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但國土面積還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因此人口十分密集。
此外,印度還分布著大量貧民窟。據聯合國統計,在印度貧民窟裡共居住著1.7億人,約佔印度總人口的12.67%。
不幸的是,位於印度孟買的亞洲最大貧民窟已出現確診病例。4月1日,印度孟買塔拉維貧民窟首次報告確診病例,且患者在當天夜裡就因病情加重而死亡,這意味著該患者至少已確診兩周時間。
資料顯示,孟買塔拉維貧民窟近5平方公裡中居住著150萬人口,其密度是美國紐約的30倍。據專家估算,在塔拉維這樣的貧民窟中,新冠病毒繁殖率可能比通常高20%。
更讓人不寒而慄的是,3月份因為一場大型宗教聚會,新德裡還有9000名密切接觸者「失蹤」。他們如同9000滴水消散在印度的人海裡,要找到他們,比大海撈針還難一萬倍。
並且因為封城的原因,更多的窮人在垃圾堆裡尋找食物。
檢測能力全球最低,醫療水平堪憂
據CNN報導稱,印度被測試的大多是有錢人,目前檢測費用約350元人民幣左右,相當於印度普通勞動力家庭的半個月工資。國際社會普遍擔憂,由於檢測能力不足,印度的疫情很有可能是被低估的。
印度底層教育的普及一言難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印度成年人文盲人口超過2億,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國家;
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已經寫進了我們的骨子裡,但為什麼印度人不能意識到教育的重要呢?原因大概有兩方面。
一個是制度原因:
印度有幾千年傳統的迦提制度,就是不同行業不能結婚生子,後代也被牢牢固定在這個行業裡。
而種姓制度又將人分為四大階層,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而最為低賤的連名字都不配有,更別說接受教育了。
另一個原因,在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穆來納森的《稀缺》一書裡提到: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帶寬不夠。
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緊缺的事上,並將其他事情排除在外。也正因為過分瞄準目標,不容易想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使自己的視野變得極為狹小。
窮人有自己在意的事,比如去哪裡能撿到更多的垃圾,下一頓飯怎麼來,而自己已經打了三份工連睡眠時間都犧牲了,他們著眼當下且只有當下。
所以在他們的腦海裡,教育改變命運,遠沒有下一頓豆醬米飯來自何處更實在。
真正有點唏噓的是,《稀缺》這本書的作者穆來納森,正是來自印度農村,7歲隨父母來到美國,一口氣讀到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在是獲無數大獎的哈佛終身教授。
教育本可以這樣驚人的改變任何一個人的命運,包括所有印度人。
在印度有著一個顯著的階級躍層例子,他就是現任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
童年的皮查伊家庭並不富裕,一家人擠在一套兩居的公寓裡,他和弟弟就只能睡客廳的地板。
但皮查伊的媽媽卻從不吝嗇對下一代的培養,而皮查伊也沒辜負媽媽的期望,以優異成績考入了印度理工學院(被譽為全球最難考大學之一)。
畢業後,由於皮查伊出色的工作能力,2015年10月2日他正式成為谷歌公司新任CEO,同時獲得的還有2.42億美元年薪。
從印度的窮小子到全球最貴高管,皮查伊把自己活成了印度的傳說,也讓谷歌成了全世界的傳說。
如今,矽谷的別名叫「印度谷」,因為外網Quora上的最新數據(19年6月)顯示為超過50%的矽谷工程師都是印度裔。
而他們改變人生的共同點,就是接受了與時俱進的教育,尤其是編程教育。
相信在這場疫情過去之後,印度的很多家庭能夠越來越明白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因為這樣才更可能擺脫命運的束縛。
教育改變人生,編程改變未來
想讓孩子擁有改變未來的技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