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興,香港中國商會會長、濰坊市海聯會名譽會長、贛州商會聯合總會會長,香港毅德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在濰城區投資建設運營豪德貿易廣場16年,有力拉動了中心城區西部的產業承載能力,目前正規劃布局建設「豪德智慧谷」,深耕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產業,打造濰坊城市西部板塊產業和城市功能品質的「升級版」。
開欄語
根據市委統一安排,市委統戰部會同市委宣傳部組織策劃了濰坊發展大會特別報導欄目——「天南地北濰坊人」,對在外濰坊籍和關心支持濰坊發展的各領域知名人士進行集中採訪。採訪組由市委統戰部領導帶隊,濰坊日報、濰坊電視臺記者參加,自去年11月中旬開始,分三批到大灣區、長三角、北京等在外老鄉比較集中的重點區域和城市,以及今年濰坊市「兩會」現場,先期採訪了在外知名人士21名。
採訪組通過對天南地北濰坊人的生活地、工作地及回鄉創新創業項目實地採訪、深度挖掘,充分展示在外知名人士成長成功的經歷、創新創業的經驗、人生拼搏的體悟,回報故裡、造福桑梓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了解他們的產業方向、所求所需,以及對濰坊建設與發展的意見建議。下一步採訪組將持續赴在外知名人士較為集中的區域進行集中採訪,不斷凝聚起推動家鄉濰坊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記者 單保華
在濰坊城區,對於豪德小商品城、豪德建材市場、豪德貿易廣場等一系列與豪德有關的名字,家喻戶曉,如雷貫耳。這些市民們耳熟能詳且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市場有一個統一的稱呼,那就是濰坊豪德光彩貿易廣場。
濰坊豪德光彩貿易廣場位於濰城區東風街西首,是由豪德集團投資開發的。廣場為濰坊帶動了一批相關產業,為濰坊解決了大批人員就業,為濰坊經濟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濰坊人民由衷感激豪德集團。
2019年11月12日上午,記者在深圳見到並採訪了豪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毅德國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濰坊海外聯誼會名譽會長王再興先生。
開著一輛貨車 走上創業之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很快吹遍了祖國大地。到1979年底,儘管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不斷展開,但是中國經濟尚春寒料峭。這時,王再興還是一名江西贛州國有企業職工。這一年,他剛剛年滿27歲,血氣方剛,決定打碎「鐵飯碗」,下海經商。
王再興創業之初,選擇了運輸行業。他開著一輛老舊「井岡山」牌貨車為貨主跑運輸。他既當司機,又當老闆。他走南闖北,風餐露宿,不辭辛苦。
1980年,王再興漸漸有了一些積蓄。他為了擴大業務,又向親朋好友借了一些錢,創建了贛州市第一個個體運輸車隊。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王再興有10個同胞兄弟、一個妹妹;他排行老五,被一些朋友稱為「王老五」。他與兄弟們聯手經營運輸車隊。運輸車隊的業務和收入與日俱增。
投身光彩事業 建設商貿廣場
上世紀80年代,王再興創辦了一家小型鋼鐵廠。鋼鐵廠所生產的鍍鋅管在投放市場後,受到廣大用戶青睞,供不應求。
上世紀90年代初,王再興創辦了豪德集團。豪德集團首先在江西投資經營。由此,豪德集團在江西連續寫下了民營企業家參與社會經濟建設之最:第一條民營企業合資建設的公路,第一個民營企業收購國有企業的案例,第一個民營企業參與建設的城市防洪工程……
1994年4月23日,我國10位著名民營企業家聯名倡議《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王再興是這個倡議的積極響應者和積極參與者。他認為,像贛南地區這樣的老區,在經濟發展嚴重滯後的情況下,需要外來資本創造新載體,給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方能成功改變貧窮的面貌。於是,他本著「以產業帶動一片,以項目致富一方」的投資理念,在贛南開始了自己的商業新實踐——建設商貿物流廣場。
1997年,贛南貿易廣場隨著京九鐵路的開通而竣工。這是江西省第一座由民營企業建設的城市物流商貿廣場。開業前,投資者爭相購買商鋪。開業後,商賈如雲,貨物如山;每天,車水馬龍,熙熙攘攘。贛州從此有了一個輻射周邊、溝通八方的商貿物流中心;許多贛南老區人民藉助這一平臺走上了致富之路。
王再興繼在贛州建設城市物流商貿廣場之後,又在井岡山下的吉安市,投資建設了第二個光彩項目——吉安豪德貿易廣場。
王再興以自己的方式做著光彩事業。
達則兼濟天下 助推濰坊經濟
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王再興在做光彩事業的同時,企業相輔相成地迎來了大發展。他時刻牢記孟子的話,欲以自己的方式「濟天下」。於是,他開始在全國布局。
豪德集團在建成吉安豪德貿易廣場之後,又在江西省的宜春、撫州、景德鎮,河南省的開封、信陽、駐馬店,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山東省的濰坊、臨沂、萊蕪、濱州,遼寧省的朝陽,山西省的運城、朔州、晉城等城市開發興建了17個光彩商貿物流項目。
2004年11月,濰坊豪德光彩貿易廣場開工建設。該項目是2005年濰坊市重點工程項目。濰坊市委、市政府,濰城區委、區政府急企業所急,思企業所思,協調有關部門在濰坊豪德貿易廣場開發公司設立項目協調辦公室,協助企業解決「三通一平」中的用水、供電、供暖、通訊、拆遷、規劃、施工建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確保項目以「一流的設計、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速度、一流的質量」有序推進。該項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首期工程,如期開業運營。該項目不僅每年創造大量的稅收,還提供了大量的創業機會、就業崗位,同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王再興本著「建設一座商城,帶動一批產業,搞活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投資開發理念,在濰坊貿易廣場建立和完善符合國際規則的物流服務體系和企業運行機制,以出色業績助推了濰坊經濟發展。
改革企業制度 成立毅德集團
王再興的事業如日中天。這時,他發現,民營企業中90%以上都是以家族控股或家族控制形態存在的家族企業,而當家族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就會遇到很多問題,就會作繭自縛。譬如,家族成員之間理念不一致,缺乏戰略思維;決策程序混亂,創新發展難;投資能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差;企業組織機制混亂,人才引進難。
王再興告訴記者:「這些問題導致我們在管理、資金、人才等方面都形不成合力,企業走到了不進則退的重要關口。」
於是,王再興審時度勢,決定改革企業制度,打造「百年老店」。
2011年,豪德集團與聯想集團旗下的弘毅基金強強合作,共同成立香港毅德國際控股集團。王再興擔任毅德集團董事局主席。
改制後,王家其他幾個兄弟和侄子輩都不進董事會,都不直接參與公司決策。目前,毅德集團公司6個副總裁皆是從社會公開招聘的職業經理人。由於成功改制,毅德集團迅速成為致力於在全國範圍內開發建設現代商貿物流城業內領先的開發商和運營商。
王再興在談到這一改制時說道:「實現了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型。」改制後的3年間,毅德集團投資的各種業態齊全的商貿物流城市綜合體項目,無論是投資開發項目的規模、創造的社會財富,還是項目創造的創業、就業數量,都遠遠超過了改制前的16年。之後,毅德集團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如今的毅德集團,通過整合「物流服務、物流設施設備、物流需求、電子商務」四大資源,打造了「以信息交易為核心、以公路運輸為依託、以物流配送為基礎、以電商發展為方向的服務平臺,開闢了中國商貿物流全新模式。
擔起社會責任 打造濰坊新城
王再興在發展企業的同時,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不斷回饋社會。迄今為止,他與公司已累計向社會公益、教育、慈善事業捐款2.6億餘元。其中,他麾下的濰坊豪德公司向山東省及濰坊市的社會公益、教育、慈善事業捐款超過1300萬元。
王再興義不容辭地擔起社會責任,各項榮譽接踵而至。他本人榮獲了「全國光彩事業獎」「中國十傑光彩人物」「中國光彩事業特殊貢獻獎」等榮譽。他的企業榮獲了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就業先進企業」、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授予的「人民不會忘記」、中國物流與採購學會授予的「中國傑出物流企業」榮譽稱號等。
王再興深知,在城市偏僻的郊區僅靠開發項目是不容易帶動一片新城興起的。因此,為了解決百姓出行交通問題,他指示濰坊豪德公司,與濰坊有關部門協調,在豪德貿易廣場設立了公交車總站。公交車總站拉近了廣場與主城區的距離,方便了群眾出行。
在濰坊豪德光彩貿易廣場項目開工時,項目周邊沒有一所小學。為了解決新城區孩子入學問題,王再興指示濰坊豪德公司,主動與濰坊市、濰城區有關部門對接、協商,由豪德捐款數百萬元,建設濰城經濟開發區豪德小學。豪德小學的建成,較好地解決了新城區孩子入學問題,也促進了項目地周邊新城區快速興起。
隨著一個個項目的開發建設,豪德集團創建的濰坊豪德光彩貿易廣場與時俱進,功能不斷完善,逐步打造起一個集綜合市場與專業市場、商貿與物流、配套服務與休閒娛樂、市場與小區、電子信息與網上交易為一體的現代商貿流通載體。
採訪結束時,王再興說:「濰坊的營商環境很好!如果沒有濰坊良好的投資環境,如果沒有濰坊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廣場的首期建設是不可能在這樣短的時間裡完成的。感謝濰坊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為我們排憂解難,特事特辦!我們將一如既往加大在濰坊的投資,增加濰坊貿易廣場的科技含量,同時為濰城經濟開發區新城建設作出一定貢獻。」
王再興就是這樣一個人,厚積而薄發,達則兼濟天下;敢於立德立功立言,言行一致! (本文圖片記者高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