,我們也將去年8月16日公開通報的3個省份三調工作弄虛作假、調查不實問題責任追究情況一併進行公開,涉及安徽省長豐縣下塘鎮三調弄虛作假問題,湖南省華容縣「旱改水」地塊調查不實問題,陝西省榆林市橫山區三調弄虛作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