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開掛的中國製造全球掃貨"。 曾經,這樣一個標題是否讓你感到熱血沸騰呢?
是的,中國一天天地強大起來,無人可以否認。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否也要保持清醒地頭腦,因為當我們進步的時候,別人是否還原地不動地等著我們?
就拿日本東芝來說,海信收購的不過是一個非核心技術,財務表現乏力的部門,對於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並沒有什麼幫助。相反,東芝不僅卸掉了陳舊的歷史包袱,還能夠在其他核心技術上繼續地輕裝疾行,繼續享受壟斷技術所帶來的高額利潤。
同時,以上的標題也再次說明我們眼光的狹隘,對對手的了解是何等地膚淺。要知道,東芝不僅僅是生產空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在日本,三菱、東芝等名字代表的是一個個巨大的財閥、涉及多個領域的集團。家電只是他們生產王國中極微小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謙卑自己,才能夠看到對手的真實面目,了解到他們的強大。
讓我們再次回顧歷史上最大的走私案,來看看東芝的厲害吧。
噪音巨大的海底拖拉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核潛艇以其優越的性能被視為"二次核反擊"的骨力量,受到各大國的重視,並成為蘇美軍備競賽的重要籌碼。冷戰時期,蘇聯海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潛艇部隊,總數達 306 艘之多,其中彈道飛彈潛78艘,攻擊型潛艇228艘。 美國為保持對蘇優勢,利用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提高潛艇質量的同時,集中力量發展水下反潛技術。
第一、二代潛艇噪音巨大
從50年代開始,美軍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反潛網,在本土東西海岸、夏威夷群島、阿留申群島以及北約一些國家沿岸都設置了聲吶探測系統,隨時對蘇聯潛艇進行跟蹤監視。由於蘇聯潛艇質量差、噪音大,一般情況下,美軍反潛系統在上百海裡外便可發現蘇軍潛艇,並在20海裡的距離根據相應特徵辨別出具體型號。美軍將蘇聯潛艇噪聲之大引為笑料,稱之為:「海底拖拉機」,認為本國核潛艇在技術上至少要比蘇聯領先10年。
美國及其盟國建立的海底監聽網示意圖
潛艇上主要的噪音源來自螺旋槳。螺旋槳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是關鍵,因為螺旋槳在旋轉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空泡,造成噪聲。要消除或者減小噪聲,必須確保螺旋槳的加工精度,簡單地說,就是曲面必須連續,誤差要小。儘量使用大尺寸的螺旋槳替代小尺寸的。這就需要多軸聯動的高精度工具機,在計算機控制下一次成型。而當時蘇聯一直沒有能夠生產此類工具機和掌握相關加工技術。
史上最大走私案
直到1980年,事情才出現轉機。蘇聯以加工"其它部件"為由,向日本貿易代表團提出採購幾套數控工具機。信息傳到日本,東芝機械公司看到有利可圖,便匆匆與蘇方私下簽訂合同,還採取瞞天過海的方法,騙過日本通產省與海關人員,以普通工具機名義向蘇聯提供了4臺加工精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的MBP-110銑床,並多次派人到蘇聯列寧格勒安裝調試從1982年到1985年這段時間裡,蘇聯政府通過"和光交易所"從東芝機械公司一共購買了8臺數控工具機,分別是4臺九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和4臺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正是依靠著這些先進的設備,蘇聯人在短期內就製造了大量靜音性良好的柴電潛艇和核潛艇,扭轉了自己在核潛艇領域的落後狀態。
加工核潛艇螺旋槳需要高端工具機
不久,美國奇怪地發現蘇聯新研製的C級、S級、M級和阿庫拉級新型攻擊核潛艇的噪音顯著降低,只有原來的10%至1%,完全可與美軍現役核潛艇相媲美。
美軍聲吶系統探測跟蹤蘇聯潛艇也再不是數百海裡之外的事了,而必須靠近到20海裡之內才能奏效。1986年10月在直布羅陀附近,竟然還發生了美軍"奧古斯塔"號核潛艇執行跟蹤任務時與蘇聯核潛艇相撞的事件。消息傳出,美國朝野上下大為震驚,後經中央情報局調查,終於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日本東芝公司。
先進的「阿庫拉」級核潛艇讓美國人震驚
由此可見,東芝公司在1980年已經能夠生產出如此高精尖的工具機,40年後他們又發展出了什麼技術,我們不難想像,因為這世界上是沒有人會在原地等著我們趕上來的。
依然強大的對手
東芝在半導體方面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今天,東芝依然是全球領先的多元化廠商,自1875年創立以來,推出了許多世界首創的商品和服務。比如,2017年東芝獲得位於印尼爪哇島中部的燃煤熱電廠Tanjung Jati B電站的合同,為該電站的5號和6號機組提供堪稱印尼國內最大輸入功率的高達1000MW超超臨界注1汽輪機機組設備,包括發電機、兩套主變壓器以及500kV氣體絕緣開關裝置等。此次能夠成功拿下訂單,既是因為東芝在汽輪機方面的高性能,更體現出業主對東芝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出色的設備可靠性的認可。
注1:蒸汽溫度不低於593℃、蒸汽壓力不低於240bar被稱為超超臨界。
值得一提的還有東芝先進的直流輸電技術——它有效地幫助義大利與黑山在兩國之間建立了一條長達400公裡的海底電纜,避免了遠距離電力輸送中交流電的耗損問題。這一先進技術可應用於太陽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有望進一步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問題。
車載半導體作為東芝的優勢項目,實力一向不容小覷,其核心技術為東芝特製的圖像識別處理器"Visconti"。我們所知道的圖像識別處理器搭載在車輛上,能有效識別路上行人及其他障礙物,讓駕駛更加安心。而東芝的 "Visconti" 則更加的靈敏,能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以相對更低的耗電量進行識別處理。例如,在黑暗的環境中,我們很難用肉眼發現路上的行人,危險隨時都會降臨。但有了"Visconti",這一切都不再是煩惱了。即使是在非常黑暗的環境中,它也能瞬間識別人和障礙物,幫助司機安全駕駛。目前,東芝還試圖引入AI科技,推動未來自動駕駛暢想的落地。
東芝也是日本國防工業的武器供應商之一,其生產的飛彈性能也值得重視。隨著疫情之後西方國家去全球化進行的加速,我們面臨的技術脫鉤和封鎖越來越厲害,只有謙卑自己、腳踏實地發展我們獨創性的技術,才不會怕別人總是扼住我們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