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宗親捐資500萬建祠堂,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0-12-22 騰訊網

由楊氏宗親捐資500餘萬元建設的遠口雲潭灣楊氏宗祠落成,這意味著以宗祠文化聞名於世的天柱縣,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據介紹,雲潭灣楊氏宗祠,因祖先兩徙黔東,擇祥地而定建雲潭灣,七百年間,當地楊氏人口已逾六萬,楊紹櫚(中國著名音樂家和作曲家,現居上海)、楊宗光(貴州鋁鎂設計院政法委書記,現居貴陽)等賢達之士,層出不窮。在不同時期、地域和行業,憑著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2003年,天柱縣人民政府將該宗祠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國家重點工程白市電站於2013年蓄水後,原本年久失修的楊氏宗祠被湮沒水底,宗祠復建成為了楊氏一族的殷切期盼。後經楊氏族人多方論證選址,決定在距遠口大橋百餘米的大俺濠建設新宗祠,並在雲潭灣楊氏總祠理事會60餘名成員的發起下積極捐款,籌到捐款共計5357658.00元,加上宗祠搬遷所得的政府補償款51萬元,宗祠建設一共投入了5867658.00元。宗祠總寬36米,進深42米,佔地面積為1512平方米,結構設計為「三進三層」,第一、二進為舉辦各種活動的場所,第三進為大殿,專為供奉先祖。

楊氏宗祠落成當天,鼓樂喧天、鞭炮齊鳴,宗親們還準備了精彩的龍燈、武術等節目楊氏宗親點擊加入楊氏總群。

據了解,貴州侗族地區一直流傳著「南有鼓樓、北有家祠」之說,指的是南部侗族地區的黎平、從江、榕江等地鼓樓較多,而北部侗族地區清水江下遊之天柱、錦屏兩縣境內家祠眾多,尤以天柱境內清水江沿岸分布較為密集。據不完全統計,天柱、錦屏二縣共有家祠155座,其中天柱95座、錦屏60座。而遠口鎮清水江上遊的三門塘侗寨,又以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風古樸、寧靜祥和、碑刻眾多、家祠雄奇著稱於世,有「北侗旅遊第一村」、「清江瑰寶侗寨明珠」之美譽,蜚聲海內外。雲潭灣楊氏宗祠的落成,為當地的宗祠文化又增添了新的看點。

雲潭灣楊姓源流

公元1334年,原居住江西昌府豐城縣柿源村的楊朝宗(楊震第38世孫)任浙江台州府刺史,因金人叛亂告老還鄉。所生六子:長子承恪,次子承都,三子承憲,四子承國,五子承基,六子承泰,人口眾多,某年遇災,因困難兄弟商議各自外遷,承恪、承都、承憲、承基兄弟四人於公元1357年遷入湖南會同口七裡定居,15年後,因人口多,兄弟商議再分遷各地,承恪分遷黎平三郎司,承憲分遷貴州大定、四川秀山,承基分遷氵舞陽、凱裡掛丁、排羊、灣溪、開陽等地,承都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遷入天柱遠口東門頭布春寨,現高坡至五噸墦千家寨,定居31年所生一子政隆,孫通諒、通誠,又於公元1430年遷入雲潭灣,承都第四代孫玉宣、玉玟分住茅坪上鸕鷀,玉祥分住四川大足縣等地,昌景之子順朝分住安架、榕江寨蒿,順庭分住廟腳、寨頭,順榮分住姚家溪、長坡頭、老路口、要津溪、小江長嶺坡、錦屏永寧、湖南楊家坪、戈雲等地,順貴分住姚家溪、橋頭。昌昊分住雲潭灣衝頭園、溪腳、新樓腳、上下月背山、遠口老寨、錦屏高壩、劍河岑松、屯州。昌文分住矮寨、平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WINWINDSPINNER風車|給你的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鶴山市航成貿易有限公司旗下WINWINDSPINNER風車品牌,專注於風車的研發製作與銷售,只為給你的生活增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未來,WINWINDSPINNER依舊會把更多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帶給消費者,同時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讓風車離你的生活更近一步,給你的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的風景線。搜索更多:
  • 一道亮麗風景線,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志願者執五彩畫筆繪文明鄉村
    近日,泰山區省莊鎮付家莊的居民發現,村子裡街道上的一些牆體重新被粉刷並繪出許多精美的圖畫,舊牆換新顏,成為村子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美麗的文化牆是由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老師們描繪的。6月28日一大早,學院服裝設計與表演系、藝術與設計系12位專業教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來到付家莊村,他們發揮繪畫、設計專業特長,為付家莊文化展示牆「換上新衣」,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 詳解「日本亮麗風景線」水手服的發展史
    原標題:詳解「日本亮麗風景線」水手服的發展史 水手服是日本制服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在日本有一半以上的初中和兩成的高中採用水手服。世界上像日本這樣有如此多學生穿著水手服的國家還是絕無僅有。
  • 「亮麗的風景線」不合適?胡錫進稱這是以牙還牙,華春瑩一語中的
    媒體評價:「亮麗的風景線」不合適截止美東時間的6月2日,全美已至少有140個城市爆發了示威遊行抗議活動,有一些偏激的甚至變成了燒、砸、打、搶等暴力行為導致那些州不得不強制實行宵禁措施,並且加強的國民警衛隊的巡邏和鎮壓。
  • 楊氏速看!全球楊氏家族平臺:推出在線免費幫助楊家人發布楊家事,楊家人頂起!
    2017年7月8號全球楊氏家族平臺、姓氏文化傳媒正式成立,歡迎各地楊氏宗親來投稿楊家事免費發布,全球楊氏家族平臺」是全球各地宗親的精神家園,是海外後裔的溫馨港灣,堅持民族自信、堅持文化自信,傳承楊氏文化,發揚楊氏風範,弘揚正氣,宣傳正能量
  • 墨西哥終於對美強硬,美墨邊境出現一道「風景線」
    墨西哥終於對美強硬,美墨邊境出現一道亮麗「風景線」美國的疫情如此嚴重,最為擔心的就應該是美國的鄰國了,有些人甚至擔心刮陣風就能把美國的病毒刮過去。美國南部接壤墨西哥,而作為兩國的邊境城市,索諾塔市瑟瑟發抖,對美國的防範不斷升級,現在終於下達命令,禁止美國人入境,也不準美國遊客來此旅遊,非特別重要的行程,不得放行。
  • 業界觀察:夜幕下的亮麗風景線——Myhome音樂餐吧
    Myhome音樂餐吧Myhome音樂餐吧地處廈門湖濱中路茗芳大廈旁,店內空間裝修別致,充滿了時尚藝術氣息,自營業以來,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夜幕下的Myhome音樂餐吧更是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Myhome音樂餐吧內部空間據負責人介紹,為了給消費者全新的味蕾體驗,Myhome音樂餐吧除了嚴格優選新鮮的食材以外,還重金聘請餐飲界知名廚師擔任廚師長,確保每一道菜品的品質關
  • 「萬江祠堂」①|姓氏的面孔
    萬江祠堂東莞有五千多年的人類生活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建縣史。這片土地肥沃、水草豐茂的魚米之鄉,適合人類生存,也適宜建築繁衍。在東莞二千四百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有一百多個姓氏,500多個自然村落,各村各姓,多有自己的宗祠。
  • 文明旅遊 旅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記者馬霞) 原標題:文明旅遊,旅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責任編輯:柯金定
  • 原平楊家祠堂
    這座楊家祠堂始建年代不詳,據碑載,清代光緒二十四年(1898)重修。這座楊家祠堂佔地面積約50畝,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包括正殿、過殿、東西配殿、下院東西廂房、祠門和樂樓,除祠門和樂樓外均為清代建築。 據資料顯示,原平市中陽鄉南頭村楊氏一族,是於明朝時由代縣鹿蹄澗楊氏遷來的,始遷祖為楊氏二十世祖楊彬。至今,南頭村楊氏已繁衍至四十三世。
  • 能照明的機械棍,增添裝備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李剛毅|淺談祠堂文化的功能
    祠堂創修不易,是熱心宗親的共同奉獻的結果。有了祠堂,就要有人氣,有活動。不能建了祠堂,就關門大吉,雜草叢生,成為蛇鼠之巢。我們要讓祠堂文化更上一層樓,讓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文化有創新,有發展。反之,信佛、信教的宗親能不能進祠堂參拜自己的祖宗?答案是可以的。不信佛的人都可以在景區的寺廟中、道觀中參拜某某,燒香、磕頭、捐功德等,更何況給自己有著血脈傳承的先人,答案是肯定的。在此,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祠堂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在某些行為方式上應給與一定的尊重。2.防止祠堂的低俗化,不能成為茶館賭博、烏煙瘴氣的場所。
  • 「創意井蓋畫」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憤怒的小鳥」 「小秦龍歡迎您」 「小卡車」 「微笑表情包」等用油彩塗出的卡通畫紛紛「落戶」校園的井蓋上,一幅幅色彩斑斕、寓意不同的井蓋畫,為校園環境添彩增色,成為校園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張小英介紹:「井」上添花「創意井蓋畫」,增添了學校環境的藝術氛圍,增強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實踐創作和勞技融合的能力,更讓師生們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八初「追求卓越,幸福生長」辦學理念的完美詮釋。
  • 中國寧波網丨雲龍鎮荻江村:「法治平安一條街」成為亮麗風景線
    鄞州雲龍鎮荻江村有條「法治平安一條街」,環境優美,有豐富的法治平安主題宣傳內容,「矛調工作站」在街上現場辦公,成為當地一道亮麗風景線。前天,記者前往現場採訪。
  • 動漫向:烏黑亮麗的黑髮,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血盟城裡永遠有一道「雙黑」(黑髮,黑瞳)的風景線,那是真魔國的希冀,也正是他開創了人類與魔族之間恩怨冰釋的新紀元。
  • 佩洛西沒想到,「亮麗風景線」降臨到自己身上,川普成罪魁禍首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曾將發生在其他國家的遊行示威等暴力活動,稱作為「亮麗的風景線」。然而令佩洛西沒有想到的是,時至今日,這道「亮麗的風景線」降臨到自己的身上,而這場「災禍」的幕後「真兇」竟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
  • 亮麗風景線 綠色興安盟
    朱浩宇 攝祖國正北方,亮麗內蒙古!北疆風景線,綠色興安盟!興安盟如內蒙古的掌上明珠,因環境優美而熠熠生輝!生態就是福祉 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綠水青山處處景。生態之美,鋪就「詩與遠方」的棲息地。走進充滿生機而又神奇的興安盟,就走進了夢幻的綠色寶庫,走進了層林疊翠的畫卷。
  • 「跑馬運動」——一道風靡全國的靚麗風景線
    「跑馬運動」日益成為一道風靡全國的靚麗風景線。全民參與 跑馬「春運」上午8時許,在浙江麗水的半程馬拉松賽道上,專注的選手們已經開始調整著自己的呼吸和步伐,心無旁騖地奔跑。「1小時45分鐘」「2小時」……不少自信的跑者手持粉紅色氣球,氣球上的數字是他們對自己跑步成績的期待。
  • 書舍存風韻 祠堂留鄉愁
    ■祠堂錯落有致,成為寨一經濟社美麗鄉村的一景。 祠堂是嶺南文化的鮮明符號,也是一個地方重要的文化資源。據不完全統計,在獅山鎮羅村社區5個經濟社內,祠堂就有十餘座。祠堂具有立足基層第一線、聯繫群眾面廣、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特徵。如何在充分挖掘這些古祠堂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同時賦予其新的文化內涵,講好振興鄉村文化的故事? 羅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經聯社社長顏銘坤表示,務必要與時代發展以及特色村落保護和開發利用結合起來,重鑄宗祠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當前,各經濟社全域推進鄉村振興,盤活宗祠古建築、美化祠堂周邊環境等工作亮點頻出。
  • 春節溫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帶著搗臼搗年糕
    他說,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掉500公斤年糕,營業額近萬元,這兩年生意差的時候一天100公斤都賣不動。採訪時,年糕攤前生意還不錯,但顧客多為中老年人。家住大南門的王老伯在鄭世文的攤前,給身旁的孫子買了兩隻甜糕(白年糕)捏成的白兔,小朋友樂開了花。王老伯說,小時候大家生活都很貧苦,過年能吃上一塊搗糕(紅糖年糕)是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