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落葉飄零時刻,老兵淚別戰友,離開了軍營。
大漠戈壁,高山海島,祖國邊陲。
每一座軍營,都見證了老兵的奮鬥拼搏,浸盈著老兵珍貴的青春記憶。
老兵,感恩軍營給予自己的信心、堅強與勇毅。
離別時刻,他們把不舍打進行囊,把眷戀留給軍營,更把好作風留給了戰友。
留下好習慣
杜豪像老兵一樣認真整理工具
12月8日,上午的飛彈科目訓練結束後,空軍某部上等兵杜豪細緻地將每個扳手、套筒、支架放到原位,一個個整齊碼好。
他說,每次訓練完,不管多忙多累,把工具器材規整好,放到該放的位置,這是已經退伍的師傅宋文龍留給他的好習慣。
杜豪剛下連時,性子有點毛毛躁躁,東西常是丟三落四。有時,訓練剛結束,各種工具胡亂往箱子裡一塞,就著急下陣地。
直到一次,師傅將他隨手放在牆角的套筒藏了起來,杜豪才明白「隨用隨收,隨收隨放」的重要性。
杜豪說,「師傅教過我,這裡慢上1分鐘,下次訓練要快上10分鐘」。
留下維護「寶典」
王洪川在翻看班長留下的筆記本
12月7日,理論學習時間,再次翻看手中的「寶典」,空軍地導某營上等兵王洪川眼睛有些發酸。
老兵復退前,班長寧昭瑞鄭重地將自己的筆記本給了訓練成績最好的王洪川。筆記記載了大量的操作實例,班長格外珍惜,也被其他同志稱為「寶典」。
翻開筆記,裡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某型雷達的日常操作要領、故障排除技巧,空白處,還有不少紅藍色的筆寫下的心得感悟。
離隊前,班長叮囑王洪川說:「我希望你不僅僅是學會這些技巧,更要超越我,比我更強……」
如今,王洪川也模仿著班長的樣子,一筆一畫在筆記本上寫下學習心得。今天,他要接過班長的「槍」,開始記錄自己的「寶典」。
留下任務清單
譚小平離隊前整理任務清單
入伍以來,空軍某部機務大隊助理譚小平執行重大演訓任務10餘項,9次榮獲優秀士兵。
作為一名機務兵,他默默地奮鬥在一線。10餘年裡,從未出現一起人為差錯,撰寫10本工作筆記,帶教出8名徒弟。
離隊前,他逐條逐項梳理自己的工作,每交接一項畫一個勾。
在他的清單上,有例行性內容、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有自己保管的鑰匙,有固定資產的明細,有近期特別需要關注的工作重點。
一份清單,交接的是任務,也是老兵一絲不苟、盡心盡力的作風。
留下操作口訣
趙雙傑在為戰友授課(左一)
退伍前,空軍某場站場務連四級軍士長趙雙傑,最後一次為班上3名新員進行消防業務教學。
當天,他傳授的是水帶連接技能,「什麼情況下容易脫口、卡口,什麼樣的姿勢節省時間,用多大的力量甩開……」趙雙傑一遍又一遍重複自己總結的口訣,一再叮囑操作要領。
「連接水帶是基本功,16年來,這個動作我不知道重複了多少遍,但每一次,我都會告訴自己,再快一點。」
「再快一點」,催促著趙雙傑不斷拼搏、奮力奔跑。服役期間,他5次榮獲優秀士官,1次榮立三等功。
留下一手絕活
胡治彬(左一)給戰友傳授保障訣竅
空軍某場站汽車連四級軍士長胡治彬,始終紮根一線,安全行車16載,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共產黨員各1次,2次榮立三等功。
老駕駛員退伍,如果新手接不上茬,保障能力就會降低。為避免人才斷層,胡志彬加班加點整理筆記,將多年的駕駛經驗及實用「絕活」留下來。
為了讓新同志打牢基礎,退伍前一個月他就制訂了帶教計劃,主動與年輕同志結成對子。
「像這種情況,一般是油箱濾芯堵塞!」胡治彬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幫帶對象認真記錄……
留下帶兵之道
前不久退伍的萬錚幸,是空軍某部一名士官站長。
當兵12載,他當了8年站長,為連隊帶出10餘名班長骨幹,3名戰士提了幹,15名戰士榮獲「優秀士兵」。
做思想工作,更是他的專長。遇有工作、生活上的難題時,身邊戰友都愛主動找他訴說,他也熱心盡心幫戰友解除思想疙瘩。
臨別之際,他走進連隊榮譽室,帶領幾名戰友重溫連隊歷史,還以《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班長》為題,為連隊預提骨幹講述帶兵之道。
他用自己的帶兵故事告訴大家,要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訓練場上嚴格要求,生活上當好官兵的知心人。
文章作者
李毅康 甘 歡 徐 偉
圖片審校
餘紅春
主辦:空政宣傳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