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國好歌曲》我看的不多,但印象非常深刻的有兩首歌:趙雷的《畫》和霍尊的《卷珠簾》,《畫》不做評論了,人家劉歡老師都承認是最好的歌詞,咱單說《卷珠簾》。
當銀幕上一出現字幕時,我非常喜歡這首歌的歌詞,差不多每一句都懂,還好像每一句都有典故似的,歌聲唯美、婉轉,但最終把整個歌詞下載完通篇一讀,還是有點蒙。反正也是閒著,試著搜搜典故,解析一下,權當一樂吧。
歌名不必細說,應該是來自詞牌名。
開篇兩句「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畫間透過思量」當反映的是女子相思作畫(或是刺繡,刺繡的可能要大)的場景。至於「眉間心上」,可能部分人會認為用的是「才下眉頭去上心頭」之典,我更傾向於原文出處——「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範仲淹的《御街行》)「思量」出處很多在這裡無非就是思念、思念之意,考慮到通篇韻腳「ang」,用思量是最恰當的。綜合看來開篇之意應該是「將心上和眉間的思念精心在作品中鐫刻出來」
緊接著「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黃」是否可以這樣理解,歌中的女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位飽讀詩書、書法繪畫功夫非常了得的才子,因為只有這樣,女主人公的作品才會沾染「墨色」,泛黃的「千家文」則反映了公子與女主人公有過很長時間的相處、又很長時間分別,因為在古代,很少有單身女子藏書啊!「夜靜謐窗紗微微亮」——姑娘在飽受相思之苦,終於要用一幅作品,可能是畫,也可能是刺繡來表白,當然要廢寢忘食,通宵達旦了。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相思蔓上心扉」如果說是姑娘睡著了,那這一句和上面的銜接就有些突然,因為姑娘在傾情於作品時,即使累了,也不會輕易睡著。我們可否這樣理解,在傾心作品的同時,情之累、思之急、念之切,於是出現了幻覺,也就是創作之人常常會出現的一中創作幻象,覺得自己的作品似乎活起來了,如是這樣,此女作品必為人物畫或者刺繡,而且主要人物中必有自己!
「她眷戀,梨花淚,靜畫紅妝等誰歸空留伊人徐徐憔悴」梨花淚當指美人之淚,語出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伊人憔悴一般都是來自柳永的《蝶戀花》: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個句子也不能按順序,因為一位美女眷戀自己的「梨花淚」太牽強,按照文言文的一些特點,詞作者似乎想表達的是:「梨花帶雨的她在痴痴眷戀,把這份眷戀之情畫在紙上(或繡在絲綢上),勾畫出了一幅『怨女盼夫圖』」「啊胭脂香味卷珠簾是為誰」同樣是為了押韻而部分顛倒了順序,自己的作品已經完畢,此刻將繡房珠簾捲起,襲人的香氣淡淡地散發出去,這繡房、這胭脂香氣、這美麗的姑娘連同這凝情聚愛的作品都是為了那個他啊!「啊不見高軒夜月明此時難為情」高軒,在古代指「豪車」或「豪宅」意思,現在流行的愛情唯美語錄裡經常能看到「望穿秋水,不見高軒」之類的話,我想詞作者可能受到了這方面的影響,但不管怎麼說,歌詞裡的姑娘是被「豪車」或「豪宅」拒之門外也好,還是另有隱情不得見情郎也好,寂寞長夜,情思所致,月愈明,情愈烈,這種情況下情緒已經達到了極點,難以自制,終於「此時難為情」,而不是今天所說的「難為情」。
「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悄悄喚醒枝芽」,再長的相思也熬不過時間,第二天天亮細雨落下,萬物復甦。而姑娘的情緒似乎絲毫沒有好轉,於是「聽微風耳畔響」細雨微風催花落,草長鶯飛起雲煙,多情的姑娘不禁想起了「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的古語,於是「嘆流水兮落花傷誰在煙雲處琴聲長」。從整體表意來看,這一段最好理解也最順當,不用多分析。如果說結尾還有其他的引申意義,也不排除詞作者從羅鄴的《嘆流水》中感悟出了一些東西:人間莫謾惜花落,花落明年依舊開。卻最堪悲是流水,便同人事去無回。如果悲的是流水,嘆的是哪位情郎,那麼興許下一首續集似的歌曲《憑欄人》《花非花》《誤桃園》《傷情怨》《真珠髻》就會馬上出現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既是「閒評」,大家就要「淡看」,最好不看,懂與不懂,都不影響我們好好欣賞一首首「好歌曲」,因為那些掌聲雷動的觀眾、那些正襟危坐的專家、那些才思敏捷的主持人,都不會分析這些無須掛齒的小問題。這個世界需要的是哭點、笑點、悲情點、high點和廣告點,沒人關注語法點、語言點、還是什麼標點。
反向解讀霍尊《卷珠簾》爆紅的緣由
人紅是非多。霍尊因為《卷珠簾》爆紅後,遭到諸多質疑。以石毓智的博文《為何說<卷珠簾>是抄襲拼湊而來的?》為例。文中說,這首歌根本不能叫做創作,而是抄襲拼湊來的。它的主題毫無新意,模仿古人,是爛掉的「閨怨」題材。霍尊所用的詞藻,絕大部分來自周杰倫唱的歌,歌詞作者是神叨叨喜歡文白相雜的方文山。
對此,網友笑稱,賈寶玉同志在幾百年前就指出:押韻就好,不要要求太高。籍此反向解讀霍尊《卷珠簾》爆紅的緣由,可謂:無一字無來歷!如下:
卷珠簾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李白《怨情》評:題目來自李白的詩。主題也是一樣。有的報紙說來自《滕王閣序》「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其實這是古詩詞的老套路。
鐫刻好每道眉間心上恨了美你搖銅鏡嘆誰讓你蹙秀眉。《蘭亭序》評:通過眉毛來寫「思量」,是古詩詞中用爛的描寫方式。
畫間透過思量沾染了墨色淌我本已寫而墨香不退淤泥都有餘味。《蘭亭序》評:這句話莫名其妙,來自《蘭亭序》或《青花瓷》。
千家文都泛黃你的笑容已泛黃。《菊花臺》評:前言不搭後語。古書泛黃與這裡何幹?大概是想與前面的「上」、「量」押韻,來這麼一棒子。
夜靜謐窗紗微微亮天微微亮你輕聲的嘆。《菊花臺》評:寫夜寫窗紗,都是常見、平庸的想像。
拂袖起舞於夢中徘徊夢中暗思量,自問手中鴛鴦為誰紡。電視劇《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紅妝》評:夢中思量,老掉牙的描寫。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戀梨花淚聞淚聲入林尋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千裡之外》評:方文山提到梨花淚,古詩詞也有梨花淚,這裡大概是從方文山那裡來的。
靜畫紅妝等誰歸伊人月下戴紅妝,不知伊人為誰傷。電視劇《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紅妝》評:化妝,思念人,常見的描寫。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雨的蕉葉又消瘦了幾夜。《蘭亭序》評:「斯人獨憔悴」也是常用的描寫。
啊胭脂香味而聲回徒留胭脂味。《蘭亭序》評:胭脂味,常見的描寫。
卷珠簾是為誰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李白《怨情》評:古詩詞極常見的描寫套路。
啊不見高軒是誰在閣樓上冰冷的絕望。《菊花臺》評:樓閣上的幽怨,很多這樣的描寫。夜月明此時難為情伊人獨唱伴月光,唯有孤影共徜徉。電視劇《女人花》——片尾曲《伊人紅妝》評:細雨落入初春的清晨天在山之外雨落花臺我等你來。《千裡之外》悄悄喚醒枝芽
聽微風耳畔響你聽不出來風聲不存在是我在感慨。《千裡之外》嘆流水兮落花傷天在山之外雨落花臺我兩鬢斑白。《千裡之外》
誰在煙雲處琴聲長琴聲何來生死難猜用一生。《千裡之外》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青花瓷》
作者:石毓智,河南洛陽人。史丹福大學博士(1999)和訪問學者(2011)。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重慶大學、東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魯東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校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