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水淨雁落沙,
西子河畔有人家。
時風不解楊柳意,
偏要助我上青雲。
最近在考古成毅和劉學義的舊劇,剛剛結束《青雲志》,無意間發現自己在2016竟然寫了這首小詩,不但與《青雲志》出版年份合,名稱合,連意思也隱隱相合。
張小凡和林驚羽本是草廟村無憂無慮的倆少年,因為天音閣的普智神僧一念之差,一念入魔,為了將張小凡送入青雲門,屠戮了整個草廟村,徹底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時風不解意,助我上青雲。兩人被帶入青雲門,跟著不同的師傅學藝。林驚羽因為天賦極高,很快成為戒律堂的首徒。而張小凡則成了大竹峰平凡的老七,做飯好吃的小廚子。
五年之後,張小凡下山到河陽古鎮遇到風回峰首座的兒子曾書書,並被帶入顏如玉書館,林驚羽帶領戒律堂弟子在書館抓到了犯戒的曾書書和張小凡,林驚羽將過錯隨便推到曾書書身上,準備放張小凡一馬。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張小凡成了鬼王宗的副宗主,站在了正道的對立面,林驚羽也始終說張小凡是他唯一的兄弟,雖然在正式場合,林驚羽無法再為張小凡開脫辯解,但林驚羽在行動上,在危急時刻,從來都是信任和維護張小凡。他對別的人,一向公正嚴明,毫不容情,包括有好感的女孩,包括自己的師傅,雖然他很痛苦,但他緊守正邪不兩立的原則,只有對張小凡,他是從來不問緣由的護著。
我喜歡林驚羽,他正直但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只聽師門命令的傻子,他對金瓶兒說:眼下無人,我們暫且罷手,但出去以後,就只能刀兵相向了。
我喜歡林驚羽,他為了心中的正義,可以壓抑心中的喜歡,對碧瑤,對金瓶兒守著朋友的本分。但他從來沒勸過張小凡別喜歡碧瑤,沒勸過張小凡放棄復活碧瑤,嚴於律己,守護心中的正義,寬以待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林驚羽是真正的謙謙君子。
看到這樣的林驚羽,我愛了,林驚羽簡直是我人設的天花板。很多編劇容易把戒律堂執行刑罰的人演繹成沒有感情的,不懂變通的機器人,實際上林驚羽對別人也做到了,萬劍一後來還擔心他殺伐過重,引起心魔。然而他跟小凡一起,既沒有過度勸他回歸正道,也沒有拔劍相向,不管分開多久,每次相遇就會自然而然的在一起,是不用說話,也可以把後背和性命交託的兄弟,正邪之分在張小凡這裡沒用了。可能有人說,林驚羽對張小凡不同,是因為他了解張小凡,知道他骨子裡是好人,那碧瑤和金瓶兒何嘗做過壞事,林驚羽為什麼就能恪守正邪的界線呢。
林驚羽很容易讓我聯想到《陳情令》的藍湛,在藍湛的世界裡就是只有魏嬰和旁人,藍湛是正義的化身,是逢亂必出的含光君,但他想維護魏嬰的心從來沒變過,從來沒有猶豫過,家規正邪都可以放一邊,也就是我們說的雙標,我覺得雙標是一個很好的詞,體現了人性。傳統玄幻裡,修仙的人設通常是滅情滅性,一個是因為修仙的人活得太久,親近的人都不在了,喜歡的事也都厭倦,一個是沒有喜愛就沒有弱點,所以仙都是冰的,比如白子畫,比如帝君。
一個人對自己好,對自己在乎的人比對別的人好,這是天性。如果有人一切為了三界,一切為了蒼生,甚至不惜為了這些傷害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那就是違背天性,容易偏執和入魔,比如柏霖帝君和道玄。
有人會說:如此雙標,正義公平何在?如此自私,家國誰來守護?《青雲志》的編劇最大的特點是修仙的人有了血肉,比如張小凡,就如他的名字一樣,少年資質平庸,擁有能力之後,也沒有什麼野心,雖然守著復活碧瑤的執念,但也沒耽誤他行俠仗義,救人危難。
小白曾問張小凡:如果復活碧瑤,會毀了整個天下,你會嗎?張小凡說:會,但碧瑤的想法是守護這個世界,所以我會阻止復活獸神。守護師門,守護蒼生,這又何嘗不是張小凡的理想呢,所以能相互吸引的人多少都是志同道合的吧,就如魏嬰和藍湛許我一生鋤強扶弱的誓言。正直的人有點要守護的私心,真的是可以理解的,我連我愛的人都保護不了,我有什麼能力保護天下。
誠然在任何時代,都有一批純粹的人,他們拋家舍業,拋頭顱灑熱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先賢先烈都是英雄,值得我們崇敬和學習,但大部分的普通人做不到這樣的覺悟,他們往往是自己或親人被侵犯被剝奪的時候才會去反抗,去報仇,這就是人性。
逼不得已的道義值得敬重,但大部分時候卻不是只有一種選擇,中國數千年來被架上神壇的各種泥塑,膜拜。及至現在的各種死而後已的先鋒模範,傳統的道德綁架,讓人無奈心痛。
近些年來且不說多少中年人猝死在自己崗位上,姑且是對自己身體狀況認識不清的意外,還有多少人是身帶重疾,卻與死神搶時間,為國家為事業為社會做貢獻,看到這些英雄,我們崇敬也很心痛,我們對於社會來說可能就是一顆螺絲釘,一個小零件,並不是非你不可,但對你自己,對你的家庭來說,你就是全世界,毀了沒了,那個以你為支柱的世界也被改變了軌跡,甚至毀滅坍塌。真的希望所有的人都先學會愛自己,在乎自己,在堅持心中正義原則的同時這能分的清遠近親疏。
#成毅#青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