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現在深處迷茫,如果你現在被生活搞得一團亂麻,亦或者你現在對生活有無限的憧憬和嚮往。
那麼我想,你可以在《瘋狂動物城》裡,找到那個自己。
前幾年迪士尼推出《瘋狂動物城》的時候,看完電影久久難以平靜,100多分鐘的電影,濃縮著世態炎涼,你真的看懂了嗎?
Zootopia就像是我們人類社會的一個小小縮影,復刻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運行機制和規則。
兔子朱迪出身貧寒,家裡世世代代以種植業為生,可朱迪並不安於現狀,她的內心懷揣著成為一名警察的夢想。
可她所身處的這個世界,對她其實並不友好,警察是大型動物的「專利」,你一隻小兔子就想著痴人說夢?
朱迪為了這個夢想,經過層層選拔,不負眾望成為了一名警察。
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朱迪的父母一開始並不支持朱迪,他們認為實現夢想也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當個種植蘿蔔的農民。
這很想我們如今的大部分父母,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循規蹈矩,沿著自己所希望的那樣過完這一生。
可是,我們甘心嗎?
朱迪並不甘心,她內心燃燒的火焰並沒有因為周遭的聲音而熄滅,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朱迪在Zootopia的夢想之旅,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順利。
她住著破舊不堪的小公寓吃著快餐,第一天到警局報導的時候,別人分配到調查案子的任務,而自己卻被迫去當交警貼罰單。她一次次想證明自己,卻又一次次被現實澆了一頭冷水。
朱迪落寞的回到公寓,疲憊不堪的她,面對父母的問候還要強顏歡笑,說自己過得很好。
不知道多少到大城市追逐夢想的年輕人,都是如此,對親人從來報喜不報憂,假裝著堅強,其實內心飽受煎熬。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唯一能支撐她們的,是夢想。
整部電影基本上圍繞著「偏見」展開,不僅僅是朱迪受到了偏見,就連狐狸尼克也不例外。
尼克小時候想當一名樂於助人的童子軍,卻因為自己的肉食動物的身份被恥笑。可他和朱迪不一樣的是,他沒有堅持自己內心的信念。被嘲笑之後尼克明白了兩件事,一是不希望在別人面前看到自己的脆弱,二是既然這個世界對自己有偏見,既然被貼上了狡猾的標籤,那麼也沒有必要做出任何的嘗試和改變了。
不過,當尼克遇見朱迪之後,幾乎放下了自己的所有顧慮。可朱迪表面上和尼克相處融洽,卻仍舊帶著一絲對食肉動物的偏見,隨身帶著當初父親給她的防狐狸噴霧。
當尼克問朱迪會不會怕他的時候,朱迪明顯遲疑了,甚至還下意識的準備拿出噴霧,這讓尼克徹底傷透了心。
這個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似乎很常見,很少有人能夠讓我們放下戒備與之和諧相處,或者說,我們很難完全消除對一個人天生的偏見。
後來尼克和朱迪重歸於好,各種族和諧相處,可我們人類社會,真的能夠做到嗎?這或許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除了尼克和朱迪,電影裡還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每個角色都是我們現實社會的投射。
黑幫老大抓到不請自來的尼克朱迪兩個人,準備要殺人滅口之時,因為其女兒認出了當初救過她一命的朱迪,黑幫老大才放下敵意,邀請他們參加女兒的婚禮。在外叱詫風雲的老大哥,其實也有一顆柔軟的內心。
前臺胖胖的豹警官,雖然是個食肉動物但是性格非常nice討喜,喜歡吃甜甜圈,可以說是朱迪初到警局唯一對她沒有偏見的人了。
銀行裡的工作人員樹懶,也似乎暗喻有些服務人員的態度和效率。
副市長是一隻羊,看似混順和藹,也一路幫助著朱迪破案,可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為了上位不惜挑撥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的矛盾,最後鋃鐺入獄。
市長是一隻獅子,他為了保護動物城選擇隱瞞食肉動物發瘋的真相,實際上一直暗暗被副市長所利用。
Zootopia就是一個人類社會的濃縮,什麼樣的社會現狀或許你都能從中略知一二。
有的人為了自身利益不擇手段,有的人為了夢想而發奮圖強。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可以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但前提是你懷揣著什麼樣的目的。
有企圖心是好事,有夢想更是好事,但是初心要用對的途徑去實現。
人生道路是需要靠自己去探索和行走,沒有人有義務為你的結局埋單。
我們可以經歷失敗,但不要懼怕失敗,就像這部電影的主題曲名字一樣——Try everything,有嘗試,才會有不一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