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14世紀的聖彼得教堂的尖塔有105米高,市民都很喜歡在這裡舉辦婚禮。風格為波羅的海哥德式,教堂裡的高達15米的祭壇是北歐最大的木質祭壇,1611年經歷了四年的精心製作後完工。
梵蒂岡城國是歐洲最小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不過雖然它是一個國土面積只有0.44平方公裡的小國,但它卻是全世界天主教的宗教中心,是全世界天主教教徒的精神支柱。
聖彼得大教堂,又譯為梵蒂岡聖伯鐸大殿,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西元326年落成。
在大教堂前面及廣場一圈佇立著多根石柱,每根頂上都有一尊雕像。教堂入口處有五扇大門,從右至左分別為聖門、聖事門、中門、善惡門、死門,每扇大門上都刻有聖經人物或故事的浮雕畫。
這座大教堂歷經了數次損毀,也經歷了數次重建,所以融匯了多種建築風格。它有希臘科斯林式的白色圓柱,有教堂羅馬式的主體建,築搭配有哥德式的尖塔和拱門,十分獨特。
米開朗基羅還為聖彼得教堂後面的西斯廷教堂繪製了大型的天頂壁畫——《創世紀》,他還創作了《摩西》等著名的雕像等等,這些都成為梵蒂岡最具藝術價值的部分。總之,聖彼得教堂是凝聚了百餘年數十位建築家和無數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