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來實體娃娃趨勢的流行,人們會驚訝於這種現象有多少奇特的故事和數據。以下是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有關實體娃娃的故事:
1.雖然大多數實體娃娃擁有者是為了自己的娛樂目的而將實體娃娃當作玩具,但有些人卻將這些玩偶視為實際伴侶。一個極端的例子是來自密西根州的戴夫卡特(Davecat),他不僅嫁給了一個親愛的實體娃娃,他親切地命名為為西多爾(Sidore)。西多爾是由Abyss Creations製造的,售價約6,000美元。他們有一對結婚戒指,並準備舉行結婚15周年紀念儀式。

2. 日本的實體娃娃行業對實體娃娃有一個獨特的稱呼:荷蘭妻子。從歷史上講,這是由於這17、8世紀荷蘭水手們在航海時,用布和雜草製成的初代娃娃。在法語中,這些被稱為「 dame de voyage」,在西班牙語中,稱其為「 dama de viaje」,這兩個術語將大致翻譯為「旅行女士」。他們將這些玩偶在日本港口賣掉,時至今日,來自荷蘭的實體娃娃的歷史一直停留在日本。

3.如今,芭比娃娃已成為大多數童年家庭的夥伴。它對兒童友好,實際上它起源於一個更加成熟的起點。芭比娃娃是基於實體娃娃。早在1950年代,德國就有一個名為Bild Lilli的小娃娃,這是一個以德國一位特別受歡迎和有吸引力的女演員為基礎的娃娃。當時,這種娃娃在人群中廣受歡迎。美國玩具製造商注意到了這一點,並創造了一個更適合兒童的玩偶。

4.實體娃娃可以變得非常真實。從四肢的移動和可操作性到眉毛上的細節,精心的工廠工作可使實體娃娃看起來幾乎與真實的人相似。但是知道嗎,甚至它們的體重也可以變得很真實?實體娃娃的重量很重,範圍從15公斤到45公斤不等。

5.許多實體娃娃製造商也提供男性的實體娃娃。但平均而言,這些僅佔整體銷售額的10%左右。男性實體娃娃的選擇要少得多,並且其可定製性低很多。

6.基於對娃娃行業和文化的熱愛,他們喜歡把自己稱為「 娃友」。這個粉絲社區圍繞著他們對實體娃娃的集體熱愛而展開,許多娃友都將的實體娃娃視為伴侶。對於大多數這些人來說,他們認為和人交往太困難了,於是他們轉向實體娃娃。許多人會說,玩偶絕不會像普通的人那樣撒謊,欺騙或批評他們。

7. 某種器具的發明人史蒂夫·舒賓(Steven Shubin)早在1995年就已經參與過實體娃娃的設計。由於他的創造力和技術水平都很高,他以前曾為人體模型申請專利。後來,他於1996年申請了一款名為「Boby Light」的裝置專利。

8.霍華德·斯特恩(Howard Stern)以其表演中的粗俗動作而聞名,但你是否知道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嗎?據悉,他擁有自己的娃娃,並在影視中通過特技和宣傳使娃娃聞名於世。現在,娃娃的生產公司每年銷售超過300個,每個娃娃至少3萬元。

9.更成熟的線下產業也開始注意到實體娃娃的日益流行。到目前為止,越來越多的線上體驗店開設。此外,日本人對實體娃娃的使用很喜歡創意,但這並不止於此。他們有一部講述純愛的電影——《空氣人偶》,其中的主要角色是一個矽膠實體娃娃,它是以韓國女演員裴鬥娜為原型製成的。

10.實體娃娃越像真人,就會越發令人毛骨悚然和反感。早在1970年,一位名叫森政弘(Masahiro Mori)的日本機器人工程師就記錄了一種現象,即逼真的機器人看起來越靠近實際人臉,對人的幹擾就越大,這種現象被稱為「恐怖谷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