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運動品牌Lululemon(露露樂蒙)今天對網絡流傳帶有歧視性服裝「蝙蝠炒飯」發表聲明稱,涉事個人非Lululemon職員,該款不雅觀服裝也並非出自Lululemon。
今天,有網友在微博曬出一款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名為「蝙蝠炒飯」的T恤,指責Lululemon的設計師設計侮辱華裔的衣服。有網友認為,這是妥妥的種族歧視。↓
微博網友截圖
還有網友@ 品牌方Lululemon出來解釋一下。↓
微博網友截圖
這是怎麼一回事?
美國「Nextshark」網站20日的報導講述了事情經過。報導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藝術家傑斯斯洛德(California artist Jess Sluder)和 Lululemon公司來自加拿大的藝術總監特雷弗弗萊明(Canada-based art director for Lululemon Trevor Fleming)因一款T恤設計在社交媒體受到關注,原因是不少亞裔認為,這款T恤具有「冒犯性」。↓
美國「Nextshark」網站:Lululemon藝術總監發帖出售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蝙蝠炒飯」T恤
據介紹,這款名為「蝙蝠炒飯」(Bat Fried Rice)的長袖T恤正面印有一雙擁有蝙蝠翅膀的筷子圖案;T恤背面印有一個同樣「長著蝙蝠翅膀」的中式外賣盒(an image of a similarly winged Chinese take out box),上面寫有「不,謝謝」的英文字樣。T恤右邊的袖子上,同樣印著「不,謝謝」英文。圖片信息顯示,這款T恤售價60美元。
「Nextshark」網站稱,這件充滿爭議的T恤周日(19日)在斯洛德個人網站上出售,他還在自己Ins帳號上進行推廣。
斯洛德的Ins帳號上寫道,「新冠病毒來自哪裡?一切還是未知,但我們知道蝙蝠牽涉其中……」斯洛德還表示,自己(設計)的(這款)限量版服飾現已上市。報導稱,這篇帖子還提到Lululemon藝術總監弗萊明,這讓一些網友相信,弗萊明也參與了設計。有人注意到,弗萊明還在他的Ins帳號上分享連結推廣這件T恤。
報導稱設計師斯洛德在其個人社交帳號上推廣這款T恤。圖源:「Nextshark」網站
根據社交媒體領英上的個人簡介,特雷弗弗萊明自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擔任Lululemon藝術總監。↓
特雷弗弗萊明領英帳號介紹
「Nextshark」網站表示,斯洛德的有關帖子隨後被刪除,但該款T恤因涉及明顯的排外和種族主義設計招致批評。
美籍華裔女企業家王宣琳(Dorothy Wang)告訴NextShark網站說:「有人花時間和精力製作了這款充滿種族歧視的T恤,還自豪地推銷它、希望能從目前因冠狀病毒而針對中國人/亞洲人的仇外情緒中獲利,我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和厭惡。」她還表示,「我曾試圖私下聯繫有關各方,但很快就被阻止了,我覺得為了停止生產和分銷這款T恤,我必須公開談論此事。」
不少網友也表示憤怒。↓
「太荒謬了!要把我Lululemon的衣服都扔掉。」
「Lululemon最好對此有個好的回應,要麼就看著數百萬消費者轉買其他不支持種族主義混蛋行為的品牌。」
「禁止了!拒絕支持這樣的企業。」
Lululemon1998 年成立,是北美高端瑜伽運動品牌。Lululemon對此事怎麼回應?
今天(21日)中午,露露樂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Lululemon對「網傳帶有歧視性服裝」作出嚴正聲明。聲明稱,涉及其中的個人非Lululemon職員,該款不雅服裝並非出自Lululemon,不是Lululemon品牌設計及生產的服裝。↓
Lululemon還在聲明中稱,Lululemon提倡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對一切歧視的存在,對於此次事件,公司將嚴肅對待。
21日,Lululemon還在其推特官網帳號上回應有關質疑。
在Lululemon19日的一條推文下,有網友評論稱,「嘿,提醒你一下,如果你對你的創意總監特雷弗·弗萊明愚蠢到極點的行為『什麼都不做』的話。那也一樣糟糕。」
Lululemon21日回復該網友稱,「謝謝你的反饋。在lululemon,我們的價值觀是我們的核心,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這類事情。涉事員工已不在公司(任職)了。」↓
對此,有網友在@Lululemon微博聲明下留言說,設計師早就離職,沒必要噴前東家。↓
另據「Nextshark」網站報導,該網站當地時間20日晚收到斯洛德的聲明稱,為有關設計造成的傷害和影響道歉,其個人本意並非如此。斯洛德的聲明還「澄清」說,弗萊明和Lululemon「與我的藝術作品沒有任何關係」。
延伸閱讀:
「病毒不會歧視」,世界頂級學術刊物連續三天向中國道歉
英國《自然》雜誌道歉了。作為一本世界頂級學術刊物,此前,該雜誌曾將新冠病毒直接與武漢、中國相關聯。在最新的社論中,《自然》雜誌表示,「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
連續三天致歉:「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英國《自然》雜誌的道歉首先於4月7日,以英文社評的方式發布在官方網站上。
4月8日,同樣的內容發布於《自然》雜誌海外社交帳號上。
4月9日,《自然》雜誌官方微信公眾號又發布了中文翻譯版本。
連續三天,國內外三次發聲,這一世界著名科學期刊以此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這篇題為《停止新冠病毒的汙名化》的社論(點擊閱讀全文)開宗明義地指出,世界衛生組織2月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時,曾委婉地提醒在新聞報導中錯誤地將新冠病毒與武漢和中國關聯在一起的人和組織。
而其中就「包括《自然》雜誌」。
「我們當初的做法確實有誤,我們願為此承擔責任並道歉。」文內這樣寫道。
道歉後,社論不忘科普,世衛組織早在2015年就發布指引,要求停止這種做法,以減少汙名化和惡劣影響,比如對所涉區域或當地民眾的恐懼或憤怒之情。
亮明態度後,這篇道歉社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進一步引申出「種族主義攻擊」、「一損俱損」兩個子話題,描繪了新冠病毒汙名化給特定群體和世界帶來的嚴重影響。
更好的總結也許是《自然》雜誌在其海外帳號上提煉的那句話:病毒不會歧視——我們所有人都有風險。
多國網友高呼:停止汙名化!
這份以科學的名義,向世界發出的分量十足的疾呼,也立刻引發各方熱議和共鳴。
美國《國民評論》網站在4月9日的報導中注意到,《自然》雜誌還在文章中指責少數政客「抱守舊辭不放」,並點名了多位此前抹黑中國的西方政客。
「執意將一種病毒及其所致疾病與某個地方關聯在一起,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需要立即停止。」報導援引《自然》雜誌文章稱。
俄羅斯衛星通信社則在報導中援引文章另一段話表示,如果新冠病毒引起的汙名化導致亞洲年輕人離開國際校園,縮短教育時間,放棄自己和他人的機會,讓科研環境每況愈下——在這個世界依賴科研尋求出路之際,將不啻為一個悲劇。
《自然》雜誌的文章在中外網友間引發討論。
不少中國網友首先對《自然》雜誌能夠改正錯誤、反對汙名化的舉動表示讚賞。
一些外國網友則開始反省西方此前的輿論攻擊。
更有外國網友直接引用《自然》雜誌的標題呼籲:停止汙名化!
「污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
事實上,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反對汙名化、反對歧視的聲音日益增多。
美國反誹謗聯盟、美國全國亞裔美國人委員會以及其他258個團體此前致信眾議院兩黨領袖,敦促國會採取切實措施,以遏制種族主義、仇外情緒和錯誤信息。
美國華盛頓州衛生部門專門設計「減少汙名化」專題連結,強調關於疫情的錯誤信息會造成恐懼和敵意。
而反對汙名化成為趨勢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正在看到:汙名化帶來的影響,並不局限於中國。在新冠病毒威脅下,每個人都可能身處於危險中。而在飽含偏見、歧視、種族主義的「思想病毒」的威脅下,任何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在4月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政客又一次利用疫情抹黑中國,發言人趙立堅也駁斥稱,對中國汙名化的行徑不得人心。
趙立堅指出,任何國家都應該始終把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放在首位,並為本國人民提供足夠和有效的保障。「污衊和指責別人是趕不走病毒的。」他說。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中國新聞網 人民日報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