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2個月之前,你在憧憬些什麼嗎?」
悲慟、沮喪、振奮、欣喜……
情緒跌宕駛過時間河道,揉碎人事物的倒影。
難以想像,如此這般的2020即將過去。
一切終將過去,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希望留有標記。
音樂當然是很好的標記物。
我們經歷的種種時空,一旦伴隨有音樂的,音樂必然履行起刻錄感受、濃縮影像的職責。
視覺、觸覺、嗅覺、味覺、思維、心緒……有音樂在場,即有忠實記錄,將時空影像摺疊,灌注交響,為時空旅人提供能量。
在2020年的倒數中,重返袖珍時代樂隊已為你備好,前往2021的良藥。
12.25晚19:30 江南劇院
將由重返袖珍時代樂隊帶來一場題為《再 見地球》的超影像現場。
音樂與影像是最佳的互文拍檔。
就像吉他手孫坤所說,音樂和畫面都是自由的,會給大家帶來不同的想像空間。「這次的現場,因為加入了特別的影像企劃,更像是一場實驗,希望每個人帶著屬於自己2020的故事來聽、來看,一定會生產屬於自己的獨特感受。」
「情緒大於意義。」對於這支後搖樂隊來說,在認同「不安分、最叛逆、最顛覆」等等後搖所具備的某些特質的基礎上,更將自己所專注的音樂風格理解成為情緒交互表達的容器,足以安放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和反饋。沒有語言和文字,反而是留給聽眾的空間,可以讓每個人進行創作和填充。
[關於後搖 ]
後搖是一種音樂風格,來源於美國村聲雜誌刊載了一篇由英國樂評家西蒙·雷諾茲(Simon Reynolds)所寫的文章:西蒙先生描繪出,在九十年代中期,一群以"Drag City"、Trill JockeyToo Pure這幾個廠牌為主的地下樂隊的音樂,而在此一大範疇下,恰好當時的芝加哥市、英美兩國及歐洲各地,均有一堆當地的地下樂隊符合西蒙先生的描述,而他在文中便首次以"Post-Rock"一詞,暫時統稱這些勇於突破現有搖滾樂定義的前衛團體。一些音樂雜誌便以"Post-Rock"來正式稱呼這群致力於搖滾樂新美學的新生代樂隊。
而所謂的」後搖滾」到底又是什麼?它和所謂一般的"搖滾樂"又有何區別?如果說"後搖滾"音樂便如同"後現代主義"相對於"現代主義"的反動,那麼它主要便是企圖顛覆搖滾樂的基本概念與傳統架構,或是甚至針對整個所謂音樂工業的運作做一消極的反抗,譬如說,同樣是玩電吉他、鼓及貝斯的搖滾團體,但換到玩"後搖滾"的樂手中,卻可能完全轉變成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創作觀念,簡略地說,所謂"後搖滾"其實就是一種由概念或理論,去顛覆傳統搖滾音樂創作的模式,如主旋律-橋段-主旋律-橋段,而如果你聽過一點"後搖滾"的音樂的話,你或許就會發現,他們所引用的理論則大都是援用所謂"解構主義"或西洋文學理論裡頭的"後現代主義"或者"後結構主義"的觀念。
[關於重返袖珍時代 RETURN TO DELICATE PAST]
通過無言表達,來構築內心幻想之境,詮釋廣袤無垠的意識彼岸,假如你試圖了解 重返袖珍時光,這一切終將化為激烈或者安靜的氛圍音樂縈繞你耳旁。「對於時間 的洄溯無需波瀾壯闊,由於個人記憶存儲的局限性和選擇性,對於往事的再現更依 賴於對關鍵影像的聚焦和珍貴聲音的重拾。」重返袖珍時光樂隊就是一支醉心於對細 碎時光不斷解析與深掘的後搖樂隊,從而給聽眾打開一個袖珍物件內部的繁茂內景,讓你在他們的音樂中飽覽到的不再是一個平面的浮華世界,而是一個點睛之處縱深維度下的新鮮和深邃,以及更多迷霧外圍的個性化景致構建。 重返袖珍時光的音樂也可以理解為難以解鎖的私人秘鏡,解構而抽象。他們試圖用聲音跨躍語言解 釋維度的局限,以一種聲響的和諧集萃來展示某個心理符號的深層意境,所有以上 要素的呈現,正是基於樂手們私人記憶存儲的隨機顯現。他像是一個袖珍縮影,亦 或是冰山一角,帶給人們更多的是對未知圖景的宏大想像與思考。
[關於此次現場 ]
想賦予「重袖」的後搖一種視覺化的內容,這不是簡單的將聽覺視覺化的處理,而是將一個實際的意識,通過視覺化和後搖音樂的聯合詮釋呈現出來。在整體內容的整理上,試圖將更完整的、非抽象的東西表現出來,配合創作團隊多年來對於人聲誦讀的製作經驗,這內容應該是容易讓觀眾理解的。希望藉由「重袖」的演繹,為視頻賦予聽力上的感官動能。這是一場實驗,請你親臨觀賞。
本場演出預計時長 80-90分鐘,由五個樂章建構:
第一樂章 宇宙
第二樂章 地球一天
第三樂章 再、見地球
第四樂章 地球呢?
第五樂章 神祇再臨
「希望人們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線索,激發自己的原生力量。」——重返袖珍時代
購票傳送門:掃碼獲取水韻江蘇獨家折扣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