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鋒之中帶有小側鋒——褚體楷書的筆畫特點

2020-12-18 回鋒收筆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錢唐人。褚遂良是初唐四大家之一,精通書藝,博學多聞,一時才俊。繼承「二王」,變法「二王」,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褚遂良出生在官宦之家,是褚亮第二子。父親褚亮善做文章,在陣當過尚書殿中侍郎,後入隋。隋亡,褚遂良隨父入唐,因父親在朝為官又得皇帝大臣們的信任,有機會向父親朋友虞世南,歐陽詢學習書法。虞世南死後,魏徵以善書為由向大唐皇帝太宗推薦褚遂良,魏徵是中國有名的忠臣,他舉薦褚遂良最根本的目的大概是因其忠真、耿直的品質。褚遂良耿直的品質也深受太宗的信任,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鯁亮,有學樣,竭誠親於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新唐書》)成語小鳥依人便是從這來的。

褚遂良受太宗囑託輔佐新皇帝,褚遂良的途仕也從一帆風順變成了滿路荊棘。褚遂良反對立武則天為後,被一貶再貶,最後病死於路上。褚遂良因反對立後一事而成了千古名臣,顏真卿因反抗安祿叛變而成為名臣。這兩位名臣是有骨氣的,中國歷來就講骨氣,他們的人品備受人們敬仰,他們愛國愛民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書法同樣是中國書法史的瑰寶。

褚遂良留下許多傳世作品,《法師碑》、《伊闕佛龕碑》、《雁塔聖教序》、《房玄齡碑》、《倪寬贊》、《賜觀帖》、《帝京篇》、《千字文》、《 枯樹賦》。其中,《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啟功在《論書絕句》中說:「觀於《雁塔聖教序》,正符所喻,亦褚本來面目也。」

褚字勁健空靈,提按分明,線條勁而有彈性。杜甫說:「書貴瘦硬方通神。」但褚字是在「中和」思想、魏晉風度影響下,形成了線條瘦硬而豐腴的特點。臨字時要辯證體會褚的硬與柔。「使盡力氣至於沉勁入骨,筆乃能和,和則不剛不柔,變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勁之聖,非軟緩之謂;變化者,和適之至,非縱逸之謂。」(王澍《論書剩語》)剛與柔,筋與骨,是對立的因素,無論偏向那一方者不能稱其為書法,褚體用「中和」美學思想,出神入化的處理了剛與柔對立因素,做到了剛柔相濟。

臨褚字時剛與柔必然要成為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在學褚字的時要體會幾對審美範疇,防止過猶不及。曲含生命的張力。「曲」在中國傳統審美觀眾中一直受到極大的重視。認為化直為曲為妙,直而不曲為敗。鍾繇因他的學生寫字不用曲筆,訓喝學生,這個學生三年不敢見老師,潛心練書,一波三折,此後書名大振。「尚曲」、「用曲」,不能絕對化。筆筆曲,柔而無力。過曲無力,過直呆板。曲與直是對立與又是統一的。一個筆畫中必須有曲與直兩個因素。

在生活中我們也是要用曲來裝飾點綴生活。比如用線曲來點綴裝飾牆壁。在陶器時代用波狀線裝飾陶器。曲線在生活中是被大量運用的,因為我們不喜歡呆板枯燥。曲線是美的,變化的,生動的。褚遂良用曲,他的曲不是流滑無滑的曲。褚遂良弧線的大量應用,使得擺脫了楷書的板正。化直挺的筆畫為微曲的直畫,曲美而靈活。又不能一味的曲,過曲無骨。曲的過度運用會走向另一個極端。直直的直線力弱,微曲的直線力強。因為微曲之直有生氣,蘊含著張力之勢。比方說,我們在寫木字旁時,用上揚的兩邊微曲的線寫橫,用微曲的直線寫豎,用輕逸的弧線寫撇,用帶弧度的由輕到重的線寫點。

那麼這個木字旁就活了。整個木字旁給我們的感受是,它是一棵春天裡待要生長的小樹,蘊含著生命的氣息。用完全直的線條寫出的木字旁,如果硬要想出點什麼物象與之聯繫在一起,我想到的是幾根長短不一,去頭的火柴根。全直的木字旁只是火柴根擺出來的形而己,毫無生氣可言。中國文字由象形而來,傳說是倉頡創造的文字,他觀日月星辰圓曲之勢,龜文鳥獸的形象,由此得到啟示,創造了文字。宇宙神奇,那個有生命的物體不含曲。中國文字自創造之初就帶有美的形式。書法和宇宙萬物有著某種聯繫。從這個角度上看,好的書法必須含曲。

四家都是善用曲直的高手。曲,趙孟,褚遂良用的多些,歐陽詢用得少些。他們合理運用曲直,表現自己審美思想,我們在臨習字帖時,就要辯證的把握曲與直。曲度相同的線,用側鋒中鋒寫出的味道不同。我認為用曲尚曲對用筆要求更嚴格。不是簡單頓筆下行平拖而至,也不是用筆輕輕在紙面滑過。它更應用題中有頓的筆法來寫。那麼生動飄逸,有骨力的曲線之美便可呈現在我們面前了。褚字豎的起筆處多呈 S 形,可以感到書家寫時的動作的順暢。感受到線條的流動之美。

歐陽詢的弧線用的極少。筆畫是一直為主,線瘦硬,表現的是勁健之美。褚遂良的鮮肉和,表現婉麗之美。顏真卿的線條曲,同時也粗,含豐腴之美。分析清楚各書家怎樣用的曲,為什麼同樣用曲,而表現的美不同,用什麼樣筆法做到的。只有分清楚這些問題,眼睛觀察到,心裡明白,手才能寫出來。褚體的曲同樣強調寫。如果去描去畫,線條滯,失去了流動性,小 S 也不再美了。

褚字的逆鋒也具有特色,他的逆鋒不是落於紙面的逆 ,而是空中打勢,點入順勢下行。點入使線條不流滑,增加筆與紙面的摩擦力。每一條線又都能立得住,而且線條還清逸瀟灑,增加了筆畫與筆畫的連貫性。顏真卿的起筆多是在紙面上完成逆鋒,這種筆法寫出的線條有厚重沉著之感。

當一本《雁塔聖教序》捧在手裡時,可能你已經忍不住要動筆臨了。可千萬別急,還是先讀一讀,用心用眼去品味欣賞它。讀帖是含欣賞帖,但比欣賞還要更深刻。讀帖歷來受到大書家的重視。唐太宗說:「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幾要,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運筆之理。然後可以臨摹」。可見讀帖時歷來受書家重視的。個人性情對書風有著某種聯繫,所以要還要讀帖外的人物的性情愛好,有助於我們把握書法風格情調。褚遂良的字點畫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直中含有微曲,他的字活潑生動。這是我們在讀帖中必須看到。褚遂良的多是不落紙面的點入,行筆時多是中鋒之中帶有小側鋒,行筆快慢結合,提按分明。這些特點是我們在看帖的線條時看到的。觀察到了這些才可能寫出來。

相關焦點

  • 學會中鋒和三個運用要領,不怕寫不好毛筆字!
    王建兵楷書8班 筆法第5單元測評作業聖手書法課堂學習班秉承現代書法教學理念,採用線上視頻教學指導+線下系統規範訓練的教學模式,突破了專業書法學習上的層層門檻,為廣大書法愛好者開拓了一條切實而高效的書法學習之路。
  • 書法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呢?
    從書寫工具上來看可主要分為硬筆書法、篆刻、毛筆三大類:(1)硬筆書法,主要是用鋼筆、籤字筆等為書寫工具,在普通紙張上把漢字書寫美觀大方的藝術活動,硬筆書法的特點是實用性強,缺點是不能寫大字,缺乏用筆的變化,可以把字寫得漂亮,但藝術性較低!
  • 名家歐體楷書100講:基本筆畫懸針豎,一筆如何寫出頭頸肚尾
    大家好,我是明強,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的學習以及傳遞和分享所學的知識,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歐體楷書懸針豎的寫法。懸針豎的寫法:露鋒入筆,中鋒下行,行筆到位後,筆鋒要稍稍地慢慢的逐漸提起,在某一位置上脫離紙面,猶如一隻懸起來的針一般,這種豎筆挺拔鋒芒,剛勁有力,在開始的頭部、中間的頸部,以及尾部的形態是有不同的變化的,一般要求為逐漸變細,收筆是筆尖應該在點畫的中心位置上。掌握了上述豎筆的書寫要領,會讓人在學書的過程中快人一步的。
  • 深度剖析:米芾筆畫書寫特徵
    橫橫也被稱為「勒」,是用筆中最為基礎同時又最能體現書寫風格的筆畫,歐陽詢在《八決》中提到「勒若千裡之陣雲」。1.纖絲引帶橫這種橫由裹鋒逆行切入,之後由側鋒轉中鋒,向右上角行筆,這種寫法輕快活躍,多出現在米芾尺牘之中。
  • 淺談張即之書法特點——結體縝密,筆勢勁峭
    張即之書法作品的主要特點是:結體縝密,骨格蒼秀張即之的書體定型比較早,前後變化不是很大。他的書法分行布局整齊縝密,結字工整嚴謹,俊秀而筆力遒勁,生動明快,清新爽利而別具一格,給人以方潤清朗的感覺。張即之運用粗重和輕細的筆畫相互映襯,或一字之間粗細筆畫兼用,給人一種清新活潑的感覺。
  • 蘇東坡「偃筆」,宋代書法第一,到底是中鋒還是偏鋒?
    蘇軾《黃州寒食帖》#3行筆中鋒,參以側鋒中鋒與側鋒為運筆過程之行筆方法,是兩個相對概念,相互依存又對立統一。分書以下,正鋒居八,側鋒居二,篆則一毫不可側也。」蘇軾所書《黃州寒食詩帖》在運筆時以中、側鋒相間,中鋒為主,側鋒為輔。用中鋒可以獲得豐滿厚實、具有立體感之線條,側鋒亦可出現頓挫生姿、妍美無比之效果。中側相雜,既可避免筆筆換鋒之不便,又可增強行書用筆之趣味。清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言:「正鋒取勁,側筆取妍。」
  • 練鋼筆楷書和毛筆楷書的主要區別
    A鋼筆楷書的特點一、注重用筆:鋼筆楷書的筆畫有提頓、藏露、方圓、快慢等用筆方法。不同的用筆方法產生不同的形態、質感的線條,不同的線條需要不同的用筆方法去體現。鋼筆楷書字形較小,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如果書寫時用筆稍不注意,筆畫就達不到要求,筆畫就會出現軟弱無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須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用筆方法。二、筆畫分明:鋼筆楷書的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和收筆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規範,乾淨利落,不能潦草、粘連。
  • 如何學好硬筆書法 I 第六講:用什麼筆及楷書筆畫的捺與點
    下面筆者把自己多年的經驗掌握到的用筆心得分享給大家:■ 鉛筆——初學者利器,筆畫粗細表現力極強優點:在硬筆書法書寫過程中,鉛筆的最大特點在於表現力強。1.0的初學者不好駕馭,0.5的筆畫粗細表現力沒那麼強。建議初學者剛開始就選擇中性筆,0.7的中性筆,紅色的最好用。就下面圖中這一種,不要買錯了哦!
  • 如何快速寫好楷書?
    楷書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固然有其自身的實用價值。除此之外,通過練習楷書,對提高行楷以及行書的水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楷書練習達到書法價值的水平後,再利用楷書的功底轉行書、行草、草書就相對容易了。怎麼才能寫好楷書,絕不是生搬照套,需要方法。
  • 就連草聖都用中鋒,你還說草書要中側參半,難怪書法沒有大成就
    篆書用中鋒筆法不假,但不是只有象篆書那樣的點畫才是中鋒行筆的結果。中鋒用筆也很靈動,也可以忽而細如遊絲,忽而壯如鐵線。知道吳道子吧?他因為學書法不精到,改了繪畫。他的「吳帶當風」的靈動就算今天全用側鋒也畫不出來!
  • 想要改善寫字時筆畫總是歪歪扭扭的狀況?切記這3大點
    顏真卿和柳公權的楷書被譽為「顏筋柳骨」,而柳公權的筆畫則有「鐵畫銀鉤」的讚美,這自然說的是他們的筆畫質量極高 顏真卿的楷書筆畫,特別是橫畫,呈現出兩頭粗中間細的特徵,顯得筆畫穩固,遒勁有力。他的捺畫由輕到重到最重,整個過程增加了筆畫的厚度,而且筆畫之間形成了強烈的粗細對比,所以筆畫質量自然提高了。
  • 懂得這些基本筆畫的書寫密碼,你不可能寫不好硬筆楷書!
    基本筆畫,是漢字組成的基本要素,不懂得基本筆畫的形狀、形態和行筆方法,就根本不能談論書法。基本筆畫就是零件,零件不合格,或是低劣產品,位置放得再合適也是不行的。基本筆畫的練習與把握,是每個書寫者應該長久堅持的事。寫得好與壞都是相對而言,不要指望筆畫練好了,就可以永不再練了。
  • 從楷書到行書,過渡技巧掌握好,才能揮灑自如!
    楷書如何才能正確過渡轉化成行書呢? 蘇軾曾說過,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這種說法其實生動地反映出了三種字體給大家最直觀的感受。我們練習楷書,要保證筆畫的細節呈現出楷書字體的靜態之美,要通過筆法把骨架、形態和細節生動地呈現出來。
  • 歐楷基本筆畫第03講 點畫的形狀與寫法 點畫是所有筆畫的基礎
    (一)左點的形狀特點左點的寫法:1、順鋒入筆。2、中鋒下行,逐漸加重,至左下角最重。3、提筆,筆鋒收攏至左下方。小編的觀點是:歐楷裡其實很少出現「三角一肚」和「一筆成型」的右點字型。關於回鋒是「畫字」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左點的回鋒寫法就是最好的證明。其實回鋒寫出來的筆畫比較豐滿,也容易寫好。三、長點長點其實就是反捺。
  • 漢字形體的演變: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隸書對它 以前字體的筆畫、結構都進行了改造,把小篆圓轉弧形的筆畫變成了方折平直的筆畫,它改 變了古代漢字的象形特點,它把具備象形特點的古文字演變成了不象形的今文字,使漢字完 全符號化了,所以它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見圖五、圖六)。
  • 學習王羲之蘭亭序和聖教序後,我總結出了軟筆行書的五大用筆特點
    近於草書的稱行草,近於楷書的稱行楷。特別是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
  • 名家楷書斜撇教學:練了多年的字一直沒有進步?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我是明強,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的學習已經傳遞和分享所學的知識,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歐體楷書斜撇的寫法。斜撇:以側鋒起筆,但下筆不可太重,在向左下方行筆時輕抬筆毫,這是為露寫出頸部,然後按筆加重寫出腹部,收筆時緩慢抬筆出鋒,不可甩出,不可出現飛白或虛尖。刀字:獨體字,取斜勢,稍厚重。
  • 你不知道的歐陽詢,不止楷書天下第一,行書亦為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在書法史上,唐朝絕對是書法發展的一個輝煌時期,在唐朝出現了楷書四大家之中的三位,分別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除此之外,什麼草聖張旭、諸遂良、虞世南、薛稷……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打架的時代。而歐陽詢在這群「神仙」之中,算是一位拔尖的人物,畢竟他可以被人們譽為「唐代書法第一人」的風流人物。
  • 硬筆丨如何寫好楷書筆畫?通過撇來講幾個實用技巧
    揭示書法筆畫章法的重要性。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有八種,即「點(丶)、橫(一)、豎(丨)、撇(丿)、捺()、提()、折()、鉤(亅)」,又稱「永字八法」。今天就拿五種基本筆畫中的撇類來做簡單講解。撇,是左下勢的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