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穎麗
編輯/斯問
過年放假的歡愉,是三五好友一起聚餐、K歌、玩桌遊,但手機電不夠怎麼辦?有充電寶呀。
「風口遺豬」、真香定律,共享充電寶短短三年多的歷史跌宕起伏,如今似乎來到了「揚眉吐氣」的新時代:用戶離不開,頭部企業皆實現盈利。
盈利之後呢?
2019年,低調賺錢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以街電、來電、小電、怪獸等「三電一獸」作為排頭兵,步調一致地開始漲價。
越盈利越漲價似乎是個悖論。是共享充電寶企業韭菜割得太兇,還是需要資金開拓更多創新業務,亦或是共享充電寶從未走出困境?
已經盈利,但仍在生存線掙扎
早在去年此時,共享充電寶全行業基本實現盈利已經成為共識。
2019年3月,街電COO何順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頭部玩家基本都是盈利的。
聚美優品內部,「街電」也成為最有盈利能力的那部分業務,其2018年的財報顯示,當年街電實現營收9.3億元人民幣,在集團業務總營收的佔比達22%。紅星新聞曾報導,一位接近聚美優品的人士透露,「沒有街電,聚美早就不行了」。
除了街電,「三電一獸」剩餘的企業也都相繼在不同時刻宣布實現盈利。
相比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在產品、運營的成本更低,使用人數和頻次反而更多。
媒體曾報導,市面上常見的5000毫安充電寶,訂單量大於1000的前提下,出廠價在30元以內,一個小機櫃,通常4-8個充電寶,成本不超過500元。
2017 年,騰訊科技曾測算每臺櫃機的利潤為 1020~1380 元/月,3-4 個月可回本。那時候,共享充電寶還是按照第一個小時免費,此後每小時1元的標準收費,在如今最低2元一個小時的標準下,每臺充電寶機櫃回本的時間減半。
成本低、回本快,規模還在擴張。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顯示,2019年共享充電市場全年用戶規模達到1.5億人次。
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上半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則更為激進,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增長將達到3.05億人,2020年用戶規模將增長至4.08億。
剛需、高頻、小額大眾,這成為共享充電寶盈利的緣由,也讓王思聰的吃翔賭約再次被人重提。
然而,伴隨盈利而來的並不是共享充電寶行業的模式創新和新業務拓展,而是令用戶大跌眼鏡的「大漲價」。
曾經一元一小時的場景已經無處可尋,普遍達到一小時2元、3元,部分場景比如KTV、酒吧、電影院等地,甚至按15分鐘2元收費,一個小時就高達8元。
對此,共享充電寶企業持有不同的觀點,一名來自「三電一獸」的工作人員告訴「電商在線」,漲價也是為了生存,共享充電寶主要依靠用戶充電的租金,但這其中最少一半要與商家分成,有的連鎖品牌的分成甚至高達8成以上,此外還得交一筆入場費。
「電商在線」走訪杭州商場,一家連鎖餐飲店的店員告訴我,此前店裡用的是怪獸充電寶,現在撤換成了來電,「因為分成和入場費更高。」
「為他人做嫁衣」,上述工作人員認為,給商戶的錢、充電寶產品的錢、加上地推人員的運營成本,其實共享充電寶遠沒有實現大規模盈利,甚至仍然掙扎在生存線上。
電商在線走訪餐館時,以餐館老闆的名義聯繫其中一家充電寶企業的地推人員,對方告訴我,目前只能開五五分成,因為「我」的餐館規模小,這個月只有30多個訂單,還是最低的第一等級。
根據訂單數,每月100單就能達到第二等級,最高有8級,相應地,根據等級,商戶能獲得的分成也更高。
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但鍋都能甩給商戶嗎?
越來越高的入場費,越來越高的分成,但所需成本卻通過漲價轉移到了用戶身上。名義上共享充電寶在話語權上處於弱勢,但這不過充電寶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的自我選擇。
競爭白熱化,序列重排
從來沒有像這個行業一樣,用戶幾乎都盼著共享充電寶的幾家頭部企業合併。
這樣一來,不僅借還方便,而且充電寶跟商戶也更有話語權,不至於將商戶的「貪婪」轉嫁到用戶身上。
不過,共享充電寶的從業者李翔告訴我,目前來說合併的可能性非常小,幾家充電寶企業誰也沒有真正的獨佔鰲頭,彼此份額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沒有人願意認輸。而且,合併顯得沒有什麼必要,「要其他家產品還是品牌?這個行業的門檻本來也不高,合併對自身沒有任何好處。」
合併的可能性小,競爭成為主旋律。爭奪優質商家資源就成為共享充電寶行業最關鍵的一環。共享充電寶廠商下半場之爭本質上就是點位之爭。
小電公關總監劉彬告訴我,他們目前有一大批大部分地推人員,用於線下商戶的拓展。
有行業從業人士形容,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競爭就是「狼吃羊」,這使得撬走其他充電寶企業的用戶成為地推人員工作中重要一部分,「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地推團隊就是當初滴滴、美團、餓了麼地推團隊原班人馬。」
「有的商戶因為價格問題,有的因為服務問題,所以目前佔據有著點位的充電寶企業是一直在變化的。」
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 去年7月發布的《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行業發展分析簡報》顯示,共享充電市場份額中,街電佔比28.6%,小電佔比27.0%,怪獸充電佔比25.1%,來電佔比15.6%。
半年多過去,劉彬則告訴我,目前他們的充電寶日訂單數已經達到了行業第一。不久前,怪獸一筆5億的融資到帳,市場格局進一步動蕩。誰也不敢休息片刻,稍一放鬆,原本的優勢就蕩然無存。
小電的創始人唐永波,擁有10餘年本地生活服務從業經驗,他的運營策略映射到小電的發展, 進一步爭奪優質點位是最主要的任務。小電劉彬表示,2020年競爭更激烈的一年,他們會對一二線城市的優質資源進一步拓展。
怪獸充電則在供應鏈上有著極大的優勢,它今年以來先後獲得小米科技、順為資本等機構的數輪融資,創始人蔡光淵始終強調自己背靠紫米科技的供應鏈優勢。
加上最近的5億元C輪融資,怪獸背後站著的支持者顯然更多。相比而言,被聚美優品收購的街電和從充電寶起家的來電,在去年因為專利之爭中出現衰微的跡象,市場份額被小電、怪獸乃至雲充電吧分食。
目前來看,從用戶數上,街電仍然是第一,來電也有對大場景陣地的深耕,或許能有出人意料的逆襲。
快速決殺出頭部,然後兼併、統一,仍然是用戶的希望。因為目前而言,過度的競爭最後買單的仍是消費者,行業的粗放競爭使得企業無法與商家達成統一的溝通,也是造成行業發展緩慢的原因。
橫向對比可見,摩拜單車賣給了美團,小黃車ofo還在努力還債,哈囉單車升級為哈囉出行,從單車到助力車,從打車到順風車,共享單車生意的想像力已經有了更寬廣的邊界。
而目前來說,共享充電寶在緩慢而又激烈的競爭中,仍然局限在「搶地盤」,甚至充電寶本身的迭代也非常有限。
「電商在線」採訪小電、怪獸、來電等頭部企業,除了來電因為「戰略調整」的原因拒絕回應以外,上述企業都認為,目前共享充電寶仍是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活兒」,距離發展的創新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電子菸、出海擴張,尷尬的創新業務
共享充電寶在創新業務上並非沒有嘗試。
小電向「電商在線」回應:已經探索出小程序廣告變現和線下場景變現的道路,賦能商家精準獲客。
此外,小電還和鉑濤集團、漢堡王、蘇寧易購、必勝客、真功夫、湯城小廚、外婆家、雲海餚、保利影業、盧米埃影業等品牌達成了合作。
雲充吧的創新在機櫃本身,它的座機鑲嵌了一塊幾乎佔滿整個面板的LED顯示屏,可以進行廣告投放;同時,雲充吧把充電寶的連接線安置在兩側,這樣設備的正反兩面都留有廣告位。
為了更好的廣告效果,雲充吧還和包括檀健次、蔡健雅、王凱、羅雲熙、花希等藝人,以及阿狸、小王子、初音未來等動漫IP達成了深度的合作。
街電在出海業務上,開啟擴張。今年4月,街電公布了進軍韓國市場的計劃,當時已在首爾等重點城市布局,預計兩年內完成30000臺產品的終端鋪設。除了街電,此前來電也正式在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落地。
除了廣告和出海,據媒體報導,售賣電子菸也是共享充電寶尋求創新盈利的方式。怪獸方面,開始與國內電子菸品牌接觸;街電方面也可能開發自動售煙機。
電子菸、廣告變現、出海擴張,這些創新業務看起來充滿想像力,但都一一沒有後文。電子菸因為政策原因,仍是敏感的事物,廣告變現曾經以P2P等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為主,如今P2P爆雷,互金行業風聲鶴唳,共享充電寶的廣告受到重創;至於出海,目前也沒有看到新的成果。
租金仍然是共享充電寶的最主要的營收,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好在,目前共享充電寶用戶總數巨大,數據顯示,2020年用戶規模將增長至4.08億。手機使用時長也在持續增加,從2017年到2019年,用戶單日手機使用時間已經從235.2分鐘增長到358.2分鐘。
2020的下半年,隨著是5G的普及,手機耗電量進一步增加,共享充電寶的需求將更大地釋放。有了用戶和使用頻次,圍繞共享充電寶的探索仍具有巨大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