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意見

2020-12-15 瀟湘晨報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為加快推進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營造良好信用環境,經省政府同意,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創新事前環節信用監管

(一)加快推行信用承諾制度。重點推行以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企業投資項目信用承諾制等為主的行政許可告知承諾制。加快梳理可開展信用承諾的行政許可事項,制定格式規範的信用承諾書,並依託各級信用門戶網站向社會公開。在各級信用門戶網站和部門門戶網站開設信用承諾專欄,鼓勵市場主體主動向社會作出信用承諾。在辦理適用信用承諾制的行政許可事項時,申請人信用狀況較好、部分申報材料不齊備但書面承諾在規定期限內提供的,實行容缺受理、簡化程序等「綠色通道」。書面承諾履約情況記入申請人信用記錄,作為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依據,對不履約或違背承諾、虛假承諾甚至坑蒙拐騙的申請人,視情節實施懲戒。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廣泛開展市場主體誠信教育。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政務服務窗口、社區文化平臺,通過在線教學、多媒體宣傳等方式,探索開展經營者準入前誠信教育。結合入職在職升職培訓,積極開展針對公務員、律師、教師、醫師、會計審計人員、房地產中介從業人員、金融從業人員、導遊等重點崗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與誠信教育。為市場主體辦理註冊、審批、核准、備案等相關業務時,適時開展標準化、規範化、便捷化的法律知識和信用知識教育。(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積極推行信用報告普遍應用。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主動應用信用報告。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公共服務、公務員錄用及調任、表彰評優等事項中,開展信用信息查詢,普遍應用信用報告。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信用報告標準,推動信用報告結果實現異地互認。(省發展改革委、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加強事中環節信用監管

(四)建立健全市場主體信用檔案。依託各類市場主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標識的基礎信息,及時、準確、全面歸集整合在辦理註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公共服務等過程中各類市場主體產生的信用信息,記入相應市場主體名下,形成信用檔案,特別是對失信記錄要建檔留痕,做到可查可核可溯,並通過「信用中國(甘肅)」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甘肅)及相關部門門戶網站等渠道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完成12315市場監管投訴舉報熱線和信息化平臺整合工作,大力開展消費投訴公示,促進經營者落實消費維權主體責任。(省市場監管局負責)

(五)完善信用信息自願註冊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在「信用中國(甘肅)」網站或其他渠道上自願註冊證照資質、生產經營、履約踐諾、表彰獎勵、公益慈善等信用信息,並對信息真實性公開作出信用承諾,授權網站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共享與應用。經驗證的自願註冊信息可作為開展信用評價和生成信用報告的重要依據。(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六)推進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應用。加強國家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應用,定期將評價結果推送至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商會參考使用,並依照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支持蘭州新區、榆中生態創新城、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蘭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探索開展符合應用需求的區域性綜合信用評價。推動相關部門利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結合部門行業管理數據,開展行業信用評價。(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七)全面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統籌使用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和市場信用評價結果,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高低採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列為重點監管對象,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必要時進行約談,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完善事後環節信用監管

(八)積極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在辦理行政許可過程中,對守信聯合激勵對象實施「綠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便利服務措施。在實施財政性資金項目安排、招商引資配套優惠等各類政府優惠政策中重點考慮誠信市場主體,在就業、創業、生產經營等方面對誠信個人給予重點支持和優先便利。加大對守信主體的支持力度,推進信易貸、信易租、信易行、信易遊等「信易+」場景應用,加快甘肅省中小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甘肅信易貸」平臺)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九)規範認定失信聯合懲戒對象。按照國家規定,將嚴重失信名單的範圍限定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嚴重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和社會正常秩序、拒不履行法定義務且嚴重影響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公信力、拒不履行國防義務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任何部門(單位)不得擅自增加或擴展設列嚴重失信名單的領域。相關領域嚴重失信名單嚴格按全國統一標準認定。(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按照全國統一的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加大對重點領域和嚴重失信行為的聯合懲戒力度。依法依規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實施限制股票發行、招標投標、申請財政性資金項目、享受稅收優惠等行政性懲戒措施,限制獲得授信、購買不動產、乘坐飛機、乘坐高等級列車和席次等市場性懲戒措施,以及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行業性懲戒措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一)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限期整改。失信市場主體應當在規定期限內認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按照「誰認定、誰約談」的原則,由認定部門依法依規對失信主體進行提示約談或警示約談,並形成約談記錄,督促失信市場主體履行相關義務、消除不良影響。約談記錄記入失信市場主體信用記錄,統一歸集後納入省級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大力推進政府機構失信和拖欠工資、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二)實施重點領域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依據現有法律法規,以食品藥品、生態環境、工程質量、安全生產、養老託幼、城市運行安全等與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領域為重點,實施嚴格監管,加大懲戒力度。對拒不履行司法裁判或行政處罰決定、屢犯不改、造成重大損失的市場主體及其相關責任人,堅決依法依規在一定期限內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直至永遠逐出市場。(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三)建立健全違法失信責任追究機制。對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市場主體,依法依規對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進行失信懲戒,並將相關失信行為記入其個人信用記錄,歸集至省級社會信用信息平臺。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出現違法失信行為的,要通報上級主管單位和審計部門;工作人員出現違法失信行為的,要通報所在單位及相關紀檢監察、組織人事部門。(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四)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落實信用修復協同聯動、一網通辦機制,督促失信市場主體通過作出信用承諾、完成信用整改、通過信用核查、接受專題培訓、提交信用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修復完成後,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及時停止公示其失信記錄。(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四、強化信用監管支撐保障

(十五)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動全省各級社會信用信息平臺、行業信用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對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做到「應歸盡歸」,形成全面覆蓋各地區各部門、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一張網」。依託省級社會信用信息平臺和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與相關部門業務系統按需共享市場主體基礎信息、執法監管和處置信息、失信聯合懲戒信息等,在信用監管等過程中加以應用。(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辦公廳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六)健全信用信息公開公示機制。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信息集中公示基礎上,依託「信用中國(甘肅)」網站等渠道,研究推動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補償、行政獎勵和行政監督檢查等其他行政行為信息7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推動在司法裁判和執行活動中應當公開的失信被執行人、虛假訴訟失信人相關信息通過適當渠道公開,做到「應公開、盡公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七)探索開展信用大數據監管。依託省「網際網路+監管」系統,有效整合公共信用信息、市場信用信息、投訴舉報信息和網際網路及第三方相關信息,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信用監管數據可比對、過程可追溯、問題可監測。鼓勵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依法依規與大數據機構合作開發信用信息,開展市場主體精準畫像、紅黑名單交叉比對、行業風險評價等工作。鼓勵通過物聯網、視聯網等非接觸式監管方式提升執法監管效率。(省政府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八)加強信用信息安全防護。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各級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信用門戶網站的安全防護能力,加固信用信息交換通道安全,健全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嚴肅查處違規洩露、篡改信用信息或利用信用信息謀私等行為。(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十九)強化市場主體權益保護。健全完善市場主體權益保護機制,嚴格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建立健全信用信息異議投訴制度,信息提供和採集單位要儘快核實並反饋結果,經核實有誤的信息要及時予以更正或撤銷。因錯誤認定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錯誤採取失信聯合懲戒措施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採取措施消除不良影響。(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十)支持行業組織開展信用建設。鼓勵有關部門授權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會員企業信用檔案,積極開展信用承諾、信用評價、信用培訓、誠信宣傳、誠信倡議等,加強會員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和應用,引導本行業增強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十一)培育信用服務市場。推動徵信、信用評級、信用保險、信用擔保、履約擔保、信用管理諮詢及培訓等信用服務發展,為金融信貸、招標投標、商務合作等市場活動提供信用服務。鼓勵各地區各部門與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在信用綜合評價、信用大數據分析、信用風險預警、失信案例核查、失信行為跟蹤監測等方面開展合作。(省發展改革委、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五、加強信用監管組織實施

(二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有力有序有效推動工作落實。完善信用監管的配套制度,並加強與其他「放管服」改革事項的銜接。負有市場監管、行業監管職責的部門,要切實承擔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主體責任,根據行業特點,抓緊研究制定信用監管工作實施細則,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確保可操作、能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十三)推廣典型經驗。圍繞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失信聯合懲戒、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等重點工作,在各地各部門探索創新的基礎上,及時總結、提煉、交流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全省範圍內複製推廣。(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十四)推進信用立法。深入開展信用信息立法調研,加快我省社會信用信息條例立法進程,對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信用主體權益保障等事項進行規範,建立健全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夯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基礎。(省發展改革委、省司法廳負責)

(二十五)做好宣傳解讀。各地各部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市場主體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工作。加強對基層和一線監管人員的指導和培訓,提高落實新型監管機制的能力水平。充分利用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以及網站、微信等新媒體,積極宣傳信用監管措施及其成效,營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良好社會氛圍。(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各市州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按職責分別負責)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11月19日

來源 | 甘肅省政府

審核 | 馬新秫編輯 | 孫易寧

【來源:酒泉經開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以信用立法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願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推進誠信建設,要不斷採取各類措施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而加快推進信用立法、完善信用法律法規體系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工程,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 國務院:嚴厲打擊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名義非法收集、買賣信用信息的...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誠信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相關規定,進一步明確信用信息範圍,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提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範化水平,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宣傳專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失信約束制度構建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0〕4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誠信建設的要求,認真落實《
  • 新泰市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中宏網山東12月9日電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2020年,新泰市始終將誠信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抓手,強化制度引領,全域統籌推進,印發《新泰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運用「網際網路+」等先進監管技術手段,提高分級分類監管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治之道
    當下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一種制度信用,確實有其積極的意義,但也存在有效性邊界,更是存在致命的合法性問題,應當嚴肅和認真地直面與應對之,真正按法治國原則對其加以形塑,改變其設計的初衷和目前的運行模式,從而在合法性保障基礎上發揮其適度效用。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本面相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以下基本面相是值得關注的。
  • 紹興市積極探索「監管+風險+信用」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監管「紹興...
    紹興緊緊圍繞上級決策部署,以數據歸集為基礎,以體系建設為重點,以模型開發為突破,以分類監管為旨歸,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探索「監管+風險+信用」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監管模式,以紮實的措施高質量完成試點任務。以數據歸集為基礎,強化平臺支撐。
  • 「信用建設」推進誠信體系建設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9月2日,崑山市自來水集團有限公司遞交新吳街供水管道新建工程的立項申請,但用地預審意見尚未取得,為大力推進重點實事工程,投資服務窗口通過信用查詢發現該公司信用良好,企業出具相關承諾,可以開通綠色通道,立即採取容缺受理機制,啟動模擬審批服務,先行介入、靠前服務,通過邊審核邊完善的服務方式
  • 網絡誠信建設的山東探索:建立省級信用信息平臺和闢謠平臺
    以「守信互信 共踐共行——攜手推進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將於12月7日在山東曲阜舉行。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由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和山東省人民政府指導,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山東省網信辦主辦,濟寧市人民政府、央視網承辦。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任賢良此前表示,中國網絡誠信大會是目前國內唯一以網絡誠信建設為主題的年度盛會。
  • 天津城市信用指數實現「三連跳」
    按照「2019年底進入全國前20名、2020年底進入全國前10名、2021年年底進入全國前5名」的既定目標,天津不僅提前完成了任務,而且實現了城市信用監測排名的「三連跳」。市誠信建設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提升全社會信用水平,打造『誠信天津』品牌,這一年來,我們堅持目標引領,突出問題導向,有序推進誠信體系建設。」
  • 黟縣人社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文明人社添底色
    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進文明人社建設,著力打造「文明人社、誠信人社」,黟縣人社局「三管齊下」不斷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緊扣徵信平臺,落實數據歸集。按照「誰產生、誰公示」的原則,以智慧黃山——徵信平臺為依託,根據信用信息數據項內容,明確經辦機構和科室做好信息梳理和錄入,不斷提升信用平臺數據的「質」和「量」。今年以來,歸集錄入信息數據54685條,涉及法人32條、自然人54653條。聚焦人社領域,宣傳誠信理念。
  •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印發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2020年3月30日)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 以信用建設為支撐 念好榮成「誠信經」
    編者按:近年來,山東省榮成市以創建「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為契機,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積極探索構建街道「政治、信治、智治、公益」的社會治理體系,初步形成了以「信用築基、黨群共治、智聯共享」為特色的街道服務管理一體化模式,為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實現基層自治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 ...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全文如下。
  • 河北省出臺實施意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
    實施意見提出,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新型消費擴容提質,補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規範創新監管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施意見明確了主要目標:經過3-5年努力,促進新型消費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新型消費產品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新型消費對擴內需穩就業支撐進一步增強。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費示範城市和領先企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顯著提高,「網際網路+服務」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得到普及並趨於成熟。
  • 適應新形勢 保持新常態 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誠信體系建設
    近幾年來,按照中央、省、市關於誠信體系建設的部署和要求,淮南市堅持以平臺建設為支撐、以數據歸集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信用應用為重點,做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不斷提高生態環保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意識。
  • 融360|簡普科技(NYSE:JT)持續賦能金融機構 攜手共建良好信用生態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意在不斷完善現代信用體系。5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布。《意見》提出,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和新型監管機制。此舉再次表明,在目前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現代信用體系不可或缺。
  • 都江堰市城市總體信用排名全國縣級城市第37名!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助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近年來,都江堰市聚焦短板弱項,突出信用監管,構建新型機制,不斷深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城市信用氛圍不斷提升。從2016年以來,都江堰市人民法院藉助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開展,聯合公安、稅務、工商等部門聯動執行,對被執行人失信行為採取一系列懲戒措施。截至目前,共受理執行案件17914起,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9855起,司法拘留85人,起到了有效震懾作用。
  • 畢節市工商聯:抓信用體系建設 促「兩個健康」發展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經濟健康發展、規範市場秩序、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雙循環、誠信文化建設、促進「兩個健康」發展意義重大。,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依法治國方略的積極擁護者和自覺踐行者,為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商環境優化、文明城市創建助力添彩,將促進「兩個健康」發展工作向縱深推進,助推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再上新臺階。
  • 達州市發改委調研開江縣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
    近日,達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段勁帶領市發改委社會信用科及市信用信息中心一行人,來開江縣調研指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並召開座談交流會。開江縣發改局、縣市監局、縣財政局、縣交運局、縣應急管理局及縣自來水公司、縣明月電力公司、縣華潤燃氣公司等部門和企業分管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 無錫:提升信用軟環境 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
    2020年上半年,江蘇省無錫市提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目標,聚焦深化信用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共建、共享、共用、共管」,推動信用制度轉實、信用平臺轉強、信用服務轉型、監管方式轉變,以改革的「硬舉措」託起這座百年工商名城的「軟實力」,加快提升信用軟環境,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