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群」快速發展技術,一餵二繁三蜂王,養強蜜蜂也不難

2020-12-06 閩南蜂哥

現在越來越多愛好蜜蜂的玩家,加入了業餘養蜂的大家庭。剛開始學習養殖蜜蜂,都會遇到蜂群弱小難養的問題。其實這些都是每一位養蜂人,都會遇過的問題,但不同的是,有經驗的養蜂人,三下五除二就能將弱小的蜂群養強起來。那他們是怎樣做到的呢?訣竅是一餵二繁三蜂王。

人工養殖蜜蜂,離不開一個餵字,不同的是,餵的食材是什麼。專業養蜂人追求產量、高效、低投入,所以一般選擇餵養白糖水。業餘養蜂人追求綠色、天然、高品質,所以大多選擇餵養蜂蜜水。當然,想要蜜蜂更健康、發展快、發展好,餵蜂蜜水效果更好,特別是弱小的蜂群想要快速養成強群,應該選餵蜂蜜水。

三餵三停法

餵養蜜蜂不能像你家姥姥在餵孩子,猛灌猛喂,恨不得全世界的食物都往孩子肚裡灌,這是大錯特錯的事情。記住,餵養蜜蜂要有方法、有講究。首先用1:1的蜂蜜水,連續餵養三個晚上,每次餵養的量,控制在50—100亳升,越小的蜂群,餵養的量越少。

三天後小心檢查一下子脾,如果有很多蜂卵,就停止餵養。停三天後,繼續連續餵養三個晚上,再停下來,三天後檢查子脾,如果已經出現大面封蓋子,就可以停止餵養了,等封蓋子正在出房時,再次重複上面的步驟,繼續餵養蜂群。

養殖蜜蜂並不像養雞、養鴨,不是你想繁殖,他就能夠繁殖起來的。就像愛情買賣這首歌的改編歌詞,「蜜蜂不是你想繁,想繁就能繁。」繁殖蜜蜂要看季節、看天氣、看氣溫、看粉蜜源等等,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突擊式繁蜂法

弱小的蜂群不比中等群和強群,在外界條件不好的情況下繁蜂,會適得其反,造成子脾不健康或得病,所以繁蜂之前要關注當地的天氣預報,氣溫最好在18度以上,高溫天氣不高於34度,有連續10天的晴朗天氣,外界至少有零星粉蜜源植物,才可以進行蜜蜂繁殖工作。

蜂王

俗話說得好,一隻好蜂王,勝過一千斤蜂蜜。在養殖蜜蜂的過程中,優質的蜂王常常可以把弱小的蜂群,帶成強大的蜂群,而劣質的蜂王,卻常常將強大的蜂群敗光,這就是一隻優質蜂王的重要性。養殖蜜蜂一定要勤換王,特別是弱小的蜂群想養成強群,那麼一隻好蜂王是一定要具備的條件。

弱群換王法

弱小的蜂群非常適合用作交尾群,雖然耽誤了幾天的時間,但是新蜂王開始產卵後,養成強群將事半功倍。首先,給弱群換蜂王,必須是完全成熟的王臺,當然也可以直接用剛開產的新蜂王。王臺出王以後,在巢門口下方,放一塊藍色、綠色、黃色或紫色的標誌物,來提高新蜂王交尾成功率,接下來就是期待新蜂王,成功交尾歸來的時刻。

一餵二繁三蜂王,是相輔相成的。餵養方法配合繁蜂經驗,新蜂王功勞在後,養殖初期的變化,可能不太明顯,但是發展出兩批新蜂子後,蜂群的壯大速度,會以倍增的方式進行。如果你可以運用好這三個組合,那麼弱小的蜂群,想養成強大的蜂群,指日可待。

相關焦點

  • 蛋群蜜蜂如何繁殖?方法用得對蛋群照樣可以變成強群
    蛋群雖然群勢小上不得面,但是麻雀雖小 五臟俱全正常蜂群有的蛋群都有,只是蜂群中工蜂的數量特別少而已,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蛋群到底能不能養活吧!一、自由發展要求苛刻蛋群雖然也可以繁殖起來,但對於環境要求都有著極為苛刻的要求,1、首先是氣候和蜜源必須要足夠,弱群本來採集能力就差一大截,只有外界有蜜源蛋群才能繼續生存壯大。
  • 蜂群太弱,蛋群如何快速發展成強群?
    蛋群是對蜂群很弱一種非常形象的描述,意思就是一窩蜂堆在一起只有雞蛋那麼大面積。在聽蜂之語看來蛋群雖小,但是並不見得就差,其生命力有時是非常強的,只要用心照料很快就可以發展成強群。蛋群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分蜂群。②、越冬後的蜂群。
  • 蛋群該如何發展,小夥總結了六字真言,以後再也不用去合群了
    蛋群的發展其實也並非是什麼難事,主要是管理方法得當,我個人覺得只要做好「三不能」與「三需要」這六個字就差不多了對於蛋群而言,即使巢脾上已經灌滿蜂蜜,為了讓其能快速發展起來,即使有蜜也不能去取。我們在這一點上一定要懂得取捨。要想蛋群快速發展起來肯定是得讓其快速繁殖新蜂,在蜜蜂從卵變成蜂的過程中是需要大量食物的,如果幼蜂沒有充足的食物就發展不起來,所以我們不能一味地去索取,必須做到要蜂就不要蜜。
  • 「蛋群」如何繁蜂,餵糖餵粉不能斷,加脾不加整張巢礎!
    首先,飼養蛋群可以採用的蜂箱,活框飼養的更佳考驗養蜂人的技術,蛋群內工蜂數量較少,蜂群的「哺育率」較弱,養蜂人只能通過飼餵管理,彌補蜂群的採集能力,集中精力進行哺育工作。蜂箱內蜂巢脾的標準,通過給蛋群的飼餵管理,完成「造脾」和「繁蜂」的第一步蜂箱內加入的巢礎需要經過修剪,蜂巢脾可以達到1/3的蜂巢礎,優質的蜂巢礎,配合養蜂人修剪的蜂巢礎,飼餵蜜糖水給工蜂補充飼料,助力蜂群完成造脾工作,同時,蜂群在飼餵蜜糖水之後,工蜂採集積極性和哺育積極性提高,蜂王在新巢脾上產卵繁殖。
  • 蛋群是怎麼形成的?蜂群有這些問題,離變成蛋群就不遠了!
    一、蜜源過於匱乏蜂群正常生存和繁衍都離不開蜜源,尤其是在培育新工蜂時蜂群需要從蜜源上採集大量的食物,若蜂群無法從蜜源上採集到食物便無法正常培育新工蜂,久而久之蜂群就會因無法補充新工蜂而逐漸成為蛋群,因此在外界蜜源過於匱乏時養蜂人要及時人工飼餵蜂群。
  • 小蜂群也有大作為,教你如何養「蛋群」,養蜂人多年經驗分享
    強大的蜂群可以發展到十幾片自然脾,而弱小的蜂群卻只有幾片小巢脾,不過野外的蜂群有一個非常好的特點,那就是有多少蜂量就建造多少巢脾,能夠一直保持蜜蜂包裹住巢脾的狀態,這對蜂群的自然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工養殖蜜蜂,由於採用活框養蜂技術,所以沒辦法像野生蜂群那樣自由建造巢脾。這樣的養蜂工具,對於強大的蜂群,影響並不大,但是對弱小的蜂群,影響就很大了。
  • 老蜂農經驗分享:蜂群中一旦出現這些現象,變成蛋群是遲早的事
    但無論是中蜂王還是意蜂王,都是有著壽命限制的,一般是3-5年,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蜂王的質量逐漸下降,產卵量也會隨之下滑,如果蜂王的產卵量低於工蜂的消耗量,蜂群就會逐漸向蛋群發展。> 2、蜜源匱乏 充足的蜜源是蜜蜂生存發展的基本保障
  • 1群蜜蜂不容2隻蜂王,原來蜜蜂是這樣認識蜂王的,難怪介王常失敗
    在動物世界裡,一山不容二虎,是形容老虎這種動物的獨立性和領域性非常之強,不容隨意侵犯。其實在小小的昆蟲世界裡,有這樣一種昆蟲,也可以用一山不容二虎來形容,這就是蜜蜂社會裡的蜂王。自然界中的蜜蜂,每一群只能有一隻蜂王的存在,新蜂王出現後,老蜂王就會被無情地殺滅或者被逼分家。
  • 蜜蜂蛋群土養要放子脾嗎?弄清新分蜂群放子脾原理是關鍵
    導讀:關於剛剛收回來的蛋群蜜蜂土養要不要子脾的問題,以蜂部落的觀點來看,其實不管是我們自己蜂場的蜜蜂還是外面收回來的蜜蜂,都是不提倡養殖蛋群的,因為這對於我們養殖來說無法產生收益,而且還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管理,還容易養殖失敗,所以一般正規的蜂場,蛋群都是不會養殖的,而在業餘養殖蜜蜂的過程中又難免會遇到蛋群的現象
  • 「蛋群」可以養殖嗎?老蜂農:只要功夫深,「蛋群」也能成強群!
    其實,野外誘蜂是很多養蜂人常見的誘蜂手段,但很多人收穫的往往不是強群,而是「蛋群」。一、什麼是「蛋群」所謂「蛋群」,其實就是一個形容蜂群群勢的詞。對於現在的養蜂人來說,很多人都是採用活框養殖的方法來養蜂,蜂群的群勢大小就可以以框為單位來定。
  • 1群蜜蜂2隻蜂王!老蜂農的母女同巢養殖技術,操作簡單又快捷
    一群蜜蜂只有一隻蜂王,一直是自然界蜂群生活的規律,但是人工養殖的蜂群,由於養殖技術的提升,還有研究人員不斷的鑽研,兩隻蜂王養殖技術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目前雙蜂王養殖技術,有西方蜂種採用最多的,隔王不隔蜂的雙王群養殖技術,有中華蜜蜂一般採用的,隔王又隔蜂的一箱雙蜂群養殖技術,但是接下來我們要分享的是,不隔王也不隔蜂的雙蜂王同巢養殖技術。蜂王的特性蜂王與蜂王之間,天生有一種競爭關係。一群已經有蜂王的蜂群,是不會接受一隻外來蜂王的,即使是蜜蜂接受了,蜂王也不會接受她,最終便是蜂王單挑打架。
  • 中蜂蛋群快速養成強群的方法
    中蜂在養殖中經常會遇到由于越冬後蜂量嚴重下降、蜂王老弱產卵力不強、多次分蜂后蜂量不足等各種情況造成的弱群和蛋群,棄之可惜,繼續養殖又無法形成群勢,沒蜜可取。此時大多數的處理方法都會是選擇合併,通常是將弱群蜂王提走後直接合併到大群中去,那麼有沒有可以不用合併又可以將弱群蛋群養成強群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 如何讓蜂群快速的壯大起來?
    擴展蜂群主要是為了發展規模,其目的就是要不斷的增加蜂群數量,而且每群蜂都要發展到一定群勢。壯大蜂群的對象就比較單一,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把一窩蜂從蛋群或者普通群發展到強群。那麼如何快速的壯大蜂群呢?聽蜂之語認為需要從以下六點入手:1、蜂王要好,要新,產卵能力要強,帶蜂能力要強。
  • 同一蜂場提一脾蜂和一個蛋群組建新群,如何避免回蜂?方法來了
    關於同場提一脾蜂和蛋群,如何避免回蜂的問題,其實只要我們了解蜜蜂習性,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比較簡單的,在這個問題中,關鍵詞是一個蛋群,一脾正常的蜜蜂,避免回蜂,我們就從這幾個關鍵點來入手,根據蜜蜂的習性來採用不同的方法,下面蜂部落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操作方式。
  • 養蜂人只養1群蜜蜂,如何更換蜂王呢?
    新手養蜂人剛開始養蜜蜂,蜂群數量少,甚至只有一群蜜蜂,所以許多養蜂技術都用不上。比如人工育王技術,只有一群蜜蜂想要使用人工育王技術,確實非常不合適,也沒必要,那蜜蜂怎麼換王呢?其實方法還是有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什麼是蜜蜂?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區別!
    蜜蜂:蜜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人工馴養資源昆蟲,市面上常見的蜂蜜,都是由人工飼養的蜂蜜釀造加工製成的,而在蜂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蜜蜂族群的擴大和發展。當然,餵養蜜蜂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區分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下面,就和編編一起來看看吧!
  • 飼餵蜜蜂卻把蜜蜂餵死了?老蜂農:飼餵方法不對只會適得其反
    養蜂就難免要飼餵蜜蜂,為了快速繁殖蜂群,要進行獎勵飼餵;為了防止蜜蜂餓死,要進行補助飼喂。不久前有個朋友問起,為什麼他的蜂群越餵越少,甚至有的蜂群都餵成了蛋群,蜂群奄奄一息。經過詳細的詢問後,筆者發現這位朋友是因為飼餵的方法不對才導致蜂群越餵越少。
  • 防逃片和蜂王剪翅不能從根本上防止中蜂逃群
    有很多養蜂者尤其是一些新手來說,防止蜜蜂飛逃習慣釆用在蜂巢門口裝上防逃片,或者是給蜂王剪翅和囚王的方法,雖然這幾種方法可以暫時防止中蜂飛逃,卻對蜂群的發展非常不利,輕則蜂群逐漸變弱,重則全群覆沒。對於以上說的這幾種防逃方法,我先來說說它們的弊端吧:一、上防逃片。在逃蜂的蜂巢門口裝上防逃片,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不讓蜂王出來。
  • 蜜蜂飼養技術
    原來蜜蜂都是野生繁殖,人們會上山採野蜂蜜,由於蜂蜜美味,不可多得,蜜蜂養殖也有了多年經驗,養殖蜜蜂品種也有很多,方法也不盡相同,那麼到底該怎麼養殖,就需要參考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摸索,總結自己的經驗方法。現在來了解一下相關技術。
  • 蛋群一定會滅亡?還有救,像這樣管理也能養成強群!
    「蛋群」是指只有少量工蜂和蜂王的蜂群,因結團後和蛋一般大小而被戲稱為「蛋群」,這種工蜂數量嚴重偏少的蜂群稍有不慎就可能覆滅,但並不是說「蛋群」就一定會滅亡,實際上只要管理得好「蛋群」完全有可能再發展成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