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走私東芝工具機事件看日本技術到底有多厲害

2021-01-11 騰訊網

"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開掛的中國製造全球掃貨"。 曾經,這樣一個標題是否讓你感到熱血沸騰呢?

是的,中國一天天地強大起來,無人可以否認。然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否也要保持清醒地頭腦,因為當我們進步的時候,別人是否還原地不動地等著我們?

就拿日本東芝來說,海信收購的不過是一個非核心技術,財務表現乏力的部門,對於提升中國製造的水平並沒有什麼幫助。相反,東芝不僅卸掉了陳舊的歷史包袱,還能夠在其他核心技術上繼續地輕裝疾行,繼續享受壟斷技術所帶來的高額利潤。

同時,以上的標題也再次說明我們眼光的狹隘,對對手的了解是何等地膚淺。要知道,東芝不僅僅是生產空調、電視機或筆記本電腦。在日本,三菱、東芝等名字代表的是一個個巨大的財閥、涉及多個領域的集團。家電只是他們生產王國中極微小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謙卑自己,才能夠看到對手的真實面目,了解到他們的強大。

讓我們再次回顧歷史上最大的走私案,來看看東芝的厲害吧。

噪音巨大的海底拖拉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核潛艇以其優越的性能被視為"二次核反擊"的骨力量,受到各大國的重視,並成為蘇美軍備競賽的重要籌碼。冷戰時期,蘇聯海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潛艇部隊,總數達 306 艘之多,其中彈道飛彈潛78艘,攻擊型潛艇228艘。 美國為保持對蘇優勢,利用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提高潛艇質量的同時,集中力量發展水下反潛技術。

第一、二代潛艇噪音巨大

從50年代開始,美軍在全球範圍內逐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反潛網,在本土東西海岸、夏威夷群島、阿留申群島以及北約一些國家沿岸都設置了聲吶探測系統,隨時對蘇聯潛艇進行跟蹤監視。由於蘇聯潛艇質量差、噪音大,一般情況下,美軍反潛系統在上百海裡外便可發現蘇軍潛艇,並在20海裡的距離根據相應特徵辨別出具體型號。美軍將蘇聯潛艇噪聲之大引為笑料,稱之為:「海底拖拉機」,認為本國核潛艇在技術上至少要比蘇聯領先10年。

美國及其盟國建立的海底監聽網示意圖

潛艇上主要的噪音源來自螺旋槳。螺旋槳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潔度是關鍵,因為螺旋槳在旋轉的時候會產生很多空泡,造成噪聲。要消除或者減小噪聲,必須確保螺旋槳的加工精度,簡單地說,就是曲面必須連續,誤差要小。儘量使用大尺寸的螺旋槳替代小尺寸的。這就需要多軸聯動的高精度工具機,在計算機控制下一次成型。而當時蘇聯一直沒有能夠生產此類工具機和掌握相關加工技術。

史上最大走私案

直到1980年,事情才出現轉機。蘇聯以加工"其它部件"為由,向日本貿易代表團提出採購幾套數控工具機。信息傳到日本,東芝機械公司看到有利可圖,便匆匆與蘇方私下簽訂合同,還採取瞞天過海的方法,騙過日本通產省與海關人員,以普通工具機名義向蘇聯提供了4臺加工精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的MBP-110銑床,並多次派人到蘇聯列寧格勒安裝調試從1982年到1985年這段時間裡,蘇聯政府通過"和光交易所"從東芝機械公司一共購買了8臺數控工具機,分別是4臺九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和4臺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正是依靠著這些先進的設備,蘇聯人在短期內就製造了大量靜音性良好的柴電潛艇和核潛艇,扭轉了自己在核潛艇領域的落後狀態。

加工核潛艇螺旋槳需要高端工具機

不久,美國奇怪地發現蘇聯新研製的C級、S級、M級和阿庫拉級新型攻擊核潛艇的噪音顯著降低,只有原來的10%至1%,完全可與美軍現役核潛艇相媲美。

美軍聲吶系統探測跟蹤蘇聯潛艇也再不是數百海裡之外的事了,而必須靠近到20海裡之內才能奏效。1986年10月在直布羅陀附近,竟然還發生了美軍"奧古斯塔"號核潛艇執行跟蹤任務時與蘇聯核潛艇相撞的事件。消息傳出,美國朝野上下大為震驚,後經中央情報局調查,終於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日本東芝公司。

先進的「阿庫拉」級核潛艇讓美國人震驚

由此可見,東芝公司在1980年已經能夠生產出如此高精尖的工具機,40年後他們又發展出了什麼技術,我們不難想像,因為這世界上是沒有人會在原地等著我們趕上來的。

依然強大的對手

東芝在半導體方面的實力也不可小覷

今天,東芝依然是全球領先的多元化廠商,自1875年創立以來,推出了許多世界首創的商品和服務。比如,2017年東芝獲得位於印尼爪哇島中部的燃煤熱電廠Tanjung Jati B電站的合同,為該電站的5號和6號機組提供堪稱印尼國內最大輸入功率的高達1000MW超超臨界注1汽輪機機組設備,包括發電機、兩套主變壓器以及500kV氣體絕緣開關裝置等。此次能夠成功拿下訂單,既是因為東芝在汽輪機方面的高性能,更體現出業主對東芝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出色的設備可靠性的認可。

注1:蒸汽溫度不低於593℃、蒸汽壓力不低於240bar被稱為超超臨界。

值得一提的還有東芝先進的直流輸電技術——它有效地幫助義大利與黑山在兩國之間建立了一條長達400公裡的海底電纜,避免了遠距離電力輸送中交流電的耗損問題。這一先進技術可應用於太陽能等各種可再生能源,有望進一步解決全球能源危機問題。

車載半導體作為東芝的優勢項目,實力一向不容小覷,其核心技術為東芝特製的圖像識別處理器"Visconti"。我們所知道的圖像識別處理器搭載在車輛上,能有效識別路上行人及其他障礙物,讓駕駛更加安心。而東芝的 "Visconti" 則更加的靈敏,能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以相對更低的耗電量進行識別處理。例如,在黑暗的環境中,我們很難用肉眼發現路上的行人,危險隨時都會降臨。但有了"Visconti",這一切都不再是煩惱了。即使是在非常黑暗的環境中,它也能瞬間識別人和障礙物,幫助司機安全駕駛。目前,東芝還試圖引入AI科技,推動未來自動駕駛暢想的落地。

東芝也是日本國防工業的武器供應商之一,其生產的飛彈性能也值得重視。隨著疫情之後西方國家去全球化進行的加速,我們面臨的技術脫鉤和封鎖越來越厲害,只有謙卑自己、腳踏實地發展我們獨創性的技術,才不會怕別人總是扼住我們的脖子。

相關焦點

  • 日本東芝把精密工具機賣給蘇聯,美國勃然大怒,現在它怎麼樣了?
    ◆背後是日本在世界產業鏈上的躍升。正解局出品說到日本企業、日本商品,在大部分國人印象裡,可靠、人性化、質量高。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日本企業、產品好像在中國「死」了,消失了。記得大概是1994或者95年的樣子,我家鄰居買了臺進口松下2188彩電,花了4000多塊錢。這家男主人是警察,女主人是老師,4000塊等於花去全家好幾個月收入。不過,畫質、音響的確非常非常好,他們一開電視,就引得很多小孩去看。
  • 踢館:東芝事件幾臺工具機,就能讓美軍的大洋反潛體系徹底崩潰?
    因為東芝事件本身就不是一個孤立事件,而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美蘇爭霸的一個代表性事件。 從1920年代以來,蘇聯的工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都很依賴從美國和西歐引進技術,甚至是整個整個廠搬回來。
  • 千萬美元買通高官,頂尖數控工具機收入囊中,美國氣急敗壞掄起大錘
    今天我們要來說說的,就是此領域中一個比較著名的典型事件,千萬美元買通高官,頂尖數控工具機收入囊中,美國氣急敗壞掄起大錘。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美蘇冷戰對抗的巔峰時期,這一時期的蘇聯和美國這兩個超級大國,正在展開全面的軍備競賽盡全力對抗。
  • 日本用美人計高價賣出4臺精密工具機,7年後,才發現自己當了冤大頭
    當時,日本是蘇聯主要的工業設備提供者,這次停止進口,日本的一些公司看到了合作的機會,數十家公司的代表四處奔走,日本東芝公司,為此費了不少的心思,他們派出了幾高級職員,四處打聽可以合作的人。東芝職員打聽到,蘇聯雖然停止了進口機械,但需要一種製造大型船舶推進器的數控工具機,這種推進器可以改變潛艇的推進性能,而東芝公司是工業機械的行家,一封急電發往的日本,幾天後,東芝的高級職員就帶著的「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飛往了莫斯科。
  • 核潛艇關鍵技術遭日本出賣,美海軍損失數十億
    核潛艇既然這麼重要,掌握核潛艇相關技術的國家理應嚴密封鎖,不讓機密外洩造成巨大損失才是,現實的情況也的確如此,但凡是能夠獨立掌握核潛艇建造技術的國家,幾乎都把自己的核潛艇機密死死捂在口袋裡,不肯外洩一星半點兒出去。但是事無絕對,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有關於日本出賣和核潛艇關鍵技術,把美國海軍給坑慘了的故事。
  • 沒有日本德國的工具機,中國就造不出航母?高端製造業的需求是關鍵
    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海運公司派出的一艘萬噸貨輪,趁著早春的夜色緩緩駛出日本芝浦碼頭,在這艘貨船上有一批特殊的高端設備——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而五軸聯動工具機正是加工潛艇靜音螺旋槳等軍工裝備的核心機器。東窗事發後,美國借日本違反巴統協定、自己失去對蘇聯核潛艇的探測優勢為由,對日本東芝公司進行打壓,罰了東芝公司150億美元。但事後歷史證明了日本只是一個背鍋的,當時巴統協定內的不少成員,如瑞典、法國、西德等都暗自賣給了蘇聯工具機,但美國選擇性的敲打,只有日本一家受罰。雖然蘇聯核潛艇靜音性能的提高,與日本工具機並無直接聯繫,但不可否認高端工具機在製造業中的絕對地位。
  • 「深度」從東芝到阿爾斯通,美國「厚黑」早有劣跡
    「東芝事件」,逮捕、謝罪、制裁上世紀80年代初,日本迎來其半導體行業的「黃金年代」。日本半導體技術和產能飛速提升,一躍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晶片供應方。1987年,日本DRAM(動態存儲器)產品全球市場份額達約80%,一時風光無兩。
  • 缺少日本工具機,中國航母無法製造?落後的技術可以彌補回來嗎?
    1949年10月,新中國宣布成立,擺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痛苦,中華人民未來要走的路無比艱巨,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人才,國家如何發展?中國決定和蘇聯合作,只要引進技術和人才,未來的路將會無限輝煌,但是如今缺少日本工具機,中國航母無法製造?這些落後的技術還能彌補回來嗎?
  • 中國工具機浮沉錄:造航母不用日本工具機,機械人有種情懷叫工匠精神
    我剛才為什麼說今天只講中國工具機的進步與不足,因為我有自知之明,自己家底有多厚,我門兒清。但是落後是落後,造謠是造謠。兩碼事,必須要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她沒說明白的內容就由我來做一下補充吧。我們高端製造業到底是依賴著誰的工具機,這是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我在視頻後半段也會做重點說明。視頻信息量比較大,希望看完能讓大家對中國工具機有一個,公正客觀全面地認識。
  • 美日晶片戰爭後,「日企之光」到底是如何黯淡的
    看不清前路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往回看。在美國政府發布禁令,高通宣布斷供華為之後,有人想起了30年前美日之間的「晶片戰爭」,他們擔心「如果不做些準備,華為就是下一個東芝。然而,當我們回顧歷史,觀照當下時,不禁要問:作為一家曾經如此輝煌的企業,東芝真的是美日晶片戰爭的輸家嗎?這個「日企之光」的黯淡到底是怎麼回事?
  • 在眾多網紅鍋中逆襲,看東芝多功能料理鍋殺出一條血路
    衣食住行,「食」排在第二位,正所謂民以食為天,從這裡可以看出吃飯這個事情是頭等大事,但生活在快節奏的我們,往往把這個給忽略了,不是我們不想吃,而是沒有時間,不會做,但最近我發現一款網紅產品東芝多功能料理鍋品,似乎上面的問題它都可以解決,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產品,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東芝多功能料理鍋品牌背後的故事。
  • 日本企業的新生之路:東芝怎麼辦?
    01/ 東芝的沉淪2015年,對於東芝來說,是一個厄年。這一年,東芝被發現做假帳,在過去7年中,利潤多算2248億日元(約148億元人民幣)。消息傳出,東芝股票暴跌,市值縮水40%。此外,東芝向半導體、原子爐、重型電機、軍事裝備、醫療設備、鐵路車輛、電梯製造等領域發展,成為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電機企業,與日立、三菱電機一起,被稱為「電機御三家」。
  • 東芝公司簡介
    公司簡介  東芝是由兩家日本公司於1939年合併成的。  在20世紀初期,芝浦製作所以供應日本國內的重型機電製造為主業;在明治維新之後,芝浦製作所更躍升為世界的工業大廠之一。   第二家公司原名白熱舍,創立於1890年是日本第一家製作白熱電燈泡檯燈的公司。之後白熱舍有生產各種不同的消費性電子產品,1899年白熱舍易名為東京電器。
  • 二戰時,德軍的「骷髏師」到底有多厲害?為何能讓蘇聯談虎色變?
    在上世紀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由於太弱小了,遭受到無妄之災,飽受日本軍隊的摧殘。在裝備巨大懸殊的情況下,硬是在抗日戰爭中和日本侵略軍剛到了最後,當然咱們付出的代價那是非常大的。終於隨著法西斯頭子德國的倒下,反法西斯基本可以提前宣布勝利了,只剩下日本一個在那裡孤軍作戰。
  • 料理鍋品牌風向標,東芝多功能料理鍋帶你了解今生往事
    對於廚房的家電產品還是比較陌生的,因為在家裡都是媽媽做飯,踏入廚房的機會只有端菜的份,為什麼現在會有那麼多的年輕人不會做飯呢,緣於家庭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遠離父母之後,漂泊他鄉,學著自己做飯,感受到父母為自己的付出,也更加懂得生活,從不會做菜到樣樣精通,是因為遇見了東芝多功能鍋,這款來自日本的做菜神器。
  • 大金空調和東芝空調對比,哪個更好?
    3、同為小巧型風管機的製冷量機型對比,東芝比大金多了兩個選擇。東芝最小的是1.7kw製冷量,不過這個用的相對較少,優勢不明顯。最大的是8kw製冷量,這個優勢相對比較明顯,這樣在一些客餐廳用東芝的可以選擇一臺8kw的,而大金最大只有7.1kw,就要選擇兩臺4kw來拼,這樣增加的成本就會高出很多,所以東芝就有造價優勢。
  • 日本山崎馬扎克:什麼樣的工具機技術,讓我們擠掉同行?
    小姐姐有話說:山崎馬扎克可以說是工具機界的佼佼者,在日本十大工具機排名中位列第一。山崎馬扎克成立於1919年,主要生產CNC車床、複合車銑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CNC雷射系統、FMS柔性生產系統、CAD/CAM系統、CNC裝置和生產支持軟體等。
  • 蘇聯最受爭議的空中撞擊:氣昏頭的蘇軍戰機,與走私飛機同歸於盡
    而到了冷戰期間,蘇聯也多次發生過撞機事件,1973年,蘇聯空軍就有一架米格-21和美軍的RF-4C偵察機同歸於盡,飛行員葉利謝耶夫被授予了「蘇聯英雄」稱號。
  • 日本科技到底有多發達?為何依然擁有八大厲害科技?
    再比如創始於1988年的海馬汽車,當時年收入200億,沒有實現技術上的精益求精及戰略升級,至今海馬已連續虧損了兩年半的時間,並且被爆出賣400多套房,以至於有人說一家大型汽車企業擁有這麼多房產,並拿利潤去搞房子,結果不可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