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抓貓一樣抓住老虎的後脖子,它會變得像貓一樣乖嗎?

2020-12-17 獅虎豹三兄弟

貓是飼養人數最多的寵物之一,相對於熱情的狗,在都市生活的人來說,養一隻貓相對來說會省心多了。養過貓的朋友或許都幹過這麼一件事兒,那就是當我們要把貓移開某個地方的時候,除了會趕走、抱走之外,最常用的就是用手捏住它的後頸皮,然後提起來,會發現:當我們用手抓住貓咪後頸皮的時候,它們仿佛就被點了穴一樣,蜷縮著身體,一動也不動任人們「處置」。

這種現象在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比如當我們帶貓咪去寵物店的時候,寵物醫生們為了讓貓咪乖一點,有時候會用夾子夾住它們的後頸皮,而此時的貓咪就跟被我們提起了一樣,變得十分乖巧,讓接下來的除蟲、打針等事項得以順利進行。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貓咪的後頸上真的有什麼穴位嗎?只要被捏住,就能讓它們喪失所有的行動力?

貓變乖的原理: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

在學術界裡面,貓咪的這種現象其實有一個很專業的詞彙,叫做: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這是一種後天形成的條件反射。

關於條件反射,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老師帶我們做過的這麼一個小實驗,用錘子輕輕敲膝蓋處,腿會不自覺地向前踢起來,這其實就是我們身體的條件反射,但是與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不同的是,膝蓋的這種條件反射是先天的,只要是健康的機體,都具備,不需要後天的訓練。

貓本質上是一種獨居的貓科動物,雖然經人們馴化之後許多方面都已經脫離了野生動物的習性,但是在某些方面,卻是依然保留著的。比如挪窩,在這件事情上,家貓依然保留著與野貓一樣的行為。

農村的朋友可能會更常見,當人們發現了貓窩中的幼崽時,過不了幾天,母貓就會將所有的幼崽轉移到新的窩裡面去,在整個轉移的過程,母貓需要移動幼崽,用的就是叼住其後頸皮提起來搬走。

只要是需要移動小貓,母貓基本上都用這種方法,長此以往,小貓們都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即便是長大之後,當它們的後頸皮被捏住的時候,貓咪也會誤以為是像小時候被母貓移動自己一樣,所以它就會蜷縮著身體。

當然,有些小貓可能會沒有那麼乖,當母貓叼住它的時候,它會拼命掙扎,但是這也給它增加掉下去摔傷摔死的風險,所以久而久之,那些「不乖」的個體就漸漸地被淘汰了,能夠健康活下來的,基本上都有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

這招對老虎管用嗎?

我們觀察到,自然界的動物裡面,有許多用這類方法搬運幼崽的動物,那麼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在它們的身上也適用嗎?

事實上只要是採用這類方法搬運幼崽的動物,基本上都會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比如說蜜獾、豹子、獅子、老虎等,當然像猴子、豬等採用其他方式搬運幼崽的動物,捏住後頸皮就不會觸發它們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了。

曾經我收到過這樣一個問題,說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在老虎中也適用嗎?如果像抓貓一樣抓住老虎的後脖子,它會變得像貓一樣乖嗎?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在原著裡面施耐庵是這樣描述武松打虎過程的:「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大致意思就是武松左手揪住了老虎的頂花皮(跟後頸皮很近,難免有牽連),騰出右手拼命打,難道說武松之所以能夠制服老虎,是因為恰巧抓住了後頸皮,引發了老虎的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才讓老虎這麼老實被按住?

正如我前面所說的那樣,只要是出現了此類搬運幼崽方式的動物,都適用,但是有時間限制的,並且與個體的感受有強烈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隨著時間的增加,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反應會減弱,甚至是消失。同時,每個個體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麼表現出來的結果也存在差異。

大多數貓咪之所以一直保留著這種反應,是因為貓咪即便是長大之後,也有人類來代替母貓做出這種行為,導致它們對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印象深刻,而對於老虎來說,母虎會經常叼著它們走的情況只會在出生後的3個月內,而老虎長大需要2-3年的時間,壽命大約是20-25年,所以長大之後的老虎基本不大可能記住這一感覺,所以自然也就不大可能會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學者曾用活頁夾對31隻貓咪進行了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實驗,他將這些貓咪按照年齡段、性別進行分組,然後用活頁夾夾住它們的後頸皮,發現只有67%的個體出現了該現象,而且年齡越小越明顯,那些沒有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的貓咪,大多數年齡都偏大,說明這種條件反射的現象會隨著個體年紀的增加而減弱。所以武松打虎的過程,我們只看一個樂呵就行了,都長到吊睛白額虎地步了,這種現象基本也消失了吧。

貓咪實驗

日本神經學家在2013年的時候也做過一個關於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的實驗,實驗者將一組的老鼠後頸局部麻醉,然後捏住後頸提起來,發現麻醉之後的一組相較於正常組來說,出現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的個體較少,而且效果也較弱,說明這種後天形成的條件反射,跟機體的感受強烈掛鈎。所以如何模擬母親叼住幼崽的力道,也是激發這一反應的關鍵因素,太輕可能沒感覺,太重可能會弄疼它們。

老鼠實驗

強直性靜止與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的區別

有時候我們看到電視上、網絡上會出現一些宣稱能夠對動物催眠的人,而且他們的確那樣做了,利用的原理是不是也是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呢?實際上不是的。

我們看到的動物催眠視頻,基本上都是用雞、青蛙、鳥、蜥蜴等等,顯然這些動物不可能捏住它們的後頸肉,催眠者利用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原理,學術界叫「強直性靜止」,雖然與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有點像,但強直性靜止是與生俱來的,是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本能機制

一些動物催眠表演

簡單來說就是當動物受到驚嚇時,會馬上進入一種假死的狀態,用以躲避天敵,這種反應不需要訓練,就如同我們敲擊一下膝蓋,腿就會彈起來一樣。動物催眠者就是利用突然給動物一個驚嚇,導致它們觸發強直性靜止反應,從而達到催眠動物的目的。

這種表演其實很簡單,你只需要訓練一下演技,然後找一隻雞,先慢慢晃動它,接著給它來一個突然驚嚇,然後一切行動暫停,這隻雞便雙腳一蹬,就像是真的死亡了一樣,喚醒它的方法也很簡單,輕輕撥動一下即可。

捏住貓咪的後頸皮,產生的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雖然與動物受到驚嚇觸發的強直性靜止現象差不多,表現在外在上面都是讓它們一動不動,但是本質上還是有差別的,總之,前者是後天的遭遇,或者經過訓練所形成的,而後者則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現象。

強直性靜止受個體差異的影響更大,一般來說,越處於食物鏈底端的動物越明顯,越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越不可能產生,這跟它們所處的生態位有關,畢竟像老虎這樣的猛獸,長大之後就沒有天敵了,它自然不需要用到這類反應來自我保護。

人類嬰兒的類似現象

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不僅僅出現在動物之中,在人類的身上也同樣發現了,但不是簡單地捏住我們的後頸,而是有更溫柔的表現形式。可能媽媽們感受更直觀,當嬰兒哭泣的時候,將他們抱起來走動走動,嬰兒可能很快就不哭了,這可能與他們之前習慣了在母親身體裡面聽心跳聲的感覺有關。

當孩子出生之後,他就來到了陌生的環境裡面,會表現出沒有安全感,而當人們抱起他們,貼近心臟,能聽見心跳,這種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所以也可以解釋為人類的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當媽媽們發現「抱起來」這種方法很管用的時候,以後基本上都會採取這種手段來「止哭」,無意中又加深了這種反應。

有些貓咪之所以一直會保持這種現象,其實跟人類有一定的關係,在小的時候被母貓「提」,長大之後人類代替母貓加深了這種反應,所以即便是長大、變成老年貓的時候,這種現象也不會消失。

而有些貓咪卻不會存在這種現象,這類往往於在貓舍購買的貓咪中,因為從小到大,它們基本都沒有被這樣對待過,所以自然也就不會對「捏後頸」這個行為產生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了。

對於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對老虎有沒有用?取決於老虎在小的時候有沒有經常被母虎「咬後頸」搬運過,而且與年齡段有關,如果在老虎小的時候,這種現象可能很普遍,自然就管用,但是當老虎長大之後,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可能就消失了,除非一直有持續這個動作。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如果捏住老虎的後頸,它會變得和貓一樣乖嗎?
    如果你家裡養過貓,或許你會在貓的身上找到一個神奇的開關:貓在很小的時候,母貓總會叼起小貓,將它們移動到其它地點,而小貓每次一被母貓叼住,就會從原本的活蹦亂跳瞬間變得安靜下來,如果你觀察得足夠仔細,你就會發現,母貓總會叼住小貓的後頸位置。除了貓咪,同屬貓科動物的老虎後頸上也有類似的開關,可問題就在於,如果捏住老虎的後頸,它會變得和貓一樣乖嗎?
  • 捏住老虎的後頸肉,它會不會像貓一樣變乖?
    有網友在網上提出了一個問題:捏住老虎的後頸肉,它會不會像貓一樣變乖?然後很多網友作出了回應:恩,村裡的飯很好吃,吃飽了現在小科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武松打虎圖玩笑歸玩笑,如果捏住老虎的後頸肉,它會不會像貓一樣變乖?
  • 捏住老虎的後頸肉,老虎會不會像貓那樣乖?
    後頸肉可以說是貓的「死穴」,不管平時多麼桀驁不馴的貓,只要是被捏住後頸肉,它必定是老老實實的,任由你擺布,但是,當你鬆開手後,貓立即會恢復到原始的狀態,此時,你就要自求多福了。那麼,同樣作為貓科動物的老虎,如果被捏住後頸肉,它會不會像貓咪一樣乖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捏住貓的後頸它便不動,身為貓科動物的老虎,也會束手就擒嗎?
    現如今養寵物成為了熱潮,幾乎很多年輕人家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小貓小狗,養過寵物的人應該知道,一旦抓住它的後頸,它們會特別的聽話,關於這一方法,還是比較有效,有人說抓住了後頸等於抓住了貓的命運,無論是什麼東西夾住貓的後頸,它都會變得特別乖巧,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原因,科學家不是特別清楚。
  • 捏貓脖子後面的肉真的能「降貓」嗎?真正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一日養貓,終身養貓。貓奴是越來越多了,貓主子也是會經常仗著鏟屎官的寵愛搗亂,常常是讓鏟屎官哭笑不得,可還是會折服在喵星人的溫柔裡。大抵喵星人制服鏟屎官是很有一套了,但是鏟屎官呢?有琢磨到什麼制貓的法子嗎?有人說捏貓脖子後面的肉就可以降貓了,這是真的嗎?很多貓奴都發現只要抓住毛脖子後面的肉,貓就會停止掙扎,一動不動的。
  • 如果人類變得更大,獅子和老虎會像貓一樣成為寵物嗎?
    這種安全隱患似乎可以用「人類不夠強壯」來解釋,這就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如果人類變得更大,而獅子和老虎就像小貓一樣,那麼它們會成為寵物嗎?但是當我們放眼動物世界,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只有一部分動物被我們馴化,而他們的近親卻沒有被我們馴化。比如,狗被我們很好的馴化了,而作為它們近親的狐狸卻沒有,同樣的,馬被我們馴化了,但是作為近親,甚至連體型都基本一樣的斑馬卻一直沒有被馴化。
  • 如果貓的體積和老虎一樣大,貓能秒殺老虎嗎?
    很多人會有這麼的想法,貓咪上竄下跳,捕鳥捉鼠多牛啊,如果貓咪有老虎那麼大,豈不是比老虎還厲害?同樣感慨的還有說豹子如果怎麼樣的云云。其實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貓、豹子都長老虎那麼大,他們還叫貓、豹子嗎?
  • 捏住貓的後頸肉,貓就會被「催眠」,老虎也會這樣嗎?
    小貓有一個奇怪的行為,不管小貓當時正在做什麼,一旦後頸肉被貓媽媽咬住時,它們都會放棄掙扎,一動也不動。通過研究發現,這種現象不僅在小貓中存在,一些成年貓咪的後頸肉被抓住時,也會一動都不動。科學家們就曾經用夾子將成年貓的後頸肉夾住,結果發現它們像是被催眠了一樣放棄掙扎,所以這種行為又被叫做「夾子催眠」,也叫做:掐捏誘導的行為抑制。
  • 布偶貓會像暹羅一樣變色嗎?
    暹羅貓會變色很多家長們都是知道的,天氣熱的時候看到暹羅貓的臉顏色是淡淡的黑色從臉中央蔓延開來。可是一到冬天天氣比較冷的時候,整個臉上都是烏漆嘛黑的,黑乎乎的一片。布偶貓有的時候也會發現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和暹羅一樣嗎?
  • 貓科動物用手捏後頸就不動了,用手捏老虎,老虎也就束手就擒了?
    如果能把老虎提起來,那也許老虎就能像貓一樣「束手就擒」?但實際上貓被抓住脖子也不是能動,如果抓住老虎的脖子把老虎舉起來,那樣只會讓老虎更生氣,後果是很嚴重的。貓的這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適合孩子。 摸貓的後脖子皮或捏它的話,有些貓會厭惡,會從人手裡流出來。
  • 布偶貓會像暹羅貓一樣較冷時就會變色嗎?
    有不少的小夥伴都知道暹羅貓會變色,在天氣熱時會發現暹羅貓的臉顏色會變成淡淡的黑色,到了冬天比較冷時就會變得黑乎乎的,而布偶貓有是也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布偶貓與暹羅貓除了長得有一點像以外,它們的生理特徵也特別的像。
  • 貓咪把電腦屏幕搞壞了,主人做紙枷鎖懲罰它:誰家的貓像你一樣?
    在一般人的眼中,貓咪是溫順、安靜的,因此很多圖省事的鏟屎官會選擇養貓來作為寵物。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貓咪都很乖,有些貓咪錶面上是一隻貓,其實是披著貓皮的狗。當不小心養了一隻靈魂深處愛搗亂的貓咪後,鏟屎官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 老虎和貓一樣是貓科動物,那老虎看見了貓,會吃掉貓嗎?
    雖說貓和老虎同宗同源,貓是老虎的縮小版,但老虎是個領地意識很強的傢伙,如果他意識有別的食肉動物侵入它的領地,搶佔了它的地盤或者挑釁它的尊嚴,追咬一陣肯定是有的。如果被它咬住,憑藉它長長的犬牙和驚人的咬合力,被咬到那必死無疑。至於它吃不吃死貓咪,那要看它餓不餓,如果餓了,它可是什麼肉都吃,不會覺得吃同類難看,也不會覺得難吃,畢竟對於野獸來說,生存第一嘛。
  • 貓會抓蝙蝠嗎?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貓會不會抓蝙蝠呢?從貓的習性上看,貓會抓鳥類,所以,乍一看,蝙蝠也會飛,貓應該會抓它。但是,實際上貓是不會抓蝙蝠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貓是最常見的貓科動物,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其次是它的隱蔽性。貓的四個腳上都有肉墊,肉墊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讓貓咪在移動時,幾乎不發出聲音,這一點與其他的貓科動物是一樣的。
  • 為什麼一捏貓的後頸,貓就會變得老實?真相是……
    其實不止貓,很多哺乳動物如狼、老虎、獅子等,因運輸幼崽都是用嘴叼住幼崽後頸皮肉,客觀上需要幼崽「老實點」,所以進化出特殊神經反射。 這種行為被稱作「clipnosis」,也有人稱為「捏掐誘導的行為抑制現象」,更有人開玩笑是「貓的命運後頸」,掐住了這裡,就等於扼住了貓咪命運的咽喉。
  • 貓被捏後頸就不會動了,捏著成年的老虎,老虎也會束手就擒嗎?
    雖然大多數的貓表情看起來有些嚇傻了,但貓並沒有在被夾住的過程中表現出害怕,因為貓們的心率沒有增加,瞳孔也沒有變得擴張,這和遇到危險時所表現的反應一點也不一樣,於是巴芬頓和他的同事們認為
  • 獵豹叫聲竟然像貓一樣軟萌,說好的霸氣呢?
    說起獵豹,那也算是猛獸之一,和老虎、獅子一樣,都擁有矯健的身姿,超強的捕獵能力。不過,獵豹和森林之王老虎獅子,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其中叫聲就明顯不同…今天的「玩具明星愛動物」就讓我們去看看,獵豹的這些獨特之處吧!
  • 貓喜歡像人一樣坐著,網友以為它很聰明,後來才知道其實貓超可憐
    這隻喜歡像人一樣坐著的貓,是網友在動物避難所領養的。貓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阿法芙。它是一隻漂亮的田園貓,毛色亮麗,健康活潑。也許這樣看不出貓有什麼特別之處,之前主人也是這麼認為的。領養貓的時候,網友發現,這隻貓好像很聰明的樣子,做著和人一樣的坐姿,十分有意思。但是後來才知道,貓並不是有意這樣做的,其實它超可憐。貓的雙腿是沒有知覺的,它感覺不到自己有後腿,所以像人一樣坐著。雖然貓的顏值非常高,杏臉桃腮,五官端正,但是因為腿的原因,完全沒有人會領養它。
  • 有一種貓長得既像松鼠又像狐狸,你知道這種貓的名字嗎?
    有一隻既像松鼠又像狐狸的貓,你知道這隻貓的名字嗎?但是看起來像松鼠又像狐狸的貓,還看不太清楚。 毛茸茸的大尾巴,楔形的頭部,是松鼠和狐狸的結合體是什麼? 原來是索馬利亞的貓。索馬利亞的貓很聰明,性格溫和,很能體諒人的意思。 像猴子一樣橫行,抓食物的方法也變得像猴子一樣。它的運動神經極其發達,動作敏捷,喜歡自由活動,叫聲也很清晰,不適合在公寓裡培育。不僅活潑而且容易活動,冰綠色的貓眼,是不是有點冷酷呢?其實人性格很溫順,想玩,但感情很豐富,隨時都要博得主人的關心哦。
  • 為什麼貓在很久之後再見到主人不會像狗一樣激動?
    貓與狗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生物,它們之間的表現不可能相同。如果一隻貓見到主人就快速搖著尾巴,眼巴巴、熱情地望著主人,那還是貓嗎?如果一條狗像貓一樣見到主人後就視而不見地走開,那還是狗嗎?至於為什麼貓在很久之後再見到主人不會像狗一樣激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貓是一種對等型動物,而狗是一種依賴型動物。貓愛你,但貓不會像狗一樣愛你!在已知的研究中發現,狗被人類馴養超過1.4萬年,而貓只有9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