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罵」是一門技術活
講究快速輸出
持續作戰,以及餘音繞梁
高級的「謾罵」從不
涉及對方親朋好友
但一開口就能讓人無地自容
當廣廈隊李春江指導
操著東北口音開始喋喋不休
我們明白這又是
一位「謾罵界「的王者
李春江指導是土生土長的遼寧人
1983年進入遼籃
1993年來到東莞
2001年出任廣東宏遠主教練
十幾年的執教生涯
除了令人稱道的執教水平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
大概是「脾氣火爆」的標籤
李指導可以算是中國籃球
由北入南的代表人物
北方的耿直率真
遇上南方的柔曲百轉
兩種不同文化的交流
註定讓口吐芬芳的技巧
得到前所未有的錘鍊
在李指導毫無遮攔的口中
對方球員往往會變成某類動植物
同時配上一些「M」
「C」,「T」打頭的形容詞
一瞬間,一段暫停間的
指導變得無比生動
猛男如周鵬,在李指導面前
也是乖乖聽訓的綿羊
但是當事人似乎矢口否認這一點
根據坊間各類報導的描述
李春江指導表示,多次斥責
球員的原因在於,這些小年輕
「虛心接受,但永遠不改」
這種性質,大概相當於
你知道打開花唄是條不歸路
但是下一次在溫飽和愛好之間
你依然選擇了心愛的球鞋
2011-2012賽季
與北京的總決賽中
雙方殺紅了眼
李指導一些不合時宜的言論
被鏡頭捕捉到,隨後在網上掀起熱議
有人指責李指導的人品
有人進而開始對球隊發出質疑
對這件事情下一個大家都滿意的定義
或許足夠讓阿湯「想到頭禿」
不過看看這些年的歷史規律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口號
或許只存在於夢裡
在籃球場上,可能並不是每個人
都會用禮貌的態度去對待對手
就像勇士隊的格林
他或許是個「惡人」
但是單論在冠軍之路上的貢獻
看看德拉維多瓦,看看蘭比爾
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球隊
都需要這樣的硬漢
2014年,在廣廈對陣北京的比賽中
面對北京球迷用「京罵」
不斷招呼其子李京龍
李指導在賽後採訪一度情緒失控
你可以說這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但我想,他沒有用
更猛烈的方式予以回擊
身為一位五十多歲的
中年男人淚灑當場
大概也是因為他是個性情中人
前段時間,廣廈對陣遼寧
孫銘徽在靈巧晃過賀天舉後上籃命中
隨後舉起手指向李指導致意
後者見狀,趕忙抬起手臂予以回應
這種場面,大概就像
酒桌上四五十歲的伯父
面對晚輩突如其來的恭敬
試圖拿出「yo,bro」那一套
打招呼方式予以回應,以此表示
自己對潮流的嗅覺依然在線:
「別以為我老了,我當年也是
扛過音響,穿過
大喇叭褲的小年輕」
過了知天命的年紀
脾氣火爆的李指導
也開始「慢」了下來
前幾年,李春江指導開通了微博
和網友互動今晚應該選擇哪條領帶
這樣具有生活氣的教練是可愛的
其中的反差
大概就像在燒烤攤偶遇
一身大金鍊子小手錶的中年大叔
看上去讓人望而生畏
但實際上是家裡
掛滿錦旗的社區活雷鋒
李指導私下叫孫銘徽:「孫總」
心情好的時候會表情誇張的
對胡金秋大喊:「我了個秋」
只會罵人的教練不會
給球隊帶來那麼多功勳
在去年CBA官方紀錄片中
廣東隊長周鵬頗為感慨的
回憶起李指導當年對他的教誨
雖然當時無法
接受這種嚴厲的方式
但是事後想想
或許也不能說完全錯誤
中國的老一輩人喜歡棍棒教育
這或許並不是教育理念有問題
而是過去艱苦的時代環境
讓他們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
當你遇上那種溫柔的人生導師
請你一定要時刻拿出小本子
記好每一個金句
而如果你一直在嚴厲的教育下成長
先想明白這是
純粹的善意還是單純的攻擊
然後再考慮是不是要憑藉
年輕氣盛的優勢
鬧他個雞犬不寧
「希望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在我為這句話感到作嘔之前
希望它能發揮出應有的效應
高考就要來了
還不快去給你嚴厲的高中班主任打個電話
也許寒暄之餘,本著對你發自內心的關愛
你又能收穫一場久違而熟悉的臭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