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孫正義從阿里賺了多少錢?
摘要
【孫正義從阿里賺了多少錢?】以6月25日,阿里巴巴收盤市值近6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25.9%阿里股份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同期,軟銀在東京交易所的最新收盤價5533日元,總市值約1087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軟銀持有的阿里股票市值比軟銀本身的市值還高。
提起「孫正義」這個名字,大多數中國人總會將之與「阿里巴巴」聯繫起來。
確實,憑藉投資阿里巴巴的成功案例,這個韓裔日本人,在中國取得了自己的事業「巔峰」,甚至一度登頂世界首富。
然而,伴隨著近年來投資WeWork、Uber的失利,這位「願景」投資家也備受質疑,甚至有人認為,除了「碰巧」押中阿里巴巴,孫正義的投資生涯乏善可陳。
面對這家給自己帶來巨大事業成功的中國企業,孫正義日前作出重大決定,辭任阿里巴巴董事職位,從阿里「畢業」。
與馬雲同天離職
6月25日,孫正義在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宣布,自己將從即日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作為董事,我從阿里畢業了。」孫正義說。
自2005年起,孫正義開始擔任阿里巴巴的董事,至今已擔任了阿里15年的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馬雲也在當天辭任軟銀董事。上個月18日,軟銀集團就曾宣布,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將在6月25日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辭任軟銀董事。
2007年,馬雲受邀成為軟銀第10位董事,參與軟銀的重大事件決策,至今已經擔任了軟銀集團13年的董事。
對於這場默契的畢業,雙方都未披露辭職的具體原因。面對外界猜測,孫正義表示,此次離職與馬雲辭去軟銀董事會職務一樣,並不意味著兩人之間存在任何分歧。他和馬雲關係良好,依然視其為「一生的好友」,而阿里仍是軟銀投資組合中皇冠上的寶石。
投資阿里究竟賺了多少錢?
▲ (資料圖)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雲與日本軟銀集團總裁兼董事長孫正義。中新社記者 潘旭臨 攝
對於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的故事,大多數國人都很熟悉。
2000年,在初次見面交談10分鐘左右(根據孫正義的回憶),孫正義決定向剛剛創辦不到一年的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
4年後,阿里巴巴剛推出淘寶平臺不久,軟銀又繼續追加了投資,當時阿里一共融資了8200萬美元,其中軟銀投了6000萬美元。
通過兩次投資,軟銀用8000萬美元,換來了大約30%的阿里股份。等到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時,軟銀持有的阿里股份價值翻了大約2900倍。
而到了今天,以6月25日,阿里巴巴收盤市值近6000億美元的市值計算,軟銀持有的25.9%阿里股份價值超過1500億美元。同期,軟銀在東京交易所的最新收盤價5533日元,總市值約1087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軟銀持有的阿里股票市值比軟銀本身的市值還高。
去年虧損超萬億日元
軟銀集團於1981年由孫正義在日本創立,並於1994年成功上市,是一家綜合性的風險投資公司,主要致力IT產業的投資,一度被視為科技投資領域的風向標。然而,今年軟銀卻遭遇「流年不利」。
5月18日,軟銀髮布了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財報,營業虧損約1.365萬億日元,這是軟銀自1994年上市以來的最高虧損額,也是近15年來首次虧損。
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虧損規模為1.9萬億日元。這不僅是軟銀成立近40年以來最差的業績表現,還是世界風投史最大的「窟窿」之一。
願景基金於2016年由孫正義發起設立,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投資基金。財報顯示,目前願景投資組合共有88家公司,累計投資約750億美元,公允價值為696億美元(不包括退出投資)。孫正義介紹,在過去一年中,88家公司中有26家估值上升,47家估值下降,15家公司將走向破產。
針對基金的巨大虧損,軟銀方面給出的解釋包括:一是Uber、WeWork的公允價值大幅下降;二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其他投資組合公司的估值在最近一個季度也出現急劇下降。
其中,Uber的投資虧損為51.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7億元,佔2019財年未實現公允價值虧損約30%。
WeWork的投資虧損為45.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4億元,佔比26.5%。本就岌岌可危的WeWork更是在新冠疫情的在家辦公潮和中小企業倒閉潮中受到重創。
股價暴跌
大手筆出售資產回購股票
▲ (資料圖)孫正義(左)和馬雲(右) 中新社記者 孫冉 攝
與此同時,今年軟銀的股價也一度「跌跌不休」,甚至創下四年新低。
3月23日,軟銀集團發布公告表示,計劃在明年出售或變現高達4.5萬億日元(約合410億美元)的資產,這筆現金將被用於進行高達2萬億日元(約合181億美元)的股票回購,以及償還債務和回購債券。
消息發布後,軟銀股價次日一度飆升逾20%,創下自上市以來最大盤中漲幅,此後開始逐日回升。
對此,有外媒評論稱,儘管軟銀集團並未透露出售的具體對象,但根據軟銀集團持有的資產,很可能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份,以維持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的集團事業。
事實上,這並非軟銀首次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自阿里巴巴上市以來,軟銀的持股比例一路下降。2015年軟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34.4%股份,2016年持股為32%,2017年持股29.07%,2018年持股28.8%,2019年軟銀的持股比例已經降至25.9%。
以2016年為例,公開資料顯示,軟銀在2016年曾向阿里巴巴出售20億美元的股票。具體而言,2016年6月,軟銀子公司WRHLLC與Mandatory Exchangeable Trust訂立了一個遠期出售合約,包括向阿里巴巴出售20億美元股票,另外還有4億美元股票出售給阿里巴巴合伙人,5億美元股票出售給某大型主權財富基金等。
但即便如此,軟銀目前仍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孫正義也在近日的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軟銀仍將儘可能長期持有阿里巴巴股票。
(文章來源:國是直通車)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