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雪節氣過後,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冷,臨沂市這周最低氣溫在零下七八度徘徊,但是氣溫的下降卻沒有「凍住」我市冬日經濟跳動的「脈搏」。近日,記者通過走訪發現,我市冬日消費市場在市民對吃、玩、用等方面的熱情烘託下,迎來了銷售小高峰。我市「暖經濟」迅速升溫:線上線下市場的禦寒衣物、取暖用品熱銷以及生意火爆的各類花式火鍋……
線下市場
取暖設備、保暖衣物收到市民熱捧
近期我市氣溫降到零下以後,市民們在保暖方面的消費熱情高漲,紛紛採購起了過冬物資。無論是已在市場上「沉寂」半年之久的取暖家電、禦寒衣物還是備受人們青睞的火鍋食材,都迎來了一年中的銷售旺季,「暖經濟」開始迅速升溫。
首先帶火的就是取暖家電。16日,記者走訪北城新區的萬達廣場、銀座奧特萊斯、大潤發超市、九州超市等大賣場發現,這些賣場出入口顯眼處還有諸如雙12暖冬專場的某空調品牌促銷廣告:「空調暖冬福利重磅來襲!億元補貼,活力全開,燃爆寒冬!」而在電器銷售專區,採暖暖氣片、電熱水器、暖風扇、養生壺等各種品牌和型號的取暖家電則大多都被貼上了「店長推薦」的標籤,吸引不少顧客前來選購。
「從今年雙11的銷售情況來看,電暖氣、暖風扇這類小型取暖家電賣得最好。」一位劉店長分析,這是因為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在購買的時候,會偏愛一些便於移動的小型取暖設備。相比傳統的可直接取暖電器,電燉鍋、電熱飯盒等一些廚房小家電成為了今年市場的「新寵」,銷量增幅明顯。她以一款可預約電熱飯盒舉例,天貓價需229元,而同款產品參與該店活動只需169即可,因此這一個月以來,該產品的銷量尤其好。
在萬達廣場蘇寧電器賣場裡,一位姓高的市民一下子購買了3臺電熱取暖器,「因為家裡沒有暖氣,這周溫度大幅下降,聽說以後還會出現降雪,給家裡的老人和孩子準備好取暖電器。」
從上月開始,隨著天氣日漸寒冷,空調以外的冬季制熱產品一度成為消費者搶購的對象,其中先鋒、美的、艾美特、華生的制熱產品尤其暢銷。「制熱產品同比去年增長20%。以先鋒制暖器為例,全品類銷售總量超過數百臺。」蘇寧電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除了取暖家電外,趁勢熱銷的還有羽絨服、羊絨衫和保暖內衣等禦寒服飾。「入冬以來,羽絨服、呢大衣、羊絨衫這類服裝賣得特別好,銷售額幾乎佔到了我們店的8成。」一家服裝店負責人告訴記者,不管是時尚輕薄的還是加厚加長款的,羽絨服依然是冬季服裝市場裡的「主角」,銷量最好。
記者走訪發現,加絨打底褲、帽子、手套、圍巾等保暖小物件已成為不少櫃檯裡冬季銷售的「主力」。一家以賣保暖內衣、褲襪為主的女裝品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保暖用品每年最俏銷的就是加絨的系列產品,比如像女士的厚打底褲、連褲襪,一直來銷量比較好。另外,今年比較流行的絲絨材質的帽子、圍巾等,也是熱賣的保暖小物件。
線上消費
年輕人和中老年都有各自喜歡的品牌
看完線下消費,再來看線上消費。來自阿里指數的大數據顯示,最近一個月時間,山東人在淘寶網上最愛買的商品是電暖氣和羽絨服,臨沂人也不例外。此外,暖水袋、烘乾機和防靜電產品,也排在榜單的靠前位置。
這種趨勢在今年羽絨被的銷售增長中也可見一斑。據記者了解,今年羽絨原料價格上漲得比較厲害,成品價格比去年增了15%,但不管是電商平臺還是在線下實體商場,購買者依然趨之若鶩。
在恆源祥羽絨的天貓旗艦店,記者看到一款主推的羽絨被,銷售價格為2666元,各種用券抵價之後的實際銷售價格為1999元,雙十二時候已銷出800多床。客服告訴記者,最近一兩個月,相比其他保暖用品,羽絨被的銷量漲幅最明顯。
記者查詢相關數據發現,傳統意義上以羽絨服業務起家的服裝品牌一直是冬季服裝戰場的主要玩家。比如波司登這樣的品牌逐漸調整了產品線方向,並且在天貓平臺主打以輕薄、時尚等特點的產品線。在天貓平臺,波司登冬裝羽絨服的產品線是最長的,但羽絨服設計著重在「時尚」、「韓版」、「短款」等,更貼近消費者需求。
記者了解到,對于波司登這種傳統品牌,我市網購的消費者多以中老年人為主,38歲的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也在雙11網購了羽絨服,他還是信賴波司登這種傳統的牌子。
而專業戶外羽絨服品牌北面和狼爪,以其專業技術的「防風」特性為賣點,有一批固定擁躉,但在天貓平臺月銷量相對較少。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天貓平臺上用戶畫像的特點,原因可能在於在天貓平臺上,消費者群體更多的是購買短款羽絨服的人群,而注重羽絨服「防風」、「耐磨」等功能的專業戶外人群相對於前者更少。
記者在我市一些高校了解到,學校裡的學生是這些專業戶外羽絨服品牌的忠實擁躉,像是北面和狼爪已經在校園裡隨處可見,一些學生笑著告訴記者,「都是網購買的,同學們穿的真真假假都有,但就是喜歡北面等這些牌子,都快成為了校服了。」
美食火鍋
在寒冷的冬日裡讓我們涮起來
在各種取暖電器、禦寒衣物熱銷的同時,冬令餐飲生意也紅火起來。天冷了最想吃什麼?火鍋無疑是大多數市民心中的美味首選。
日前,記者在晚餐時間段裡走訪了蘭山區的一些火鍋店看到,各類花式火鍋店的生意十分火爆,有些甚至一座難求。「有時候趕上高峰期,如果不提前預訂的話,顧客還要排隊等座。最近店裡每桌都要翻好幾次臺,經常經營到很晚。」沂蒙路一家火鍋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火鍋消費的季節性很明顯,天氣一冷,店裡的客流量和營業額就提高得很快,常常出現爆滿情況。正趕上雙12以後聖誕和元旦,店裡在各大平臺上推出了團購、代金券等優惠活動,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天冷我們就更不想做飯了,來店裡吃火鍋既美味又保暖,別提多爽快了!」家住蘭山路的賀先生經常帶著家裡的老人和小孩來沂蒙路與蘭山路交匯處就近的一家火鍋店裡吃火鍋。賀先生將喜歡的肥牛肉、羊肉卷、蝦滑等食材入鍋涮煮,再搭配自己精心調製的醬料,他告訴記者,在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頓熱乎乎的火鍋,便從身體暖到了心裡,既溫暖又溫馨。
除飯店餐飲之外,超市裡火鍋調料、牛羊肉的銷量也一路看漲。記者在天津路九州超市裡看到,火鍋底料、牛羊肉銷售專區人來人往。一名營業員告訴記者,進入冬季以來,尤其是近期我市氣溫降到零度以後,前來購買涮鍋食材的顧客特別多,各類海鮮、肉丸、肉片、火鍋調料都有不錯的銷量。
相關連結
專家提醒謹慎購買保暖內衣
除了羽絨服,保暖內衣無疑是秋冬服裝暢銷品之一,因時尚需求,「顯瘦」、「輕薄」成為今年保暖內衣促銷的主題詞。但記者採訪我市服裝行業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保暖內衣的保溫性一般和衣服的厚度成正比,「又薄又暖又舒適」難以同步實現。此外,一些新型的複合材料保暖內衣並非人人合適穿用。
16日,記者北城新區天津路九州超市二樓的的服裝專區內看到,冬季衣物的銷售十分火熱,保暖內衣、棉毛鞋襪的促銷車更簇擁在入門處吸引消費者駐足挑選。記者在衣物專區看到,保暖內衣種類繁多,除傳統的純棉材質外,還有一些品牌主推「輕薄貼身」新款內衣,竹炭、莫代爾、色拉姆、萊卡、牛奶纖維等新材料讓人眼花繚亂,在宣傳上,一些品牌商家大肆吹噓新材料的保暖性能,宣稱其保暖性能堪比「厚的保暖內衣」甚至毛衣,頗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現場有導購員告訴記者,現在傳統的純棉內衣選購者多為中老年人,而年輕人最關注的是款式和輕薄度,其次才是價錢。「當然是要挑又輕薄又保溫的,過陣子天冷穿上外衣才不會顯得太臃腫。」正在選購保暖衣服的市民陳小姐的說法代表了追求時尚的青年消費群體的「消費心聲」。
針對這一新現象,服裝業內人士表示,由於消費者對服裝材料本身性能不甚了解,因此一些商家正好炒作概念,把輕薄材質本來僅具有的「舒適度」誇張宣傳到兼具「發熱功能」,以此迎合市場。
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一些新材料的功能只是增加面料彈性、面料柔滑度等性能而已。「如莫代爾是一種再生纖維,保暖內衣在棉質基礎上添加這種材料,能起到絲滑柔順的效果,穿在身上會感覺很舒服,但並不會因此增加保暖性能;萊卡棉主要特性是能夠賦予保暖內衣良好的穩定性,不易變形,但保暖作用也不顯著;色拉姆則具有一定發熱功能,但不及羊毛,因此保暖作用也十分有限。」
臨報融媒記者 江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