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三聖是江湖中泰山北鬥般的人物,其中的於和雖然是武林公認的武聖人,但是他在武林中的身份並不是最高的,同為武林三聖之一的普渡是於和的大師兄,論身份他是統御各大門派的總門掌,故此於和這位武聖在大師兄普渡面前就會顯得「矮了一點」。
雖然萬年古佛和老劍仙陶福安可能比武聖人於和的年紀還大一點,但是論在武林中的輩分,這兩位仍然不如武林三聖高,因為從廣義上來說他們還算是一代人。
一、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高壽老隱士
在《龍虎風雲會》中出現了一位隱遁江湖的老前輩,此人就是曾經威震江湖的天地道,雖然論年紀他很可能比武林三聖、萬年古佛這群人還要大一些,但是天地道仍然不是這個故事裡論資排輩最大的。
那麼,在江湖中年紀最長、輩分最高的人是誰呢?在群俠大破閻王寨時,飛劍仙朱亮請出一位好朋友來,此人就是三世陳摶陳東波。所謂「三世陳摶」就是第三代的陳摶,說起陳摶來,此人在歷史上非常有名,他號稱扶搖子,乃是道家名宿。因為陳摶深諳易經之理和養生之道,唐僖宗和宋太宗都曾召見過他。
傳說陳摶老祖贏了宋太宗趙匡胤一盤棋而得到一座華山, 宋代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曾提到:「帝召華山隱士真源陳摶,問以飛升、黃白之術」。由此可以看出陳摶真的是一位隱士高人,歷史上記載陳摶生於唐代的871年,他一直活到了宋代的端拱二年,也就是公元989,算起來歷史上陳摶高壽達118歲。
二、評書中輩分最高的岐黃高手
在《白眉大俠》中陳摶也曾出場,白雲劍客夏侯仁在夜探三教堂時被五陰劍客莊子勤偷襲,中了五陰掌的夏侯仁雖然把小達摩白雲瑞帶出龍潭虎穴,可是因為五陰掌是一種帶毒的掌法,所以夏侯仁很快就毒傷發作而昏厥過去。因為三教堂離著華山不遠,房書安便去華山大法華寺請來深諳岐黃之術的陳摶老祖來給夏侯仁治療傷勢。
論輩分陳摶老祖比這部書中的任何人都高,因為這部書是四帝仁宗時期的故事,陳摶老祖在唐朝末年就已經成名,單從年紀和輩分上來看,陳摶老祖不僅遠高於白雲劍客夏侯仁這一代的俠劍客,就連包括武聖人於和在內的武林三聖,在陳摶老祖面前也都是晚輩。
包拯執掌開封府是嘉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56)的事,簡單算一下年紀的話,這部書中的陳摶老祖至少已經185歲了。書中提到老劍仙陶福安因為年紀太大所以資格很老,其實陶福安也不過是130多歲的年紀而已,與陳摶比起來他是地地道道的後生晚輩。
三、陳摶老祖未能成為武林的天榜高手
在武林天榜的十四大高手中,武聖人於和排在首位,其次是他的兩位師兄普渡和雪竹蓮,他們分別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武聖人於和的頂門大弟子金燈劍客夏遂良排在第四名,萬年古佛喃喃羅漢排在第五,小劍魔白一子排第六,飛天魔女龍雲鳳排第七,老劍仙陶福安排第八,海外野叟王猿排第九,今古奇人柳木排第十,白雲劍客夏侯仁排第十一,陰光大法師排第十二,萬裡追魂老魔頭彭海排第十三,扭轉乾坤歐陽忠惠排在第十四。
武林的天榜高手都是按照馳名江湖的人物來排,有時候也會出現漏勺,比如最後登場的老劍魔金昌武功深不可測,連武聖人於和與他動手都栽了一個軟跟頭,因為在比鬥中於和的碧血鴛鴦劍被金昌悄無聲息地摘走了。
按說金昌毫無疑問應該也是天榜高手之一,可是天榜十四位高手名單裡並沒有他的名字,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排列天榜高手的人以為金昌早就不在人世了,故此才會把這位老劍魔給「漏掉」。
從歲數上來講,排列天榜高手的人忽略掉陳摶也很正常,因為陳摶的年紀實在太大了,不然武林中也會有人以「三世陳摶」為綽號。在這部書中,陳摶深諳岐黃之術,其武功也屬一流,可是單論武功造詣而言,陳摶也是排不進武林天榜的,因為武林的天榜高手的武功都是超一流。
陳摶曾與三教堂的二堂主鐵掌霹靂子詹明奇進行過一番比鬥,這兩人打了個勢均力敵。論武功詹明奇在武林群俠的大排名中已經在二十名開外,他比臥佛崑崙僧、北極島的四劍客、五陰劍客莊子勤等人還要遜色一點,所以從武功段位上來講,與詹明奇不分勝負的陳摶未能成為天榜高手也在情理之中。
四、岐黃之術首屈一指的峨眉真人
雖然評書中的陳摶武功未能達到超一流的境地,但是在這部書中陳摶的醫道堪稱一流,倘若不是陳摶巧施岐黃之術,身中五陰掌的夏侯仁也就不會轉危為安。
另外,在《龍虎風雲會》中,太子趙曙因為過於思念被太后趕出宮的鄔真真而患病久治不愈,趙曙請房書安來為他推薦江湖上醫道高手,在江湖上行走大半輩子的房書安首先想到的便是陳摶老祖,由此可見陳摶的醫道在武林中是首屈一指的。
歷史上的陳摶精通《易經》,他寫的《指玄篇》包含很多養生之道,後來他又寫成《易龍圖序》、《太極陰陽說》、《先天方圓圖》等傳世名篇。
陳摶在峨眉山講學時被世人稱為「峨眉真人」,評書中對陳摶老祖的定位也是岐黃之術的造詣遠高於武功的搏殺之技,一個人的境界達到真人的層次,練武也只不過是為了強身健體而已。修習再多的搏殺技武功,雖然可以更有效地擊敗對手,但是卻無法讓自己增福添壽,陳摶老祖這樣境界的高人自然通曉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