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仍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關羽,是怎麼從「武夫」變成「神人」?

2020-12-19 史海魅影

走到賓館或者飯店的結帳吧檯亦或是香港電影裡古惑仔拜祭的神像,會不會被拿著青龍偃月刀的關二爺所吸引,一身正氣凌然的形象,案臺上還有幾炷香被點燃。關聖帝君關羽,很多商家都會供奉他,作為一種對於關羽武財神的信仰,使其香火仍然鼎盛。這時的我腦中閃現一個疑問,為什麼關羽能夠演化成「神」,又為什麼在眾多凡人成神的人物中就是他的香火仍然鼎盛?

凡人成神,這與中國悠久歷史故事演變與傳承密不可分,比如門神秦瓊與尉遲恭,他們與關羽相比較起來,功績與能力都會略勝於他,甚至秦瓊這麼完美的形象,都不及「頗自負,好凌人」的關羽。如果按照歷史的一般規律發展,關羽效忠的蜀國在其死後幾十年就滅亡了,歷史進入西晉王朝,西晉是依據曹魏政權而建立的,就算是不褒獎曹魏集團,也不應該對敵對勢力陣營的關羽被褒獎其實這也歷史有趣之處,正常歷史傳承中,關羽形象被美化從來不受當政者的影響,最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荊州和蜀地的民間就為關二爺建廟祭祀,也就是說在這個時期,關羽還只是民間無組織的祭祀

關羽能夠成為民間的「神」,與封建王朝有組織的推廣以及宗教的傳播有關,關公被後世尊為「武聖人」、「武財神」,神號「關聖帝君」,儒、佛、道三教「通吃」,與孔夫子並肩,共稱為「文武二聖」

佛教對於關羽的封神源於隋朝,大家都知道,佛教前期在中國的傳播並不順利,由於道教本地教會的影響以及佛教的思想與中原人民的思想不吻合,所以佛教要想在中原地區傳播必須要進行本地化的「包裝」,適應百姓的思想。佛教在不斷的探索中求得發展,結合了一些民間的信仰與封建王朝帝王的思想。轉眼間到了隋煬帝楊廣時期,隋朝的江南地區百姓起義頻發,佛教的智者大師求見了楊廣,為他制定了一個策略,那就是針對起義地區百姓宗教信仰問題引導策略。智者大師在民間了解到荊州地區百姓已普遍供奉「關公」多年,讓楊廣出面官方授權關羽為「伽藍菩薩」,然後由他再出面點化「關羽」為佛教的護法神。從此處可見關羽成神絕對是人為行為,不管是佛教的智者大師還是楊廣都是受益者,關羽也因此從民間提升到了國家層面。

關羽的形象在民間這麼受歡迎,把關羽拉進教派自然增加教派的信眾與香火,道教和儒家怎麼能夠錯失這樣的好機會呢?古代行軍打仗講究「出師有名」選擇關羽作為教派的「神」也不能強行拉入教派作為「神」,也需要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官方出面認證一下才行。道家就瞅準了這麼一個時機,宋朝山西解州鹽池水溢,有大蛇藏在水下傷人,礦工不敢下水,導致鹽池停產,鹽稅收不上來,宋朝政府很煩惱。恰在此時,道教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借關公名義斬殺了鹽池中的大蛇,於是宋徽宗順利成章的封關羽為崇寧真君。鹽稅,佔據宋朝一半財政收入的項目,是宋朝的經濟命脈,關羽既然斬殺了鹽池大蛇,也就保護宋朝的經濟命脈,因此他成為了財神。儒家也不甘落後,也把關羽列入儒家內的人物,畢竟關羽在民間的廟宇實在是太多了,影響力自然毋容置疑

元朝與明朝對於關羽沒有什麼官方的表示,還是延續前朝的封號,不過在民間關羽的廟宇還在不斷增加。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及《三國演義》了,明朝著名的小說讓關羽忠義、誠信的形象徹底發揚光大,由於小說對於關羽的美化,把歷史真實的關羽給掩蓋,關羽成為了一代「完美」的神將。明末,關公一躍成為「武聖」,地位能夠與儒家孔夫子比肩。

說到武聖,我們也不得不提及一下嶽飛,在明朝,武聖的形象中也有嶽飛的身影。作為抗金名將,到了清朝自然不會推崇嶽飛,至此武聖就剩關羽一人被官方大肆宣傳了。從清朝中期開始,歷任清朝皇帝都對關公垂青和抬愛,甚至將關公標榜為「萬世人極」的偶像,號令天下祀奉香火。嘉慶初年,凡有人家集居的地方必有廟,廟必祀關羽,也把全民對於關羽崇拜推向了高潮。雖然對於關二爺的崇拜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關羽是什麼時候成為商業領域的「財神爺」呢?

關羽是山西解州人,也就是晉商們的老家。明清之時晉商的足跡遍布全國,作為商業最大的團體,晉商必須要樹立自己守誠信、講義氣的形象。誰做這個形象代言人比較好呢?山西人首先想到的必須是關羽,畢竟當時不論是朝廷還是民間,亦或是佛道儒,關羽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精神形象,《三國演義》的暢銷也是關羽誠信的形象深刻地印在人們心中,所以晉商就把關羽當作「形象大使」,所到之處也興建關帝廟,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形成了互相收益的結果。全國的商賈受到晉商的影響,也紛紛奉關公為「武財神」,代表商人守誠信、講義氣的形象。

到了民國,袁世凱也曾經下令將關羽和嶽飛合祀武廟,凡軍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廟舉行。袁世凱誠信度不高,但也要給世人留下守誠信的形象,不然他怎麼會這麼推崇關羽呢?

武將到被推上神壇,關羽也是時代造就的不衰人物,他並沒有因為時代的變化而過時和落後,相反在現代商業中,人們紛紛「恭奉」關羽,真實商業本身的守誠信、講義氣的要求所致。從商業延伸到整個社會,我們不僅是要崇拜像關羽這樣的人,更要身體力行做表率。千餘年來民眾的心理訴求和價值取向逐漸奠定和完善了關羽「武財神」的形象,並且積澱為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這也是關羽「武財神」永遠不會「老去」的最終原因。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公元2020年8月13日為關聖帝君聖誕!弟子在此恭祝祖師爺聖誕!
    公元2020年8月13日為關聖帝君聖誕!弟子在此恭祝祖師爺聖誕!關帝為關聖帝君的簡稱,其聖號全稱是:「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忠義神武關聖帝君神威遠鎮天尊 居丹天伏魔宮」。關帝,既關羽(160——219年)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
  • 六月廿四,恭賀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聖誕,持誦寶誥,獲福無量!
    農曆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關聖帝君聖誕;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君降神日。民間便在關帝降神日或五月十一到十三日舉行規模不等的廟會活動。廟會內容豐富多彩,大體是進香、禮拜、禱祝、演戲、謝神、進刀馬等,其中進刀馬最為有趣。
  • 關聖帝君信仰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關聖帝君,簡稱關帝,俗稱關公,即三國蜀將關羽。關羽,字雲長,河東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人,為蜀國統兵鎮守荊州,後敗死麥城,諡為壯繆侯。傳說關羽死後身首異處,頭葬洛陽,身葬當陽玉泉山,荊州人感其德義,立玉泉祠祀之。關羽受到統治者的崇祀,始於北宋末期。當時金軍不斷南進,北宋江山岌岌可危。宋徽宗認為可以關羽的忠勇義氣,激勵士氣和民心,乃於崇寧元年至宣和五年的二十餘年間,三次追封關羽為忠惠公、武安王,義勇武安王。
  • 英雄+財神,關聖帝君是如何庇佑萬民的?
    ——《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是關帝聖誕之日。關帝,即關羽,是關聖帝君的簡稱,在道教被奉為護法四帥之一,稱「蕩魔天尊」、「伏魔大帝」,聖號全稱「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漢朝忠義五雙士,千古英雄第一人」,關聖帝君集忠、孝、節、義於一身,歷代以來,香火不絕,廣為祭祀。其被歷代皇帝加封二十三次之多,由「候」加封至「聖」。北宋末年,帝君被敕封為公(或謂真君),相傳為張天師屬下神將。宣和年間,被封為武安王,配祀武成王姜太公。元時封王,即「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 【關聖帝君(三界伏魔大帝)】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
  • 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
    傳說關羽身長九尺六寸、須長一尺六寸,面如重棗,唇若抹朱,丹鳳眼,臥蠶眉,與其忠義之氣概正好互為表裡,是以贊曰:「精忠衝日月,義氣貫乾坤,面赤心尤赤,須長義更長。」 關聖帝君生平義氣貫乾坤,以「仁、義、禮、智、信」著稱,千裡尋兄為「仁」、華陽放曹為「義」、秉燭達旦為「禮」、水淹七軍為「智」、單刀赴會為「信」。
  • 大刀手輪鎮乾坤的關聖帝君,他的咒語一般不建議用
    伏魔大帝關聖帝君。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真元顯應昭明翊漢靈佑天尊。志心皈命禮關聖大天尊。伏魔真上帝。靈著玉泉山。英風常震世。至大與至剛。浩然成正氣。砥柱立綱常。日月揭心事。頭戴九旒冠。衣穿龍袞袍。足攝紫雲履。腰懸白玉絛。人間察善惡。雷部與天曹。生殺惟所令。青龍偃月刃。一念自靈通。不從修證入。非亥亦非牡。太極本無極。
  • 農曆五月十三,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公磨刀日!
    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道教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會攜帶寶刀(譽稱「青龍偃月寶刀」)降臨人間,故稱這一天也叫「磨刀期」、「關公磨刀日」。
  • 五月十三日,恭賀關聖帝君聖誕
    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降神日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君聖誕日。民間會在五月十一到十三日舉行規模不等的廟會活動,廟會內容豐富多彩:進香、禮拜、禱祝、演戲、謝神、進刀馬等,其中進刀馬最為有趣。關帝生前既為「天下第一武將」,降神日這天給他進大刀、駿馬當最為適宜。
  • 「罕見」南靖這座廟宇供奉劉備關羽張飛
    5月16日上午,南靖縣船場鎮十八家村佳山堂關聖帝君廟在廟宇斜對面的佳山的山上擇地定基,擬建孔子公廟;佳山堂關聖帝君廟供奉劉備、關羽、張飛等雕像受到關注。船場鎮十八家村海拔近700米。這裡,山青水秀,竹海綿綿,雲霧繚繞。
  • 「08/13(四)農曆六月二十四」恭祝伽藍菩薩「關聖帝君」聖誕
    【08/13(四)農曆六月二十四】#關聖帝君聖誕 【#關聖帝君的忠 義裡面有一個大慈大悲】都知道關聖帝君「恩主公」,對大家都很好,讓你滿願、做生意、結婚、家庭、孩子.....你只要求 關聖帝君,不可思議!
  • 農曆五月十三,三界伏魔大帝關聖帝君降臨日、關帝磨刀日,今日持誦...
    關帝即三國大將關羽,道教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民間傳說宋真宗的時候,旱魃作怪,竭鹽池之水,真宗求助於張天師(第三十代張繼先天師),天師則請關帝降妖伏魔。
  • 修心養德,禍消福至,帶你看關聖帝君是怎麼講修道!
    2「修心養德,無愧神靈」,修道的關鍵說完人道的重要性,關聖帝君接著說:「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在《太上感應篇》有一段話,「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我們都知道善惡之報是由司過之神、三臺北鬥神君、三屍神、灶神等神明來監督和執行的。可為什麼關聖帝君卻說人心就是神,神就是人心呢?
  • 三國人物中,為什麼被神化的只有關羽一人?孔明、呂布差在了哪?
    三國中有許多聞名天下的英雄豪傑,他們都在當時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書寫出了屬於自己的傳奇,甚至有些人還被神化了事跡,成為大家眼中舉世無雙的"神仙"。可這所謂的神仙其實都是被大家推舉出來的名將而已,要真的說三國中封神的名將,只有一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神位,並且香火延續到了現在,他就是那位賣棗求生的蜀軍名將——關羽。
  • 揭秘關羽是怎麼成為佛教的護法神的?
    之所以關羽被擁戴重要的還是他本身的優良特質有直接聯繫。有故事,有氣節最終被儒釋道並尊。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常常會看到佛的周圍通常有一些護法神將,一個個威風凜凜,氣勢十足。這些都是佛教的是十八護法,佛教的守護神叫伽藍菩薩,伽藍是寺廟的意思。佛教自印度傳來,在中國傳播過程中漢化入鄉隨俗。其中關公就是漢化的伽藍菩薩,跟韋馱菩薩一起擔任佛教的兩大護法。關公是右護法,韋陀是左護法。
  • 從武將到武聖,從財神到關帝,關羽的成神之路
    如果問哪位三國人物最厲害,可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答案,但如果問哪位三國人物後世最受人敬仰,那一定非關二爺莫屬了。他不但在民間有著深厚的信仰,還得到了多位帝王的封號,就連道佛兩教也都供奉其為護教神祗。如今,不僅僅是中國有對關羽的崇拜,甚至全世界的華人們都將其奉若神明。
  • 為什麼龐會殺盡了關羽後人,卻還有那麼多人自稱關羽後人?
    那曹操、劉備、孫權三人的名氣自不必多說,張飛、呂布、趙雲等人的威名揚名萬裡,諸葛亮、周瑜等人的智謀讓人印象深刻,但關於關羽的忠孝在最為讓後人們稱讚!宋朝封關公為「忠惠公」,明朝又追封關公為「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到了清朝,又追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將軍」,後又追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 世人為何崇拜一介武將的關羽
    「五虎上將」之首,但他自大、魯莽,也著實沒那麼厲害,最後死的還挺慘,都被分屍了,那又是什麼原因讓關公成為了大家都要參拜的萬能神了呢?後來道教一看,你一個外來的宗教都能拿我們本土的人做神明,我們怎麼就不能了,便編造了道教人士召喚關羽捉鬼的故事來吸引信徒,自此,關羽就變成了佛、道兩教的神,眾所周知,佛、道兩教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宗教,信徒之多數不勝數,無論是信道還是信佛,這拜關公終究是沒錯,所以關羽也就備受推崇了。
  • 自古美名世人傳,義薄雲天關雲長
    今天聊一個有趣的,關二爺是怎麼一步步被封為神。關羽是三國時期的人,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關於關羽的故事實在是膾炙人口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裡面描繪了太多的英勇事跡。千裡走單騎、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等,太多了數不勝數。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遭到了呂蒙的偷襲。敗走麥城,最後被殺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