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情書》是1995年上映的一部舊電影了,出自於巖井俊二導演之手的一部純愛電影,這也是導演本人的劇場電影的處女作。
此外,該電影自上映之後便獲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榮獲了豆瓣8.9高分的戰績,同時還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多個最佳獎項,是當之無愧的年度最受歡迎的愛情文藝大片之一。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演)因為無比的思念遠在天國的未婚夫藤井樹(柏原崇飾演),於是就給他之前的學校寄去了一封信。
原本一封本該寄往「天國」有去無回的信,卻出乎意料的收到了「藤井樹」同名女孩的回信,在書信中她發現了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美好感動,也明白了過去的已經過去,最終她從沉痛的回憶走出,找到自我的故事。
接下來,主要從該影片的敘事方式、意象暗喻和自我突破三個方面來分析,一起來見證女主是如何在追憶過去的感動和愛的情況下,最後走出傷痛,找到自我,活出自我的故事吧!
敘事方式:回憶和當下平行交叉,在自我反思中尋找愛
導演採用經典的平行交叉的敘事方式來詮釋劇情的發展,回憶過去和活在當下兩條看似矛盾的情感線索交叉貫穿影片,實則是表達了一種在回憶過去美好時光裡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尋找愛和勇氣,然後勇敢的讓自己走出傷痛,活在當下的抉擇。
未婚夫的去世將過去所有一切美好的習慣都帶走了,留下了博子一個人在這個孤獨的世界,她不願承認這個現實,於是她每天帶著對他的思念和愛,讓自己沉浸在過去的幸福的時光裡,那裡只有歡聲笑語,還有他們彼此。
所以,才有了那封寄往「天國」的信,後來意外收到同名女孩回信的她,驚詫不已,在書信中了解到,回信的是跟她未婚夫「藤井樹」同名的同班女孩,也明白了,她和他的感情原來早在上學時期就暗暗的開始了。
影片中回憶和現實穿插播放,甜蜜而心酸,漸漸明白,從前那個愛她愛得深沉和單純的少年早已不在了,但是她會繼續帶著他的愛,勇敢的繼續走下去,好好的生活。
就這樣,博子在回憶和當下的生活中醒悟,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在繼續,她在過去的回憶裡反思找到了愛,同樣也找回了自己。
意象暗喻:推動情節發展,為情感變化奠定基調
借景抒情和借物喻人的手法往往是詩歌文學中最常用的修飾手法,然而,在影視作品中也有很多類似意象暗喻的方式,這樣利用物象來起到觸景生情之意,充分的起到渲染情感最好的效果。
而《情書》這部電影中,正是運用了大量的意象來推動情節的發展,為主角情感以及心理的變化奠定了基調。
像雪花、樹木以及作為推動影片線索走向的「情書」,這些都是導演為電影本身設計好的意象,它們都有著不一樣的獨特意義。
雪花,出現在電影剛剛開始的畫面中,一大片白茫茫的雪地中站著失去未婚夫的女主,沒有言語,只是靜靜地站著,不禁流露出的淡淡憂傷,在此情此景之下刻意的被放大,隔著屏幕觀眾也能感受到她的孤獨和無助。
而作為貫穿全電影的「樹」,現實之下的樹數不勝數,而「樹」也是他的名字,樹會紮根就像他像根刺一樣扎在心裡,想拔卻拔不出來。
她愛他,所以她不斷地在過去的回憶追尋證明他也還是愛著她的,但她似乎忘了,再壯大的樹也會有倒下的一天,就這樣,情節逐漸被推動,她也會慢慢明白,她心中的「樹」也會如此。
情書,是這部電影劇情發展最大的原動力,也是讓女主走出回憶,活在當下的重要因素,相當於是電影的點睛之筆。一封寄往天國的情書,是代表了女主對過去的人和事的思念,也是點醒她的重要一擊。
結語:承認失去,也是一種自我的突破
面對那些我們無比珍視的人和事物,我們總會不約而同的留戀和回憶,對於博子來說,未婚夫的早逝是個沉痛的打擊,曾經美好的愛戀,她不想就此失去。
然而,再怎麼不想承認,他也已經不在了,過去的也已經過去,唯有勇敢的和過去說再見,走出回憶,面對現實,有時候,承認失去也是一種自我突破。
希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勇敢放手過去,活在當下,擁抱未來,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