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好嗎?
這裡是小老弗看片片。
曾經一段時間裡,泰拳電影紅極一時,
《拳霸》、《冬陰功》、《盜火線》等等一系列比較出彩的電影,
但是今天小老弗推薦給大家的卻和這些有些不同,
小老弗推薦給大家的這部是一部小蘿莉暴打壞人的電影,
一個小蘿莉還是自閉兒童是如何成為黑勢力剋星的呢?
歡迎走進今天小老弗看片片。
怎麼?你沒挨過十六七歲自閉小蘿莉的打是吧?《女拳霸》,2008年上映,豆瓣評分6.8分。
看過《女拳霸》,小老弗知道可以忘記《殺破狼》了,甚至可以暫時忘記Tony Jaa。實際上,這是一部很難宣傳的電影,一個小女孩擔任一部技擊動作片的主角?哪會有男人有興趣的(拜託,這戲是不會有女人愛看的),如果不是Prachya Pinkaew曾經帶給我激動不已的《拳霸》1、2,讓我去看《女拳霸》很難,畢竟《奪帥》還有個吳京。
但Prachya Pinkaew告訴我,有沒有明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誠意。首先,《女拳霸》帶給我們5個以上的技擊場景,約摸估計接近60分鐘的打鬥場面,也就是有2/3的時間,你能看到非常棒的動作設計場面。要知道,這樣的時長,也許等於《殺破狼》+《盜火線》+《男兒本色》+《奪帥》+《功夫之王》(雖然還沒看這部米國大叔拍給兒童看的電影,估計實戰對打場景也不多)裡面動作場景時長的總和。
我知道這樣說也許很誇張,但《女拳霸》在武打上的著墨,可以說讓觀眾看得酣暢淋漓。意想不到的地方在於,當你以為這一段已經打得這麼燦爛了後面估計快結束了吧的時候,更燦爛的場景接踵而來,感覺就像收到一個接一個讓人驚喜不斷的禮物一樣。其次就是精妙巧思的動作設計。印象很深的有三個場景。第一個是在豬肉檔的打鬥。豬肉檔!居然是豬肉檔!不知道是不是動作電影歷史上的第一次在豬肉檔設計動作畫面。那些砧板、菜刀、掛肉鉤、冰、豬頭……哇靠,在武指的設計下,個個出彩,加上讓人驚喜的黑色幽默,簡直可以作為動作設計的經典流傳。
第二個是在屋頂鐵網下的打鬥。將動作局限在狹小的空間中開展,有種壓迫性的動作美感。第三個當仁不讓的是屋頂與霓虹燈招牌之間空間的縱深搏鬥。香港到處都是高架橋與招牌,可卻沒見過有香港人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拍出過如此極富創意的動作設計。《女拳霸》的故事情節跟小時候的八位機(紅白機)遊戲一樣簡單,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女主人公,自閉之餘還要索債,施展拳腳連闖冰工廠、倉庫房和屠宰場幾關,最後進入惡人老巢。她救母心切,從裡打到外,踢翻了所有小弟,消滅了大BOSS。如果看到高潮部分的街道大戰,並能保證有一個幸福完整的童年,你一定會驚呼下面三個字:《雙截龍》。跳燈箱、砸窗戶,腹背受敵卻毫無懼色。看起來如同2D平面的打鬥,在片尾卻看得出是搏命的演出。你不應該聯想到《魂鬥羅》,那是要動槍的。槍是功夫高手所不屑的一種工具,如果有出現,也是用來襯託反應敏捷,這樣的結論對於女拳霸也是成立的。
站在影迷的角度上,《女拳霸》繼承了《拳霸》系列拳腳霸道的光榮傳統,但沒有渲染血漿暴力。港片動作片的軟硬兩路功夫也被活學活用,小姑娘異常靈巧,軀體單薄卻不妨礙她爆發出超強的戰鬥力。中間又偷學到昆汀《殺死比爾》裡青葉屋復仇的排場架勢,加上日本男星阿部寬,好一出無所不能的商業素材大聯歡。這裡不建議深入研究《女拳霸》劇情,否則會發現它在動作包裝下,有著太多莫名其妙的對白和缺乏邏輯聯繫的設置。話說在一部動作片裡看什麼假惺惺的文戲,這種觀念被越來越多的觀眾所接受。所以,別出新意地打,華麗地幹掉擋路的男人和人妖。難怪有人早早宣稱,《女拳霸》算是相當不錯的動作片。不過說真的,你得自己去看下,信不信由你。
女拳霸裡的招式與其片名非常相符,是與街機拳霸極為相近的招式,簡潔,有力,武打設計充分結合了所處場景的特點,動作和觀賞節奏都比較精彩,令人回味。影片中的武打美感不是光靠武打節奏和架勢取勝的,事實上你會發現它不是像街機一樣無腦的暴力打鬥,更不像中國武俠故事那樣通過來往纏鬥的功夫架勢和意蘊展現,它的招式應對,遵循的都是技擊的道理和規律,欣賞起來食之有味。
首先縱觀全片會有這樣一個映像,直接攻擊總比防禦反應更有效(其實覺得攻擊改為反擊準確,可是這樣似乎不好理解,下文中會結合例子說明)。因為你會看到,女主很多對手幾乎都是被打的份,她的對手來不及出幾招也來不及防禦就被撂倒了,為什麼,因為女主的速度——快,處於主動;只要誰不主動攻擊,一產生防禦之心,就等著被擊敗吧,比如對戰「神經官能紊亂者」阿迪達斯,之前女主都是連連勝利的,一遇到阿迪達斯的怪招,女主就慎重地起了防禦之心,卻開始連連失利,結果就像她之前所遇的對手一樣被打倒。這肯定是有原因的,因為對手——特別是高手——出招是一瞬的,而人的反應始終需要一個過程,這兩者總是不對等的,所以女主角根本防禦不過來,只能被打敗。
所以快速和直接攻擊(反擊)是本片女主擺脫被動防禦並致勝的關鍵技巧。這兩點算是本片貫徹的武打理念吧。但是女主角是如何能做到那麼快速的攻擊(反擊)呢。我認為除了她與生俱來的身體天賦(如速度、力量、反應等)以外,更多因素源於,那些普通的攻擊者們的出招都會遵循一個簡單的邏輯,使女主角能夠以直感快速出招應對。女主的悟性也在於此。比如在前期有個持刀場景,反覆多次出現了女主角先攻擊對手持刀的腕部,卸掉對手刀的鏡頭,也就是說這些普通攻擊者不管從哪個方向來,總會拿刀來砍的,因刀是傷害對手最直接有效的優勢,這是對手的普遍邏輯。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其他的招式都一樣有本身的規律。
在這個例子中,因為是對手先出手揮刀的,是主動攻擊者,然後反被女主以適當的角度、力量和時機先行制止,再以更快的身手迅速擊倒,對女主來說這是一個以攻代守的反擊過程,而非保守防禦。這就是叫反擊準確的原因。先是後發制人奪刀再先發制人打人,即直感對手出招邏輯並快速反擊,阻止對手進一步的反應,就能掌握致勝的主動權。
回到邏輯上,我們順帶一提,這個例子還涉及了武打的一個基本邏輯——趨利避害,因為刀會使人出血,所以卸刀是女主必然的反擊邏輯(btw,其實我很擔心,因為演戲裡應該是對手演員自己扔掉的刀,如在現實中,這樣踢刀子會不會亂飛傷到自己)。從上面的例子看出,武打邏輯這種東西,女主能直感,就搶得先機致勝,可若是應對高手呢,在這部片子裡,高手不僅快,還很怪哩,不是邏輯繁複,而是根本沒有邏輯。你看在對抗「神經官能紊亂者」阿迪達斯之時,面對怪異的出招方式,她的直感失靈了,很快起了防禦之心,前面不是說過直接反擊比防禦反應更有效嗎,防禦總是被動的,而她似乎被怪招牢牢制住,無法搶佔先機。
這裡又一次運用到了此片的武打理念——既然防禦一定不會面面俱到,那麼就避開會帶來傷害的攻擊,再直接給予怪招做到快速反擊,讓對手也反應不了。而此時的關鍵處在於怎樣尋找那個反擊點,女主角的悟性再次發揮了作用,她從對手身上學到了怪招的真諦——防不勝防,於是她更怪,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果然用了最簡潔(注意不是簡單)的方式,和一個最刁鑽的角度直接擊敗了強勢的對手。這個鏡頭我反覆看了三四遍才看清楚到底是怎麼出招的,動作太快太刁鑽了。如果之前是女主角在快速反擊的你來我往中營造了武打的美感,那麼中場這一戰就是通過女主如何去實現快速反擊的悟道過程來表現武打理念的真諦。女主角通過悟性反敗致勝的過程將全片的武打理念進行了質的體現,她的實戰能力也提升了一個檔次,演繹得令人讚嘆。
這部戲裡女主角看過李小龍的電影,自然而然融會到了李小龍的功夫——截拳道,包括那樣的怪叫(當然不是整部電影裡面都在怪叫,那樣就變成李小龍的電影了)。截拳道,顧名思義,就是截住對手的攻擊,使對手還沒出招就被打倒的道。全片貫徹的應是李小龍的某種理念和精神。我想,李小龍的怪叫除了頗具幽默和爽利的精神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怪能使對手迷惑和受到威嚇,影響對手心理,就像那個阿迪達斯的怪異一樣,都是迷惑對手使其生出防禦應變之心,然後我方先發制人一擊取得勝利的伎倆吧。
最後想說,這部打戲拍得如此精彩,除了出色有道的武打與場景,還有賴於眾多武打演員的辛苦付出,為了拍出真實有力的效果,許多演員都是在用生命去賭,真令人敬佩。是一部非常認真敬業的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