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參觀指南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跨度2個多月)
➤展覽名稱: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查看交通】
➤展覽門票: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觀看直播: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直播時間直播入口指南
信息來源@故宮博物院
➤展覽要點:
①設立三大單元
②鎖定18個關鍵年份
③將它作為參觀紫禁城的「序廳」
在對紫禁城600年歷史的回望中,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便於大家更有針對性、更加系統地參觀紫禁城。
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此次展覽展出了諸多精品文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
➤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
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物,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每一件都經過了策展團隊的精心挑選。展覽中有哪些精彩絕對不容錯過?策展團隊來親自為大家劃重點!
明代時紫禁城什麼樣?
現存的圖像資料鳳毛麟角,在午門展廳西燕翅樓展出的一套圖冊為我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生動資料。
《徐顯卿宦跡圖冊》全面真實的記錄了徐顯卿作為一位明代翰林官員的成長曆程和仕宦生涯。本次展覽展出了圖冊中的兩頁,觀眾可形象地看到距今400多年前,也就是明代中晚期紫禁城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還能像福爾摩斯一樣從中發現紫禁城建築在明清兩代變遷的蛛絲馬跡。
紫禁城裡的著名「小獸」,也從屋脊上「搬到」了展廳裡!
這套小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每件小獸都有美好的象徵寓意,尤其是最後一件——行什,只在太和殿出現,是個孤例,也是太和殿建築無上等級的體現。
太和殿初建時名為奉天殿,後多次燒毀。康熙十八年(1679)二月初三日再次焚毀,由於良材難求,取木艱辛,這次工程備料用了十餘年;直到康熙三十四年開工,兩年後告竣,才有了今日的形制。
如何讓文獻和老照片不枯燥?展覽在「講故事」上用了新方法。
這次我們在展覽中引入當事人的視角,從他們的日記、回憶錄和文章中尋找材料,用鮮活的第一視角經驗作為文獻的補充。
比如,在講溥儀出宮這件事時,我們用到了遜帝溥儀、內務府大臣紹英和當時執行《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的李石曾三個人對事件的回憶,給觀眾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一歷史事件。
600年的歷史文化,也讓中華民族在製作工藝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勞動智慧在此匯集。
這件在正樓展廳寧壽宮區展出的漆紗,製作於1773年,這是它在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狀況,以後恐怕也不容易再有機會公開展出。
寧壽宮花園的內簷裝修是公認的乾隆時期工藝巔峰水準,紫禁城內無出其右。而這件漆紗的工藝複雜程度與製作難度,即使在寧壽宮花園之中,也稱得上數一數二。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未能實現對其工藝的徹底理解,更難以原樣複製。
除了展品,時間演變的概念也被融合到了展廳設計中,想邀你一同,感受紫禁城內時間與生命的流動。
展覽講述的是紫禁城時間的演變,那就用這座城四季變化的景象體現時間的概念吧!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這些變化又永遠不變的影像展現給觀眾,這個構想貫穿了整個展廳的空間設計。
當你來到展廳,不妨去看看西雁翅樓入口處的一個版面,上面有一隻酣睡的貓。在故宮,流逝的不光是時間還有生命。
➤故宮門票預約購票入口:點擊官網預約
➤故宮門票每日預約人數:
自7月28日起,上調每日預約觀眾數量至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
》》7月28日起北京故宮開放時間及開放區域範圍一覽
》》7月28日起故宮博物院上調每日預約人數至1.2萬人的公告
》》故宮博物院官網訂票預約操作指南(附購票入口)
》》故宮參觀指南超全版(參觀時間+參觀路線+參觀門票)
➤溫馨提示:微信搜索公眾號 北京本地寶 (ID:bdbbeijing),關注後在對話框回復【故宮】獲取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直播回放入口、紫禁城600周年大展(時間地點/門票/參觀指南)、故宮門票預約購票入口、最新展覽、超全遊玩攻略(開放時間/門票價格/遊玩路線/交通指南/數字故宮)等實用信息;回復【開放景區】可一鍵查詢北京恢復開放的景區有哪些。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