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早在漢朝時期,東西方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進行貿易溝通了,但是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絲綢之路卻在明朝末年衰敗,其中個由,不管只是絲綢之路的衰落,更加是一個時代的崛起。
絲綢之路
一條是我們熟悉的絲綢之路,也就是陸路絲綢之路。由西安出發,經甘肅,新疆到達中亞撒馬爾罕,然後再到達西亞的德黑蘭(今伊朗境內),再到伊斯坦堡(土耳其境內),最後到達歐洲各國。
玉門關
另一條海上絲綢之路,由福建泉州出發,下南海,穿越馬六甲海峽達到印度,因為印度盛產香料和棉布,這些都是歐洲喜歡的商品。再由印度出發,然後有2條路線可供選擇:
一條是,過荷姆茲海峽到達波斯灣,然後由陸路穿過現在的伊拉克和敘利亞到達地中海,由地中海送往整個歐洲。
第二條是過曼德海峽,到達紅海,再轉由陸路運送到地中海,由地中海送往整個歐洲。
尋找東方帝國
但是不論是路上絲綢之路還是海上絲綢之路,由東方到西方需要穿過不少國家。陸路運輸的不可預測性太大,經過國家的政局,戰爭都會影響到貿易路線,每經過一個國家都需要繳納關稅。而商人是逐利的。
由於陸路路線,貨物都是由地中海然後再運往歐洲各國,這就導致地中海延安國家控制著整個東西方貿易,尤其是威尼斯商人。
在此背景下,為了直接獲得香料等物資。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國王派遣,達伽馬率船從裡斯本出發,尋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艦隊共四艘小型船共計170多名水手。
當年11月22日通過好望角。
1498年3月,艦隊到達東非港口城市莫三比克,由於莫三比克內的人都是穆斯林,而艦隊所屬的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兩個教派是相互敵對的。因此達伽馬不敢輕易靠近港口,而是遠遠的停住。幾日後達伽馬決定使用武力奪取淡水,於是葡萄牙艦隊突然向守護水場的莫三比克人開炮,輕而易舉的佔領水場,獲得淡水。
之後的路線中,再蒙巴薩,馬林迪,葡萄牙艦隊仍然用相同的方式獲取資源。
在東非一路劫掠最後,葡萄牙船隊於4月24日從馬林迪啟航。
馬林迪的達伽馬登陸紀念柱
說到印度洋,10月末到次年的3月末刮東北風,即從南亞次大陸吹向東非方向,4月初到9月中旬,則刮相反的西南風,也就是風從東非吹向南亞次大陸方向。
當時的帆船能夠有效地利用季風進行遠洋航行。在吹東北風的10月末到次年3月末這一段時間,從南亞次大陸往東非方向航行,而在刮西南風的4月到9月中旬,則由東非航行至南亞次大陸。
但在6月到8月中旬的夏季,西南風過於猛烈,海上波濤洶湧,並不適於航行。在此前後的4月、5月、8月中旬到9月中旬,則是東非至南亞次大陸的最佳航海季節。希望大家還能記起,達·伽馬船隊從馬林迪起航赴印度就是在4月中下旬。
利用印度洋海上只有每年上半年才特有的西南季風,直撲印度海岸。終於在1498年的5月20日抵達了印度西南海岸最強大的港口城市卡利卡特。而該港口正好是半個多世紀以前,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所經過和停泊的地方。
在之後的三個月裡,葡萄牙艦隊在印度購買貨物裝船,拜見當地國王,被準許可以進行通商。
1498年的8月29日,達·伽馬在留下少數幾名聯絡人在當地建立他們在印度地區的第一個商站後,就帶著船隊匆匆起航回國了。
返航時就沒有那麼幸運,許多水手死於途中,最後只剩下2條船和不到一半的水手。1499年7月10日,「貝裡奧」號回到葡萄牙。達伽馬的兄長由於中途生病無法前行,達伽馬的旗艦則在1499年9月9日才抵達裡斯本。
達伽馬開闢的新航線路線
當時的歐洲,胡椒,香料的需求非常大,但歐洲卻不產出此物,只能依賴東方進口,而印度盛產的香料,棉布等都是歐洲國家需求量極大的商品。至此達伽馬第一次航線完成,葡萄牙因此賺了個盆滿缽滿。就此打通了歐洲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線。
從此之後東南亞的各種商品通過這一條新航線源源不斷的運往歐洲各國。
這也標誌著威尼斯商人由此走向衰敗。歐洲的經濟中心開始由地中海沿岸諸國向西歐西北歐的大西洋諸國轉變。
歐亞大陸之間的大航海時代就此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