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經的秘密》是導演湯姆·摩爾的動畫電影首秀,影片以愛爾蘭最珍貴的國寶——泥金裝飾手抄本《凱爾經》為靈感來源,以歷史、宗教與信仰為主題,講述了生活在凱爾斯的男孩布爾登經歷無數困難挫折後,戰勝心中的恐懼,獲得信仰的力量,最終成功創作完成《凱爾經》,並給世界帶去希望的故事。
獨特的取材角度與新奇的畫風使電影一經上映就獲得了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與第37屆安妮獎最佳動畫電影獎提名等榮譽,雖然影片取材小眾,故事背景內容陌生,但影片依舊在國際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而這樣的榮譽與成就得益於導演樂於紮根民族文化並大膽選用「宗教」與「信仰」的角度,使得即使是在不同文化歷史背景下生根發芽的故事也能夠引起人們廣泛共鳴。
按照西方文化的概念,中國社會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宗教的,但實際上,中國有其獨特的特點,即宗教的日常生活化,也正是因為這一特點,在國產動畫電影中,雖然沒有直接敘述宗教故事的作品,但卻不難發現深藏其中的宗教思想與元素的影子,如《姜子牙》中,「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老莊思想,《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佛、道元素的運用等,宗教思想與元素的運用也使上述影片擁有了更加獨特而深沉的內涵。
由於宗教的複雜性與敏感性,國外以宗教信仰為主題的動畫電影作品也屈指可數,但《凱爾經的秘密》的導演則選擇迎接挑戰,紮根民族文化,以《凱爾經》的撰寫為主線,增加戰爭與歷史元素,使影片充滿哲理與思辨意味。而影片中的宗教元素一方面體現在宗教故事原型、《凱爾經》以及各種各樣的宗教圖案元素上,另一方面則更多地體現在影片人物因擁有宗教信仰而產生的力量與勇氣上
西勒修士是凱爾斯修道院的院長,他曾經也是一位虔誠的繪經師,在聽說北方海盜的殘忍行徑後,由於擔心北方海盜的侵犯,西勒修士放棄了自己的繪經任務,而選擇帶領院中修士為修道院建立高牆,以阻擋海盜的侵襲。在他眼中,只有「牆」才能阻擋海盜的攻擊,保護民眾的生命,拯救文明與珍貴的《凱爾經》,但他卻沒有意識到,牆雖然能夠阻擋侵略的力量,但同時也會將自己牢牢捆綁,在獲得安穩生活的同時,放棄的是與外界的溝通與人身的自由,更何況那「牆」並不是堅不可摧,「沒有牆能阻擋北方海盜的襲擊,當他們來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
艾丹修士一語中的,西勒修士以信仰與信念修築的牆不堪一擊,而他也只能同眾人一同躲入高塔之上,真正地畫地為牢,並永遠地失去了希望與力量。事實上,真正打敗西勒修士的,不是兇殘的北方海盜,而是他自己內心的恐懼,在其餘修士堅持「我們不能只修牆,人們需要書,書才能帶給人們希望」的時候,西勒修士卻選擇將自己與他人一同關在高牆中,以求取肉體的安全,海盜還未來臨,卻早已擊垮他的心,使他放棄信仰,從而無從擁有反抗的力量。
愛奧納的艾丹修士曾親眼見識過海盜的殘忍,他從戰火與廢墟中逃出,即使早已因年老而無法回經,但依舊懷揣著完成經書的信仰到達凱爾斯。艾丹修士在電影前期是存在於他人口中,擁有三隻手、十六根手指與三隻眼的聖人形象。然而當「聖人」來到「現實」,傳說中高超的繪經技巧早已無法施展,聖人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白鬍子老人形象,但這樣的對比差別並沒有使他從神壇掉落,導演將「傳奇人物」繪製為性格開朗、為人親切的白鬍子老爺爺形象,削弱了聖人與男孩布蘭登之間的距離感,為後續故事發生創造可能。
而到了影片發展後期,艾丹修士更多的是以「智慧老人」的身份出現,他不僅成功預見「牆」無法阻擋海盜攻擊,而且在布蘭登無法靜心繪經時道出:「有東西在妨礙他,如果他要讓神賜之頁大放異彩,他必須有破釜沉舟之勢」的斷言,從而推動劇情發展。而無論是他人口中的聖人、白鬍子老爺爺還是智慧老人,艾丹修士能夠不忘初心獲得成功,得益於他忠實的信仰帶給他的勇氣與力量。
布蘭登作為影片的絕對主角,經歷了懵懂—彷徨—戰勝恐懼—獲得成功的過程。懵懂階段,布蘭登聽從西勒修士的忠告,將牆視作安全保障。艾丹修士的到來打破了修道院原有的平衡,也激發了布蘭登的好奇心與勇氣,讓他能夠成功翻越高牆,去往神秘的外部世界,也因此引發布蘭登的彷徨。在電影前半段,布蘭登作為一個懵懂的小孩子,接受著外界給予的一切觀點與知識,但高大的牆阻擋了布蘭登的視野與眼界,他的思想全都來源於院長西勒與院中其他修士,當艾丹修士到來,帶來的不僅是傳說中給世界帶來光明的《凱爾經》,而且還有給予艾丹修士力量的信仰。
外界(大自然)的神奇與《凱爾經》的魅力在布蘭登心中種下了信仰的種子,但卻不足以給予他勇氣和力量,對外界的恐懼與缺失的信念妨礙著他的繪經工作,而打破阻礙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創造其他阻礙。西勒修士的阻止與聖可倫巴之眼的丟失使繪經不再是個人意願的選擇,而增加了一層想為而不可為的遺憾,這樣的遺憾突破了布蘭登心中的阻礙,從而使信仰的種子能夠生根發芽。
而戰勝黑暗者獲得克魯姆之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戰勝恐懼獲取信仰的力量的過程,當他成功拿到克魯姆之眼,便再也沒有東西能夠阻擋他前進了。西勒修士保護布蘭登長大,艾丹修士帶領布蘭登成長,獲得信仰的布蘭登不僅完成了艾丹修士的心願,同時也救贖了處於黑暗中的西勒修士,影片的最後,布蘭登帶著已經創作完成的《凱爾經》返回凱爾斯,給曾被戰火侵襲過的故鄉帶去了新的希望,信仰的力量便也隨之升華了。
《凱爾經》是指引人們走出黑暗,重獲光明的書,「看了這本書就像是看到了天堂」,《凱爾經》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給人們帶去信仰與希望,救贖了西勒修士,也拯救了文明與混亂的時代。導演將影片構架在宗教衝突與戰爭背景之上,通過西勒修士與艾丹修士人物性格與命運之間的對比與小人物布蘭登的成長之旅,不僅向觀眾展現了宗教信仰的力量,而且也在全世界傳播了愛爾蘭特有的民族文化。
一影一話 譜人生虛實
俱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