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幅圖,刷新了我的三觀:
曾經,我從不想,一個決定在10年後會有什麼影響。
我告訴自己,活在當下,眼前的快樂更重要。
學習?貌似放下書本更輕鬆快樂。
工作?貌似做我自己、選擇安逸更舒坦。
婚姻?貌似有愛情就夠。
……
有些代價是慘痛的。
如今我每天拼了老命五點起床看書學英語,見縫插針啃考研的教材,老媽還會諷刺一句:「當年也沒見你那麼勤奮過!」
為什麼?
也許是看到同一起點的大學同學,如今已成博士或教授,研究教學都得心應手,精神面貌大改觀,腹有詩書氣自華。
而自己,卻卡在30歲的中年危機,發展觸到天花板。
畢業時候傻乎乎,秉著「哪裡要我我就去哪」的原則,工作了,處處碰壁,事事不順,30歲才開始思考生命的重要課題:我的興趣,我的擅長,我的天賦何在?
為什麼?
因為我當時只追求眼下的安逸唄!
在前半段敷衍掉的時光,總會在下半場加倍償還。
結婚時義無反顧選擇的愛情,選擇的「他對我好」,最後卻敗給了現實,把自己推進「深淵」。
為什麼?
因為「別人的好」,主動權在別人。
因為婚姻不止有當下的愛,還有漫長的歲月,以及不可避免的苟且。
不是所有的教訓,都要像我這般親身體驗的血淋淋。
送給那些即將高考的
即將擇業的
即將步入婚姻的
以及迷茫於中年危機的人:
請做一個精緻的長期主義者吧!
關於學習:
不要只看眼下的知識能不能用上,以及,學起來有多麼痛苦。
不妨想想一年後,有的人在重點大學,更好的起點,有更優質的教育,更大的平臺。
而你因為眼下的不想吃苦,錯失一年,乃至十年的發展黃金時機。
關於工作:
不要抱怨加班太多。或者埋怨老闆不近人情。
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玩耍和交朋友的。
如果喜歡的,賺不到錢。賺得到錢的,但是不喜歡。
不妨邊賺錢,再拿錢去壯大自己的喜歡,等它成為能讓你賺錢的利器。
關於婚姻:
不要只看眼下兩個人相處愉快。
把未來拉到10年後。有了孩子,他有能力承擔家庭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爸爸嗎?
你們會不會因為買不起學區房、報不起輔導班而愧為父母、爭吵不斷?
而他所謂的好,會不會因生活的安逸或重創,被磨得渣渣都不剩?
關於成長:
不管你多大,為人父母也好,被各種家庭瑣事、生活工作壓力煩擾也好。
請抽出時間,做一些對自己長期有益的事情。
以下是我基於長期主義堅持的幾件平常小事,供參考:
早睡早起。也許一開始很痛苦,但眼下收穫一天充沛的精力和好心情,以及10年,20年後,容易收穫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健身。眼下會花錢、花時間、費力氣,但緩解了我的腰椎問題,刷減脂餐,吃得更健康營養了,相信很多年後也能比同齡人更有活力。讀書。眼下收穫內心安定,且花不了多少錢,卻能收穫10倍百倍的價值——學育兒、學理財、讀別人的人生……你孩子的高度,你的財富增長,你的個人格局,都會呈指數級成長。寫作。每天至少300,至多上萬。有稿費的,也有沒稿費的。沒稿費的沒用嗎?錯,那是經驗的積累,堅持下去,寫作就是梳理人生,也能收穫倍數級的收益。用心陪孩子。再忙,也要每天抽10分鐘,和孩子遊戲,交談,甚至什麼也不錯,和她待在一起。眼下看來不起眼,很平凡。但長遠來看,關係決定一切。孩子的身心,會在父母用心的滋養下,一點點壯大,一點點成熟。多麼奇妙美好。願你我,都能做一個精緻的長期主義者。活在有益於未來的當下,而非只是活在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