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通信網絡的快速發展,新型的網絡消費方式在為廣大群眾帶來了眾多實惠和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結算方式實施詐騙等犯罪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機簡訊、電話、微信和QQ等手段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給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損失。
特別是針對一些獨居老人,法律意識淡薄,喜歡佔小便宜,對網絡詐騙了解很少,成了不法分子實施詐騙的目標。
近日在浙江金華,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來銀行辦理網銀,稱有人給她轉錢,當工作人員問其金額時,老人開口竟是4000萬,幸好銀行的工作人員和民警及時識破了騙局,及時的避免了老人的經濟損失。
根據銀行工作人員介紹:老人當天上午十點鐘左右,十分的著急,來銀行辦理網銀業務,還說辦好了讓工作人員給他綁在支付寶上。銀行人員進一步詢問情況,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老人開始說他的銀行卡沒有辦法正常使用,有人要著急給他轉錢,因為沒辦網銀,所以對方沒辦法給他網上轉帳,金額高達4000萬之多,由於考慮到老人的情況很特殊,沒有家人陪同,金額也比較大,她迅速聯繫了後臺的工作人員通知警方,希望警方來看看老人是不是遇到電信詐騙了。
警方第一時間敢帶了銀行,發現老人還一直催促銀行工作人員給她辦理業務,不要耽誤了別人給他轉錢。
民警通過查看老人的手機發現,最近的幾個月,有很多不同的遊戲公司練習老人,讓老人去領取遊戲金幣,而且還稱這些金幣都可以換成等額的人民幣,老人這才著急的來辦理業務。
民警耐心的跟老人解釋:這個公司是沒有的,他是假冒的,他先告訴你你有一筆錢,然後你把銀行卡綁定了之後,要讓你交一筆費用這個錢才能打給你,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在騙你,所以你千萬不能相信。
對於工作人員跟民警的勸說,老人一開始聽不進去,根本不相信自己上當了,經過一上午的耐心勸說,並給他看了很多類似的被騙案例,老人才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成功避免的財產損失。
民警表示,像這種的電信詐騙手法都差不多,有的騙子會稱你自己中獎了,有的冒充是國家機關人員,要求你將錢轉到他的帳戶,老人遇到的這種詐騙,就是騙子的一個套路,稱要給老人轉帳,然後進一步說服老人去開通網銀,這樣便於他們進行貸款以及轉帳等操作,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詐騙。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有手機,他們是電信詐騙分子的主要目標人群,家人對老人應該更多的關注,如果老人突然之間喜歡上玩手機,或者跟一些陌生人經常通電話,一定要及時引起警覺,避免上當受騙。
免責聲明:本素材來源於光明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