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37歲宇多田光,是日本極具代表性的「平成三大歌姬」之一,目前與4歲兒子定居倫敦,她近日在INS開直播與粉絲們聊天,被問道:「為什麼分手後要走出來會這麼痛?」
她給出的回答是,「我不曾這樣想過,因為『痛苦』早在你們相愛的時候就存在了,只是我們常常會把愛情當成是止痛藥罷了。」
宇多田光認為,痛苦早在出生之時就註定存在,且必然會跟著我們一輩子,只不過人類是「慣性逃避」的物種,往往會為了遠離痛苦,而去依賴一段關係、一種癮頭,或是一個人。
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沒用的,很多黑暗情緒,你必須得靠自己咬牙面對。
「無論你多努力去讓自己不再依賴或沉溺下去,但痛楚本來就存在,你也會感受到,所以你要自己去調適,這是我從自己的個人經驗中學會的事。」
對於網友的失戀問題,宇多田光拋出了一個哲學式回答,點出痛苦的根源多半是自己,至於那些令我們煩惱的關係與人物,充其量只是個「觸發點」,讓你有機會去發掘長期逃避不去面對的恐懼,從而練習去正視它、嘗試與它共存。
宇多田光的人生閱歷,確實讓她有底氣說出這番言論。
畢竟她的事業、愛情跟家庭,全都遭受過重大打擊,逼著她不得不學習與「痛苦」共生共存,否則很難撐下去。
15歲,宇多田光成為國民天后,紅遍全球,出道十年賺進約億萬家產。由於名氣太大,她被閨蜜嫉妒、背叛,對方偷偷收下記者的錢,爆料她在學校的點點滴滴;19歲,宇多田光與導演紀裡谷和明結婚,對方大她15歲,在娛樂圈引起軒然大波,但這段婚姻僅4年就拜拜;30歲,宇多田光的母親跳樓身亡,讓她痛不欲生;31歲,宇多田光與小8歲的義大利酒保公卡利安諾再婚,生下一子,這段婚姻同樣維持4年就離婚,她也變成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兒子。
家庭與婚姻屢屢受到打擊,宇多田光還生過重病,過去她飽受卵巢腫瘤所苦,引發頭暈、作嘔、發熱,甚至腹瀉昏倒。前年,她更宣布自己罹患「運動過剩症候群」,該病在日本被列為難治之症。
宇多田光的經歷太龐雜,但僅僅從上面的幾件事情就可以明白:痛苦之於宇多田光,其存在感大概就像我們一日都要吃三餐,很難忽視它。
正是因為太難忽視,所以不得不去正視。
顯然宇多田光最後找到方法,她直接告訴遇到低潮的粉絲們:痛苦跟失戀並不呈正相關,但失戀可以幫助你練習不要逃避痛苦,不要再逃了!
宇多田光說過,她是幸運的,「在特殊環境裡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長成了這樣堅強的我,我對於一切都很感激。」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看不到的負面情緒,只是被我們很好的隱藏了而已。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做「內在小孩」,我們鮮少去感受他的不安、哭泣和小心眼,我們很少會想去療愈內在小孩,一旦浮現不好的思緒,人們大多數就會想辦法轉移焦點,而不是選擇平靜下來、深入去探討,畢竟現在社會都灌輸「逃避不可恥但有用」的觀念了。
為何有些人會有毒癮、酒癮、菸癮或是性成癮,其實一個人之所以會有「成癮現象」,絕對有包含著深層意識的不安,但通常絕大部分人自己搞不清楚恐懼的緣起。
對此,宇多田光很有感觸,她曾受邀參加了一個節目訪談,聽到有些日本音樂人會用吸毒的方式來獲取靈感,她直接回懟:「我覺得很悲哀,如果當初創作不需要毒品就可以紅,那你怎麼現在就需要了?」
宇多田光曾在自傳《點》裡提到,大概從9歲開始,她經常感受到憤怒、不滿的暗黑情緒,「我不知道怎麼去求助,也不知道怎麼去控制。」
幸好遇到音樂,讓她便把所有的能量都投入在創作裡,從中獲得療愈和平靜。
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學習「與負面情緒共存」的課題,且多半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學會釋然,這一過程充滿心碎,但一昧逃避、依賴他人並非長久之計,因為這兩種方式都無法讓你的內在小孩獲得「自主性的平靜」。
關於「逃避痛苦」這件事,同樣遭遇過刻骨銘心情傷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胡因夢(李敖前妻)曾用「冥想」來舉例。
胡因夢表示,當人們靜坐久了,雙腿就會酸麻,這時很多人會選擇換個姿勢來冥想,但其實在這個行為裡頭,無形中也暗示:人只要一遇到痛處,就會下意識想要趨利避害,想讓自己「稍微舒服一點」。
確實,當面對恐懼、不安、憤怒等時,人們會因為趨利避害的天性,把它們都深深壓住,就像電影《睡夢醫生》中男主角丹尼內心的大箱子,不敢打開,但不代表它不存在,而且一旦爆開,毀滅極大。
宇多田光對粉絲的回應,無疑是一種提醒:
只要有負面情緒出現,請不要企圖轉移它,讓自己適度安靜下來吧,以旁觀者的視角,去了解為什麼內心會出現這樣的想法?若自己解決不了,可以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切莫不要用逃避的方式轉移痛苦,不然只會一直深陷循環裡頭,沒有結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