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體質嬌嫩,易感易病,大家是不是在面對孩子繁複多變的病症時感覺束手無策,在治療的選擇上缺乏頭緒,並為治療的副作用焦慮、糾結,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全家人的心,在正文開始之前,先告訴大家一個新的選擇,可以選擇國家傳統醫學來調理。
新冠肺炎防疫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由於減少了交叉感染的機會,孩子們感冒機率明顯下降,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孩子們正常上課聚集,出現感冒發熱的機率明顯增多,家長朋友大多數自己去買點中成藥治療,今天就由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董一教大家如何正確選擇兒童中成藥。
首先介紹一下中醫對兒童生理特點認識:中醫認為小兒時期無論在物質基礎,還是功能活動方面均未健全、成熟,就像春天剛發芽的小草,生機旺盛,發育迅速,營養需求較多,但很多方面都比較弱小,極易受環境影響,所以兒童容易得病,也容易發生變化,不正確的選擇和使用中藥,如劑量過大、療程過長、選擇錯誤都有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小兒要尤其注意這一點,一般情況下自行用藥三天無效或用藥過程中病情發生變化一定要去醫院診治。小兒用藥要注意以下三點:
1.優先選擇有「小兒」、「兒童」、「娃娃」等字樣的專門為寶寶研製的中成藥。兒童劑型的感冒藥,用藥符合兒童生理病理特點,藥物組成劑量相對小,也相對更安全一些,劑量、口感更適合兒童。
2.選擇中成藥不能靠藥名,中成藥的應用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中適應症的症狀和藥物組成,不能辨別時需諮詢中醫醫生。中成藥需要辨證用藥。而有些中成藥的名稱往往帶有迷惑性,比如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熱速清顆粒,前者不能完全代替抗菌素使用,後者是清熱類中成藥,不能作為退熱藥(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使用。
3.兒童也可以使用成人的中成藥,但是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減少劑量再服。
小兒中成藥辨證使用如下:
一、風寒感冒(風寒束表證)
證機:風寒外束,衛陽被鬱,腠理內閉,肺氣不宣。
主症: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節酸疼。
兼症:鼻塞流涕,咽癢咳嗽痰薄色白。
苔脈: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辨證要點:多為感冒初起,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鼻塞,流清涕。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中成藥
1、正柴胡顆粒
組成:柴胡、陳皮、防風、甘草、赤芍、生薑。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解熱止痛。用於外感風寒初起,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及流行性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3克(1袋),每日三次,宜飯後服用。
2、感冒清熱顆粒
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紫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於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幹。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6-12克,每日二次,宜飯後服用。
3、小兒柴桂退熱顆粒
組成: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黃芩、白芍、蟬蛻。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清理退熱症見:發熱,頭身痛,流涕,口渴,咽紅,溲黃,便乾等。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1歲以內,一次半袋;1-3歲,一次1袋;4-6歲,一次1.5袋;7-14歲,一次2袋;一日4次,3天為一個療程。
二、風熱感冒(風熱犯表證)
證機:風熱犯表,熱鬱肌腠,衛表失和,肺失清肅。
主症:身熱,微惡風,汗洩不暢,頭昏脹痛,目脹面赤。
兼症:咳痰粘黃,咽痛口乾,鼻流濁涕。
苔脈: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
辨證要點:多為濁涕、咳嗽少痰、發熱重、微惡風寒、汗少、頭痛、咽痛。
治法:辛涼解表。
代表中成藥
1、雙黃連口服液
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於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1支),一日3次;小兒酌減或遵醫囑。
2、小兒解表口服液
組成:金銀花,連翹,牛蒡子(炒),蒲公英,黃芩,防風,紫蘇葉,荊芥穗,葛根,牛黃。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清熱解毒,症見:惡寒發熱、頭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癢。
用法用量:口服,1~2歲一次5毫升,一日2次;3~5歲一次5毫升,一日3次;6~14歲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服時搖勻。
3、板藍根顆粒
組成:板藍根。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症見:咽喉腫痛、口咽乾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1~2袋(3~6克),一日3~4次。
三、暑溼感冒(暑溼傷表證)
證機:暑溼傷表,表衛不和,肺氣不清。
主症:夏令感邪,身熱汗少,微惡風,肢體酸重或疼痛,頭昏重脹痛。
兼症:心煩口渴,小便短赤,口粘,渴不多飲,胸悶脘痞,泛惡。
苔脈:舌苔薄黃而膩,脈濡數。
辨證要點:以發熱、微惡風、肢重、頭痛、口渴、胸悶。
治法:清暑祛溼解表。
代表中成藥
1、藿香正氣軟膠囊
組成: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葉、白芷、橘皮、桔梗、白朮、厚樸(姜炙)、法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化溼,理氣和中。用於暑溼感冒,頭痛身重胸悶,或惡寒發熱,脘腹脹痛,嘔吐洩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四、氣虛感冒(氣虛外感證)
證機:素體氣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襲。
症狀:惡寒較甚,發熱,無汗,頭痛身倦,咳嗽,痰白;咯痰無力,平素神疲體弱,氣短懶言,反覆易感。
苔脈: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
辨證要點:怕冷重、發熱輕、無汗、氣虛無力、倦怠懶言。
治法:益氣解表。
代表中成藥
1、玉屏風顆粒
組成:黃芪、白朮(炒)、防風。
功能主治:益氣,固表,止汗用於表虛不固,自汗惡風,面色皓白,或體虛易感風邪者。
用法用量:開水衝服,一次5g,一日3次。宜飯前服用。
五、時邪感冒(流行性感冒)
病因:是由於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傳染性強的特點。主要是通過空氣、人與人的接觸或與被傳染物品接觸傳播的。
症狀:急性高熱、全身疼痛乏力與輕度呼吸道症狀。秋冬季是高發期,引起的併發症現象非常嚴重。
治法:清熱解毒,退燒。
代表中成藥
1、連花清瘟膠囊
組成:連翹、金銀花、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
功能主治: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2、小兒熱速清口服液
組成:柴胡、黃芩、板藍根、葛根、金銀花、水牛角、連翹、大黃。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咽。症見:發熱頭痛,咽喉紅腫,鼻塞流黃涕,咳嗽,便秘。
用法用量:1.一歲以內,一次2.5-5毫升。2.一歲至三歲一次5-10毫升。3.三歲至七歲,一次10-15毫升。4.七歲至十二歲,一次15-20毫升。
注意事項
1、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鑑別:
風寒感冒:惡寒重,發熱輕、不出汗,流清涕、痰清稀,咽不紅,舌質淡、苔薄白。風熱感冒:微惡風,發熱重、出汗,流濁涕、痰黃黏,咽紅腫痛、舌質紅,舌薄黃。
2、暑溼感冒與時邪感冒的鑑別:
暑溼感冒:發於夏季,以發熱、頭痛、頭暈、身重睏倦、食欲不振,舌苔黃膩為特徵;
時邪感冒:呈流行性,全身症狀重,肺系症狀輕,發熱惡寒、無汗、咽痛、肌肉酸痛、舌紅、苔黃。
3、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不可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氣虛感冒除外)。
4、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三天後症狀無改善,或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的嚴重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去醫院就診
6、小兒、年老體弱者、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切記不可同時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中成藥,會增加藥物過量的風險。
當然,治療感冒除了上述中成藥的選擇,還可以由醫生具體辯證後煎煮中草藥口服,以及專業大夫指導下選擇配合小兒推拿、中藥坐浴等方法來治療。
本文內容參考冀曉華(北京中醫藥學會)《小兒感冒中成藥的選擇和使用》及上海藥訊《感冒後怎樣正確選擇中成藥?(上、下)》
【來源: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