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擬與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合併組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大學」?近日,江蘇多所面臨轉設的獨立學院傳出消息,將與省內高職院校合併組建新的大學,帶動地方本科教育資源「擴容」。消息一出就引發了各方廣泛關注。
其實,早在去年5月,教育部關於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中,就提出獨立學院整合高職院校資源合併轉設這條路徑,鼓勵各地探索統籌省內高職高專教育資源合併轉設。「合併轉設」的浪潮是否已在路上?江蘇作為獨立學院第一大省,站在這一節點的選擇,無疑將影響著我省高等教育的資源配置和未來發展。
高職+獨立學院,搭上「升本」順風車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的階段性產物,教育部為其規劃了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三種路徑,但截至去年底,大多數獨立學院仍未完成轉設。
「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這一創新舉措,能加速獨立學院轉設,也為苦苦尋求『升本』機會的高職院校注入動力,將盤活高職院校的沉澱資源。」省民辦教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揚州大學高教研究中心主任魏訓鵬表示。
「高職院校發展長期面臨『斷頭路』問題,教育主管部門對於高職升本『卡』得很死,近兩年隨著職業大學的概念提出,才有所鬆動。」南京一所高職院校校長告訴記者,包括他們學校在內,不少高職院校在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都提出了「升本」的目標,但僅僅依靠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直接升格為職業大學,可能在硬體等方面有欠缺。
「最近兩年大概有22所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職業技術大學,相對於全國1400多所高職院校而言,還是太少了。」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研究分會副理事長闕明坤說,獨立學院是本科層次的學校,只有「殼子」而沒有自己的土地和校舍,而高職則相反,有土地有校舍,亟需搭上「升本」的順風車,「對雙方來說,都是提升自己的難得契機,強強聯合,更有利於促進我國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
闕明坤表示,這種「嫁接組合」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將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重組,促進高等教育布局優化和本科優質教育資源提升。
去年9月發布的《教育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整體推進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打造高質量發展樣板的實施意見》,已經明確提出支持在蘇錫常都市圈辦學的獨立學院與高職合併轉設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
「江蘇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省份。」闕明坤告訴記者,在全國多地政府已經積極行動,推動屬地本科教育資源擴張。記者注意到,河北省教育廳已經公示了3所獨立學院的轉設方案,均為獨立學院和高職高專合併的方式。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合併了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省內3所中專高職院校,整合之後轉設為省屬公辦的理工類職業本科高校。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擬與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合併成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合併轉設後,學校辦學自主權更大,辦學規模更大,能夠集中精力培養本科層次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適應經濟社會需求,滿足產教融合需要,促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闕明坤說。
「聯姻」也有談崩的,還有不少門檻要跨
雖然對雙方利好,要想攜手「聯姻」,並非都是「一拍即合」,還有很多門檻需要跨越。
根據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官網公布的信息,院校曾先後與江蘇護理職業學院、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就合作辦學事項進行洽談。與該校一樣,很多高校都在反覆洽談中而沒有確定「聯姻對象」。不少在合併組建進程中的高校負責人表示,合併事宜還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
「其實中途談崩的不在少數。」一所正在商談合併轉設事宜的高職院校負責人說,最大的問題還是錢,涉及有關費用,由於沒有指導性意見,雙方談的時候都會有怕「吃虧」而被教職工埋怨的顧慮。
闕明坤表示,雙方的合併轉設首先要與現行法律法規銜接。「無論是獨立學院『吸收』高職院校,還是雙方原主體資格均予以註銷,合併設立成一個新的學校主體,都需要滿足申報條件,牽涉到管理模式、合併轉設後的性質等問題。」
而尋求與獨立學院合併的高職院校既有公辦也有少數民辦;既有省屬也有市屬;既有教育行政部門主管的高職院校,也有其他部門主管的職業院校,二者合併後的體制機制問題需要理順。轉設後的領導體制、管理機制、幹部任免、教師編制、機構設置、經費撥款、收費標準等問題都有待處理。「比如高職院校的教師職稱評定、專業發展與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教師有著不同的資質要求、評聘要求。在合併轉設的過程中應該如何核算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的師資,高職院校的教授能否等同於獨立學院的教授,這存在爭議。」闕明坤表示,合併轉設需要建立由省級政府統籌協調、多部門協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形成資源整合、快速聯動。
升本需「不忘本」,取名爭議折射深層問題
儘管江蘇目前還沒有高職高專和獨立學院成功合併轉設,但記者注意到,關於「取名」的爭議已經沸沸揚揚,不少網友對「職業技術大學」的字樣接受度較低。
「職業技術大學辦學時間在我國還比較短,缺乏成熟的經驗,而獨立學院在失去原先所從屬的名校光環的同時,增加『職業』字樣,學生及家長可能短時間內難以接受。」魏訓鵬表示。
闕明坤表示,取名問題看似簡單,其實關係著新設學校的辦學定位和長遠發展。獨立學院屬於我國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範疇,而高職院校屬於職業技術教育範疇,職業教育屬於類型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理念、育人方式、生源上均有差異,「合併轉設後有兩條路,到底是轉為本科層次的職業技術大學,還是普通應用型本科高校,目前還缺乏明晰規定。」
過去有關部門之所以「一刀切」不讓高職升本,正是因為擔心職業院校不安心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專業和課程出現嚴重的「本科化」現象。「高職院校設立的絕大部分都是專科類專業,專業建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實驗儀器設備均與獨立學院存在區別。新合併轉設之後仍然繼續保留原先專業,還是進行調整?兩類人才培養方案如何融合?」闕明坤認為,基於這樣的考慮,合併的雙方最好是專業一致或者接近,有共同的文化和基因、共同的基礎和目標。
魏訓鵬認為,高職院校與獨立學院合併成的新大學,需要重新確定辦學理念、機制及人才培養方案,「雙師」型、「雙棲」型教師隊伍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起來的;其次,資源的重組和戰略的調整,可能影響原有學校的辦學特色,甚至會對區域高等教育資源生態結構及其發展體系帶來不利影響。獨立學院與高職院校合併轉設要因地制宜,對轉設的可行性、科學性進行詳細論證,轉設和轉型一體化推進,不可盲目跟進。
省教科院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研究所所長方健華說,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合併,有助於構建多層次、一體化、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新體系,盤活江蘇優質職業教育資源的存量,尋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增量。「合併後如何更好保持職業教育的特色,關鍵在於把握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特徵和規律:堅持從以獨立學院過去的學科導向和高職院校過去的以專業為導向,轉向以今後職業教育本科的『以專業(專業群)建設為導向、為龍頭,適當發展學科,適當搞些學科建設』,這樣才能保持職教本科的類型教育特色,培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省26所獨立學院只轉設了4所。無論是站在轉設「快車道」上有些焦慮的獨立學院,還是亟待搭上「升本」順風車的高職院校,面對機遇還要仔細思量,畢竟,合併轉設不僅要實現獨立學院和高職院校之間的雙贏,還要實現學生、用人單位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方共贏。(楊頻萍 王拓)
【來源:新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