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閉幕的127天,演出市場的衝擊與復甦

2021-01-08 界面新聞

文|數娛夢工廠  李心語

編輯|蟹老闆

從復興中路597號的門口繞過一個小型噴泉,步行80米,再邁上六級長臺階,就能抵達上海文化廣場的A3正門。

每天下午五點,總控室將場館內燈光打開後,安全保障部的經理小忻總會和同事沿著這條路走上一遍,依次確認安檢帶、消防栓、空調和景觀燈的運轉情況。

但這一天,站在這條走過上千次的道路上,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和忐忑,同時混雜著些許喜悅和期待——這是他過去九年工作中從未體會過的複雜情緒。

兩個半小時後,一場被命名為《2020.5.29 & 5.30》的音樂劇集錦音樂會即將在這裡上演。這是上海文化廣場長達127天關門後的首次營業,也是疫情後音樂劇行業的首場線下演出,意義不言而喻。

在距離上海文化廣場4.3公裡之外,中文音樂劇《魔女宅急便》中方導演石路也在做著最後的檢查工作。

他在人民大舞臺的後臺轉了一圈,然後帶著演員們進入了開演儀式——這本是舞臺演出前的傳統,用來祝願演出一切順利。不過疫情之後,這份祝福裡多加了一層含義,祈禱來觀劇的觀眾一切平安。

六點四十五,小忻和同事用力地推開了玻璃門,大步迎向了第一位等候多時的觀眾。導演石路默默坐進了觀眾席,開始看著觀眾進場。

七點半,最後一遍催場鈴聲響過,疫情後的首場演出開始了,演出行業將就此復甦嗎?

《獅子王》折戟武漢

七幕人生或許是音樂劇公司中最早直面疫情衝擊的一家。

2020年1月19日,春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七幕人生的品牌市場總監袁齊還在群裡和同事籌劃《獅子王》首演的準備工作。

按照計劃,《獅子王》將於2月19日在武漢琴臺大劇院上演,並駐場2個月連演71場。在武漢站開票第一天就售出了近1萬張票,計劃從其他城市來武漢看劇的觀眾近40%,這是琴臺大劇院「史無前例的奇蹟」。

(武漢琴臺大劇院 《獅子王》宣傳準備)

這也是七幕人生籌劃了6年之久的一次機會——2014年,七幕人生創始人兼CEO楊嘉敏首次飛往拜訪了《獅子王》的製作團隊,在經歷與版權方長達五年的交流和考核後,2019年,七幕終於獲得了迪士尼的肯定開始進入談判階段。

最終,長達5個月的談判後,《獅子王》確定了武漢+北京兩地六個月的駐場200場演出,和一項對北京保利劇院近1000萬的改造計劃。在北京4個月的駐場演出計劃,無論對七幕還是中國音樂劇市場都意義深遠——因為能否實現長期駐場演出是一個評判一個音樂劇市場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一場疫情即將以摧枯拉朽的姿態近乎顛覆了一切。

1月20號,鍾南山院士面向全國通報了「武漢新冠肺炎人傳人」的消息後,七幕人生開始緊急籌謀一旦因為疫情影響演出無法順利演出,需要延期該怎麼辦。

「但最後的結果是,比我們當時所能想像的最壞情況,還要糟糕很多。」至今向數娛夢工廠回憶時,七幕人生品牌市場總監袁齊依然心有餘悸:「但至少不幸中的萬幸,如果疫情再晚爆發一個星期,《獅子王》百餘位外籍演職人員和中方製作團隊就到武漢了,那事情可能要比現在的演出延期、退改籤要複雜上百倍。」

而就在武漢宣布封城的那個夜晚,遠隔千裡之外的上海文化廣場已經一邊開著退票窗口,一邊小心翼翼的演完了最後一場《巴黎聖母院》。

後者是2019年末大戲,在預售階段的每輪開票都是一掃而空,「但我們最後一場退了500多張票。這些都是資深粉絲,都是不到最後不願退的,你能想像當時情形有多嚴重。」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向數娛夢工廠感慨道。

此前即便是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上海大劇院也沒有停止演出,但讓這些演出行業的資深人士真正感受到新冠疫情可能會對行業會產生巨大衝擊的,是在春節後。

在《巴黎聖母院》落下最後的帷幕後,調整檔期、演出延期、處理退票就成為了整個演出市場的主旋律。「把二月份檔期調到三月份,等到了三月再調到四月,然後再四月五月。」在費元洪事後來看,當初這些延期其實都做了無用功。

「因為都想著,也許第二天能變好了,而後第二天又說不演了,那個時候真是煎熬。」 音樂劇演員劉陽回憶起那段日子時依舊有些神傷。他告訴數娛夢工廠,如果疫情沒有發生的話,自己應該會在2月23日的晚上,參與迪士尼中文版音樂劇《美女與野獸》的第550場演出,最後一次飾演加斯頓,為這部在中國駐演時間最長的百老匯音樂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而迪士尼也為此準備了近半年的時間,園區內外和媒體廣告的都進行了大量廣告鋪陳,在票務渠道上也給出了5-7折的優惠,並為最後一場演出策劃了一系列活動:邀請幸運粉絲上臺同框合影、贈與每位觀眾一份紀念門票。

然而時鐘暫停在了1月24日,在一片兵荒馬亂中,迪士尼緊急宣布了閉園,演出也隨之取消,《美女與野獸》就此無聲無息地離開了舞臺。

演出產業的傷痕有多深?

投身演出行業的人們從不曾想到,合同上不可抗力條款裡的「傳染性疾病」會有真的有拿出來用的一天。不過即使有法律條文能夠主張,大多數的音樂劇公司也不願意直接取消自己費盡千辛萬苦談下的項目。

畢竟在海外引進劇目佔據了中國音樂劇市場半壁江山的時代,稍有名氣的作品都不愁賣票。而引進劇一部海外大劇,往往需要提前1-2年開始協商談判、確定巡演時間、演員、再確定國內的演出場地,支付版權方和場地方定金,取消演出意味著幾年的功夫打了水漂。

作為國內的知名演出機構,聚橙就因為2019年籌備引進的原版音樂劇《Come From away(來自遠方)》無法如期上演損失了上百萬,而在全球疫情持續性影響下,至今依然無法明確什麼時候能夠迎來項目的重啟。

聚橙音樂劇總經理俞心悅告訴數娛夢工廠,真正讓行業感受到壓力的是在三月初。「因為春節前後本來就是演出淡季,當時覺得那一個多月的淡季結束之後,大家也會慢慢從疫情中恢復過來。」

3月4日,上海發布了《上海市演出場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南》,要求上座率不超過50%的錯排錯位出售,儘管要求十分苛刻,但多多少少被視為演出有望復工的信號。

然而,這份希望迅速被疫情在海外的爆發擊碎了。

中國兩個月前發生的一切開始在全世界重演,3月10日,歐洲各國劇院和藝術機構開始大面積停工關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票價大幅度跳水。3月12日,百老匯關閉。3月16日,倫敦劇院協會和英國劇院協會宣布,從當晚開始,旗下所有成員關門,包括倫敦50家劇院以及全英國近250家劇院。

聚橙原本計劃在今年引進《貓》《come from away(來自遠方)》等多個原版項目,前期預售成績都不錯,而幾部中文版音樂劇《魔女宅急便》《第一次約會》,也均有來自日韓的導演、舞臺監督、燈光等主創團隊的參與。

「前兩個月我們一直在跟國外溝通,勸合作方不要擔心,後面就變成了他們也不敢來,我們也不敢接的狀態。我們突然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個幾個月之內能解決的問題,而是要持續兩三年。」 俞心悅十分無奈地表示。

但到那個時候,又有多少公司的資金鍊能夠撐得住?

《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的製作人索尼亞·弗裡德曼(Sonia Friedman)無比悲觀地預期道:「如果沒有政府的緊急救援,全英將會有70%的藝術表演公司會在今年年底面臨倒閉。超過1000家劇院也可能會面臨破產以及永久關閉。而這些損失是無法挽回的。」

「本來想想國內挺遭罪的,後來當聽到百老匯和西區都說停就停,人家產業做到那種份上,然後幾萬人說失業就失業。真的,我就覺得我們也沒啥好抱怨的了。」費元洪表示。

但失業的舞臺演員們已經有些堅持不住了。

「我們其實聽到了很多演員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去做直播、送外賣、弄微商。」面對周圍人的變故,《魔女宅急便》的導演石路心感沉重,「很痛心,但是沒辦法,人總是要想辦法活下去的。」

三年前的一次業內論壇上,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曾拋出了音樂劇行業的「西西弗斯」難題——「(過去)10年間,我們就像西西弗斯一樣,堅持在推石頭上山,但推完石頭就掉下來了,我們再繼續推。」

隨後的2018年,《搖滾莫扎特》、《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類熱門法劇的引進,讓音樂劇市場攀上了一個新的高峰,到2019年的《聲入人心》為行業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音樂劇」真正開始為大眾所熟知,演員、製作團隊、製作公司都邁進了一個快車道。

「然後疫情又把我們本來的業態速度回調到三年前,如果疫情持續下去,可能會變成五年前、十年前。」儘管費元洪所在的國企有著雄厚的財力,在疫情期間寧願每天虧損十萬,也堅持不裁員,但如果疫情持續一年,那麼誰也無法保證未來。

音樂劇演員孫豆爾在接受中國音樂財經網採訪時曾算過一筆帳:「中國的音樂劇行業有一大批青年演員剛剛步入正軌,演員和製作體系才剛剛形成,囊括了一批從四十多歲到十九、二十的新人演員,也有公司培養了一批兒童演員——這個體系一旦崩塌,可能會造成某一個年齡段的演員大量缺失;製作人員系統更是這樣,大部分製作公司都不具備很多套製作人系統。可能少一個人,幾個劇的製作都會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這些都是經過了十幾年專業教育培養出來的青年人,如果音樂劇行業的這部分激情流失了的話,對行業發展的影響是不可逆的。」

於是線上演出,作為一條可能的求生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會是救世主嗎?

「線上戲劇市場」的救贖

對於現場演出市場而言,線上是一門好生意嗎?聚橙覺得可以試試。

「我們之前做線下演出其實會忽略線上的一些東西。」聚橙音樂劇市場部總監秉悅告訴數娛夢工廠,他們在疫情期間嘗試做了主題直播,還上線了主題店鋪。

為音樂劇《第一次約會》舉辦的主題策劃,徵集到的粉絲互動來信有幾千封,幾百萬字,最後由演員挑選直播讀信,並結合自身的經歷進行分享。「這樣的交流跟互動,其實也是能夠增長這部劇本身的影響力的。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即使疫情之後,我們應該還會繼續下去。」

但在音樂劇演員劉陽看來,線上直播取代的其實是個人的露面,可能說我太久沒有見到你這個演員了,想看一看你,這個是可以滿足的。但是以這種方式沒有辦法代替真的舞臺。

他為此專門寫了一篇長文《所謂的線上演出,能挽救30%上座率的劇場行業嗎?》指出,在直播中即使演員選取了音樂劇中的曲目進行表演,其實也是拋開了戲劇情節和人物關係,失去了音樂劇這一題材的藝術內核,而直播本身樸素的風格、質量和簡單的投入,和音樂劇演出很難再有更多共同點。

而一直以來,線下和線上的演出之間還存在著一個悖論:如果人們已經在線上觀賞過某一部作品,那他們還願意再付費走入劇院觀看嗎?

《搖滾莫扎特》的成功,多多少少證否了這個命題。《搖滾莫扎特》在B站上兩個完整版本播放量幾年來超過了200萬,但2018年《搖滾莫扎特》在國內巡演時,依舊受到熱捧,並且其中大批觀眾是從線上粉絲轉化而來。

2009年,英國國家劇院啟動了「NT LIVE」項目,通過對演出進行高清拍攝與轉播,在影院以高清放映的形式向全球呈現當今世界舞臺上最優質的作品。至2020年,NT LIVE 推出了近90部作品,來自65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在3500個場館觀看了演出,累計觀眾約950萬人。

作為NT LIVE在國內的發行推廣方,奧哲維文化總裁李琮洲在接受數娛夢工廠採訪時認為:「(這種形式)與其說改變,不如說作為現場演出的有益補充,已經為劇場輸送了更多新觀眾,最終達到壯大戲劇產業的作用。」

他同時表示,在疫情之前,線上戲劇市場還是一個偽命題。像NT Live品牌下的所有內容幾乎都是不能上線的,這不僅有版權源頭的規定,也有強調體驗和臨場感的需要。此外,舞臺內容的線上收入也都是不如線下放映的。但疫情期間,因為劇場、影院都被迫關門了,線上就變得重要起來,連NT Live和莫斯科大劇院這樣級別的內容也都有了限時的欣賞播出。

據了解,今年以來奧哲維與大麥合作,在騰訊、優酷、保利票務app等平臺上線了來自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環球莎士比亞劇院、西區音樂劇等46部高清影像,平均的瀏覽量大概是疫期之前的7-10倍。

每周四更新的NT Live限時免費放映,以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與約翰尼·李·米勒領銜的《弗蘭肯斯坦》、湯姆·希德勒斯頓領銜的《科利奧蘭納斯》和舞臺劇《簡·愛》這樣的經典作品也吸引了一大批新觀眾,總瀏覽量超過了300萬。

「然而,現在談線上內容取代線下演出,或者線上內容之後就會起主導作用,我認為還為時過早。」在李琮洲看來,線上戲劇市場真正發力至少要跨過三道門檻:

首先是內容,有沒有好劇本、好導演、好演員、好設計做出一臺絕對有價值的演出。其次是拍攝,戲劇的影像化拍攝一直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鏡頭語言最好是加強戲劇表達而不是改變或者削弱。最後是智慧財產權保護,目前很多平臺還在給侵權者提供便利當成是優化用戶體驗的賣點,大量侵權存在且維權困難。

而在未來一段事件,奧哲維所有線下的戲劇製作包括放映活動,都會考慮到與線上的聯動,內容也為上線做一些準備,但線下還是主戰場。這也符合戲劇產品本身的特性,就是現場體驗。

30%上座率紅線,賠錢也要回歸

《魔女宅急便》的第一次線下彩排,卻是在線上近40萬的觀眾下見證的。

這部改編自國際安徒生獎得主、日本著名作家角野榮子的同名童話小說,因宮崎駿1989年的同名動畫電影而在世界聞名。1993年,《魔女宅急便》首度被改編為日本原創音樂劇,2016年改編為英文版登上倫敦西區,並在2017年由音樂劇編劇、導演岸本功喜與作曲家小島良太重製。

在經歷了漫長隔離後,4月23日,來自五湖四海全球各地的劇組終於見上了面。聚橙給這次「破冰」開了一場大直播,所有人帶著口罩,歡快地唱歌跳舞、聊排練說問題。

「疫情讓所有人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了。」聚橙音樂劇總經理俞心悅感慨,「演員們會很珍惜這次工作機會,整一種同舟共濟的感覺。」其實所有到場工作人員的心裡都明白:「即使開始排練了,最後也不一定能演得成。」

5月12日,文旅部終於鬆綁了對演出場館的禁令,但也同時提出了一個令全行業犯難的指標:最高上座率不超過30%,暫不舉辦大中型演出活動。

「不演是等死,演是賠死」,30%的上座率,對任何演出來說都是絕對的虧損,正常一臺演出只有在上座率在60%--70%才能夠收回成本。

「但我們希望音樂劇《魔女宅急便》的按時演出的決定,能給市場一個信號、給演員們一個希望、給劇場人一些信心、告訴大家劇場開始復甦了。」製作人賴毅說著笑了一下,「就當是燃起希望的火種吧。」

兩周後的5月29日,演員劉陽或許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他是抱著怎樣緊張的心情,緩緩走上文化廣場觀眾廳20米寬的巨型舞臺,對面隔排隔位的觀眾像散落的星鬥一般注視著他。

《2020.5.29 & 5.30》——這是上海文化廣場第一次以時間命名一場演出,足見其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其實,為劇院重啟籌劃的這場演出從四月就已經開始準備,直到五月中的某一天終於得到了管理部門的「綠燈」,作為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的費元洪無時無刻不感受到壓力——因為「全國都在看著你。」

最終首場演出的票價僅定在了80元,相當於是在做公益。雖然從成本角度看是做一場虧一場,但費元洪和他的同事們還是願意率先打響這一炮。

在劇院塵封的127天裡,有人在疫情中擺脫了虛無感,找回了舞臺的感動和意義;有人開始研讀之前不敢讀的劇本。也有人在為行業吶喊,地攤經濟開放之後,一位戲劇製作人在發了一張地攤上人群熙熙攘攘的圖片,然後憤怒地在朋友圈發問:「所以我就想這個距離比劇場更安全嗎?!」

就在上海剛剛開啟劇場演出的兩周後,北京因疫情反撲而令局勢又再度緊張起來,緊急關閉了劇院在內的所有公共場所。這也讓數娛夢工廠和所有熱愛演出行業的同仁們再次緊張起來。

「看到燈光亮起,看到舞臺開始變化,看到演員開始有和聲,有舞蹈,有所有的愛和溫暖在舞臺上呈現的那一刻,大家仍然會明白,劇場是不可能死去的。」俞心悅說。

相關焦點

  • 劇院閉幕的127天,演出市場的衝擊與復甦|深度
    這是上海文化廣場長達127天關門後的首次營業,也是疫情後音樂劇行業的首場線下演出,意義不言而喻。在距離上海文化廣場4.3公裡之外,中文音樂劇《魔女宅急便》中方導演石路也在做著最後的檢查工作。他在人民大舞臺的後臺轉了一圈,然後帶著演員們進入了開演儀式——這本是舞臺演出前的傳統,用來祝願演出一切順利。不過疫情之後,這份祝福裡多加了一層含義,祈禱來觀劇的觀眾一切平安。
  • 雲回劇院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發布2020年度演出季
    上海熱線訊 3月20日晚,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燈火通明,在距離上一次演出過去整整57天後,這座滬上最活躍的音樂劇專業劇院櫛風沐雨,如約為市民奉上萬眾矚目的「廿廿同行——2020演出季年度發布會」,吹響劇院運營復甦的衝鋒號角。
  • 天津歌舞劇院重啟常態演出
    這場音樂會奏響了多首人們耳熟能詳的經典動漫音樂曲目,一如既往地帶給觀眾們歡樂與感動,但音樂會背後有著不凡的意義,作為天津歌舞劇院復工後舉辦的首場劇場演出,這場音樂會標誌著該院的演出正式回歸常態。7月底,全市藝術團體復工復演以來,天津歌舞劇院將首輪演出放在了濱海新區,以「紅色文藝輕騎兵」形式參與到第九屆泰達經典音樂會活動中。
  • 1600場演出、活動,175萬觀眾,江蘇大劇院3歲啦!
    3周年之際,多場精彩紛呈的線下演出和活動又將點亮江蘇大劇院,這裡再度成為藝術的海洋。艱難「破冰」,讓觀眾回歸劇場「隔了半年,我終於回來了!」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登記個人信息……6月5日,在歷經百餘天的「別離」之後,90後觀眾張顏終於回到了久違的江蘇大劇院。
  • 2020年國慶中秋黃金周丨哈爾濱文旅市場復甦幅度全國領先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國慶節、中秋節旅遊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旅遊經濟已經進入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全面復工復產復業新階段,旅遊信心全面恢復,旅遊發展潛力全面釋放。相比勞動節和端午節假期,哈爾濱、西安、武漢、蘭州等城市旅遊市場復甦幅度領先。
  • 天河文化館推出《須彌芥子》等精品演出 打造「網際網路+」劇院
    8月25日,「酷狗酷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在廣州市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正式啟幕,活動由酷狗攜手廣州市天河區文化館共同主辦。當晚,廣州市天河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歐志雄、局長譚小瑜、副局長蔡碧出席。酷狗副總裁趙海舟做開場致詞,傳遞立志促進當地劇院的創新發展和受眾市場的培育、助力建設「人文灣區」的決心。
  • 19場高雅演出線上免費看!琴臺大劇院今起推出公益「空中劇院」
    楚天都市報2月24日訊(記者張聰 通訊員周媛媛 陳丹 肖莎)如果沒有遭遇疫情,按照此前的計劃,武漢市民這些天應該正在琴臺大劇院欣賞百老匯最經典的音樂劇《獅子王》。而現在,市民們只能守在家中,《獅子王》的武漢演出計劃,也被推遲。
  • 湖北劇院把演出搬到了露天廣場
    6月24日晚,觀眾在湖北劇院露天廣場欣賞文藝演出。市民在現場戴著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欣賞演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實習生 袁佳琪 攝)湖北日報訊(記者別鳴、通訊員常婷)為紀念建黨99周年,致敬抗疫英雄,6月24日晚,一場大型交響樂演出在湖北劇院前廣場傾情奏響,150餘名觀眾到場觀看。這是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我省省直文藝院團首場有現場觀眾的線下演出。
  • 大河票務推薦|2020年廣東地區劇院演出匯總
    為了讓大家在疫情結束後第一時間可以看演出,小編特地整理了2020年廣東地區劇院演出匯總,往下閱讀。>演出團體 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舞劇《胡桃夾子》2020.06.01 周一劇院 廣東藝術劇院演出團體 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舞劇《孔子》
  • 重慶大劇院復甦,將迎來《鳥人》《戀愛的犀牛》等...
    30餘場重磅演出陸續亮相以山為幕、以水為臺的重慶大劇院是重慶標誌性的高雅藝術輸出地,也是重慶重要的大型社會文化設施。11年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一流演出在這裡與市民見面。這扇窗口讓重慶市民見識到更為廣闊的藝術世界,也為重慶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持續注入了精神文化動力。
  • 娛眼看2020|線上演出元年VS 無法取代的現場滿足感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演出行業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和影響,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轉型契機:「雲演出」在技術、平臺、政策等方面都獲得了突破性的發展,2020年可謂「線上演出元年」。
  • 43天的暑期檔 復甦中的中國電影市場正在崛起
    2020暑期檔數據洞察: 復工六周一路狂飆 復甦中的中國電影市場 從首周的1.13億到第六周的17.36億,短短六周時間我們見證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復甦。
  •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劇院等演出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要堅持把疫情防控擺在首位,統籌做好文化市場安全等各項工作。要按照《天津市劇院等演出場所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復工營業工作指南》、《天津市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娛樂場所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復工營業工作指南》的要求,加強對轄區內劇院等演出場所、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和娛樂場所恢復經營活動的指導。
  • 黃宏主演話劇《上甘嶺》,上海保利大劇院新演出季拉開大幕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1日,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演,黃宏擔任藝術總監、編劇、主演的話劇《上甘嶺》,將登陸上海保利大劇院,首次與全國觀眾見面。上海保利大劇院新演出季也由此拉開大幕,24臺27場演出將陸續登場。
  • 溫州大劇院掀起文博月演出高潮
    2019溫州國際時尚文化產業博覽會即將啟幕,溫州的演出市場已經掀起濃厚的演出氛圍。記者了解到,溫州大劇院、溫州東南劇院已啟動了「文博月」配套演出活動,用一個月時間為市民引進各種好劇。在溫州大劇院,3月份的演出可謂精彩紛呈,話劇、演唱會、演奏會、兒童劇等一應俱全,其中有林兆華的話劇《仲夏夜之夢》,還有唱著《兩隻蝴蝶》火遍全國的龐龍演唱會……喜歡看演出的朋友有眼福了。今天,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溫州大劇院的演出安排。
  • 臺湖演藝藝術周昨夜啟幕,19天內上演15場精彩演出
    接下來,至9月20日,另外14場演出將陸續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登臺。在臺湖劇場,9月5日至6日,中國雜技團的《絲路國香》融合了車技、球技、轉碟、空竹等技藝,精彩紛呈。北京兒童藝術劇院的音樂劇《媽媽咪鴨之鴨飛沖天》將作為教師節專場策劃,在9月10日至11日上演。9月18日,鋼琴家陳薩將帶來獨奏音樂會。
  • 廣州大劇院2021新年演出季開啟
    廣州大劇院特別策劃「2021新年演出季」給大家預熱一個紅紅火火的來年邀請多家國內頂尖名團呈現20多臺精彩演出更有別開生面的兩場重磅新年音樂會本次新年演出季也將為觀眾奉上兩部弘揚民族精神,鼓舞激勵人心的佳作。由上海歌舞團演繹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將於12月4日-6日為整個演出季拉開帷幕,這部致敬英雄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的爆款舞劇屢獲大獎,鼠年春晚上的《漁光曲》選段更是驚豔全國觀眾,該劇曾多次來到廣州大劇院,廣州觀眾也用一場場座無虛席的上座率表達對這部作品的深深喜愛。
  • 中央歌劇院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華格納巨作《女武神》
    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應妮)中央歌劇院將於7月6日和7日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首演華格納鴻篇巨作歌劇《女武神》,同時作為「國家大劇院歌劇節·2013」閉幕演出和壓軸大戲。  俞峰指出,華格納的歌劇作品是衡量歌劇院整體實力的試金石,在紀念華格納誕辰200周年的年度裡,中央歌劇院推出華格納的歌劇作品,特別是世界歌劇領域中的經典名著是劇院的責任,更是劇院國際化的要求,同時還是國家文化實力的標誌。他特別強調,這一版《女武神》將忠實於原著,走的是古典路線。
  • 省歌舞劇院發布通知 1月演出延期
    原標題:省歌舞劇院發布通知 1月演出延期 商報全媒體訊,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1月6日從海南省歌舞劇院獲悉,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省歌舞劇院當天發布通知,1月所有演出項目將延期。針對延期的演出項目,已購票的觀眾可以妥善保留好演出票繼續等候觀看演出,亦可以選擇「海南省歌舞劇院」官方公眾平臺進行自助退票服務。延期未確認上演時間的演出項目,可關注「海南省歌舞劇院」公眾平臺的後續信息發布,待演出時間確定後第一時間通過平臺公告通知。【來源:國際旅遊島商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國家大劇院提供線上演出,貝多芬的鋼琴曲、《阿依達》等演出都有
    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大劇院相繼取消了春節與2月份的演出和相關活動,暫停參觀。在為觀眾辦理退票的同時,工作人員總能收到這樣的反饋:某場演出期待了許久,取消實在覺得可惜;劇院不能去了,每天宅在家裡,總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