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親愛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從上映到現在已經度過了四個春秋,如今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吧。即使被罵得再狠(也說明中華大地是一塊很好的動漫實驗田),也仍然擋不住製作組拿獎拿到手軟。然而獲什麼獎、獲再多的獎都與我們無關,也不能作為評價這部作品好壞的根本標準,對社會主義文化作品的評價,當然得是普羅大眾說的算。那麼我們也不妨捫心自問一下,《大魚海棠》究竟怎麼樣,給我帶來了什麼?本著批判繼承的態度,今天就和大家講一講我眼中的《大魚海棠》。
優喜
《大魚海棠》從一個夢到變為現實用了十二年的時間,十二年磨一劍,如果真沒有一點內容,又怎麼對得起前期的宣傳呢。精緻的畫風、動聽的配樂自然不用多說,作為皮肉的東西都做不好,更何談精神和靈魂呢?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它的形與神——故事背景與整體世界觀。《大魚海棠》從中國古典文化中孕育而生,在中國本土成長壯大。從福建土樓到神農祝融等角色再到鳳凰海棠等動植物最後到生死輪迴等的哲理觀無不體現出中華文化的濃厚韻味,整個的中華文化大雜燴。咱們有厚重的文化基礎,所需要的也就是某種合適的呈現方式。《大魚海棠》在展現古典文化魅力這方面的嘗試非常的積極有益。它就像一頭中華哥斯拉,憑藉自己獨特的技能橫掃動漫圈。宏大的中國式背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也不能忘了不同人物口中的經典臺詞,既蘊含東方哲理,又具有現實性、教育意義。
憂劣
《大魚海棠》雖然是一頭中華文化的洪水猛獸,但是它顯然還不能駕馭自己的力量,仍然是一頭成長中的小怪獸。影片中雖出現了大量的中華元素,但卻如同紙片一樣單薄。仿佛《逍遙遊》中的巨大生物卻只能一味地逃跑。從草叢或雲霧中蹦出來的《山海經》裡的奇珍異獸也不過擺個樣子,露個臉。可以說《大魚海棠》對中華元素的運用僅限於皮毛而未深入骨髓。
從整個劇情來看,這些元素只不過為主角們的三角戀情提供發生的場所和陪襯。我感覺,這樣的安排是極不合適的。因為故事背景太宏大,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卻著重於講述三角戀情,有點文不對題,大材小用,受眾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確實有點鯤之大,一鍋燉不下的感覺。劇情方面,主要講的就是一段三角戀情。其實製作者們應該更加謹慎一些,因為三角戀的故事實在是被描述過太多遍了,就如同詩詞歌賦中被用爛、用俗了的詞句,如果再想使用,一定要用的巧妙。
並且,我是不太理解為什麼椿爺爺和椿奶奶站在椿的一邊。電影中留了太多的坑。愛情故事不能寫得隨便,因為要對觀眾負責,而又是哪類觀眾熱衷於動漫呢?所以動漫動畫製作者們沒有理由不做好引導工作。
人物刻畫方面顯得太過單薄。讓大家記憶猶新的肯定是湫這個角色,因為他幾乎為椿付出了所有,真正詮釋了什麼叫愛戀。椿這個角色不用多說,導演和觀眾對她都不友善。除了椿湫之外,還應該說的就是住在土樓裡的村民們。誠然,他們擁有魔法,掌握著人間的運行規律,可是當災難發生時卻表現得過於雞肋。最後還是椿和爺爺聯手化解了危機。一群年輕力壯的大人倒比不過一個少女和一棵樹,看來是千裡伏筆了。
總的來說,《大魚海棠》的優點明顯,缺點更加顯著。不過,作為國漫成長壯大中的一環,其實踐意義還是值得肯定的。
補充:百家榜創作者毒舌電影認為《大魚海棠》講的是性壓抑。從女性生殖器官似的土樓建築到女性長老再到……無不顯示出《大魚海棠》中女權社會的情況。
強烈推薦大家去一下TA對《大魚海棠》的分析:http://baike.baidu.com/l/jsRGAiJk?bk_share=copy
《大魚海棠》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呢?反正我是忘不了當時突然暴增的養鯤小遊戲。歡迎小夥伴在評論區留言,寫下你眼中的《大魚海棠》。
希望喜歡的小夥伴能多多點讚,多多評論,由衷地感謝你們。
(素材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