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科技創新在「十四五」規劃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抓住職業教育改革創新機遇,培養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儲備型人才,是職業教育工作者亟需考慮的命題。
11月18日至21日,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召開。上海市南湖職業學校兩個創新項目獲得了1特1金1銀的優異成績。《電瓶車安全頭盔佩戴檢測裝置》項目不僅榮獲金獎,更是上海市唯一的「中國寶武青少年發明獎」特別獎;《汽車維修工具櫃自動歸位裝置》項目榮獲銀獎,並獲得2020澳門國際發明線上展評會金獎。
沉甸甸的榮譽,是學校創新團隊幾個月以來日以繼夜拼搏的結晶,現在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在青春中拼搏、在汗水中閃光的奮鬥歲月……
組建戰隊,採擷靈感
本學期初,收到上海發明協會將組團參加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的通知後,南湖職校第一時間組建了創新團隊。項目負責人沈紅雷教授開展多次研討會,師生們齊齊開展頭腦風暴,於細微處觀察,從生活中尋靈感。在一次次思路磨礪中,最終兩個創意金點子慢慢成型:由信息組教師林蔚老師指導的《電瓶車安全頭盔佩戴檢測裝置》發明項目,以及汽車組教師李駿指導的《汽車維修工具櫃自動歸位裝置》發明項目。這兩個課題背後凝聚的是師生們在學習和生活的細微處捕捉靈感的創新意識。
技術創新,增長本領
《電瓶車安全頭盔佩戴檢測裝置》項目依託傳感器採集人體脈搏信息,通過編程平臺控制電瓶車。汽車維修工具櫃自動歸位系統項目則是收集語音信號控制直流電機,並採用紅外測距傳感器避障。項目啟動後,兩支研發團隊白天研討,晚上加班編程或設計硬體,師生齊心協力一頭撲進項目研究中,披荊斬棘攻克技術難關,對一個個技術難點「死磕」到底,備賽的實訓基地成了創新培育的載體,備賽的實訓過程延展了「工匠精神」的路徑。日夜苦熬終於將一個個創意實現成了產品創造,並成功申請了技術專利,實現了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雙豐收。一個個未來「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的希望之星在這裡徐徐上升……
打馬前行,決戰必勝
隨著比賽日子的臨近,師生們的備戰節奏也越來越緊湊,經過師生研發、作品提升、學生路演、專家點評等環節,產品功能臻於完善,開發理念也愈發成熟。臨賽前的路演階段中,學生積極展示創意理念和產品功能,兩項具有工業推廣價值的發明創造得到了專家的一致好評。
比賽分為三天的作品展出和一天的作品答辯,師生保持神採飛揚的鬥志,飽含激情地向評委介紹了產品。這兩項專利成果最後得到了此次比賽的最高獎項「中國寶武青少年發明獎」特別獎,同時斬獲一金一銀的優異成績,參賽師生幾個月以來的苦心造詣得到了最好回報。
南湖職校學子們在此次創新比賽表現出的智慧才幹、大膽創意、敢於實踐,以及勇於創新的品質,體現了新時代職業院校學生出色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在艱苦奮鬥中錘鍊意志品質,把激昂的青春夢融入偉大的中國夢。
【來源:虹口區教育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