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趙明
摘下手套 他的手已被捂皺變形
趙明(左一)和隊友到達武昌火車站。趙明/供圖
摘下戴了七八個小時的手套,每根手指都被捂皺變形了——1月31日,記者看到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河北省人民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趙明的手部照片後,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得知我要去武漢 家人哭著支持我」
1月31日上午,記者聯繫上遠在武漢的趙明。雖然工作繁忙,但34歲的趙明聲音聽起來仍樂觀充滿活力。
1月26日是大年初二,凌晨五點半,正在睡覺的趙明被手機鈴聲叫醒,「電話是我們醫院打來的,問我可不可以去武漢參與醫療救治工作。我是小夥子,身體素質還可以,所以立刻報了名。」
因為時間非常緊,趙明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家人知道他要去武漢後,雖然母親和妻子都擔心得哭了出來,但是一家人都支持他的決定。「我跟著醫院的車來到集合地點,妻子又趕過來陪了我很長時間,哭得眼睛都紅了。」即便如此,趙明的妻子也沒有說一句挽留的話,只是叮囑他好好照顧自己,一定做好防護,平平安安地回來。
手被捂變形 臉被壓出條條紅印
摘下戴了七八個小時的手套,手指已被捂皺變形。 趙明/供圖
1月27日凌晨四點半左右,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到達武漢,稍事休息後,下午便開始了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相關防護措施等,培訓之後,我被分到檢驗組。和對口支援的武漢市第七醫院相關科室對接後,我在1月28日便上崗了,在檢驗科進行發熱門診樣本檢驗工作。」
趙明告訴記者,他們現在是三班倒,每個班工作6到8個小時。「這些防護用品都是一次性的,如果上廁所的話,就需要把防護服脫了,上完廁所再返回時就得重新換一套。為了節約防護服,我們都是工作七八個小時不去廁所,所以大家上班前都不喝水,工作時就算想去廁所了也得憋著,一直憋到下班再說。」
為了保證安全,檢驗科的檢驗人員都需要全套密封防護,每一寸肌膚都不能露在外面。「手套一定要戴合手的,不能大,這樣就可以完全把手包裹得緊緊的,幹活比較方便。因為手套密封性太好了,整隻手都悶在裡面,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後摘下手套,整個手都被捂皺變形了。」趙明隨後發給記者一張他摘下手套之後手部的照片,只見手指全都發白起皺,有的部位已經裂開了。
受罪的遠不止雙手,趙明告訴記者,因為口罩的密封性非常好,把整個臉都緊緊壓在裡面,「像我這樣稍微胖點兒的,臉上壓出印來非常正常。」趙明笑著對記者說,「鼻子也特別疼。而且戴口罩的時間一長,光鼻子喘氣已經不夠了,還得用嘴喘氣。」
「武漢當地人讓我感到了溫暖」
雖然工作任務繁重,但是武漢當地人也讓趙明感受到了溫暖。「到武漢第一天的時候,我的手機就摔壞了,急得不得了:醫療隊工作部署、跟單位以及家人聯繫的唯一途徑就是手機,手機一壞,這個唯一的途徑就被切斷了。如果等著第二批醫療隊過來時再帶過來新手機,可能會耽誤很多工作。」
就在趙明著急時,他所住酒店的一名員工知道了情況,立刻把自己的一部手機借給趙明使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真是特別感謝這位好心的武漢人,幫了我的大忙。」趙明感慨地說。
趙明告訴記者,在工作生活中,周圍的武漢人也非常熱情。「當地人知道我們是去援助的河北醫務人員,對我們非常感激。這些熱情的武漢人也讓我們工作起來更加有幹勁。」
「我會認真出色完成使命」
趙明告訴記者,為了讓家人放心,來到武漢後,他每天都會抽時間和家人視頻報平安。「我女兒還小,才三歲多,只知道爸爸出差了,但是不知道爸爸是去做什麼。視頻時也會對我說,『爸爸你在那邊多注意安全啊,我等你回來陪我玩』。」說到女兒,趙明的話語中透著興奮。
趙明表示,雖然這裡的工作非常艱苦,但是他和隊員們都幹勁十足,「我現在代表的不只是自己,更是科室、醫院以及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的形象,我一定會認真出色完成使命。」
記者手記
他們令人感動與心疼
楊楠
當天上午對趙明的採訪有些匆忙,因為他當天晚上還要上下午六點到次日凌晨一點的班,記者不敢過多打擾。
連續幾天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採訪,讓記者時時處在感動與心疼之間。儘管他們在武漢的工作繁重又艱苦,戴口罩的臉被壓出一道又一道的紅印,戴手套的手被捂得發白變形,但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們仍能以樂觀的心態講述著自己在當地的工作與生活,用堅定的語氣表達一定出色完成任務的決心。
希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儘快結束,希望我們的英雄們能儘早平安凱旋!
武漢抗疫隨筆(節選)
作者:楊楠,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呼吸二科主治醫師
●第4日
2020年1月30日 農曆正月初六
明天,我上!
小薇被調去支援另一家醫院了,沒想到再一次的分別會這麼突然、這麼快,什麼都沒有準備,我只能把醫療隊給我們每個隊員分發的藥品拿去給她帶上(我自認比小薇要壯實不少)。看著小薇上了車,駛向新的抗疫一線,我仿佛能體會到家人送我時的心情。我知道你叫張微,微笑的微,但我還是想叫你小薇,因為我妹妹的小名就是小薇,經此一疫,我已把你視為我的家人,加油妹妹!
明天我就要上一線了,閉上眼睛,把穿脫隔離衣的程序又過了幾遍,感覺還是去買個尿不溼更穩妥些,少去廁所就可以減少一次性隔離衣的使用,避免物資浪費。但轉了幾家藥店都沒有我這麼大號的,從小就胖,買衣服不問款式只問號碼的我,又一次被自己的體型傷了心……
終於要等到了!我的戰友們,你們歇一歇,明天,我上!
●第5日
2020年1月31日 農曆正月初七
我們就是武漢人
清晨6∶30的鬧鐘把我從睡夢中徹底叫醒,期盼的日子——來了!怕上廁所,只喝上一口水,飯就不吃了。7∶45到達對口支援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在感控老師的監督和幫助下把自己塞進了防護服。別人穿起來寬鬆的防護服,我穿出了緊身衣的效果,好處是他們都需要寫名字,我不需要!
踏入病房沒有寒暄、沒有自我介紹,馬上交接班,查房,梳理患者病情,調整診療方案,一分一秒的時間對控制疫情來說都顯得尤為寶貴。熟悉醫囑系統,安裝、介紹經鼻高流量給氧裝置的使用,對呼吸機參數進行個體化調整,完成3名出院患者病歷,收治1名新入院患者,近10個小時的白班工作在忙碌中結束了。
平凡與偉大之間有清楚的界限嗎?我眼中的武漢戰友是偉大的,他們在我們到來之前,就早已近距離與病魔纏鬥!他們是偉大的,雖然家在附近,卻寧願守候在患者身邊!他們是偉大的,在有些人對病毒避之不及時,他們卻勇往直前!親愛的戰友們,我們來了,你們可以稍微歇一歇了,咱們並肩前行!剪去的秀髮,臉上的壓痕,皺巴的雙手,逆行而上的身影,是我們燕趙兒女踐行承諾的方式!現在,我們就是武漢人! (燕都融媒體記者 馬南)
來源:河北新聞網—燕趙都市報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