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匠——記河南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蘆永軍

2020-12-15 河南經濟報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鄭浩 通訊員 張付慶 魏方方

一年年堅守,將磷文章做到極致;一次次破題,讓中國製造走進現實;一項項攻關,刷新行業技術高度。歲月寒暑,匠心不移,為中國冶煉鑄造加「料」,為科技創新添智,為中國製造助力,他就是——河南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蘆永軍。

蘆永軍是從原臨潁縣磷肥廠的一名國企下崗職工一步步成長為國產鑄造冶煉輔助材料研發的帶頭人。30多年來,他以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的執著和毅力,依託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領研發團隊孜孜以求地向行業技術高地邁進,使企業成為除渣劑等行業標準制定、用創新創造打破了國外產品和技術壟斷,數次改寫和刷新了國產鑄造冶煉輔助材料研發紀錄,先後被評為漯河市勞動模範、漯河市第十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第二屆漯河工匠、第三屆中原大工匠、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

一股恆勁,咬定「磷」字不放鬆

1986年7月,蘆永軍中專畢業,被分配到臨潁縣磷肥廠,從事設備維護工作。剛入廠,面對陌生而複雜的生產機器,他發現要想維護駕馭好這些設備,必須撲下身子好好學習,才能學懂弄通它們的工作原理與性能。在工作中,凡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就主動向老師傅請教,成為師傅眼裡最好學的徒弟。由於勤學好問,他很快熟悉了各種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對設備維護更加得心應手,並從中發現了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1992年4月,在維護一臺熱風爐時他發現,由於熱風爐設計溫度只有100攝氏度,使得鈣鎂磷肥生產噸焦耗能大、效率低,如果適當增加入爐風溫,就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於是產生了改進熱風爐的想法。但讓想法變為做法並非易事,因為涉及風壓、流速、流量、換熱面積、鋼材材質的選用、尾氣燃燒發熱量等多個學科數據,這對當時只有中專文化水平的他來說,迎來了人生的一次挑戰。

面對挑戰,他下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他知道,只憑一線的經驗積累還不夠,弄通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樣重要。為此,他買來了鋼鐵冶煉、磷肥生產與工藝、窯爐設計等方面的一大摞書籍,一邊充電一邊對照著熱風爐的設計構造進行研究,慢慢形成了技改思路。他在熱風爐上加裝了循環散熱片改進風的流向提高高溫區的停流時間、降低阻力,利用尾氣燃燒加熱殼體從而提高爐溫。投入一線為他創新發明提供了沃土。經過反覆試驗和改進,使入爐風溫逐步提高到400攝氏度,鈣鎂磷肥生產噸焦耗能則降低40公斤。「改進型熱風爐」正式投入使用後,每年節能降耗達500萬元以上,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成本。後來,這項技改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這更激勵了他技術創新的熱情,使他很快由一名普通技術員走到了設備技術科科長的位置。

1998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逐步陷入困境,他也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面對再就業選擇,他堅持發揮技術特長,圍繞「磷」字做文章,帶領30多工友籌集資金成立臨潁縣潁北冶煉廠,利用黃磷副產品生產鑄造用磷鐵產品,開啟了創業路。由於技術過關,企業當年就實現經營收入160萬元。

嘗到技術的甜頭,他帶頭通過各種方式學習充電,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和企業研發能力,生產的磷鐵產品質量穩步提升。在技能提升過程中,他還找到並確定一種新的磷鐵及其製備方法,並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面對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升級和客戶需求細化,他還帶隊開發了高鎳磷鐵、低鈦磷鐵、磷鐵微粉等系列產品,產品應用領域也由單一的鑄造拓展到電工鋼、防腐塗料、金屬切割工具等冶金、化工領域,產品先後出口日本、韓國、美國、巴西等國家。通過創新發展,民營小廠辦成了以新材料生產研發為主的科技型、出口型企業,實現了一次華麗轉身。

一股犟勁,終成「中國製造」圓夢人

在主持研發生產的鑄造輔助材料中,除渣劑是一個主要產品。在冶煉鑄造中,該產品對鐵水除渣起決定性作用,其效果直接關係到鑄件質量。而在該產品實現自主研發生產之前,他們曾長期代理銷售國外除渣劑,每次看到那些外文字母他就萌生一個想法,如果我們自己也能夠生產這樣的產品,在包裝上標註「中國製造」並附上中文說明書,那該有多好。

這種想法多了,在他頭腦中就形成了一種夢想:能否掌握除渣劑核心技術並擁有該項技術研發的話語權,對我們國家冶煉鑄造業發展將是極為重要的。既然重要,那就改變現狀。2006年,他組建技術研發團隊,他便是這個團隊的領頭羊,下決心實現除渣劑的國產化。面對技術上了空白,他帶領技術團隊從原料入手,分析化驗國外產品的理化指標,一次一次進行配比試驗,在上千次的實驗中,逐步掌握了除渣劑研製核心技術。經過一年晝夜不停的攻關,終於生產出了能夠媲美國外除渣劑的一種鑄造用除渣劑產品,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該項專利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扭轉了我國在除渣劑研發生產領域沒有核心技術的不利局面。國產除渣劑替代進口產品後,國內市場佔有率達10%以上,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國鑄造企業的進口成本。2016年,這項技術發明成果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從代理銷售國外除渣劑,到同類產品實現自主研發生產,憑著一股「外國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的犟勁,終於實現了「技術突圍」,在新材料研發生產領域成為「中國製造」的圓夢人,讓中國冶煉鑄造添加上了自己研發生產的輔助材料。

一股鑽勁,贏得「領軍碩果」滿枝頭

在充當行業創新探路尖兵的同時,蘆永軍注重將個體優勢轉化為群體力量、將外在優勢轉化為內在優勢。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過程研究所、中鋼研、北京科技大學等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他成立了博士流動站,招納技術骨幹,進一步拓寬產品研發應用領域。其中,在技術團隊的密切協作下,由他主持的高速鋼預合金粉研發獲得重大突破,成功替代進口產品,目前已經通過省級成果鑑定,填補了國內空白。此後又帶領技術骨幹摸索出油漆添加劑製作改性工藝,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研發科學嚴謹、創新精益求精、成果不斷湧現,讓部分全國性行業標準委員會高度認可,相繼委託他的研發團隊牽頭修訂或者制定行業標準。比如,高硫鋼冶煉過程中通常採用硫化鐵增硫,卻因為雜質多、吸收率低,導致高硫鋼鑄件產品質量不穩定。2009年,他通過摸索研究,自行設計生產工藝,採用硫化亞鐵替代硫化鐵,使高硫鋼冶煉過程中的硫元素得到穩定控制。該生產工藝填補國內空白,隨後在國內鋼鐵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憑藉這一生產工藝形成的硫鐵及其製備方法,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還由此與武鋼聯合牽頭制定了冶金行業標準YB/T4551-2016。

鑽研技術成癮、一頭扎進「中國冶煉鑄造加料」的創新研究中的蘆永軍,靠著一股鑽勁,實現了「領軍碩果」滿枝頭,受到了全國鐵合金標準委員會、全國鑄造標準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和充分信賴,先後委託蘆永軍牽頭對磷鐵、除渣劑等多項行業標準進行修訂或者制定,為中國冶煉鑄造業添加優質輔助材料,用匠心為「中國製造」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智慧。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從名不見經傳,到行業領軍,再到成為河南省冶鑄輔料工程研究中心和磷鐵、硫鐵、除渣劑行業標準制定企業,蘆永軍用30多年的匠心堅守,實現了為中國冶煉鑄造加好料,讓中國冶煉鑄造企業輔助材料生產研發具有國際話語權的最大追求。但他清醒地知道,創新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像燒開水一樣,自己所做的只有70度,前面還有一個100度的沸點等著他。為了那個沸點,他將一直在路上,永守匠心,創無止境。

相關焦點

  • ...大國工匠篇丨蘆永軍:將磷文章做到極致,用匠心為中國冶煉鑄造...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霄翔從一名國企下崗職工一步步成長為國產鑄造冶煉輔助材料研髮帶頭人,從名不見經傳,到行業領軍,他是如何做到的?「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主題採訪團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了河南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蘆永軍的勞模工作室。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漯河市勞動模範蘆永軍:用匠心為中國冶煉...
    12月3日上午,2020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走進河南豫中新材料有限公司,看該公司總工程師蘆永軍如何在歲月寒暑中堅守匠心不移,為中國冶煉鑄造加「料」,為科技創新添智,為中國製造助力。
  • 屬於每個河南人的詩和遠方!|豫記
    豫六一豫記說河南不適合發展旅遊?你錯了!河南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河南的地下文物全國首位,地上文物全國第二,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待發掘。於是,深耕河南的文化公司和旅行公司走到了一起,成立了豫記文旅。老君山夜遊龍門但是更多的河南文化元素還處於待挖掘的狀態,這時候急需一家文化與旅遊進行產業融合的公司。於是,深耕河南文化十年的文化公司豫記和紮根河南文化的旅遊公司百逸旅行走到了一起,豫記文旅成立了。
  • 啥是河南人?|豫記
    豫六一豫記過去,我親眼見過不少人,滿口河南普通話,卻說自己是安徽人、山東人、蘇北人。只有廝混得熟了,才會悄悄說上一句:老哥,俺也是駐馬店類。他說,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一幫你喜歡的人、真正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兒。我很早就說過:和靠譜的人一起,做靠譜的事兒。「靠譜」,是大部分河南人的標籤。
  • 河南公示27名中原大工匠 看看這些榜樣離你近不近
    12月12日消息,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公告,根據《中原大工匠選樹管理辦法》和《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於推薦選樹2020年中原大工匠的通知》,經資格審查、材料預審、網絡投票、現場評審等程序,擬確定27名中原大工匠人選。現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 再難都要衝上去救人,這就是古道熱腸的河南人!|豫記
    豫六一豫記昨天一則好人好事登上了廣州地區的微博熱門,兩名男子救助當街摔倒流血不止的老人,其中一位仗義出手的「英雄」就是豫記成員之一,他叫王冰。豫記成員只是在外河南人的一部分,河南人普遍見義勇為,在好人好事、感動中國人物中,河南人是佔比最多的,王冰、豫記以及全體河南人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這就是河南!這就是俠肝義膽、古道熱腸的河南人!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7日電(記者:程思)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舉辦的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活動,近日揭曉評選結果。
  •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揭曉,10人來自多個行業 王天淇/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11-16 15:04
  • 以匠人之心 釀純糧好酒 川酒集團楊大金獲「中國酒業大國工匠」稱號
    11月3日,一場涵蓋白、啤、葡、黃、果露酒的中國酒行業技術交流、促進、表彰大會——「2020中國酒業工匠論壇暨工匠之星頒獎盛典」在陝西省西安市盛大開幕。川酒集團技術顧問楊大金榮獲「中國酒業大國工匠」稱號,川酒研究院院長趙金松、川酒集團敘府酒業總工程師彭禮群、川酒集團技術骨幹周瑞平、鄧代新榮獲「中國酒業工匠之星」稱號。
  • 大國工匠!中國反隱身雷達總工程師:誓要讓美國隱身飛機變成廢鐵
    這位大國工匠!也就是中國的反隱身雷達總工程師:他誓要讓美國隱身飛機變成廢鐵。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呢?一、成長吳劍旗,1966年出生。老家在江蘇省,四歲的時候,因父親的工作需要,一家人搬去四川瀘州居住。吳劍旗家庭生活條件一般,在當時也不過是維持基本生活的水平,但他的童年生活卻十分的愉快而美好。
  • 暴雨下的河南溫度:生活有多殘酷,就有多溫柔丨豫記
    本文來源: 豫六一豫記隨著雨帶北移,淮河、黃河形式嚴峻起來。20日,河南防汛應急響應由Ⅲ級提升為Ⅱ級。大概也就是從那天開始,網絡上不斷爆出河南暴雨受災的視頻和圖片。昨天,河南又是一陣大雨,官方給出的數據,675個鄉鎮降水超過50毫米,150個超過100毫米。黃、淮兩條大河在河南流域面積廣泛,尤其是黃河,在下遊形成了300多公裡的地上河,防汛壓力大。但是未來兩三天,主雨帶仍然會在黃淮之間。抗洪救災,從不是一省、一地、一人之事。
  • 河南眾森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偷建一條生產線,大面積沙灰未覆蓋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玉東 朱鈺瑋 鄭州電視臺記者 王京 文/圖漢得新型複合牆材有限公司除塵器未開啟:大冶鎮政府東200米鄭州漢得新型複合牆材有限公司生產時,配套的袋式除塵器未開啟。執法人員現場開具交辦單,要求登封市攻堅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限三日內整改完畢並回復至督導組。
  • 暢飲河南醇香酒 縱論中原酒文化
    東道主、省豫酒重點企業賈湖酒業集團董事長張彪在致辭中說:「豫酒中原行,行遍大中原,今天來到中國白酒起源地,其價值與意義非同一般。賈湖酒業集團也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在大力發展銷售的過程中,創新營銷思維,堅守品牌文化,堅持誠信經營,與經銷商凝心聚力,合作共贏;與省內兄弟酒企抱團發展!『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途遙遠』。
  • 「豫記」10年:一群以夢為馬者在中原大地上的篤情行走
    鍵指財經11月27日,由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河南省委網信辦、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指導,豫記主辦的河南形象全球化傳播暨這就是河南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20餘名河南籍知名新聞工作者相聚鄭州,共話新媒體時代如何提升河南對外形象傳播。
  • 弘揚工匠精神 培育大國工匠 浙江工匠培訓學院正式成立
    為深入貫徹實施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決策部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大國工匠,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12月19日,由浙江省機電集團有限公司(浙江省職業教育集團
  • 工業題材廣播劇的創作突圍:《大國工匠》
    2017年起,吉林廣播電視臺廣播劇《大國工匠》的主創人員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創作採風。他們深入工廠車間,請教了高鐵建設方面的專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在豐富的專業素材中發現故事、挖掘人物、提煉主題。為反映產業發展背後的時代精神,他們截取了追趕、超越、領跑這三個橫斷面,全面追溯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過程中起步的艱難、改革的陣痛以及再次崛起的輝煌。
  • 第四屆「工匠精神出彩中原」2019年度河南省建設行業十佳企業...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時代展現新作為。譜寫新時代更加出彩新篇章,堅持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就建設行業而言,如何在高質量轉型發展道路上追夢奔跑奮力出彩具有深遠意義。不忘初心再出發,建設人扛起「工匠精神出彩中原」的責任擔當。
  • 佛山第三批「大城工匠」名單出爐
    2020年「佛山·大城工匠」名單的評選,一方面結合佛山實際,突出示範性兼顧代表性,突出製造業為主,兼顧粵菜師傅工程、傳統手工業、非遺文化傳承等其他行業;同時側重「脊梁企業」兼顧創新型企業,特別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
  • 做新時代「大國工匠」——5位產業工人優秀代表談工匠精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5日舉辦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產業工人優秀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高鳳林、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分廠研磨班寧允展、中國石油集團西部鑽探工程有限公司試油公司譚文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潘玉華和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洪家光圍繞「做大國工匠
  • 王元成:水晶玻璃製造的「大國工匠」
    近日,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人選出爐,浦江縣水晶工藝美術大師王元成成為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這次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全國日用玻璃行業共有兩位大師入選「大國工匠」,王元成是其中之一。王元成也是全國水晶玻璃行業第一位「大國工匠」,浙江省唯一一位日用玻璃行業「大國工匠」。走進王元成的工作室,穿著粗布衣服的王元成正在畫水墨畫,牆上掛滿了一幅幅君子蘭、牡丹等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