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全球的疫情防控形勢出現了新的變化。
1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12月20日起,倫敦及周邊地區,已從三級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四級。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病毒會隨著時間變異,這是自然發生且預料中的。英國報告此次變異後的病毒更易傳播,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其更可能導致重症或死亡。
新冠病毒變異給尚未好轉的全球疫情控制前景蒙上了陰影。受此消息影響,當地時間12月21日,歐洲股市大幅低開,美股開盤跌幅均超1%。12月22日,A股指數下跌63.79點位,跌幅為1.89%。然而,口罩、呼吸機、核酸檢測概念股「復燃」,其中口罩概念股泰達股份、道恩股份、搜於特等漲停。
口罩概念股(圖片來源:同花順)
對此,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背景下,很多抗議醫療物資是納入戰略儲備的,這也意味著企業的產品出口也是有限的。「單就口罩而言,上半年、尤其是疫情爆發初期,一次性醫用口罩的價格可以賣到5元至6元,現在口罩的產能已經飽和甚至過剩,所以口罩出現需要爆發式增長的可能性並不大。此外,國家現在對口罩的生產質量也加強了監管,很多生產廠線已經停產」。
在史立臣看來,口罩股的上漲只是一時的股市狂歡。
口罩價格大幅縮水
相比疫情期間,口罩價格已經大幅縮水。記者在某購物網站的商家平臺看到,疫情期間售價達3.6元/只的一次性兒童醫用口罩如今價格優惠後價格降至1元/只左右。而一些一次性口罩的價格甚至降至不足0.5元/只。
此外,與口罩生產密切相關的熔噴布價格也已經回歸正常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12月份,某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多次大幅度提高熔噴布的銷售價格,被處以罰款300萬元。
口罩產能已經飽和
在史立臣看來,口罩股股價上漲很難有後續支持的原因是口罩產能的大幅度提升。
據媒體報導,疫情發生後,四川省醫用口罩日產能提升逾37倍,由疫情前日產能37.2萬隻,提升至目前日產能約1400萬隻。
12月10日,雲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行雲南省藥品安全監管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介紹,在疫情防控中,雲南醫用口罩日產能由疫情初期不足5萬隻增長到1000萬隻,產能提升了20倍。
如何化解產能過剩是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減產、停產、出口成為當下企業的選擇。
據媒體報導,11月20日,位於晉州市的河北榮翔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與上半年熱火朝天生產場景不同,曾為河北省及武漢供應大量N95口罩的生產線處於停產狀態,僅有一條平面口罩生產線在運行。
南寧糖業早在今年10月份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介紹,公司旗下僑虹公司在疫情期間,2月下旬利用新建成的1#孖紡生產線轉產醫療級熔噴布,產能約每天3噸;新增2#熔噴布生產線,已於7月下旬正式建成投產,產能也是每天3噸。目前,由於熔噴布市場價格回歸理性,供求關係不在十分緊張,1#孖紡生產線已轉產生產原設計生產的孖紡新材料,視市場需要才安排生產熔噴布材料。目前僑虹公司熔噴布產能利用率在50-60%左右。子公司舒雅公司的口罩生產目前產能利用率約為60%。
疫情之前,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世界的50%。12月11日,外交部長王毅介紹,我國迄今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
「不是所有的口罩都能出口海外,這也需要相應的資質。」一家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更多的是減產、甚至停產。
口罩股資本狂歡,還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